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就在我老家重慶的南邊,兩個省市道路相連,語系相通,漢族習俗相似,部分地區地理地貌也是連成一片。然而不知道是早年貴州的山路過於崎嶇,還是恰好就是離得不遠,總之黔貴之地,我也只是走馬觀花過兩次,看得不多,體會自然不深。

一次是童年時期——那一次旅行非常不愉快,因為走之前我頭上不知道是咋了,長瘡!被我媽給活活的剃成了個地中海!說是比較好擦藥!你完全無法反駁。

「勒些娃兒還小,懂個屁的好不好看,剃!!!」當時我媽捉住我的頭,轉身就是這麼跟剃頭匠師傅說的,我覺得像是在殺豬燙毛一樣,拚命掙扎。

而那時的我其實已經萌生了一丟丟對帥氣和霸氣外表的追求和嚮往(雖然現在想起來很LOW),所以剃完之後,頓時覺得靈魂上的毛髮也被鏟光了,在幼兒園裡無法抬頭做人,撩妹這種事情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再發生了,精神上活得很憋屈,行為上也很佛性,跟當時的外表很配。然後我爸說那就去貴州玩幾天吧,散散心......然而寡人一路上根本就沒什麼心情遊山玩水,遊街示眾的感覺那倒是有的;後來買了個帽子扣腦門兒上,心情居然好了不少。

黔西的山區,這張圖基本可以代表我對貴州最初的認知

第二次發生我2015年的單人單車環遊中國第一季裏,我從西藏下到雲南,再從雲南往東去的貴州,但也只能說是經過,順便看一看。15年,自我從理塘下到香格里拉起,雨季就正兒八經的嗨起來了。這整個雲貴高原天天下雨啊,不管是平壩還是山區,丘陵還是田邊,幾乎每天都是細雨紛飛,霧氣瀰漫。(遊記鏈接如下)

在遠方的阿倫:單人單車94天環遊中國第十六章下:說好與世隔絕的黔東南呢??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所以貴州好似依然停留在我的記憶當中——這種刻板的印象,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只是難以看得透徹,也確實是難以看得透徹,畢竟省區的位置和天氣,決定了它與星辰大海無關。因為地處雲貴高原的抬升地區,又因為準靜止鋒的影響,溫潤多雨的貴州山區始終籠罩在霧氣裏,四季都難得消散。


所以在2019年這一次的黔貴之行裏,除了黔北,其實我去了不少的地方;雖然整個行程依然時有小雨和濃霧,但是也有晴空萬裏的時刻!而那個時候再來審視貴州高原,我就看到了很多看不到的山地。

我的貴州之行,幾乎避開了這裡所有的知名景區和打卡聖地,雖然其中也有【黃果樹大瀑布】的畫面,但其實我並沒有花時間進景區,而是找了條小路,把無人機從景區外面飛了進去而已,拍完就去了其他地方,嘿嘿嘿~~

一是我天生不喜歡人太多的地方;

二是......我不太喜歡坐景區的觀光車;

三是,我對打卡聖地不感興趣。

所以小眾得不能再小眾的地方我去了不少,雖然它們都沒有黃果樹那樣的氣勢;也沒有馬嶺河景區那樣的安逸,但不知為何,總覺得那纔是屬於自己的旅行。而自己也在這些偏僻的角落裡,找尋到了很多荒涼但誠摯的東西,那些東西,恰似靈魂上的打卡聖地。

兩集紀錄片《貴州,看不見的山地》

這裡有視頻時長限制,只能分段發布,可前往微信公號【在遠方】收看完整版

視頻封面

06:40貴州,看不見的山地上集(一)視頻封面

09:05貴州,看不見的山地上集(二)

視頻封面

08:09貴州,看不見的山地上集(三)

視頻封面

11:14貴州,看不見的山地下集(一)視頻封面

12:24貴州,看不見的山地下集(二)

阿倫的貴州自駕線路

其實在黔貴旅途裏,我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給了視頻上的拍攝,雖然也留下一星半點的圖片,但是數量不多,構圖隨意,不算用心,但棄之又覺得可惜......所以以下圖文,整理一些貴州的山水圖集,就當做《貴州,看不見的山地》紀錄片的補充,也當做我自駕貴州的回憶。

