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難道和現代性沒關係嗎?當代藝術難道只是在表達一個空洞的當代性?肯定不是,當代藝術依然在表達現代性的問題,它只不過是和現代藝術不一樣的表達方式。都在面對現代性問題,現代性問題到現在也沒有解決。

當代藝術要先承受現代性的審視(上)

2017貴州「椿樹館當代藝術」專題研討之八

01

傳統里也有反抗思想控制的東西可以借鑒

胡傑(畫家、藝術家,獨立紀錄片製作人):

從我個人來講,因為中學的時候一直跟著一位被迫還俗的老和尚學畫畫,我覺得他們那種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很打動人,用現在的眼光看也就是,他們已經把現代的東西融在他們的作品裡了,那個山和樹其實就是你的性格,其實它又是傳統的。那些畫也在很隱晦地反抗著思想控制。也是你對於社會的批判態度,即使在文革時期也存在著這麼幾位民間的老畫家。可惜,恰恰是文革過後,他們被更有話語權更有經濟意識的官方畫家所覆蓋。

高兟(職業藝術家):

我覺得問題可能太多了吧?這麼多問題,夠開五個研討會的內容了。我越來越感覺一個人思考的問題可以很多,但是大家一起討論問題就需要限定話題限定語境,儘可能集中討論某一個或某一類問題,不然就會流於籠統,難以深入。

02

批判性意味現代性

郝青松(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還是從胡老師剛才說的,古人也畫一樹一石,一樹一石中是不是就有他的批判態度?胡傑老師剛才說的那一種批判性其實就意味著現代性。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已經蘊含了現代性。比如石濤、八大、徐渭、倪瓚,倪瓚畫中的太湖之上,那麼乾淨,其實他是一種內部抵抗、內部批評,這個特別像現代藝術。現代藝術是那麼純粹,可是現代藝術和社會沒關係嗎?它內部沒關係,但它是從和社會的關係中激發出來的。我反抗這個工具理性的工業社會,怎麼反抗呢?讓自己更純粹,我讓我的藝術、我的形式更純粹,這樣來反對。這種現代性的表達方式其實早就蘊含中國傳統藝術中。

帥好(獨立批評家、歷史學者):

而好像我們從來沒有去梳理它,使這個現象呈現出來,或者突顯出來。另一個原因是,後來的藝術家選擇了容易叫好的、生存的東西,而放棄了抵抗的、反抗的、吶喊的風險。

03

當代藝術的現代性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郝青松:

因為歷史不可能完全從一個時間點開始就突然截斷。傳統藝術中有現代性的潛伏的表達。當代藝術難道和現代性沒關係嗎?當代藝術難道只是在表達一個空洞的當代性?肯定不是,當代藝術依然在表達現代性的問題,它只不過是和現代藝術不一樣的表達方式。都在面對現代性問題,現代性問題到現在也沒有解決。我想聽一下大家的看法。

李向明(職業藝術家,北京上苑藝術家聯盟主席):

這些話題確實是個當下大話題,每一個話題都足夠專門開一個研討會了。最後這個話題更值得深入闡述。

在貴陽拜訪藝術大家尹光中先生

帥好:

因為不把前面的這些問題梳理了,我們看不清當代藝術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如果我們把當代藝術中所有的東西撇開,中國的當代藝術是「零」。就是按照某些原則,比如傳統中的一些參照,和一些現代性的參照,發現我們的當代藝術只是形式上進入當代藝術了,可是我們的人,甚至連現代人也沒有完成。可怕就可怕在這裡。

比如說史文清博士剛才講的,他在動物學上,在鹿文化這個產業上,他絕對是當代的,但是在審美上還停留在現代主義階段,也就是歷史角度下的1840-1960年這個階段,在藝術史上稱為現代主義階段或者是前現代主義階段。停留在再現、模仿這個審美層面上。但是,這個對當代藝術來說,已經不在這個層面了。當代藝術要破壞、反叛,故意的不與原來的東西一樣。為什麼呢?因為當代主義強調自由和自然這個關係的時候,不是再去模仿「自然」,甚至是與「自然」成一種「對抗」狀態的。這是一種思想狀態,而不是說藝術家要反對自然,把大山炸毀,不是這個意思。所以,要先界定「自然」的概念,再在當代藝術這個層面來談這個問題。

李向明:

它不是再現,是把你直接拿過來,把一個山體直接拿到博物館來,切成兩半。

04

當代藝術的當代性具體是什麼

帥好:

當代性指的是什麼呢?我們現在從政治哲學層面來思考這個問題,不是從美學。首先,要先問下自己是不是現代人;你穿的衣服是當代生產的,比如學美國,學歐洲,但是你是不是具有歐洲人所有的各種配件,比如人身權利、法律地位、思想狀態等。你根本不全,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你就是半個當代人。就像著裝、眼鏡都達到了,但你的思想,包括你保護人身的權利都沒有。那麼,如果你不是現代人,你說你創造出現代藝術,我覺得不知道該怎麼理解。除非去抄襲,因為沒有思想,不具有現代人這種理念,怎麼能創造出現代藝術?

楊文勝(藝術家):

那就換個角度說,就不叫現代藝術,那就是好玩而已,好玩的藝術。

帥好:

對,這就是中國人的概念,好玩的藝術就夠了。就不叫當代藝術,因為我們現在也不知道當代藝術是什麼。全世界各國的當代藝術都不一樣。

05

當代藝術的方法論和價值觀的一個參照

郝青松:

就目前已經存在的當代藝術,可以把它分成方法論和價值觀這兩塊來認識。方法論以杜尚小便池作為最早的範例,是現成品的觀念形態。能指還是它,但所指是任意的,所指變了,藝術家賦予它一個別的觀念的時候,它就不是它了。當代藝術的方法論強調的就是現成品藝術的觀念形態。

價值觀上,和社會學有關係,就是當代藝術的社會學轉向。社會學有兩個方向:功能論和衝突論。社會學產生在法國大革命之後,面對當時的社會悲劇,哲學不能解決現實問題,需要面對現實處境。社會學既是一個特別現實的學科,同時又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學科,所以每個學科幾乎都可以和社會學跨學科,藝術社會學,人類社會學等。塗爾干研究自殺問題,目的是為了讓這個社會和諧團結,功能論是這樣的。而馬克思是衝突論的代表,一定要在社會中找差異和衝突。這兩個社會學的不同看法,對應到當代藝術里,功能論對應了消費文化,波普藝術這一類的,是一個虛幻的團結和和諧。衝突論對應了當代藝術的文化政治取向。

馬克思主義發展到新馬克思主義,沒有了階級論。西方社會已經沒有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分了,大多數都是中產階級,階級論已經在西方破產了。但是新馬克思主義還是要尋求衝突和差異,轉向性別差異、種族差異、國家差異、民族差異,後現代、左翼自由主義的思想其實都是這樣的,西方90%的大學、媒體中的學者和左派知識分子都是持多元主義、文化政治的衝突論立場,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都與此相關。

概括的說,可以在價值觀方面,把當代藝術在社會學層面區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主主義的虛假和諧,另一類就是衝突論的文化政治。在中國來說,既有玩世現實主義、艷俗藝術這樣的虛假團結,也有很多關注社會問題的藝術家,比如胡傑、高氏兄弟、李向明老師,這個維度是文化政治的。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