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供應鏈高峯論壇上,周漢民表示:中國的供應鏈發展前程遠大,但是有三句話絕不能忘記:第一,開放是它的靈魂。第二,世界是它的疆域。第三,中國供應鏈經濟的發展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的。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上海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文章來源於《財經》雜誌。

  

“中國的供應鏈發展前程遠大,但是有三句話絕不能忘記:第一,開放是它的靈魂。第二,世界是它的疆域。第三,中國供應鏈經濟的發展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的。”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 周漢民


周漢民表示,福建自貿區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制度創新”。成立四年期間,福建自貿區一共完成了378項制度創新,這378項其中有141項是完全自主的首創,可以在全國範圍複製和推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福建是臺灣同胞登陸的第一家園,在剛纔所提到的378項制度創新中,對臺灣同胞在大陸尤其是在福建從商有專門的規定,達到81項。今天,整個福建自貿區在3塊地方一共引進了3891個外商投資企業,其中有2323個來自臺灣。這是一個鐵證,證明福建有資格擔當臺灣企業登陸第一家園的職責。


對於供應鏈經濟的發展,周漢民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供應鏈的核心是一體化,目標是高質量發展。中國供應鏈未來發展當以國家發展戰略爲主軸,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粵港澳合作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等。


二是中國供應鏈的發展必須深度、全面而且要加速地融入數字經濟之中。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是不可阻擋的。供應鏈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不能忘懷的是要以人的基本需求爲本,要以人的尊嚴爲本。供應鏈如果與數字經濟如影隨形,中國的供應鏈發展何愁沒有輝煌的未來。


三是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好,供應鏈的發展也好,必須創造更爲良好的營商環境。去年中國的營商環境在世行排行榜上已經從前年的第78位躍升至去年的第46位,但是必須要強調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營商環境落到實處,是法律體制問題。因而供應鏈發展對營商環境要求的就是法制的融合、充分和健全。


四是應當對正在擬議中的世界貿易組織結構性改革中的相關內容要及時瞭解、及時掌握、認真分析、積極對待。目前,世界貿易組織正在醞釀結構性改革。希望在座各位相關行業的人士,一定要放眼世界,認真研讀相關建議中有關供應鏈的改革會在哪些方面展開。


以下是發言實錄:


謝謝戴社長,來自海峽兩岸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今天論壇場地的選擇和主題的選擇都是十分獨到。從場地而言,選在從古至今始終領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福建福州。從古至今,我們的前輩先賢走向世界、融通海路,第一步就是從福建開始去通江達海。從現實而論,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國會演講中提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就是福建。由此,論福建的改革開放,論福建的供應鏈與中國和世界供應鏈的結合,我認爲意義是十分深遠的。我們論中國改革開放41年的歷史,福建有幾樁事值得在今天提起,可以對供應鏈未來的發展提出我們個人的意見。


遙想41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之際,我們國家先後設立4個經濟特區,歷時十年,從1979到1988年。這十年期間,第一批經濟特區之一就在福建落地,這一樁事可謂十分重要,因爲這是中國走向今天中心道路的偉大起點。遙想197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2683億美元,而201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3億6千萬美元,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銀行和聯合國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所用的指標,最核心、最重要也是最顯見的就是人均國民收入。按照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所擬定的標準,人均國民收入低於997美元的爲最不發達國家。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55美元,是世界最窮、最普遍窮、深度窮的國家之一。但2018年,中國人均GDP已經首次超越9000美元。


今天,中國的人均GDP已經在中等收入國家中處於高、中國家行列,在這一時刻,我們眺望未來,要緊的是如何能夠平穩地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中,一項重大的改革同樣與福建有關,那就是自貿試驗區的改革。中國的自貿區始於2013年9月29日,從上海起步,上海自貿區的努力在15個月之後,從2013年9月的28.78平方公里擴展到今天的120.72平方公里。中國爲什麼需要有自貿區?28.78平方公里起步的自貿區,在數學語言裏可謂之忽略不計,但是它着實成了中國改革開放一個重要的支點。西方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也是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如果你找到一個支點,你就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我們找到的這個支點的目的就是爲了撬動中國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


