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希尼奧維斯基國王的短暫統治

米哈烏·科爾布特·維希尼奧維斯基國王

米哈烏·科爾布特·維希尼奧維斯基(Micha ?Korybut Wi?niowiecki),波蘭大貴族維希尼奧維斯基家族成員。他的父親是波蘭魯塞尼亞和摩爾多瓦地區的顯赫公爵,在赫梅利尼茨基起義期間立下汗馬功勞的耶雷梅王公。他的王后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德三世之女,奧地利的埃莉諾·瑪利亞·約瑟法。

官方頭銜:米哈烏一世,蒙上帝恩典的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魯塞尼亞、普魯士、馬索維亞、薩莫吉希亞、利沃尼亞、斯摩棱斯克、基輔、沃里尼亞、波多利亞、波德拉謝、塞維利亞和切爾尼戈夫的統治者。他出生於1640年5月31日,在烏克蘭境內的比利·卡敏村;

波蘭國王執政開始於1669年6月19日,結束於1673年11月10日(四年);

他去世於1673年11月10日的波蘭利沃夫,享年33歲;

米哈烏8歲那年,赫梅利尼茨基大起義爆發,他被母親帶到更安全的北部區域。雖然其父耶雷梅王公有強大的軍事才能,但他們家族的許多領地仍毀於戰火,耶雷梅王公於1651年去世後,米哈烏被送到了西部邊境城市弗羅茨瓦夫。儘管家道中落,但許多貴族對他慷慨援助,讓他開始接受學習和教育。後來,米哈烏輾轉前往德累斯頓和維也納接受高等教育,1663年回國參與防禦俄國人入侵的戰爭,在魯博米爾斯基叛亂期間,他是忠誠的改革派。

後來楊二世國王退位隱居法國,波蘭要進行新一輪國王選舉,憑著根正苗紅的波蘭本土貴族身份,他成了候選人之一。整場選舉實際上成了以皇家蓋特曼楊·索別斯基為領袖的親法國改革派與其他大貴族為主導的親神羅保守派的鬥爭,索別斯基希望選舉一位堅強的法國人擔任聯邦國王,繼續上一任國王的改革事業。但佔多數的保守派最後還是以明顯的票數優勢領先,最終成功選舉了米哈烏為國王。

保守派選擇米哈烏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家族已經衰落,容易控制,而且他本人也缺乏改革的意願,說得難聽點,有點類似於保守派大貴族擁立的傀儡。另一方面,波蘭本土貴族漸漸不信任外國人當他們的國王,他們更傾向於所謂的「正統皮雅斯特血脈」。1669年9月29日,米哈烏在克拉科夫加冕,稱米哈烏一世。

米哈烏一世的加冕對平穩政局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加劇了自楊二世統治末期而爆發的政治鬥爭。兩年的時間裡,親法派和保守派爆發了正面衝突,聯邦國家的軍事和財政的恢復陷入停滯。兩派貴族互相傾軋,聯邦國力持續內耗。政治鬥爭甚至波及到國防事務,許多邊防軍隊的軍餉和補給被切斷,幾個派系甚至公開集結兵力,波蘭進入內戰邊緣,而米哈烏一世對此無能為力。就在這個當口,蟄伏已久的奧斯曼帝國看到了機會,1672年中旬,穆罕穆德四世對聯邦宣戰,第二次波土戰爭爆發。

第二次波土戰爭(Polish–Ottoman War 1672-1676)

這場戰爭最早可以追溯到1666~1671年波蘭與哥薩克-韃靼聯軍的邊境戰爭,韃靼人認為波蘭被大洪水所削弱,因而集結了一支大規模軍隊,在右岸哥薩克的協助下對聯邦開戰。1667年10月6日爆發的波海伊策戰役(Battle of Podhajce)中,近40,000哥薩克-韃靼聯軍與索別斯基指揮的9,000軍隊爆發決戰,戰鬥持續了10天,索別斯基依靠成功的防禦反擊戰術打敗了對手,迫使優勢兵力的韃靼汗撤軍。1670年,韃靼-哥薩克聯軍再度犯界,結果又被索別斯基打敗。韃靼汗無奈,只能向奧斯曼帝國蘇丹請求支援,並願意臣服於他。蘇丹很快答應,並向邊界積極增兵,準備發動全面侵略戰爭。