嚴正聲明:由於本人攝影圖片,視頻段落,以及製作的地圖長期被其他自媒體(以某日頭條係為主)去掉水印盜用,更有甚者謊稱是自己拍的,自己寫的,得到我授權使用的等等,一經發現,立馬舉報,請自重。

畢節,百里杜鵑

貴州西北部,畢節市的【百里杜鵑風景區】,其實是我除貴陽以外的第一站

這裡每年的三月下旬到五月

漫山遍野開滿了各個品種的杜鵑花

因為東西綿延約50公里

所以就叫做百里杜鵑。

我覺得叫【萬丈杜鵑】更顯霸氣。

這個你從衛星地圖就能窺見,這還只是東邊的金坡景區

百里杜鵑有【金坡景區】和【普底景區】兩大景區構成。

金坡鄉屬於黔西縣,普底鄉屬於大方縣

雖然連綿不絕的杜鵑花海連接了兩個鄉

但是因為所屬縣不同

所以兩個景區門票也是分開的

金坡景區的【索瑪花橋】

我去的是【金坡景區】,其實呢也是圖個方便,看那裡有個弔橋就去了,但是純潔的我在售票處差點沒有被擠暈過去,人山人海,都是對杜鵑很要的人吶。

其實本人對花卉根本就沒什麼研究,只知道杜鵑花是可以喫的,小時候摘了直接放嘴裡,酸酸甜甜如初戀!!!

但是現在長大了,哎??~~~~哪還有這種天真無邪的童趣?

起碼,也得備雙碗筷再進去呀!

畢竟講究嘛,還可以從三月底連喫倆月,肚子喫得渾圓再出來,也對得起這門票錢吶。

(我開玩笑的,你千萬使不得哈!網上火了不要找我)

那天天氣不好,外加正兒八經的花期還未到,所以我飛了幾圈無人機就撤了。

記得那天貴州突然大降溫,我穿得太少,凍得我鼻涕都出來了,自己又沒帶紙巾出來,悲催的是衣服又特麼是防雨的,擦了半天都擦不幹凈!

最後發一張手機隨拍的

地面的畫面

沒有P過

一轉身,我兩行鼻涕噴了出來!

你看,大姐姐們的熱情和活潑,又往漫山的杜鵑上燃了一把火。

六盤水,北盤江大橋

北盤江大橋連接了雲南和貴州的杭瑞高速

它在貴州西部【六盤水市水城縣都格鎮】

號稱「世界上最高的橋樑」。

中間的峽谷叫做【北盤江大峽谷】

峽谷左側是雲南,右側便是貴州。

連接兩省的北盤江大橋橋面到江面,垂直距離565.4米

它也是諸多媒體一到貴州必拍的橋樑建築。

為啥?因為牛唄。

這霧氣繚繞的感覺,確實像架設在了天際。

大橋西側的【雲南曲靖宣威市普立鄉方向】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北盤江大橋】號稱的「世界最高橋樑」只是指建設高度,並不是指橋樑結構高度,也就是大橋本身高度的意思。

我所在的這個觀景平臺

位於【都格鎮】岔河與北盤江的交匯處

需要沿著盤山水泥路往上走

門票那是肯定沒有滴

我覺得每天能上去一輛車就算不錯了

畢竟造訪此處的遊客實在是不多。

六盤水,水黃公路

六盤水市的【水城古鎮】

黔西的【六盤水市】地處貴州的烏蒙山區,海拔1700多米,別稱【涼都】,寡人覺得應該算是貴州海拔最高的城市了。

水黃公路所處的峽谷地帶

從黔西的【六盤水】,到黔中安順的【黃果樹】,有條相當不錯的高等級公路——【水黃公路】。水黃公路全長120多公里,它既是黔西黔中的經濟紐帶,據說也是一條頗為不錯的景觀大道。