所以上海自貿區運行不到兩年後,中國大陸第二批自貿區應運而生,這第二批自貿區之一就是福建自貿區,還有廣東自貿區,還有天津自貿區。又過了兩年,2017年4月1日,中國在同一天誕生了7個自貿區,有東北的遼寧,西北的陝西,中原的河南,長江上游的重慶、四川,中游的湖北,中下游的浙江。中國自貿區第三批的啓航構成了中國大陸東西南北中自貿區的格局。這樣的格局遠遠沒有完結。2018年4月13日,中國大陸最大的島嶼,當然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但中國大陸地區最大的島嶼,也是全國第二大島——海南,興建起了3.4萬平方公里的省自貿區,並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由此中國誕生了第12個自貿區。2013年11月5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首屆進口博覽會上,在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很鄭重得宣告,上海自貿區要設立新片區。這新片區相關的規劃行將落地,我想要在這12個自貿區當中,特別講講福建自貿區。


我想起2014年我在中央黨校學習,當時學習需要有一篇調查報告,我就選擇自貿區爲調查報告的主題。我的同學當年是福建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後來調任福州市委書記,現在成爲國家海關總署的署長——倪嶽峯學長。他告訴我說,我們能不能組成一個小團體或者小組,來共同研究中國自貿區發展的方向。當時中國還沒有第二批自貿區,當時第二批自貿區它的引子,它可能落地的範圍我們心中有了一點瞭解。後來我的小組請了廣東廣州的一位領導,共同完成了一篇主題報告,談中國當時四大自貿區的構成、責任和各自的特點。


一晃四年過去了,我們福建自貿區剛剛迎來設立四週年,什麼是福建自貿區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呢?那就是它正在覈心和中心任務上做巨大的努力,一個詞叫“制度創新”。這四年期間,福建自貿區制度創新一共是378項,這378項其中有141項是完全自主的首創,今天可以在全國範圍複製和推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福建是臺灣同胞登陸的第一家園,在剛纔所提到的378項制度創新中,對臺灣同胞在大陸尤其是在福建從商有專門的規定,規定81項。因而,今天整個福建自貿區在3塊地方一共引進了多少個外商投資企業呢?最新的統計是3891個,這3891個外商企業中來自臺灣的有幾個呢?有2323個,數字很好記,2323,這是一個鐵證,證明福建有資格擔當臺灣企業登陸第一家園的職責。


這不僅是個美譽,更是一種責任,因而自貿區四年已過,今天我們在這兒談供應鏈的發展和改革,我想談我四點冀望與各位共鳴:


第一,中國供應鏈的發展,中國福建供應鏈的發展,應當以國家四大戰略爲主軸,沿着四大戰略來發展我們的供應鏈。


第一個戰略應當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爲主軸,京津冀兩個直轄市,河北11個地級市,在21.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1億一千萬人民正在進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一重要的京津冀協同戰略。協同戰略中,供應鏈就是它的血脈所繫,所以各位看到,在短短的五年中,北京的副中心已經基本落成,那叫通州。我們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標誌性區域—雄安也正在拔地而起。因而這一重大的戰略是研討中國供應鏈發展的重要戰略。


第二個戰略就在福建的隔壁,在中國的南端,也就是粵港澳合作發展戰略。粵港澳兩個國家特別行政區再加上廣東的9個地級市,這一重大的戰略使得5.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近7000萬人口在從事一個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並攜趕超的戰略。對香港澳門而言,廣東就成爲他們發展的巨大腹地,對廣東而言,香港和澳門應當在營商環境方面成爲他們參照的標杆。當然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中,必須始終強調“一國兩制”的原則,也要理解在這塊區域其實有三種貨幣通用,也必須明白我們的法律體制有許多的差異。但是供應鏈發展就是在差異中找到機會,就是在合作中發現商機。