波土戰爭的導火索事件被認為是發生在聯邦境內的裏普卡叛亂(Lipka rebellion 1672),波蘭裏普卡地區生活著一羣韃靼人,他們的祖先從14世紀就已在此定居,並與波蘭的統治者立下了長久的協約。波蘭政府承認他們的軍事合法性,並賦予裏普卡的韃靼首領貴族地位,而且寬容的對待他們的伊斯蘭信仰。幾個世紀以來,裏普卡韃靼人都忠實的履行對聯邦的軍事服務,是聯邦境內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甚至在大洪水期間,他們都拒絕了韃靼汗的策反活動,此後裏普卡韃靼人也一直竭力幫助聯邦對抗外敵入侵。

直到大洪水結束後,波蘭政府和裏普卡韃靼人的關係發生了惡化。戰爭的破壞讓裏普卡韃靼人蒙受了巨大損失,而且愈加保守排外的大貴族對他們逐漸不信任。1667年聯邦通過了幾項非常針對他們的法律,包括取消裏普卡韃靼人的所有特權,限制宗教自由,禁止他們建造清真寺等等。而最要命的是削減了他們四分之三的軍餉,許多韃靼人的生計被掐斷。

波蘭大貴族的一系列舉動等於把忠誠的裏普卡韃靼人往絕路上逼,儘管如此,他們也沒有立刻反亂,僅僅是爆發了幾次騷動。楊二世察覺到不好的苗頭,及時在1668年撤銷了這些法律,但裏普卡韃靼人已經受到了侮辱。1772年裏普卡韃靼人爆發叛亂的直接原因令人無奈,因為他們就連那四分之一工資都沒有收到,他們徹底被逼反了。
逼反,一個多麼無奈的詞語。

裏普卡韃靼人的首領是亞歷山大·克里琴斯基(Aleksander Kryczyński),奧斯曼蘇丹很快與他取得了聯繫,雙方裡應外合展開軍事行動。戰爭前期奧斯曼帝國取得的大量軍事成果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到裏普卡韃靼人的身上,他們熟知波蘭的地理環境,軍事戰略和城防虛實,極大的方便了奧斯曼軍隊的入侵。

80,000奧斯曼軍隊在帕夏庫普魯魯查德·法齊爾·艾哈邁德(K?prülüzade Faz?l Ahmed Pasha)的指揮下進入聯邦,攻下卡緬涅茨要塞,八月成功包圍利沃夫。反觀聯邦這邊,對奧斯曼人的進攻猝不及防,而最糟糕的是,由於上層貴族的持續內鬥,聯邦無法有效的在第一時間提高稅收,集結一支堪用軍隊應戰。拖到十月,聯邦被迫遣使簽訂布洽奇條約(Treaty of Buchach)。布洽奇條約中,聯邦割讓了東南部的波多爾省、布拉茨拉夫省和南基輔的大片領土給了奧斯曼帝國,而且每年還要向其繳納22,000泰勒作為「致敬」。切膚之痛的國土淪陷終於讓瑟姆的議員和大貴族暫時放下了政治鬥爭,轉而全力應對迫在眉睫的戰爭。

在教皇國等外部勢力的支援和國王本人的努力下,新的徵稅和募兵法案很快通過,約37,000人和50門大炮的軍隊很快集結完畢,同時對哥薩克政策鬆口,在冊哥薩克擴編到40,000人。這支軍隊由楊·索別斯基統帥,在1672年10月發起反攻。

索別斯基出類拔萃的軍事才能得以再次體現,他親率以騎兵為主的2.3萬軍隊向南方的土軍發起突然襲擊,10月5日~6日,以快速機動的優勢兵力在克拉斯諾布羅德戰役中擊潰數千韃靼騎兵。7日,又在納羅爾戰役擊敗韃靼軍隊,同一天,在內米羅夫以損失100人為代價斬殺234人,俘虜6,000人。10月8日休整一天後,9日,索別斯基強行軍100公里,追上了韃靼汗國蘇丹,在科馬爾諾之戰中以極少的損失圍殲了約15,000韃靼主力。
維拉諾宮,索別斯基出征的浮雕