老夫我顯得興奮異常,在六盤水一住就是兩個晚上,目的是為了等怪霧趕緊散去!等到第三天實在等不了了,出門喫了個肯德基就匆匆往【水黃公路】趕去。

水黃公路起點附近

我用各種姿勢在等濃霧散去

等了一個小時

終於接受了不可能有戲的現實

這基本也就沒辦法拍攝了

巖壁下方的公路,就是水黃公路濃霧深處為六盤水方向

從【六盤水】的水黃公路前往安順黃果樹,是一個海拔下降的過程,而因為水黃公路基本都穿梭在峽谷裏,此段更容易囤積水霧,所以......這120公里的景觀大道,我也只是看了個囫圇吞棗,留下的照片實在是不多。

但是平心而論,除卻天氣的因素外,水黃公路還是值得一去,因為是高等級公路,村落和服務區都不少,比較適合走走停停的自駕旅行。

安順,黃果樹/滴水灘瀑布

貴州安順的【黃果樹大瀑布】,可以算作是貴州旅遊景區裏的頭牌。

一是開發早

二是名聲大

三是收入多

不過在我這次自駕黔貴的旅途裏,我並沒有進到這個旅遊頭牌的景區中,只是從很遠的地方把無人機飛了進去而已。

究其原因,可能還是怕人太多;另外,其實我小時候也去過,還記得瀑布後面可以行走的濕滑小徑,名字叫做水簾洞。

關於滴水灘瀑布,我已在紀錄片裏介紹過,它離黃果樹景區只有幾公里的距離,若是夏天前往安順黃果樹,我倒是覺得可以順便來看看這個小地方,反正安靜又沒有門票。

滴水灘是個小眾的地方,恐怕來訪的大部分人都是本地人。

我到的時候正是枯水期,水量很小,如果是豐水期,這比黃果樹還大的落差,應該足以讓她看上去壯觀無比。

興仁,馬保樹瀑布

興仁市魯礎營鄉的馬保樹自然保護區

隱祕的峽谷

秀美的瀑布

奔流不息的馬嶺河

頭上轟隆而過的列車

想必和我一樣,你也一定對馬保樹瀑布記憶猶新吧?

我很喜歡這個鮮有人知的地方

即使它沒有黃果樹的氣勢,也沒有馬嶺河景區那樣的風光

但這種私密的感覺很好

就像童年時期和小夥伴偷偷聚在一個叫做「祕密基地」的地方。

但馬保樹真正打動我的

並不是那種歲月靜好般的舒適感

因為頭上那一列駛向遠方的火車

已經足以撩動你對遠方的無限想像

興義,萬峯林

不太清楚興義市的【萬峯林】為啥不火

是否是它不如黃果樹那般的刺激

也不如馬嶺河峽谷那樣的神祕?

如果從獵奇的角度來看,【萬峯林】倒是真的略顯平淡。

但是對我來講

萬峯林是個享受田園生活

一切都顯得「剛剛好」的地方

是的

一切都恰如其分的好

所以如果真的是拖家帶口抱著小朋友

萬峯林,絕對是個不二的選擇

當然,小情侶談情說愛也不錯

情到深處,鳥叫蟲鳴小樹林,都可以給你們作掩護??

下納灰村,村民自發形成的小集市
古樹下的納灰河

萬峯林很大,客棧也很多,而且價格上面的選擇也很多

我那個時候住在一家很普通的民宿裏

120塊錢一晚

需要自帶毛巾

配置普通

但是房間乾淨,地段還不錯

誠如紀錄片裏所講,屬於那種鬧中取靜:

「走兩步可以進村兒,退兩步可以下田」的地方

樓下的咖啡店老闆搞不懂,問我:

你為啥住這房間?

我也有點搞不懂

我為啥不住這房間???

其實我一個人路上都很隨性

豪華酒店也住

農家樂也住

鑽車後排,那更是跟條鱔魚一樣說來就來

反正安靜安全,方便停車,方便拍攝

有熱水就成

喫泡麵與喝咖啡並不衝突

我也不想去表演朋友圈裡的那些精緻生活

除非......有人把票子架我脖子上逼我這麼做??

