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我人生的所有改变,都从放弃「铁饭碗」开始

1993年底,北京的天气有些寒冷,从央视大门走出的杨澜,被风吹乱了头发,她走几步回头望了望这个给她带来荣耀的地方,在心里默念:「再见了」。

当时的杨澜,原本是央视当红主持人,但内心有一种声音在告诉她「该去外面看看了」,经过深思熟虑后,杨澜决定放弃现有的光环,孤身前往海外求学。

走的那天,杨澜拎著两大包行李,里面放著锅、被子、褥子、枕头……

虽然行李笨重,但当时杨澜的心里却有一种悲壮的感觉,即便面对的是未知的海外,她也觉得热血沸腾。

就这样,26岁的杨澜走进了美国,开启了她的留学生涯……

1968年,杨澜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外的老师,杨澜曾说,很感谢父母,为她提供了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这种环境对她的一生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响。

杨澜自幼就是外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读书时从不用父母监督,因为她自己也渴望好成绩。

从初中开始,杨澜就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周末都泡在题海里。她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那些需要硬背的科目,最后能把整本书都装在脑袋里,随便出一道题,都可以知道在哪一页。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每一步都踩在时代变革的节点上,在杨澜要考大学时,「出国」在中华大地掀起了巨大的浪潮。

在这股浪潮之下,杨澜报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但一向自信的杨澜,在进入大学后却因英语听力不够好一度心情低落,十分沮丧。

那会她经常在日记上鼓励自己:来日开始我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必定要把自己的听力提升上去。

但第二天上课,杨澜的听力依然没有明显的提升,这让她很苦闷,母亲甚至害怕,杨澜会不会因为经受不住挫折而得自闭症。

提升没有捷径,杨澜下了很多苦功夫,走路在听、睡前在听、吃饭的时候也不放过时间,整整用了半年时间,杨澜的听力水平才有了明显的进步,她也慢慢从苦闷中走出来,逐渐恢复了以往的自信。

1990年,杨澜大学毕业,也面临著「何去何从」的问题,恰巧那年央视第一次社会招聘,非播音专业的杨澜就报名参加了主持人选拔。

当年的面试有些苛刻,评委的问题也很直接:「你觉得自己漂亮吗?」

面对这样一个「失礼」的问题,刚刚毕业的杨澜没有愤怒也没有觉得为难,而是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回答:「我不算漂亮,但也不丑。我觉得自己挺有气质的。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漂亮?做主持人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是吗?」

这个不卑不亢又得体的回答,让杨澜在1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正大综艺》的主持人,

可以说《正大综艺》改写了杨澜的命运,她凭借清脆悦耳的嗓音和纯正的学生味得到了亿万观众的喜欢,并荣获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二十几岁的年纪,已经是央视知名主持人,在外人看来,杨澜已经成功了,而且前途一片光明,但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杨澜却在事业上升期选择逆流而上。

1993年底,她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出国留学。

那个年代,留学需要先辞去公职,也就意味著杨澜必须辞去央视的「铁饭碗」才能申请出国,如果被拒签,就完全没有了后路。

放弃央视当红节目主持人的位置,去未知的海外,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身边人都劝她要三思。

但1993年申奥的失败,让杨澜看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最后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去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虽然当时的决定有些铤而走险,日后来看却是十分明智和值得的。也许杨澜的聪慧不在于她的成功有多耀眼,而在于她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一问一世界》中杨澜坦言:

「睿智,有时不在于为别人指点了多少迷津,而在于能否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

国外的留学生活是枯燥而又辛苦的。而且,杨澜是一个心气很高的人,别人都选四门课程,她却选了六门,庞大的学习任务,让她每天都过得很紧张。

后来回忆起那段留学时光,杨澜用玩笑的口吻说,陪伴自己最多的就是宿舍管道里不时会溜出来的老鼠。

放弃光鲜的主持人身份,跑到海外寒窗苦读,确实让人佩服她的勇气和冒险精神,但这种不沉迷于眼前的成就才是最真实的杨澜,正如她在《一问一世界》中所说:

「万无一失意味著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冒险。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之险,值得。」

1996年,杨澜以优异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国际事务硕士学位。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她去做出镜记者,面对唾手可得的机会,杨澜婉言拒绝了,因为她骨子最喜欢还是文化领域。

于是,如两年前一样,杨澜又一次做出了让人震惊的决定,选择了回国发展,当时媒体用「毅然决然」来形容她的选择。

在海外留学时,杨澜深受美国《60分钟》等电视节目的影响,她比别人更早意识到:

