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友,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書法理想



書法理想 | 書法人的精神家園

編輯:13249652872   ←長按複製

黃庭堅,宋代大詩人,大書法家。翰林學士蘇軾在離任之際,推薦黃庭堅代替,他熱情地讚揚黃庭堅“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在蘇軾看來,黃庭堅其才其德,與時人相比鶴立雞羣,即便是和古時賢人相比,也毫不遜色。不過,與蘇軾同時代的政壇巨擘、宰執天下數十年的富弼對黃庭堅的評價截然不同。富弼非常討厭黃庭堅,每次有人提起他都會說:“起初,我還以爲黃某人是何等出色人物,原來只是分寧一茶客!”

黃庭堅是洪州分寧縣(今南昌市分寧縣)人。宋代流行品茶、鬥茶。一夥人茶餘飯後,聚集茶寮,談論一些官場沉浮、宮闈祕聞、八卦奇事。富弼以黃庭堅爲茶客,無異於在嘲諷黃庭堅名氣極大很能忽悠,可內裏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同爲時代第一流人物的蘇軾和富弼,爲何對黃庭堅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評價呢?

其實,蘇軾和富弼對黃庭堅的評價都對,也都不對。若是將二人的評價結合起來,或許纔是一個更加完整,更加真實的黃庭堅。

黃庭堅畫像


1

蘇軾稱頌的,是黃庭堅的文才。

蘇軾說黃庭堅的文才妙絕當世,毫不爲過。黃庭堅從小就是一個神童,長大了更是一個妖孽。

黃庭堅記憶力非凡,隨便拿起一本書翻幾遍就能全部背下來。五歲的時候,私塾先生教《五經》。半年工夫,黃庭堅不但熟讀而且已經懂了大半。他問老師:“人們都說儒家典籍有《六經》,爲何老師只教我們讀《五經》?”老師比較討厭《春秋》,就說:“《春秋》不值得一讀。”黃庭堅反駁說:“這是什麼話?既然《春秋》被世人奉爲經典,怎麼能夠不讀呢?”結果,黃庭堅看了十天,就把古奧難懂的春秋全部背了下來。

舅舅李常聽說外甥這麼牛,還有點不信。兩人見面時,李常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翻到某一頁,讓黃庭堅背出來。黃庭堅張口就來,一字不差。李常詢問某句作何解,小黃庭堅也解釋得像模像樣。李常又驚又喜,連連讚歎。

八歲時,同鄉前往京城科考,黃庭堅寫詩贈別,詩云:“送君歸去玉帝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在祝福鄉人的同時,黃庭堅以謫仙自比,言辭間充滿了傲氣。

黃庭堅確有狂傲的資本。

十七八歲時,黃庭堅帶着詩稿拜望前輩名士俞清老。在投遞名帖時,黃庭堅自稱爲“清風客”。本來,作爲晚輩,黃庭堅如此署名,很是不敬。可俞清老看完詩稿後不但沒有怪罪黃庭堅,反而當衆表揚黃庭堅文章“奇逸通脫”,他日將如千里馬一般,有不凡的成就。

黃庭堅很有悟性。他遊覽相國寺,偶然得到了一卷仁宗朝宋祁撰寫《新唐書》的草稿。別人見不過是一堆舊紙,棄之如敝屐,黃庭堅卻視如珍寶。他仔細閱讀書稿中每一處塗改,對比最後的定稿,揣摩其用意。短短數月時間,黃庭堅的詩文功夫大進,可謂一日千里。

黃庭堅在詩文方面對自己要求極爲嚴格。每到歲中,黃庭堅都會反覆檢查審視半年來的詩文,常把三分之二的詩稿焚燬。他把自己的詩文集稱之爲“帚尾集”,以示謙遜。多年之後,他覺得自己的寫作水平提高了那麼一點,有了傳世的可能,才把文集更名爲《敝帚集》。

不過,青年時期的黃庭堅,還只能算是一方名士。他的文纔得到天下人認可,源自蘇軾與文彥博。

熙寧初年,黃庭堅到京城參加四京學官的考試,有幸見到了蘇軾。當時歐陽修已經病逝,中年蘇軾已成爲引領大宋文壇風向的泰斗級人物。蘇軾一見黃庭堅,便驚爲天人。在蘇軾看來,黃庭堅的文章超凡脫俗,獨立萬物,乃是世間罕見的妙文。世人見蘇軾都如此褒獎,對黃庭堅自然十分欽慕。黃庭堅的大名很快就在士林中流傳。

考試結果公佈,黃庭堅拔得頭籌,被任命爲北京(大名府)國子監教授。蘇軾寫信將黃庭堅推薦給北京留守文彥博。文彥博早在仁宗朝就已經出任首相,神宗即位後,雖然因爲不滿新法,被調任地方,但依然享受宰相級別待遇。文彥博對蘇軾的推薦很重視,對黃庭堅的文才也相當滿意。在國子監教書三年後,文彥博再三邀請黃庭堅留任。黃庭堅一邊授課,一邊學習,文才更是大進。六年之後,文彥博給了一個“卓異”的考語,讓黃庭堅前往吏部參加選官。

富弼賑災圖


2

因爲有文壇巨擘蘇軾的褒獎和政壇大佬文彥博的舉薦,黃庭堅頗受朝野關注。大約就在這個時期,富弼見到了黃庭堅。

富弼和文彥博是同等級別的朝廷大佬,仁宗朝、神宗朝兩度拜相。他讓手下人詳細瞭解了黃庭堅的背景,對黃庭堅本來很期待。一見之後,他卻把黃庭堅給看扁了,斥之爲“分寧一茶客”。是不是富弼年老保守、吹毛求疵呢?