短暫休息後,索別斯基率部渡過德涅斯特河,幾天強行軍450公里,10月14日追上韃靼人和土耳其人聯軍,在卡烏什之戰包圍斬殺了約6,000韃靼人,波方只有十幾人受傷。1673年11月11日,索別斯基率領準備完善的30,000軍隊在靠近邊境的霍丁城堡與奧斯曼軍隊主力35,000人展開決戰,史稱第二次霍丁戰役或霍丁戰役1673(Battle of Khotyn 1673)

52年前,波蘭皇冠大蓋特曼楊·卡羅爾·霍德凱維奇(Jan Karol Chodkiewicz)在這裡擋住了200,000奧斯曼軍隊的進攻,以殲敵40,000的輝煌勝利告終。這天,楊·索別斯基在同一個戰場再次迎戰奧斯曼侵略軍。10日,索別斯基發起一次小規模進攻,意在探明土軍的配置和戰場地形。當天晚上,一場猛烈的暴雨傾瀉而下,長時間行軍到此又被騷擾的土軍疲憊不堪,而且隨著氣溫驟降,軍隊士氣再受打擊。

索別斯基敏銳的察覺到這點,11月11日黎明,他親自統領所有軍隊發起全面進攻。土軍根本沒有料到波軍進攻速度如此之快,他們匆忙派出的西帕希騎兵在羽翼騎兵的衝鋒下完全無法招架,紛紛敗退下來。波軍騎兵在數公里的戰線上撕開了無數口子,以迅雷之勢繼續突破土軍在縱深的簡單防禦,並繼續向土軍後方穿插進攻。波軍步兵在大炮的掩護下對營地中被分割的土軍步兵發起進攻。

奧斯曼軍隊的帕夏被迫下令撤退到德涅斯特河的另一岸,但唯一通過的橋樑被波軍大炮擊垮,無數土軍墜河淹死。剩下的大部分土軍在斷橋旁邊受到波蘭騎兵毫不留情的屠殺,只有4,000多土軍成功撤到了附近的要塞中。剩下20,000主力不是被殺就是被俘,波蘭軍隊傷亡總計不超過2,000人。第二次霍丁戰役依然以波蘭的完全勝利載入史冊。

索別斯基在霍丁戰役

然而,為這場戰爭同樣做出許多努力的維希尼奧維斯基國王卻看不到勝利的一天了,就在索別斯基發動總攻的前一天,國王在利沃夫的大主教宮因食物中毒突然去世。如何評價這位短命國王?應該說,作為政治鬥爭的產物,他的即位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權威,統治的大部分時間也都陷入派系爭鬥中。雖然身為國王,但權力較小無力控制混亂局面。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戰爭中他也盡了最大努力集結兵力,發揮自己僅有的權力為戰爭做準備,為在霍丁和之後的偉大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維希尼奧維斯基去世後,下一任國王就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維也納城下創造不世功業的楊三世·索別斯基,在無數個光鮮勝利後,他也有不為人所知的難處和痛苦,我會在下幾篇為讀者細細講來。

參考文獻:

  1. 《波蘭史》;
  2. 《波蘭通史》;
  3. 《波蘭簡史》;
  4. 《東歐史》;
  5. Ilona Czamańska, Wi?niowieccy. Monografia rodu, Poznań 2007, p .249,
  6. Lerski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Poland, 966–1945 1996 -p654
  7. "Michael Wisniowiecki – biography – king of Poland".