媒体可以通过记录个人命运和思想的改变来记录时代,并让国人打开眼界,了解世界的进展和决策背后的人。

所以,归国后杨澜加入了香港凤凰卫视,随即创办了《杨澜访谈录》,这也是国内首档高端访谈节目。

从几十位国家元首到数百位世界级学者、艺术家、商界精英、体育名人,杨澜试图通过媒体来见证时代的改变。

作为媒体人,杨澜很拼,她力求做到极致,为了保证采访时能游刃有余地交流,前期她会做足准备,尤其是面对一些专业性的嘉宾时更要做大量工作,查阅大量资料,经常要把专业大部头书读下来。

当年采访基辛格博士,虽然只有27分钟,杨澜却做了很多准备,不但搜集了基辛格博士在哈佛当教授时的论文,还将他的人物传记以及厚厚的7本书都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

虽然采访有压力,但也让杨澜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在《一问一世界》的后记中她说:

「身为电视主持人和记者,我以提问为生,并以提问为乐。提问,不一定来自于无知,相反你知道得越多,才会问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要不然:外行看热闹,又何谈做出一期精彩的节目呢?」

在凤凰卫视工作的两年,杨澜采访了一百多位知名人士,这也是她进步最快的两年,但在2000年,杨澜却告别了凤凰卫视主持人的位置,还沉寂了一段时间。

当时许多人猜测,难道杨澜选择退出职场,回归家庭了。但不久后,杨澜又一次惊讶了众人,再次出现的她,已是一名创业者,成立了阳光卫视。

阳光卫视是一档制作和播出都以纪录片为主的电视节目,这主要源于杨澜的文化理想,她希望通过阳光卫视实现自己的理想,但遗憾的是她没有做好商业判断,

阳光卫视成立后,杨澜也面临了很多商人会面临的问题,市场、资金、人员等等,当所有压力铺天盖地袭来时,杨澜无数次崩溃到大哭。

这次创业也影响到了原本和睦的家庭,她和丈夫吴征因为理念不同经常吵架,吴征劝她放弃,但杨澜却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

那段日子杨澜的内心特别煎熬,每天她都无数次地问自己:「坚持,还是放弃?」她仿佛徘徊在生与死之间,放弃阳光卫视,就像割舍掉自己的骨肉,有不忍也有不甘。

但人生总要面对几次痛苦的取舍和抉择,才会真正的成长,最后杨澜拿出了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这次的失败,含泪卖掉了阳光卫视。

现在回想创办阳光卫视的日子,杨澜会觉得自己很庆幸,毕竟那会她才30岁,处在一个还算输得起的年纪,而且那是她喜欢和向往的事,诚如她在《一问一世界》中所说的:

「人一辈子总是要做一点自己的事,有的时候可以拉开很长的时间做,有的时候只能强度很大地做很多事。这是无法选择的,如果机会来了,没有把握住,懒懒散散,那么过去就过去了,年轻时该拼的时候就要拼一下。」

但当时的杨澜并不能完全释怀,一路顺风顺水的她有了极大的挫败感,足足有两年都没有彻底走出来。

那两年,杨澜选择用工作来填满自己,因为人一旦忙起来就没有时间想那些伤心的事了,她不但继续做《杨澜访谈录》,还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业务,比如《天下女人》,天女网、澜珠宝等等,而且每一样都做到了让人望尘莫及的地步。

到现在,年过五十的杨澜依然穿梭在职场,尽可能地去创造新事物。于她而言,追求新事物并不会随著年岁的增长或是功成名就而有所削减,反而会成为她前行的力量。

在世人眼里,杨澜是成功的,但读完她的《一问一世界》你会发现,没有谁的人生会绝对的一帆风顺,杨澜也曾用「冷暖自知」来形容自己的人生。

杨澜最让人钦佩的地方时,成功时不会让自己止步,失败时也不会放弃,她曾告诫年轻人:

「无论经历有多坎坷,都不要放弃,因为越辉煌的路越曲折。」

杨澜是成功的,也是励志的,她总是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哪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也要去尝试。

放弃主持人的位置、放弃海外就业的机会、去创办自己的栏目、去创业等等,一路走来,杨澜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五十年的人生,她一直在努力做自己。

明明可以安逸些,却不断地为自己叠加角色,正是这种从不停止奋斗的韧劲,才成就了今天独一无二的杨澜。

希望年轻的你我,都可以如杨澜一样:

年轻的时候多多奋斗抓住机会为生命添色彩,等到头发花白时,能说一句,此生无悔。


第一,喜爱读书。

杨澜访谈录中她口中吐露出的都是读书读来的,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阅读,因为你在跟一个人的交往中,谈吐和自身表现出的修养是最能感染人的。她曾说过「我不相信一个不爱看书的女孩,她是会充满智慧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好地生活。