不是。

富弼和蘇軾看人的角度不同。蘇軾看的是黃庭堅的文學才華,富弼看的是黃庭堅的政略,即政治才華。

當時黃庭堅出仕不足十年,除了擔任過一屆縣尉,多數時間都擔任學官做學問去了。富弼憑什麼認爲黃庭堅空有口才,政治才華平平呢?

有兩件小事引起了富弼的注意。

第一件事,是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牧童詩》。那一年,黃庭堅走出家門漫步山野,看到一位童子騎着水牛經過。他詩興大發,寫道:“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此前許多人包括蘇軾看到了這首詩歌,都大讚妙絕,對黃庭堅的聰明睿智欽佩不已。在同齡人纏着媽媽要糖吃的年紀,黃庭堅卻看透了人情世故、功名利祿,對於人格獨立,對精神自由有了自己的追求。

可是,富弼不這麼看。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一個人在兒時的認識、習慣,往往會影響終身。身爲儒林士子,本應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天下爲念,以百姓爲念,積極進取,獻身國家。可是,黃庭堅小小年紀,竟然就把官場看成名利場,把天下官員都看成勾心鬥角的權謀之士。如此黃庭堅,長大之後,對國家,對朝廷還能夠有基本的責任感、使命感嗎?

第二件事,是黃庭堅落榜之後的平靜。那一年,黃庭堅以洪州第一人的身份來到京城,親友們對黃庭堅都寄予厚望。一同參加科考的,還有同鄉孫升和喬希聖。科考結束後,孫升讓家僕在官衙前等候發榜,自己和黃庭堅、喬希聖等人喝酒論文,打法時間。皇榜公佈後,僕人一路狂奔衝入客棧。大家都圍上來詢問結果,黃庭堅自斟自飲,端坐不同。因爲跑得太急,僕人無法開口,舉起三根手指,意思是有三個人考取了。大家個個心焦,追問是哪三個人。好一會兒,僕人纔回答是孫升和喬希聖以及另外一個人。考中的三人欣喜若狂,那些落榜的悲傷失落,甚至有人當場大哭。歡喜過後,孫升、喬希聖都來安慰黃庭堅。黃庭堅不以爲意,談笑自若。聚會結束,黃庭堅主動提出跟隨孫升前往觀看皇榜。大家都勸黃庭堅別去,親眼看到榜上無名,必定更加難過。可是,大家都想錯了。黃庭堅看着榜文,臉色平靜如水。

考中也好,落榜也罷,黃庭堅依然還是黃庭堅。

宋代考中進士極難,各州舉薦考生動輒上萬,最終錄取的不過一二百。一旦考中進士,就意味着前途無量。即便再曠達的舉子,落榜時也難免傷心。黃庭堅處之泰然、渾若不覺,正是他一直以來淡漠功名,不在意仕途進取的表現。

淡泊名利固然高雅,但若人人標榜清高,關係國計民生的那些“俗務”由誰去做?以天下爲己任、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纔是兩宋士林推崇的行爲標準。


3

元豐六年,富弼死了。若是富弼能夠多活十年,活到哲宗朝,他必然會慨嘆,自己的預判果然沒錯。

從英宗朝黃庭堅出仕,到神宗去世,前後近二十年時間,黃庭堅還在縣級官員的位置三徘徊。哲宗即位後,高太后垂簾聽政,舊黨官員重返政壇。在蘇軾等人的援引下,黃庭堅也回到京城,擔任六品集賢殿校理,參與編修《神宗實錄》。在宋代,出任館閣(如集賢殿、龍圖閣等)官員都被視爲仕途捷徑,一些人短短數年,便可以升到宰執高位。

可是,一直到高太后去世,黃庭堅的職務依然卑微。

若說神宗朝,黃庭堅不得升遷,多少還有黨派鬥爭的原因。高太后垂簾期間,黃庭堅依然官途蹭蹬,問題主要就在他自己了。

黃庭堅是個極聰明的人,可是,他把聰明大都用在了欺辱同僚,賣弄才學上。

黃庭堅有一個同事,叫做趙挺之(此人是趙明誠的父親、李清照的公公),兩人同在一處辦公,每天都要見面。趙挺之久聞黃庭堅大名,一開始,對黃庭堅很尊敬。可時間不久,兩人就勢同水火,彼此翻臉。

