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鲁哈尼在7月6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会谈,不顾对方的警告,于7月7日宣布了伊朗又一次退出伊核协议的最新举措——伊朗的浓缩铀丰度将伊核协议规定的3.67%提升至5%,这是7月1日伊朗宣布浓缩铀的存储量突破300公斤的上限之后的又一个威慑措施,威胁的对象依旧不是美国,而且伊核协议的欧洲签字国法国、德国、英国。

伊朗政府发言人阿里·拉比7月7日宣布,伊朗的浓缩铀丰度将在数小时后突破伊核协议规定的3.67%。同日,伊朗外交部副部长赛义德·阿巴斯·阿拉格希表示,伊朗将把铀浓缩的丰度提升到伊朗布希尔核电站运行所需的水平。几日前,伊朗的一位强硬保守派神职人员就声称伊朗将在7月7日将浓缩铀的丰度提升至5%。

今年5月8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一周年的日子,鲁哈尼宣布,伊朗要求伊核协议的欧洲签字国法国、德国、英国在60天内,对伊朗遭受美国的制裁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并确保伊朗的金融渠道的畅通。然而,这三个欧盟大国对伊朗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

伊朗多次喊话,以及突破300公斤的浓缩铀存量的威胁手段,都没能让法国、德国、英国有任何表示,失望至极,7月3日,鲁哈尼又向法国、德国、英国发出警告,法国、德国、英国若还是对伊朗的要求无动于衷,伊朗浓缩铀丰度将突破伊核协议规定的的上限。

鲁哈尼的这个威胁发出后,法国、德国、英国接连做出了二个回应:第一个回应是英国于7月4日在海外领地直布罗陀扣押了运载著200万桶伊朗原油的超级油轮格蕾丝1号;7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打电话给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会谈,当面警告鲁哈尼:伊朗采取的逐步退出的措施进一步弱化了伊核协议,伊朗要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

在与马克龙的电话会谈中,鲁哈尼称,美国的制裁是针对伊朗的全面经济战,在该地区制造更多危机。为此,他呼吁法国、德国、英国采取紧急行动,以挽救伊核协议。

马克龙在电话里没有理会鲁哈尼的呼吁,只是与鲁哈尼达成「在7月15日前探讨伊核协议各方恢复谈判的条件」这个共识,又把伊朗的胃口高高地吊了起来,延续了伊朗寄希望于法德英三国的经济补偿的幻想。

法国没有理睬伊朗关于法德英采取紧急行动挽救伊核协议的呼吁,而伊朗也没有理会法国的警告,将浓缩铀的丰富提升至5%,围绕伊核协议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但对于法国、德国、英国,包括美国,没有任何损失,而伊朗却进一步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次又一次的错误行动,简直是自己挖坑活埋自己。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到20%的铀-235都属于民用级浓缩铀,是核电站发电所用的低浓缩铀,离制造核武器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丰度大于90%的浓缩铀才是武器级高浓缩铀,才能制造核武器。

伊朗将浓缩铀的丰度提升到5%,对于伊朗的核电站所需的核燃料,丰度3.67%与5%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差别,这样的威胁手段,对于法国、德国、英国完全没有任何的威慑力。如果伊朗宣布将浓缩铀的丰度提高到80%以上(80%-90%的丰度的铀-235为高浓缩铀),接近制造核武器的90%的丰度,这样才会震动伊核协议的欧洲签字国法国、德国、英国,对方才会认真考虑伊朗的要求——伊朗外交部副部长阿拉格希7月7日宣布伊朗突破3.67%的铀浓缩上限的同时,指责欧洲签字国法国德国英国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伊朗无论是突破浓缩铀存量300公斤的上限,还是铀浓缩的丰度提高到5%,都对伊核协议的欧洲签字国法国、德国、英国没有任何的威慑力,都不足以让这三个欧洲大国切实采取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满足伊朗的经济补偿的要求,反而制造把柄,让法国、德国、英国有了借口,公开修理、打击伊朗,甚至恢复对伊朗的制裁。

伊朗在伊核协议的博弈中一直存在著两个大问题,其一是一直对欧洲签字国法国、德国、英国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认为对方能挽救伊核协议,能拯救伊朗的岌岌可危的经济,始终不敢下决心自救,始终幻想于他救。

