在《思美人》這部劇中,美麗的鄭袖是楚懷王的寵妾,因為楚懷王過度的庇護屈原,讓鄭袖很是喫醋。因妒生恨,於是她有意無意中做了靳尚等人的幫兇,促使屈原遭到放逐,終生鬱鬱不得志,在肉體和精神上遭受到沉重打擊,最終含恨而死。

其實還有一種傳說,傳說鄭袖這個美麗的女子愛上了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屈原,但是屈原卻是一名謙謙君子,不願意跟已經成了王的女人的鄭袖相染,這才讓鄭袖因愛生恨,幫助屈原的政敵打擊屈原。

屈原的憂國憂民之心未能得到認可和欣賞,一懷抱負和才華也無處施展,這才終生鬱鬱不得志。眼看家國沉淪,百姓流離失所,自己卻只能仰天興嘆,無可奈何,於是畢其一生的才華寫出了離騷這樣的千古名作。

離騷的本意就是楚語中的牢騷之意,屈原自知自己這些椎心泣血的吶喊,終究只能是一種憤怒的發泄,對楚國的未來毫無影響力,其實也就與牢騷無疑,所以冠名離騷。

當屈原牢騷發完,沉淪的楚國沒有半分氣色,反而更加沉淪。秦國的變法圖強,越來越有雄霸天下之勢,對楚國步步蠶食,而楚國卻猶自沉睡,沒有半分醒來的樣子。眼見亡國在即,屈原萬念俱灰,最後投江自盡。一代忠魂、千古才子,卻隨水東逝,帶走了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也帶走了千古哀愁。

屈原之死,雖非鄭袖直接導致,卻也跟她脫不了幹係,誠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最後鄭袖也終是沒有好下場,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思美人鄭袖陷害屈原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待商榷的。鄭袖是楚懷王的寵妃,戰國時期有名的美女;屈原是楚懷王的重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兩人唯一的紐帶就是楚懷王,按道理講兩個人的交集不會太多,也沒有太多的利益衝突。

唯一一次間接的聯繫還是發生在張儀欺楚事件後,楚懷王為發泄心中的怒火,以秦楚議和為條件,抓到張儀於置之於死地。張儀花重金賄賂寵臣靳尚,靳尚說動鄭袖為張儀求情。鄭袖在楚懷王那兒大吹枕邊風,結果懷王一心軟,就把張儀釋放了。屈原出使齊國回來,聽說這件事,就勸楚懷王殺了張儀。懷王反悔,派人去追殺,沒追上。

這種說法的產生,是因為兩個人身份比較敏感,才子佳人碰到一塊,自然而然就有了相愛相殺的橋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