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聞傳播類考研,重點考察的是學子對新聞學和傳播學的知識理解和提升。

小編在複習之前,把傳播學進行劃分,可以按照學派劃分也可以按照時期劃分,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各種理論梳理清楚。對於新聞史可分為中外新聞史,對於中國新聞史可以按照時期劃分,特別是清末至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在這時期是中國新聞發展的主要部分。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報人、報紙、報案、報律以及重要辦報主張,按時期劃分避免記憶混亂。對於外國新聞史,小編認為可以按照國家劃分,這就涉及了很多國家,你可以重點關注美國、英國、日本這三個國家的新聞事業的發展。對於新聞實務,小編認為你要多關注業界和學術界關注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熱點話題、熱點事件,在此期間可以和老師同學們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整理。小編認為一定必讀以及精讀的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2011年4月1日出版的郭慶光編著的《傳播學教程》(第二版)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2009年6月出版的方漢奇主編的《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二版),這兩本書中的知識點可以說是貫穿新聞傳播考研始終。

下面就是小編閱讀參考書目的經驗。

第一步,確定參考書目,進行理解性的通讀。考研學子需要先按學校官網和前幾屆經驗確立一個具體的參考書目單,如果參考書目過多,小編建議你可以在網上購買二手書或者向報考同專業院校的學長學姐們借書,將所有書目購置完畢,制定時間計劃,一般時間為1-2個月,對所有參考書進行第一輪的通讀。這個過程會很慢,持續較長時間,但正因為是首次閱讀,就必須一字一句通讀全書,這會幫助我們對每本參考書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和印象,形成一個知識地圖,在閱讀期間可以兩本參考書放在一起讀,讀累了這本讀另外一本,這有助於提高效率也互為補充。在首次閱讀參考書時,可把自認為是重點難點的內容做一個標記,通過思考和查閱資料加深理解,有利於第二輪第三輪的學習。

第二步,精看重點參考書目,做筆記加深印象。第一步完成後,考研學子對所有參考書都形成了大致的印象,這時,可結合往年真題和學長學姐經驗,在第二輪參考書閱讀中,突出重點。例如,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初試參考書有10本,但觀察往年真題,可發現,試卷絕大部分題目只出自於其中的三本,因此在第二輪就要重點學習最重要的三本參考書,將其目錄框架,內容重點和考點整理到筆記本上,邊閱讀邊整理邊記憶。而其他相對不重要的參考書,在第二輪中只需略看,將為數不多的考點難點重點摘錄出來即可。

第三步,整理並背誦筆記,結合熱點發散思維。第二輪完成後,考研時間也大致臨近,這時,考研學子應已結合真題整理出一份詳盡筆記,參考書的知識結構和內容索引應該十分完善和簡潔,這時,參考書目只是一種補充,在背誦和熟習過程中,有遺漏遺忘之處,方可「按圖索驥」,對參考書目中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回憶。此外,可結合社會熱點和新聞事件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比如:網路直播的興起、VR的應用以及知識付費等熱點問題,你可以對這些熱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用參考書目知識解釋社會現象的發散性思維。

考研學子若能完成以上三步,對參考書目將擁有較高的掌握度。不過,考研過程中,我們不應拘泥於指定的基本參考書目,還可用類似《傳播學小王子》的總結式工具書開拓視野;並儘可能廣泛涉獵傳播學、人類學、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的一些經典著作和教材;例如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這本書對於解釋群體事件,揭示群體心理具有系統的理解和認識;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這兩本書講述了大眾媒介的發展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揭示了媒介在人類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李普曼的《公眾輿論》,書中涉及了議程設置的早期思想,對公眾輿論做了全面的描述,對我們理解輿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小編相信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們會強烈推薦書目,挑選出幾本大略瀏覽一遍,這對你發散思維,拓展視角有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涉及公共關係學、廣播電視學等書目,小編建議你可以瀏覽兩遍,把一些概念類部分多看幾遍,加深記憶。此外多瀏覽一些網站和知名期刊,例如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JR)網站和《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現代傳播》等期刊,多關注學術前沿的動態。多關注一些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例如《南方周末》《南風窗》,多關注一些紙質刊物,關注業界寫作、評論的報道方式,自己也可以結合一些事件嘗試進行新聞的寫作、評論,這些都將助力新聞傳播類考研學子對參考書的理解以及考研的成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