要不然這就是真實的我

樓下的咖啡館,店裡小姐姐,紀錄片裏有自己去翻
萬峯林山上種植的藥材,這個叫【石斛】

這個地方,可是我找到的一處「風水寶地」!

不用買票

不用坐觀光車

只要輕裝徒步一個小時

你就可以在那裡俯瞰整個萬峯林!

可惜那天還沒到俯瞰的地方

天就黑了

我後來摸黑下的山

哎......

千萬不要問我怎麼去

我是不會告訴你的??

荔波,茂蘭自然保護區

荔波縣的【茂蘭國家自然保護區】我到訪過兩次

它比馬保樹更廣更偏僻;比萬峯林更靜更原始

它是我此行最喜歡的地方

至少對我來說就是如此

藍色軌跡是我自駕和徒步的GPS路徑

第一次去的時候天氣不好

整個保護區裏的喀斯特峯叢都籠罩在雨霧當中

村民見不到幾個,更別提什麼遊客了

就像誤入了某個時間靜止的結界當中

不過我那天倒是跟這個飯莊的大爺打得火熱

他後來一高興

帶我去附近溜了一圈兒

說是喫了晚飯沒事遛遛彎兒

反正也沒其他客人

一路上跟我講他們村兒以前去鐵路上

槓廢棄鐵軌

然後給村裡修橋的故事

流弊慘了

也被處分慘了

但到最後,橋還是留下了

我在第二天一個人走進了茂蘭的喀斯特原始森林

那裡有兩條穿越森林的路線

一長一短

神祕莫測

聽大爺說

長的那條要走整一天

我按經驗判斷

一般當地人說的一天

基本都是連續不停不帶拍攝的整整一天

進林子要請嚮導

但是我沒請

因為請了就拍不了東西

何況我也帶了兩臺GPS設備

一開始我並不打算搞穿越

只想看看原始森林

覺得很享受那裡的空氣

只是越走越深後就懶得回頭了

乾脆就走了那條短線

因為時間不夠走長線

另外身上也沒帶乾糧

記得走完回到車裡

鞋子已經濕掉

我把暖氣一開

感覺駕駛室像宮殿一樣

茂蘭純粹但也複雜

因為這片廣大區域集合了

田野鄉村,茂密森林

瀑布河流與洞穴山地。

公路邊的一個溶洞

若是開車粗略逛逛,從表面上看,茂蘭不如其他景區那樣赤裸坦誠,迫不及待的把一切都開誠布公。

因為茂蘭這個地方,把美好都藏得太深,需要用心去尋找

所以茂蘭可能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但那樣很好

因為這纔是自然保護區應該有的風雅和氣質。

【魏派WEY VV6智能豪華SUV】

是我這次貴州之行裏的親密夥伴和忠誠戰友

我不得不說

我對路上開過的每一輛車都有一定的感情

特別是共同經歷完那些崎嶇山路與山河美景之後

心裡總會有新的認知

貴州全境幾乎都是山地

所以它是我目前走過的山路最多的省份

除去高速公路和為數不多的平壩城市道路

其餘的國道,鄉道,村道幾乎都是彎彎曲曲

沒有長上坡,也沒有長下坡的山路

我幾乎90%的駕駛時間都使用了VV6 的【經濟駕駛模式】在山路上穿行

而且即便在【經濟駕駛模式】下,VV6 2.0T的動力依然強勁,渦輪介入也非常的平順。

我只在茂蘭的時候切換過【運動模式】

有些生猛,玩完又給切回去了??

因為一開始我抱的期待並不是那麼高

所以在動力方面,它倒是讓我有點出乎意料

不得不說,也改變了我以前的一些刻板看法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

就是【定速巡航】+【碰撞預警】+【併線輔助】+【車道居中保持】等20項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平心而論確實讓我在高速上輕鬆很多。

另外像無人機這樣的跟車鏡頭,更是讓寡人放心很多啊!這也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因為它可以自動識別車道線,並且保持居中行駛!