第二,拥有好的品味。

杨澜是一位有气质涵养的女子,她有独特的品味。我们应该学习去经营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味,不论是在自身的外表还是内涵上,都应该向杨澜一样,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品味,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欣赏事物。

第三,积极生活,活出自己

杨澜是一位成功的女性,就是因为她活出了自己,去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我们也是要敢于有梦,敢于追梦,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挫折,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杨澜: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了朋友圈的屏,主持人董卿的文学修养和现场应变能力让人佩服至极,通过这个节目,让董卿收获了大量的粉丝。而由董卿担当制作人主持人的《朗读者》也备受好评。

其实,20年前,央视有一个女主持人也曾圈粉无数,她就是杨澜。杨澜从1990年主持央视《正大综艺》节目,到后来创办《天下女人》等节目,至今屹立中国电视屏幕27年不倒。

2016年1月,杨澜出版了一本散文作品集《世界很大,幸好有你》。这本书是杨澜继1996年出版《凭海临风》之后,时隔20年创作的全新散文作品集。

出版《凭海临风》时,杨澜只有28岁,出版《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杨澜已经48岁了。经过了20年岁月的沉淀,她对于事业、婚姻、家庭、亲人、儿女,对于人生的幸福力会有哪些新的视角和感悟?

好奇心有时也会成为阅读的源动力。

杨澜是个幸运儿,大学刚毕业就成为央视《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

在那个媒介可选择范围远远无法和现在所企及的年代,能坐在家里,通过电视看到世界各地好吃好玩的信息传播令人耳目一新。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当年是多么耳熟能详啊,杨澜作为节目的第一任主持人可想而知是火如日中天。她也因此于1994年荣获中国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当初看她写《凭海临风》时,可以感受到她的意气风发,她认为自己很有才气,并抓住了机遇,所以获得了成功。可是她在《世界很大,有你真好》一书中,回忆了从央视辞职的过程。

源起是在1993年,她随中国代表团前往蒙特卡洛参加申奥活动。在那里,她的情感和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她发现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与国际社会视角的巨大反差,让她感到对世界知之甚少。她产生了辞职出国留学的念头并决然付诸于实现。

对于一个正在在央视平台干得风生水起,属于当红主持人,事业发展空间无限,特别又很年轻,杨澜,她对自己命运的抉择非常果断。

有时,我们面对人生抉择会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更好的前行。杨澜书中写道,她在内心能够确定的就是,她不想年纪轻轻就坐井观天,她要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看到杨澜关于人生的抉择,会让我们认识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时,最好的抉择来自内心。遵循内心的想法,不要痛苦,不要犹豫。因为,自己的人生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从辞职出国留学开始,杨澜便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出国第2年,她就遇到了丈夫吴征。在本书的扉页上,杨澜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吴征,纪念结婚20年一起看世界的日子。

其实全书并没有太多笔墨著重写她俩的爱情故事。有关夫妻俩人的章节,杨澜写得更多的是通过20年时间沉淀,自己对爱情婚姻的感悟。

杨澜与吴征认识不到一年就结婚,也算是闪婚了,当年多少吃瓜群众不喜欢吴征,对她俩的婚姻充满各种揣测。结果,20年时间过去了,俩人还在一起。并且在这20年里,一起去看世界,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

这个看世界,也不是写的到处游山玩水,而是一种彼此陪伴,共同的成长。杨澜书中借用马克?吐温一句话:「爱情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却又是生长最慢的。」

她也认可关于婚姻中不下200次有过离婚的念头的说法,但如何经营自己的婚姻,她却用一种睿智走过20年婚姻生活。

她说,当感情处于低谷时,帮助他们的不是什么「注定在一起」的臆想,而恰恰是本来就是独立自由的个体,不要把婚姻看成是围城,不要天天蹲门口守著,而是给他一把家门的钥匙。

他每天用钥匙打开家门回家是内心自愿,说明他认可围城是可以避风遮雨的家,无论走多远,他自己都会回来。婚姻中一定要给予对方自由和快乐,自由的人,才适合谈情说爱。

杨澜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和吴征的相依相伴,一起喝茶,一起看碟,一起嗑瓜子,名人的家居生活真真和普通夫妻没啥两样。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每天过的都是自己的日子。

但是,她也写了丈夫对她的支持和帮助,使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丈夫鼓励她不断学习,从主持人成功转型制片人;陪著她一起回国发展;遭受谣言攻击时引导她昂扬向上;忍受她不会做饭还常常出差。