原因是黃庭堅總是不分場合毫無顧忌地嘲笑趙挺之。

趙挺之爲官挺能幹,也頗有文才。他山東口音很重,在官話流行的京城官場,顯得比較另類,比較土氣。不過,館閣官員大都有背景有能力,大家彼此有着基本的尊重,誰也不會當面笑話趙挺之,除了黃庭堅。

朝廷體恤修史辛苦,給趙挺之、黃庭堅專門配備了一個小食堂。廚師每天都會來請示二人,明天吃些什麼。趙挺之特別喜歡吃蒸餅,就交待:“來日吃蒸餅。”他的發音很古怪,每次都引得黃庭堅大笑。趙挺之很不高興。

有一天,館閣官員聚餐,酒桌上行酒令。黃庭堅提議,每人都寫一句詩,每句五個字,前四個字合起來是第五個字。黃庭堅這個要求太難了,大家面面相覷。黃庭堅的提議別有用心,他首先看向趙挺之。趙挺之有點爲難,思索很久纔回答:“禾女委鬼魏。”雖然詩意全無,也算符合要求,大家紛紛點頭,算是通過。黃庭堅隨即站起身,朗聲說道:“來力敕正整。”大家都是同事,對趙挺之的山東口音自然熟悉,立刻明白黃庭堅這句正是“來日吃蒸餅”的諧音。衆人無不大笑,黃庭堅更是笑得喘不過氣來。唯獨趙挺之一臉鐵青,又羞又怒。

從此之後,趙挺之再也不和黃庭堅往來。

有個館閣官員叫做顧子敦,也被黃庭堅戲耍地不輕。此人和蘇軾也是朋友,細算起來,也是黃庭堅的師長輩。兩人因爲蘇軾而相識,又同在館閣爲官,數年下來,也變成了朋友。顧子敦對才華卓越的黃庭堅很尊敬,黃庭堅對顧子敦卻有失禮數。

那一天,顧子敦在官衙忙碌了半天,中午時分感覺累了,就躺在榻上睡覺。黃庭堅來串門,見顧子敦露出白白胖胖的大肚皮,睡得正香。黃庭堅沒有幫人家蓋件衣衫,反而拿來筆墨,在顧子敦的肚子上寫了一首詩。下午同事們上班,看到顧子敦肚皮上的詩都大笑起來。顧子敦驚醒,羞憤難當。

幾天之後,顧子敦又在官衙午休。這次他長了一個心眼,不躺下了,而是趴在桌子上睡。他想,這樣一來,黃庭堅那傢伙總不能在我肚皮上題詩吧。他放心睡去。許久,顧子敦醒來,看看肚皮,果然沒有墨跡。他很高興,還說:“饒你黃庭堅狡猾,也不能把我怎麼樣!”下班回家,顧子敦脫衣就寢。顧夫人吃驚地指丈夫的背。原來,黃庭堅竟然在顧子敦的背上又題詩一首。

黃庭堅很有才,在戲謔中,他得到了快樂,只是趙挺之和顧子敦等人卻樂不起來。

黃庭堅書法


4

富弼對黃庭堅仕途的預判沒有錯,不過,他評判人物優劣賢愚的標準卻有問題。在世人看來,唯有權有錢者,方是成功者。富弼沒有這麼世俗。在他們這些士大夫看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成功者的標誌,而要到達這個目標,自然需要出將入相,宰執天下。可是,黃庭堅走的是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是一條註定了冷清寂寞的道路。在他看來,人格的獨立和精神的自由,纔是人生的第一追求。像黃庭堅這種人很少,但歷代不凡其人。昔日的許由,後來的陶淵明,同時代的蘇軾、米芾,那都是此道中人。

黃庭堅一生對詩文極爲用心,從不敢怠慢,對於官品高低,他並不在乎。 後來,黃庭堅被流放貴州、四川、湖南多年,接受當地官員監管。黃庭堅依然淡泊,根本沒有把貶斥放在心上。

黃庭堅雖然官場落魄,被貶多年,但熱衷戲謔,率性而爲的性情依然不改。

黃庭堅的晚年過得很落魄。徽宗大赦,他一度起復,出任知州。後來,趙挺之擔任宰相,手下官員知道兩人不合,竟然誣告黃庭堅在天災肆虐期間與友人遊山玩水,完全無視百姓疾苦。趙挺之對當初黃庭堅的無禮耿耿於懷,趁機發難,將黃庭堅罷官爲民,流放宜州。數年後,黃庭堅病逝。

黃庭堅官職最高時不過員外郎,連知州也沒做幾年。除了編修史書,幾乎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可是,千百年後,人們或許不知道宰相富弼,卻大都知道宋朝有個黃庭堅。其詩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開創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其書法高妙,自成一家,是“宋四家”之一。如此黃庭堅,即便被人笑話爲“分寧一茶客”,又有什麼好遺憾的呢?

作者:葉之秋

擴展閱讀:黃庭堅:痛戒酒色,認真寫字


戳“閱讀原文”,進入微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