當然,我並不建議對路況環境不熟,無人機操作不熟,車輛無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的朋友這麼做。

畢竟安全始終是第一位。(上圖為封閉路段)

黔東南

如果把貴州按南北劃分為兩半,那麼貴州南部就是少數民族主要分佈的地方,但由於現代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劇烈衝擊,很多地區的少數民族已經漢化。

比如萬峯林當屬布依族聚集區,雖然吧......景區也在宣傳布依族風情,但顯然是有心無力,畢竟忘卻之後再重新拾起,總覺得有幾分違和與尷尬。

但儘管如此

地勢封閉的貴州

依然算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留得比較好的省份

黔東南的苗嶺地區,地處雷公山,位置偏遠,道路略顯崎嶇。

這裡除了人盡皆知的【千戶苗寨】,【肇興侗寨】等風景區,其實還散落著大量的自然村落。

從江縣往洞鎮【增盈村】侗寨

村落邊緣,一戶人家正在修建木房

實際上,一棟木房的工期很長

村裡主幹道鋪設的水泥路

沿街兩側有供當地村民簡單消費的小賣鋪和小喫店

沒有任何的民宿與客棧

據說這條水泥街道是這位潘姓幹部引導修建的

侗族傳統木房
鼓樓裏休憩的老人
增盈村的【金鉤風雨橋】是國家級保護文物

黎平縣茅貢鎮【地捫村】侗寨

地捫村是個大村

據說也是侗族第二大侗寨(第一是肇興侗寨)

但誠然第二的光輝永遠被第一所掩蓋

所以【地捫村】處在一個十分微妙且特殊的位置上

當地在國際的文化研究圈裡很有名氣

但是在國內卻少有人問津

有點兒大家都是拍手叫好

但是到了自掏腰包時又嘿嘿嘿的笑

這樣的調調

上圖左側建築是【地捫生態博物館】

【地捫生態博物館】裏的圖書館

這是博物館不對外開放的那部分

我內什麼拍下的

因為我並不見外

博物館由民間資本投資建設

主要是以「研究和傳承侗族文化」為目的

但是博物館的建立似乎曾讓地捫村產生了一些尷尬

我也很難在此描述這個複雜的問題

總之建築並不違和,但氣質似乎也並不融合

寨子還保留著石板路

而此路也算是【地捫村】最寬的路了

不遠處的風雨橋上掛著一個「民宿」的招牌

當天有一羣外國人

包下了地捫「最好」的客棧

我看紅窗之內,有笑聲酒盞

老闆看我散客一個

指了指學校那邊的小喫店

中午午休十分

學校裏活潑的小女孩蹲在我的鏡頭前

男孩子卻是超級靦腆

躲躲閃閃

還用衣服把腦袋蓋起來

班主任在監督小朋友打掃衛生

馬著臉叉著腰不開心的樣子

頓時想起了我小學一年級時的班主任

因為她也有這麼一件呢子大衣

而且她可以把我臉上的肉

拉到一米那麼遠

校門口一側的小喫店

兩個男孩子在喫米粉

而我就坐在他們對面的那家店

5元一碗的粉

跟老闆聊了半個小時

一邊聊

一邊喫

一邊看對面小賣鋪有個小女孩

挖了鼻孔後偷偷轉過身

擦在了男孩羽絨服的帽子上

我微笑著向她點點頭

發出了過來人的笑聲

覺得就這點兒產量

那是萬萬不敵寡人我當年!