杨澜对婚姻中两个人的关系界定为:恋人、朋友、亲人、甚至父母等多重角色。这样,在相处的时光里才能给予彼此多重的感受:爱、理解、尊重、欣赏、同情、陪伴,还有义气。

杨澜说,20年婚姻生活的感悟就是,他们让爱情快速奔跑,让婚姻慢慢生长。在生长中,有独立的树干,又有根与枝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但又时刻提醒自己,婚姻如同瓷器,无论多长时间,都要轻拿轻放。

当年,杨澜的《凭海临风》一书卖了50万册,很受年轻人追捧,因为她是一个年少有成的成功偶像。

20年过去了,当年买书的人也一同步入中年,也会走入婚姻,拥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在婚姻的相处中,是否会拿捏很好?能否在一茶一饭,相濡以沫中获得共同成长?我想,这是我们从名人的书中可以观照的。

杨澜在书中也记录了养育孩子的过程,让人记忆深刻的不是她给孩子记录每一个成长经历的亲子日记。而是给予孩子的那份尊重,进孩子房门前都会敲门。

这些跟她本人所受中西方文化教育观念开放有关。我们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身为父母,只有你自己拥有更高的眼界,更宽广的思维,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成长辅助。

因为,不管孩子多大或多小,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感知,父母的教育理念影响著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以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面对人生。同时,也能让我们认识到,适当的放手也是一种深爱。

杨澜作为一名成功女性,事业肯定是她人生中的浓墨重彩,她从未停歇前进的脚步。但在本书中,她没有过多描述自己的事业是如何成功,而是从细微处著手进行诠释,我们应该如何去经营自己的事业。

她细致描述如何与人交流,如何采访,如何提问,如何减压,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甚至如何穿衣打扮。

正是不间断对这些细枝末节的学习认知,才形成了她在职场中体现出的优雅、风度、气质、从容和自信。杨澜说,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也许有人会阻碍你成功,但没人会阻挡你成长。

不管生为女人还是男人,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杨澜的这本书就是通过不同层面,帮助我们学会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学习幸福。让我们更加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幸福的期许:人生繁茂,让生命美丽绽放。

拥有期许,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书中金句摘抄:

我们本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如果不是因为相爱,就不会也不必在一起。

婚姻就如瓷器,无论时间多长,都要轻拿轻放。

最好的关系是让双方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情快速奔跑,婚姻慢慢生长。

爱,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个行李,在人生旅途中,不时会轻拿轻放,但总不会失去。

本文由壹点伍亿上书房原创,请尊重版权!?文中图片来自网路。

关注壹点伍亿上书房,邀您一起多读书,读好书。

说实话,对于杨澜我并不熟悉,除了知道她是主持人之外,很少关注其他信息。直到最近看完她的《一问一世界》,才被她的勇气和才情所感染。她对于人生的态度有三个方面,值得自己去学习,一生实践。

01 成功的首要意义在于做自己

1990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组去北京外国语学院招主持人,不以播音和传媒专业为限,要求是纯情和善解人意。面对导演辛少英,尚是北外一名普通学生的杨澜反问她:「为什么找女主持人就一定看外貌?主持人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这个在外人看来特别大胆和冒险的举动,却让导演给她加了分。多轮面试之后,杨澜走进了《正大综艺》的舞台。那年,她21岁。

在人人削尖脑袋都想去的中央电视台,她待了4年,主持《正大综艺》。当时这个节目很火,杨澜也因此家喻户晓,还拿到了中国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在很多人眼里,她正值事业的高峰,当即最应该做的就是守住这份成绩和荣耀,接著往下走。可是杨澜并没有这么做,毅然决然从央视离职,放下所谓的金饭碗,飞越太平洋,选择到美国深造。

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但这却是25岁杨澜的主动选择。因为在她看来,坐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室和图书馆里弄懂「地缘政治」等国际事务领域的诸多基础概念,要比站在喧闹的电视演播大厅里主持综艺节目更让她有成就感。

正因为她知道如何做自己,才有了后来的《杨澜视线》、《杨澜工作室》以及《杨澜访谈录》。著名主持人蔡康永也曾对她进行褒奖,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他很羡慕杨澜能把高端访谈做10年之久,它不一定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但是能够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还说,如果能把深度访谈节目再做上10年,就太了不起了。彼时是2010年,现在看来,杨澜做到了。

做多少年并不是杨澜的追求,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才是《杨澜访谈录》最明确的追求。