第三個重要國家發展戰略,是祖國的母親河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有6300公里長,250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兩個直轄市一頭一尾,重慶和上海,9個省份居於其中。今天,長三角周邊的人口是國家總人口的40%,經濟總量去年是國家經濟總量的又一個40%。我認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乃是通江達海最重要的戰略。因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對長江經濟帶水的治理、污染防治、功能調整、戰略佈局的重新規劃,全部是供應鏈應當高度關注的一個國家戰略。在這國家戰略中,它的下游有一個戰略已經正式上升爲國家戰略,叫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戰略。長三角三省一市,接近35萬平方公里土地,去年的經濟總量大致是粵港澳經濟總量的兩倍,實住人口2億2千萬。今天最核心的任務叫一體化,強調高質量,中國的經濟發展以高質量爲主軸,但是它的目的要落實在滿足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上。


因而,這一重要的戰略給我們提供了無限商機,從供應鏈發展而言,我以爲十分關鍵和重要的,就是要高度關注:它的核心是一體化,它的目標是高質量。這是我的第一個建議,中國供應鏈未來發展當以國家發展戰略爲主軸。


當然我們在講中國四大戰略發展的同時,絕不能忘記剛纔我提到的“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倡議走向世界是無遠佛界的。我們所謂的“六廊六路”,我們所謂的多“國多港”,我們所謂的中國與拉美加勒比地區的絲綢之路開拓,我們所謂的北極航道或者冰上絲綢之路的規劃。坦率的說,無法來丈量它的規模,更無法來預測它的遠大前程,這真是遠大前程。英國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寫過一本名著,中文翻譯《遠大前程》,英文叫Great Expectations。形容“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我認爲比它更恰當不過了。所以四個國內發展戰略,一個宏偉的國家倡議,今天和126個主權國家有雙邊協議,和29個國家簽訂了條約,這着實是供應鏈應當關注的重要領域。這是我第一個觀感。


第二個觀感,中國供應鏈的發展必須深度、全面而且要加速地融入數字經濟之中。也就是在這座城市,不過就是10余天前,舉行了數字經濟高峯論壇。那一次論壇給我們什麼樣的震撼呢?中國的數字經濟在2018年去年,所創下的經濟產值是31.8萬億人民幣,超過國家GDP總量的1/3,去年數據是34.18%,這是一個震撼我們的數據。但是更震撼我們的是,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阻擋的。中國的數字經濟不僅是剛纔我談到的在經濟總量中佔比1/3,各位可能瞭解,可能不瞭解,中國數字經濟今天從業人員達1億9千萬,在中國大陸勞動力佔比中接近1/4,去年是24.86%。更爲重要的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滿意度也名列前茅。最近日本和英國聯合舉行了一次全球民調,談數字經濟最發達的前24個國家,在前24個國家的民調中,數字經濟的全民滿意率最高是中國,得分69分。第四個更爲關鍵的,因爲科學家們都認識到軟件就是未來,軟件規劃未來、適應未來、塑造未來,因而就是未來。那麼中國的數字經濟,軟件工程師有多少?全中國軟件工程師374.5萬人,佔據全世界軟件工程師數量的1/3。所以利用今天這一崇高的講堂,我必須再重複一遍,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是不可阻擋的。中國的供應鏈發展必須深度融入、全面融入、急速融入數字經濟的發展汪洋大海之中。道理很簡單,供應鏈它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不能忘懷的是要以人的基本需求爲本,要以人的尊嚴爲本。我們供應鏈如果與數字經濟如影隨形,中國的供應鏈發展何愁沒有輝煌的未來。


