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問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於近期召開。對於明年農村經濟發展的方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有部署,要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四項具體重點任務。業內專家認為,明年「三農」工作的重心或仍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從鄉村振興的規劃來看,扶貧攻堅是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階段性任務。所以預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重點有二,一是扶貧攻堅,二是鄉村振興。前者是短期任務,後者是中長期目標。觀察近年的實際行動,扶貧攻堅是個政治任務,預計2020年能夠實現農村脫貧的目標。鄉村振興已經制訂了戰略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但缺少特別有效的實施策略。因此,當前有必要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實施策略上進行探討,以形成有效

看來,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在於城鄉之間要素的結合和流動。鄉村振興不僅僅是單純搞「三農」,需要從城鎮化的發展中,考慮農村資源的有效結合,鄉村振興需要結合城市來考慮,真正做到城鄉統籌,這是大思路,用以推動資源、資本和人口的流動。一方面是農業人口、勞動力以及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向城市的聚集,形成規模效益,繼續推動城市化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資本和一些產業向農村的擴散,形成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所以,鄉村振興的實施,需要打破城鄉隔閡的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統一的市場。以區域發展、中心城市、小城鎮等各個層次的城市發展中結合鄉村發展的各方面因素,是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從政策來講,需要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既形成城鄉人口一體化、市場一體化,還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

鄉村振興的有效實施還需要靠通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在城市化效應導致農村人口繼續流失之下,目前還沒找到有效的辦法,吸引人口、資源和要素向農村集聚。安邦諮詢之前就曾提出,中國必須以土地制度改革為核心,進行一系列的農村制度改革,為更多的「新農民」和工商資本下鄉提供更長期的制度保障。吸引資本、技術、勞動力等要素下鄉就需要把土地資源資本化、進而資產化,既盤活農村資源,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也能讓農民從中受益。對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總結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經驗,鞏固改革成果,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安邦諮詢的研究人員曾經提出過政策建議。可以繼續在農村集體土地制度不變的情況下來尋找農村土地改革的空間,其基本思路就是在法律上使「城鄉土地同權」——賦予農村土地與城市土地相同的法律權利,這樣可以通過長期使用權的交易來吸引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市場。

鄉村振興的實現離不開有效的產業選擇發展縣域經濟。在這方面,因為鄉村的多樣化、發展階段不同,更需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遊則遊,不是一提產業,就要搞工業。不過,未來農村的產業發展,不能侷限於發展傳統的農業產業,而是需要從農業供給側改革入手,注意提高農業的品質和檔次、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內外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發展業態多樣的現代化農業。在鄉村振興中發展工業,則要結合鄉村的資源稟賦,要高度強調環保,不能重蹈過去鄉鎮工業污染環境的老路;尤其要注重鄉土產業發展,注重產農結合,注重農村勞動力的吸收和培養。在鄉村發展旅遊業,則要強調產業疊加,多業態並舉,創意創新,吸引人員,留住資源,需要旅遊與觀光農業、文化產業、養老、康養等產業結合,形成以旅遊業為基礎的多產業融合。

鄉村振興是中國未來面臨的一大挑戰,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農村制度改革和產業發展來實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