其二,伊朗迫使法国、德国、英国兑现自己的承诺,补偿、拯救伊朗的经济所出的招数,都是在叫牌,也就是讨价还价式的博弈,这个心理这种伎俩早就被对方识破,戳穿,才会对伊朗的要求无动于衷,才敢对伊朗的威胁置之不理。

伊朗每次出招都无法震动法国、德国、英国,反而给对方留下一堆把柄、借口修理自己,是实实在在地给自己挖坑,活埋自己。

伊朗若想冲破当前的困境,实现自救,应该摒弃幼儿园水平的叫牌式博弈,大破大立,著手去做三件事:1、退出核不扩散条约;2、效仿美国,退出伊核协议;3、派遣海军武装护送自己的油轮,使正规渠道的石油出口不至于被清零。


马克龙一边要求遭美国」非礼」的伊朗不要发飙、保持克制,一边又不敢阻止美国这个「流氓」继续施展淫威、强奸民意,难道这就是法国「保护」伊朗的思维逻辑吗?

伊朗之所以敢于突破铀浓缩3.67%丰度的限制,第一是为了抗争性地威胁欧洲,第二是对外表明自己不屈不挠的态度。

英法德及欧盟在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过程中,即便没有跟风制裁,却也没有履行或兑现自己的诸多承诺。而是干在那高喊口号,却眼看著伊朗被美国按在「水里」不去救。

人的耐心都是有限的,何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呢。

如果马克龙真就是出于「公心」维护欧洲及世界的和平,那就理应尽自己的全力去阻止特朗普的倒行逆施,而不该让伊朗一忍再忍。否则,忍无可忍的」火山」就要爆发了。

即便伊朗将铀浓缩的丰度提高到5%,但离制造核弹的90%仍然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此举的目的,表达的当然是对英法德及欧盟的种种不满。倘若再没有利好消息给伊朗的话,伊朗肯定会不惜一战,大不了鱼死网破,并拿整个欧洲做陪绑。

所以说,马克龙不该给鲁哈尼打什么电话,而应该去警告特朗普——别逼人太甚了。可惜他真就没有这个能力和面子。


坐在电视机前等收看伊朗召开新闻发布会,但基本内容已经出来了,提高浓缩铀丰度至5%,但不会退出「伊核协议」!

很多人讨论了,补充几点:

1.美伊危机不断升级,但能够踩刹车的,只能破美国特朗普和伊朗精神领袖,但特朗普的信誉度,让伊朗根本不敢听美国说的「可以谈」,只能积极备战,向死而生。

2.法国总统马克龙与鲁哈尼电话沟通,约定7月15日商讨「多方对话」和谈等可能性!问题是,如果美国不主动,这个事情法国就真的想多了。

3.伊朗提高低浓度浓缩铀至5%,其实就是逼迫欧洲国家能够落地INSTEX结算机制,让伊朗可以售卖石油!但说实话,这个结算机制,实在太难落地了,毕竟美国会下狠手,而英法德在国际金融里的地位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比。

4.欧洲里面英国已经在跪舔美国了,法国在关键时刻,也不要指望能够对美国强硬,低头屈服也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如果美国真的跟伊朗打起来,英国会成为美国靠谱代理人吗?不会!英国只是想脱欧后,依靠美国在欧洲有更大可能性和影响力!


近日伊朗与美国的动静有点大,我们先捋顺一下,起因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霍尔木兹海峡上空附近,击落一架美军侦察机;美国总统特朗普立即下令要对伊朗实施报复性打击行动,还好及时叫停了战争,但美国对伊朗再一次经济制裁;随后,英国插手,扣押伊朗向叙利亚运装有200万桶石油的油轮;伊朗宣布提升浓缩铀丰度,超出最初伊核协议所设定的3.67%的上限的;并且法国总统马克龙致电伊朗总统鲁哈尼,对于伊朗将进一步停止违反伊核协议的做法表示关切,并且发出警告称,任何此类行动都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相应的后果。

伊朗在昨日官方发布声明,宣布将浓缩铀的丰度由3.67%提升至5%,为什么这么做,伊朗最新动作主要还是出于对欧洲的不满。伊朗觉得,英法德三国政府口头上说得很好,支持伊核协议,劝伊朗履约,但是等了一年发现,欧洲口惠而实不至。美国还对其一直进行制裁。这也是对英法德以及欧盟回应,因为他们未能在60天之内提出保护伊朗经济利益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替代性方案。