第三,我強烈建議,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好,供應鏈的發展也好,必須創造更爲良好的營商環境。世界銀行每年對全球190個經濟體進行營商環境的跟蹤併發布年度報告的排行,臺灣排得比我們靠前的多,這正是需要我們認真學習之處。經過非常認真的努力,去年中國的營商環境在世行排行榜上已經從前年的第78位躍升至去年的第46位,我們躍升了32位。但是必須要強調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營商環境如果縱覽世界銀行的相關報告,各位所看到的無非是在講一個企業的生老病死問題。比如營商環境的第一個具體指標講企業的開辦,營商環境的最後一個指標講破產程序。這10個指標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以我個人的判斷,都是企業經營最基本的微觀問題。但微觀問題它折射出“三個化”,第一個就是法制化,第二個就是國際化,第三個就是便利化。剛纔我引用世行的報告來說明臺灣的佔比,上海和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佔比,包括整個中國在世行排行的佔比,是一個國際化的比較,但是營商環境落到實處,是法律體制問題。因而我們講營商環境,包括供應鏈營商環境要求的就是法制的融合、充分和健全。一句話,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法制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所以,營商環境其實應當繼續作爲我們發展的奮鬥目標來年年超越,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中國的改革開放,像習近平主席所言,“水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進遇難,愈進愈險”,但是我們有這樣的決心,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因此,營商環境改善是供應鏈未來發展的基礎所在,很坦率的說中國供應鏈相關的法律在一些方面是欠缺的,在一些方面是需要健全的。因此,我們有理由也有這樣的信心,在2020年中國《民法典》頒行以後,中國的供應鏈新館營商環境、法制環境會比今天會更好。這是我第三個感言,就是中國供應鏈發展,當以營商環境改善爲主軸,當以法制爲最好的營商環境爲目標。


我最後一個感言,就是我們應當對正在擬議中的世界貿易組織結構性改革中的相關內容要及時瞭解、及時掌握、認真分析、積極對待。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同爲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關稅貿易總協定,是在1948年1月1日成立的,在1995年1月1日終止使命,由世界貿易組織取而代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至今已經24年了,24年來第一輪也是到目前唯一一輪談判還沒有結束的,叫多哈回合。目前,世界貿易組織正在醞釀結構性改革。也就是在5天前,中央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提出世界貿易組織結構性改革中國方案。我希望在座各位相關行業的人士,一定還得放眼世界,得認真研讀相關建議中有關供應鏈的改革會在哪些方面展開。我認爲,至少有兩個點值得大家特別關注:


第一個是電子商務相關國際條約的制定。電子商務已經是我們生活不可分離的部分,今天我們講供應鏈,坦率而言,幾乎沒有人還把線上線下分得如此之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未來供應鏈發展的格局。至於C2B,C2C還是將來B2C或者C2B等等,這樣的所謂縱橫交錯的結構,都是可以在供應鏈發展當中去思考的。但是再思考不能忘記,這一重要的國際公約,或者叫條約、協定將來制定的時候,哪些主要方面與我們供應鏈發展的相關行業有關。


第二個領域和我們的方案非常有關,那就是在供應鏈發展中,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問題,用戶的隱私權保護已經成爲當下世界在信息時代最重要的考量題目。無論怎麼說,這一問題已經開局,有關國家和有關國家聯合體制定了相關公約和條約,尤其以歐洲聯盟去年所通過的各類信息保護相關規定爲藍本,我們該學習的機會應該很多,但是已經時不我待。


我現在可以講結束語了,那就是中國的供應鏈發展前程遠大,但是有三句話絕不能忘記。


第一,開放是它的靈魂。第二,世界是它的疆域。第三,中國供應鏈經濟的發展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的。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於《財經》雜誌

圖文編輯:張笑吟

責任編輯:羅震

相關閱讀

【關注】周漢民:“一帶一路”不是中國去規劃世界,而是中國去融入世界

【關注】周漢民委員:外商投資法頒佈實施將更有利於自貿區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