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金朝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漢名亮。生於1122年死於1161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完顏宗干次子。他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有漢高祖、魏武帝之風的女真族詩詞作家。他弒熙宗而登上皇帝寶座,在位十三年,前期銳意改革,功勛卓著,影響深遠後期高度中央集權,剛愎自用,急於征南宋激起兵變,喪命於亂箭之下。金朝第五代皇帝金世宗完顏雍趁海陵南征後方統治空虛之際,在東京遼陽自立為君王。完顏亮自幼聰敏好學,漢文化功底甚深,他雅歌儒服,能詩善文,又愛同留居於金地的遼宋名士交往。品茶弈棋,談古論今,成為文韜武略兼備,且神情閑逸,態度寬和之人。    海陵王完顏亮生性風流倜儻,志大才高,能言善辯,喜怒不形於色,而且極能揣摩人的心理。熙宗深忌其才,恐為後患,未敢大用。皇統七年(1147年),完顏亮被召至朝廷任尚書左丞,熙宗"語及太祖創業艱難,亮因嗚咽流涕,熙宗以為忠"。此後,他倍受信任。皇統八年(1148年),亮升任右丞相,第二年正月,兼任都元帥。在此期間,他極入提拔了一大批親信,同時廣交貴族和學者名流,名威日顯。帶著一定的政治目的,他還同金熙宗之妻裴滿氏保持了十分密切的關係,以使隨時掌握宮廷情況,決定對策。這引起了熙宗的猜忌和不滿。海陵王也看出熙宗對他不信任,因而怨恨之心與日俱增。      由於熙宗執政後期,喜怒無常,嗜殺成性,倒行逆施,使他的政敵越來越多,這就為完顏亮謀取帝位創造了條件。      這時,完顏亮一面加速提拔和任用有權勢的親信,一面同參與政變的人密謀殺熙宗的計劃。在計劃妥當以後,海陵王等人直奔殿門,值宿護衛發覺情況異常上前呵止,唐括辨等舉刀威逼,劫持了護衛,此時,熙宗聽到殿外有腳步聲,厲聲喝問,眾人一時被鎮住,不敢上前,十人長忽土對眾人說:"事以至此,不上前行嗎?"他帶頭沖入寢殿,熙宗驚起,忙尋枕邊佩刀,早被大興國事先移至榻下,阿里出虎搶出先上前,砍傷了熙宗,忽土接著砍了一刀,完顏亮上前,連砍數刀,親手將熙宗殺死。熙宗被殺後,海陵王下詔即位,改元天德。      金滅北宋後,與南宋劃准為界,佔有中原和中國北部的疆土。大金國威服高麗、西夏等國,所轄地域廣袤,而首都卻偏於東北一隅,物資運輸與公文傳遞多有違誤,使節往來也艱於行旅,致使政令無法及時暢達內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金上京會寧府的宮殿樓閣、佛寺道觀、市井街巷,無不留有金熙宗風行君主制的痕迹,金上京皇族的懷舊和睹物思人,極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政治氣候,給海陵王這個以殺兄(即金熙宗)奪位的帝王帶來滅頂之災。因而海陵王想通過遷都,通過分化、分治、溶化的過程達到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的組合力與反抗力,來確保自己的皇位。      雖然海陵王的遷都意向一表露,立即遭到女真貴族的強烈反對,但他還是取得了多數朝臣的支持,便積極地做遷都的準備,他命盧彥倫等人,在燕京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和改建,歷時3年燕京皇城建完。1153年(貞元元年),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府曰大興。      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海陵下令撤銷上京留守司衙門,罷上京稱號,只稱會寧府,派吏部郎中蕭彥良來會寧府督辦,毀掉了舊宮殿、宗廟、諸大族宅第及皇家寺院儲慶寺,接著把它夷為平地,聽任耕種,不留任何痕迹。    海陵王遷都燕京,開闢了燕京的新紀元,從而成為元、明、清各代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不能不說是海陵王的一大功績。    金代的官制改革是比較成功的,這一改革的最主要人物,當數海陵。  完顏亮夙懷大志,一早的詩便表現出指點江山的抱負。他做藩王時給人題寫扇面:「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他詠瓶中木樨花:「綠葉枝頭金縷裝,秋深自有別般香;一朝揚汝名天下,也學君王著赭黃。」詞意雖淺俗,那股子霸氣和野心還是咄咄逼人的。大業未成時的詠懷,氣度雄渾,  完顏亮的小家子氣在一朝龍飛九五之後得以蛹化蝶,《喜遷鶯》詞氣勢豪邁,讀之很可以激勵軍心:「金印如斗,獨在功名取。斷鎖機謀,垂鞭方略,人事本無今古。試展卧龍韜韞,果見功成朝暮。」「人事本無今古」一句意思尤其好。    南北宋之交的傳奇故事中每每少不了完顏亮,柳永的《望海潮》詞曾經感動過他,激起他的「狼子野心」,他在《南征至維揚望江左》中投鞭言志:「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查唐圭璋《全金元詞》,完顏亮詞流傳下來的只有寥寥幾首,可能被繼任者清洗打掃過,不過留下來的幾首都不壞,足以奠定他在金詞中的地位。無可否認,毛對他非常熟悉。完顏亮的《鵲橋仙》寫中秋:「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雲來,做許大、通天障礙。虯髯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雲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完顏亮最著名的一首詞是《念奴嬌》,也是詠雪的,全詞如下:「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齣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占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共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金人初學南朝文化,遣詞造句上不十分雅馴,但清新剛健,已經形成自己的風格。我們且來看他們的相似之處:以「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的典故詠雪,也是毛在《念奴嬌·崑崙》里用過的。奇怪得很,用此典故的人不多,大概是嫌它有點野,有點俗。   「皓虎顛狂,素麟猖獗」以兩種動物形容漫天雪景,毛澤東筆下的則有「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完顏詞中有「天丁」,毛詞中有「天公」。完顏亮下闕全是論兵,毛澤東下闕專寫歷代風流帝王的風骨,其實都是抒發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寫法,是所處地位使然,和普通文士的感慨大不相同。像「貔虎豪雄」、「寥廓」這類詞語,毛澤東也愛反覆使用。   毛澤東寫《沁園春·雪》,脫不開蘇、辛的影子,可作為心中藍本的,則是完顏亮的這首《念奴嬌》?!  金海陵王完顏亮《題扇》:「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題臨安湖山畫壁》:    自古車書一混同,南人何事費車工。  提師百萬臨江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念奴嬌》: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齣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  壑。皓虎癲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飛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占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戢,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落。    據說他曾為人在扇子上題詩一首:  其中有:「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的詩句,極具氣勢。「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更是豪邁,非常人能寫出來的。還有據說他聽到人誦柳三變的詞「望海潮」聽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不禁擊節叫好,因此下了南下中原的決心。  聯想到他爺爺爸爸還是文盲和後來的滿族同化之快,女真對漢文化吸收之快是有遺傳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