美国退出核协议一年多以后,鲁哈尼呼吁欧洲国家采取紧急行动。该协议遏制了伊朗的核武器开发,要求其不得从事5%以上丰度的铀浓缩。签署协议的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同时对伊朗放松部分制裁,也不得追加新制裁。鲁哈尼表示:「解除所有制裁可能是伊朗与六大国之间行动的开始。」

马克龙与鲁哈尼一个多小时得通话,马克龙表示非常担心核协议「进一步弱化的风险」以及「必然会出现的后果」。约定在7月15日之前讨论「能够恢复各方对话的条件」。双方都同意考虑恢复谈判的条件,以挽救伊朗核协议。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在伊核协议问题上,波斯人如此较真,不仅逼得特朗普没有退路,也逼得马克龙不能再当「变色龙」。

哈梅内伊、鲁哈尼也山寨了「特式」极限施压法。

针对美国;若特朗普不降低谈判门槛、不从波斯湾撤走美军、不豁免伊朗出口石油,伊朗就绝不与美国谈判。

伊朗又臭又硬,逼得特朗普已作出让步,说」伊朗领导人只要放弃和计划…他会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但伊朗仍不为所动,它需要看特朗普的行动。并威胁特朗普;「若(美国)敢打伊朗,以色列活不过一个半小时「!

针对英法德;伊朗开动铀浓缩离心机施压!

它通碟英法德;在60天内他们不采取具体行动维护伊核协议,保障伊朗(卖石油)合法经济权益,伊朗将全面退出伊核协议!

现在伊朗开始不遵守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先将浓缩铀库存突破伊核协议上限规定的300公斤,若不奏效,再会将浓缩铀丰度(从伊核协议限定的3.67%)提高至「任何所需要的水平」。最新消息,伊朗宣布从7月7日起,将开始浓缩丰度达到5%的铀。

伊朗开动铀浓缩离心机纯属于捣蛋!

伊朗浓缩铀仍然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伊朗要制造一枚原子弹,按原始水平,只少需要48公斤丰度90%的铀。这需要耗用4x300公斤丰度为3.67%的铀。而且,要把铀浓缩到90%丰度,并非浓缩低丰度铀那么简单,非一朝一夕可实现。

伊朗拉响成功研制出原子弹的警报虽为时尚早,但英法德不得不严肃对待伊朗的任性核活动。伊朗试图拥核,潜在的威胁是针对欧洲,英法德不得不「防微杜渐」采取阻止行动。

马克龙坐不住了!7月6日,马克龙与鲁哈尼通了长话(一个多小时)。

据英国BBC透漏;

鲁哈尼坚持先前已公开的要求;要求仍留在伊核协议中的其他五大缔约国在周日(7月8日)之前履行保护伊朗免受制裁的承诺。

马克龙则答应;「在7月15日前探讨(伊核协议)各方恢复谈判的条件。」

马克龙想挽救伊核协议是真诚的,但这条「变色龙」能成为斡旋主角吗?令人感到担忧!

且不说特朗普、哈梅内伊的头难剃,就是英法德内部也众口难调。

欧盟好不容易启动向伊朗承诺的「特殊结算机制」,与伊朗进行一笔「金额有限」的石油交易,给了伊朗一点安慰!

但英国又以伊朗违反欧盟对制裁叙利亚禁令为由,扣了正在向叙利亚海运的200万桶石油,给了伊朗当头一棒!

马克龙(还有默克尔)能否在国际风云激荡变化的今天挺身而出,打造出一个独立、强大、负责、对世纪超霸说「不」的欧盟?

维护《伊核协议》是「试金石」!考验著他的能力和智慧。


伊朗对外宣布持有的浓缩铀丰度从3.67%己经提升到5%,不过这与形成制造武器需要的铀丰度90%以上相差很远,就连核电需要的浓缩铀丰度10%以上都没有达到。那么,伊朗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对欧盟施压,因为欧盟在去年5月8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为了稳定伊朗继续履行伊核协议,曾对伊朗承诺:在遵守伊核协议的框架内,欧盟将保护伊朗经济利益,也就是伊朗和欧盟之间启动lNSTEX机制支付,避免使用美元的制裁。但一直到2019年5月份欧盟还没有和伊朗达成实质性方案,对此,伊朗对欧盟的作法很不满意,对外宣布退出部分伊核协议条款,限期60天时间,逼示欧盟启动lNSTEX机制支付。