粉裏沒肉

不爽

又跑去對面買了根似乎是有肉的火腿腸

看到他倆還在喫

感覺看似在喫

可能是在談學校裏的江湖政治

一隻長得像老虎

但是性格,面向又比較慫的汪星人

憂鬱的走過一個糧倉

侗族的糧倉建在水面上

這樣是為了防火防盜和防止鼠患

地捫村作為侗寨

同樣擁有鼓樓

而且地捫侗寨還有一支侗族大歌的表演隊

可惜我去的時候早已錯過了當地的「千三節」

所以自然沒有聽到最原生態的【侗族大歌】

看收入,應該算是自娛自樂類型吧

糧倉下堆放著還未使用的棺材
一個老人走向一座現代修建的風雨橋

孤獨的背後

是潔白敞亮

不可去逾越的鴻溝

榕江縣兩汪鄉【空申村】苗寨

關於【空申村】的故事嘛

我已經在紀錄片裏有過非常詳細的記錄了

所以就不再贅述了

只是我沒有長焦鏡頭,又因為我以拍視頻為主,還因為我要採集大量的素材,所以為了避免其他攝影師和旅行團入鏡

我只能一直跟著拍攝對象走

佈置各個機位

到處亂竄

估計鄉裏請過來的官方攝影團們煩死我了

哈哈哈哈

可惜視頻不像照片

你其實根本避不開其他的人羣

看我後面那位掛長焦鏡頭的攝影師的眼神

充滿了不解

在此向那日打擾的攝影師們表示歉意

希望這隻紀錄片能記錄下當日共同的回憶

也希望空申的【短裙苗】能以視頻的方式被更多人所認知

丹寨縣楊武鄉【排莫村】苗寨

有句俗話叫做:

侗族住水邊

苗族住山尖

不知道是不是跟苗族苦難的歷史有關

但是在我看來,好像這句話真的有它的道理

而關於苗族,關於蚩尤

這背後的歷史太過深重和遙遠

在此就不贅述了

排莫村是個不知名的小村

我之所以來這裡

是因為我在【增盈侗寨】看到了蠟染

(紀錄片下集裏,梆梆梆的那一段)

蠟染這門古老技藝

傳說來自於苗族

而丹寨縣,據說是發源地之一

於是我就去了丹寨縣的排莫村

結果我在排莫村的時候

是一塊染布沒看見!

倒是一下車就看到村裡的苗人在搞事情!

我後來直接被這桌人給架過去喫飯了

一點不誇張的說

不問你叫什麼

來幹什麼

不管青紅皁白

一看到我就拉過去喫飯

我還以為今天終於要被強制消費

人都給叫懵了

但是又無法控制住自己的肉體

徑直朝著另一個方向走去

旁邊的男子喊:

你要撒子撒子?過來坐到!

我有點急了:

你莫慌嘛師傅,我去打碗飯~

當天我被灌醉過三次

一次是在飯桌上

一次是在村裡閑逛醒酒的路上

醒酒路上拍的,相機還是端得穩穩的

還有一次

是在這個紅衣男子的家裡

當天清明節

大哥家裡的親戚來做客

他喊我進屋

說我們過節一起來喫雞!

我當時已經是個被灌過第二次的拉風男子了

南北都分不清

而且身後這隻公雞還一直在吼我

於是我說自己不想喫雞

接著鬼使神差的又補了一句:

我是玩dota的!

大哥:???

這是家裡的牛圈

說是之前趴在這兒的

那可是一隻大水牛!

不過現在換成了翻土機

想起中午村裡喫的就是水牛

我看著這臺寂寞翻土機

心裡有點老淚縱橫

大哥說沒事

這個方便!

大哥和他兄弟的小孩在看動畫片,當天學校放假

大哥家的堂屋

中間是塊正方形的水泥

水泥中間有個半圓的凹坑

下面燒炭火

上面架火鍋

來來來

喝喝喝

坐下開整!

村裡苗人的熱情

就像那天的山尖

明晃晃的梯田

升騰起苗嶺百草的香甜

臨走時我有點過意不去

所以想去看看水牛

可惜我跟這個翻土大哥語言不通

我們來回比劃

大致是說

這塊田不是他的

他是專門過來幫這個老奶奶翻土的

因為這個老奶奶要種糧食

其實我很尊重農民

也很喜歡農民

因為你總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回那些

似乎已經忘卻的某些品質

和某種叫做傳統文化的東西

或許

我談不上了解他們和他們腳下的土地

但那些小心又爽朗的笑聲

我總是能夠感同身受

誰叫我小時候

也是個山上長大的孩子?

我做不到一邊叫人家保持傳統

而自己卻和他們毫無關係。

這就是那些看不見的山地

留給我的最寶貴的回憶。

阿倫

於上海,祝大家生活愉快!

如果你是貴州人

亦或不是

如果你喜歡這兩部紀錄片和這篇遊記

歡迎前往微信公號【在遠方】,小手點【在看】並順手轉到朋友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