前期鏈接:

張益達:聊聊我們比較陌生的中歐國家——波蘭(一)張益達:波蘭的統一之路、拔都西征與普熱梅斯爾王朝的統治——正說波蘭史(二)(補文)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三)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四)張益達:波蘭國王血灑瓦爾納 ,十三年戰爭普魯士稱臣——波蘭史話(五)張益達:十三年戰爭對決條頓 ,涅沙瓦法令鬥智鬥勇——正說波蘭史(六)張益達:波莫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上半部分)波美拉尼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下半部分)

波蘭兩院議會嶄露頭角,基輔羅斯風起雲湧——正說波蘭史(八)

張益達:涅瓦河,楚德湖,強敵折戟;莫斯科 漸崛起 驅逐韃虜, ——正說波蘭史(九)伊凡 I 修築俄國基石 頓河王吹響反攻號角 —— 正說波蘭史(十)張益達:伊凡三世的統一之路,諾夫哥羅德的毀滅和前三次莫-立戰爭-正說波蘭史(十一)張益達:瑟姆議會,施拉赤塔和第四、五次莫-立戰爭——正說波蘭史(十二)張益達:普魯士公國雛鷹展翅,博娜王后政治改革——正說波蘭史(十三)張益達: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誕生,盧布林條約和利沃尼亞戰爭——正說波蘭史(十四)張益達:一年國王、《亨利條約》和華沙聯盟——正說波蘭史(十五)張益達:波蘭胡薩羽翼騎兵——正說波蘭史(十六)斯特凡·巴託雷與利沃尼亞戰爭反擊戰——正說波蘭史(十七)

西吉斯蒙德三世的即位和波瑞關係的破裂——正說波蘭史(十八)

第一次波蘭-瑞典戰爭與基爾霍姆戰役——正說波蘭史(十九)

波蘭對俄國的幹預戰爭與偽迪米特里一世——正說波蘭史(二十)

張益達:偽迪米特里與沙皇瓦西里四世的上位——正說波蘭史(二十一)

張益達:波蘭軍隊佔領莫斯科與「波蘭沙皇」——正說波蘭史(二十二)

張益達:第二次波土戰爭、黃金年代逝去與危機的來臨——正說波蘭史(二十三)

第四次波蘭-瑞典戰爭,利沃尼亞領土的丟失和黃金時代的結束——正說波蘭史(二十四)

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失敗改革——正說波蘭史(二十五)

張益達:火與劍——正說波蘭史(二十六)

火與劍(下)——正說波蘭史(二十七)

張益達:俄國入侵,贖身契和賣身契——正說波蘭史(二十八)

張益達:「大洪水時期」的落幕——正說波蘭史(二十九)

張益達:上帝降下的洪流——正說波蘭史(三十)

張益達:瑞典洪水退去,普魯士宣告獨立——正說波蘭史(三十一)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聯邦薩爾馬提亞主義與黃金自由淺析(未完成)

張益達:薩爾馬提亞主義和自由否決權——正說波蘭史(三十二)

張益達:瑪麗女王改革和魯博米爾斯基叛亂——正說波蘭史(三十三)

波西米亞胡斯戰爭外傳:張益達:偉大的殉道者:楊· 胡斯 ——波蘭史話番外篇(上)

張益達:聖杯派、塔博爾派與胡斯戰車 ——波蘭史話番外篇(中)

張益達:獨眼猛男楊·傑士卡與胡斯戰爭——波蘭史話番外篇(下)

二戰波蘭史闢謠和其他:

張益達:淺析當前中國網路環境下特殊的「 波蘭現象 」

張益達:對部分波蘭近代史爭議點的集中闢謠和針對性科普——正說波蘭史番外篇

張益達:關於當代波蘭與「臺獨」的聯繫

張益達:針對「三分鐘看懂波蘭歷史」漫畫中歷史錯誤的補充、指出和批駁。

張益達:對蘇聯和某些「過度偏愛蘇聯人羣」的看法

張益達:波蘭在二戰時的政治策略是怎樣的?為什麼會遭受德國、蘇聯兩個對立方的入侵?

張益達: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入侵波蘭?

張益達:俄國和波蘭的世仇是具體是什麼,可以詳細說明嗎?

張益達:如何看待波蘭這個國家近300年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

張益達:為什麼兩次世界戰爭都是德國發起的?

對波蘭-東歐史感興趣的人,歡迎加羣交流學習!

波蘭-東歐史學習交流羣號:731688622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