虽然这一支付系统启动使用,初开始还是避重就轻,对美元支付的项目没有名例其中。不难看出,以欧盟为首的德国,法国是有顾虑的,既为欧盟的利益支持伊朗,有怕美国进行报复,因为殴盟和伊朗启动的货币支付系统,没有美元实力强大,美国要使用实施报复,不排除德国,法国为自已的利益,抛弃伊朗,选择跟美国走的可能性。

英国在要求脱欧的条件下就不用说了,选择跟随美国,情愿被美国所利用。

伊核协议的履行受益者是伊朗,可以免除美国,欧盟的制裁。对欧盟可以免除来自中东的核武器威胁。

针对伊朗宣布浓缩铀丰度达到5%,法国总统马克龙致电伊朗总统鲁哈尼,并对其警告表示:任何此类行动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相应的后果,并且要求与鲁哈尼约定7月15日就此事进行见面会谈。

伊核协议在美国单边退出以后,就成为不完整,失去约束力无意义的协议,要求伊朗一家遵守显然不够完美!那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应承担多大的责任,负责啥样的后果呢?


伊朗官方宣布浓宿铀丰度突破5%,马克龙打电话威胁伊朗,你怎么看?我觉得,这就是西方一贯的言而无信、出尔反尔、食言而肥的表现。

要知道,伊朗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除了它自己的一些原因之外,西方对伊朗的长期施压,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本来在2015年,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已经和伊朗签定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议,困扰海湾地区的伊朗核问题,似乎迎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时刻。但是笑容还没有来得及在人们的脸上消失,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又恢复了对伊朗的制裁封锁,奥巴马时期美国对伊朗的所有承诺,全部化为乌有。而一向对美国畏惧有加的欧盟,虽然没有明言撤销和伊朗的核协议,但是从它对美国畏首畏尾的态度来看,要它坚持对2015年时对伊朗核协议的原则不变,看来是不大可能的。所以,马克龙对伊朗的「警告」,不过是欧盟对伊朗变脸的步骤中的一步而已。(图片来源于网路,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伊朗官方今天将发布声明,宣布将浓缩铀的丰度由3.67%提升至5%,这是对英法德以及欧盟回应,因为他们未能在60天之内提出保护伊朗经济利益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替代性方案。这消息是由伊朗官员透露给外界的,所以说还需要等伊朗官方正式公布才能得以确认。不过这基本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就在昨天法国总统马克龙致电鲁哈尼,对于伊朗将进一步停止违反伊核协议的做法表示关切,并且警告称,任何此类行动都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相应的后果,同时也与鲁哈尼约定在7月15日之间讨论「能够恢复各方对话的条件」。

(马克龙与鲁哈尼)

马克龙提出的所谓「恢复各方对话的条件」的说法其实也就是向进一步稳住伊朗,不让其进一步违反伊核协议,因为这样会产生几个比较严重的后果。首先这使得英法德以及欧盟方面可能不得不依据「伊核协议」所规定的条款恢复对伊朗的制裁。其次在外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不排除伊朗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甚至彻底退出「协议」,这将导致美英法十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最后也是最为严重的是,这将给地区的安全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甚至有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

(伊核各方)那么马克龙所谓的「能够恢复各方对话的条件」达成的前景如何?

这个前景并不怎么好。一方面,德法英以及欧盟确实无法提出能够保障伊朗经济利益的替代性措施,原因在于这本身是一个商业行为,而非政治行为,真正与伊朗从事经贸往来的是欧盟企业,而非政府机构。这些企业不可能甘愿冒著被制裁的风险为政府行为买单。这些大型跨国企业在美国都有庞大金融资产,还有广泛的业务往来,一旦遭到制裁,业务会受到致命影响。

(法国道达尔暂停伊朗业务)

另外一方面就是能够决定伊朗能否展开对话的关键不在于欧洲,而在于美国。伊朗情报部长马哈茂德·阿拉维周三表示「只有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解除制裁,且最高领袖允许举行这样的会谈情况下,才会与美国举行会谈。」这番话对美国说的,但是同样可以适用于欧洲,其可以反映出目前伊朗政府的迫切要求是解除制裁。然而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这要求是不可能答应的,而且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不会答应与美国展开对话。

(特朗普与伊朗)结语

目前由于美国的退出以及制裁,让伊核协议本身已经基本名存实亡。对于伊朗而言其准守协议与其违反或者退出协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对于伊朗而言,其目前也只能以此为威胁,而后果只能是将欧洲推到美国一边,而美国乐见其成。英国在4日扣押伊朗油轮格雷斯1号不是一个孤立的时间,虽然其给出的理由是「欧盟对叙利亚的石油禁运」,然而明眼人都清楚,此举旨在警告伊朗不要挑战欧洲的底线。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加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伊朗突破铀浓缩丰度至5%,意味著伊朗局势要失控。不论马克龙是警告鲁哈尼,还是什么其他目的。说明欧洲对伊朗核问题局势升级的担心。

伊朗将铀浓缩丰度提高到5%,这意味著伊朗已经突破了伊核协议的铀浓缩丰度3.67%的上限,如果不能达成新的一致,伊朗将继续提高铀浓缩丰度。对于伊朗局势无异于火上浇油。现阶段美国已无计可施,除了武力打击,别无他途。因为和谈是不可能和谈的,特朗普不想信伊朗尊守核协议,伊朗也不会想信美国能放弃打压伊朗。所以伊朗美国没有和谈的基础。只能僵持下去,等临界点爆发的那一天。

伊朗因为违反伊核协议而和美国发生武力冲突,那么必将又是一个伊拉克,或者叙利亚,对美国或者伊朗都不是一个5CC美好的结局。在中东8V门。马克龙和鲁哈尼打电话,这很好的说明了伊朗问题

伊朗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也非常重要。如果伊朗受到打击。中东的石油也不会安全,中国的一多半石油供应会受到影响。

伊朗的存在,牵制了美国在中东的力量。可以很好分担俄罗斯在中东的压力,俄罗斯可以更加自如的维护自己在中东的利益。

伊朗核问题不仅仅是伊朗美国的问题,还是中东问题,还牵涉到世界能源安全的问题。对我们的石油安全也有影响。欧洲的能源供应产生影响,一旦伊朗问题失控,发生战争,伊朗中东的难民涌上欧洲。欧洲将陷入混乱。法国作为欧洲的重要国家对伊朗违反核协议,给予适当的劝说和警告很正常。

我是点力,看新闻背后的故事,见证世界。


去年的5月8日,美国单方面撕毁条约,宣布退出伊核协议,追加对伊朗制裁。今年的5月8日,美国撕毁伊核协议的同一天,伊朗宣布不在遵守伊核协议的部分内容。由于美国的出尔反尔,导致伊核协议变成了一个笑话。当然,伊朗方面也不愿坐以待毙,主动出击,设定了60天期限:如果其他国家不愿遵守协议,那么我们也会提高协议中的浓缩铀丰度。当然,提高的浓缩铀丰度不会用于任何核研发方面,只会投入到工业的发展。但这是一个信号,表示了伊朗对美退出伊核协议的不满和抗议。

6月20日,伊朗击落一架美军无人机,明目张胆的表示了对美国的不满。美国由于无法预测军事报复的后果,于行动前十分钟取消了打击。

7月4日,伊朗油轮被英国非法扣押。这一事件刚好发生在期限的前几天,很明显是美国对于伊朗的警告。伊朗也表示这是美国的暗中指使,要求英国释放油轮无果。

7月6日,也是60天期限的前一天,马克龙与鲁哈尼电话交谈超过一个小时。马克龙「警告」鲁哈尔对于伊核协议可能面临的进一步弱化及随之带来的后果,并表示愿意继续与伊朗进行协商,缓解目前的紧张局面。然而第二天,60天期限的最后一天,伊朗宣布铀浓缩限制提升。这说明伊朗方面并没有在意马克龙的好心提醒和看似善意的协商,而是很明确的要求同美国对话。一切的关键就在于美国的态度,如果美国愿意遵守条约,那么一切都好谈;如果美国继续我行我素,那么伊朗也没有必要遵守协议。只有美国停止对伊朗的全部制裁,才可以成为伊朗和伊核协议六方恢复对话的新开始。但是很明显,特朗普并不想和伊朗一起玩。因为不久前针对伊朗方面近期发出的警告,特朗普还在推特表示「伊朗发出这些威胁时要小心,这些威胁可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后果」。

最后事态如何,我们还要进一步观察。如今的紧张局势全看美国态度,让我们对特朗普的回答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