一直以来,杨澜做的不仅仅是节目,更是在做自己。

02 找到事业和家庭微妙的平衡点。

对于杨澜而言,1996年的纽约秋天是最为迷人的,因为这一年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一年:拿了一个学位,生了一个孩子,做了一套节目。这些在别人看来需要思前想后、来回取舍的大手笔,都让杨澜同时给做了,而且是一气呵成。

辛苦吗?累吗?当然。《杨澜视线》投入制作初期,怀有身孕的杨澜不仅承担著撰稿、主持人和制片人多重角色,还要一个人跟进从选题策划、联系拍摄再到后期编辑的全过程。

此时,她的身份也随著繁忙,不断发生裂变,越来越多:制片、策划、导演、主持人、撰稿人、约翰逊教授的学生、未来孩子的妈妈。

怀二胎的时候,她正筹备阳光卫视。有孕在身的杨澜几乎跑遍了港澳办、文化部、光电总局、外交部等相关部门,用最大的热情去说服每一位审批者。谈判和开会的时候,妊娠反应强烈,尽量克制,实在忍不住,只好跑进厕所呕吐。吐完之后,用胭脂粉遮盖满面的苍白,涂上口红,嚼上两块口香糖,回来继续谈工作。

这所有的付出,都在2000年8月8日这一天得到了回馈。在阳光卫视启动仪式上,杨澜穿粉色合体的孕妇装,跟来宾寒暄笑谈,大方得体,被称为最美孕妇。此时的她拥有著一个女人最为完美的幸福:媒体理想的实现,挚友亲朋的厚爱,更重要的还有牵著手的老公和即将出生的第二个孩子。

你看,并不是因为计划生孩子了,就在职场退缩,不再冒险,开始寻找一个职场「避风港」,安稳生孩子。无独有偶,关于这一点,同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女性之一的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这本书里也提到过,不要「身还在,心已远」。

事实证明,就算你现在打算生,到备孕、怀孕、生下来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呢。一年的时间,职场上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果不在职场中退缩,到孩子出生时,说不定你已经在事业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所以,对一些女人来说,怀孕完全不会让他们放慢事业上的脚步,反倒会让他们顶著一个「最后期限」,更为关注地工作。

03 生命是份礼物,应该好好庆祝。

杨澜的事业之旅也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她一手创办的阳光文化网路电视有限公司曾经易主,《杨澜访谈录》也曾从东方卫视转移到北京卫视,继而宣告合作结束,转与浙江卫视合作,以特别报道《风云际会》的方式开启系列访谈。

在这个极速变幻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所谓机遇的风口。但是,对于杨澜而言,更重要的不是找到风口,而是在风中保持自己的风度。正如她在《五十有感》里写到的那样:

生命是份礼物,应该好好庆祝。

年年都有惊喜,好坏都要接住。

荣辱成败,如镜花水月,谁能看得清楚?

才情风骨,如高山流水,包装往往朴素。

所谓天命,就是顺其自然,遵循内心的尺度。

20岁的《杨澜访谈录》,50岁的杨澜,数以千计的嘉宾,和数以万计的问题,勾勒出了杨澜30年的黄金时代。内心的松弛与坚持,感动与感慨,自律与自由,都在遣词造句的调度间投下岁月的光与影。

如果可以重返18岁,你愿意拿50岁交换吗?对于杨澜,这显然不是一个对等的交易。虽然,再也穿不上18岁的裙子,再也不会有的是18岁的青涩与迷茫,但是,交付50年学费换来的体验和经验,才是一笔特别了不起的财富。

因为,幸福不惟青春和成功,还有内心的圆满与富足。

已过不惑之年的杨澜,对自己和年轻人有一个新的定义——Big girl,寓意大女孩之大,承载的内涵更多是尺度。用大见识滋养精神的贫瘠,用大格局抵抗世俗的平庸,用大胆量承载选择的后果,用大气度消解理想的背叛。

出走多年,归来不一定是少年,但一定是更好的自己。


杨澜的聪明之处,

就是没有被美国人忽悠,没有加入美国籍,

学成以后回归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名利双收,

杨澜的不足之处,就是嫁给了美籍华人,超级大胖子,

从此,杨澜家族中就出现了肥胖的遗传基因,很难消除,将永远存在循环下去,

可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无完人


向杨澜学习——

只要猪八戒有钱,也可以嫁给他!


2016年,我们学院有幸请到杨澜,进行了一场名为我的三次申奥的讲座。

会场抢先座无虚席,我坐在最后一排都能感受到杨澜的魅力。

绝不是庸脂俗粉,也不是严肃刻板。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睿智与气质。

杨澜讲座的内容我已记不太清,后来又看了她的一问一世界和杨澜访谈录。佩服她的才华与勇气,欣赏她从央视到凤凰到阳光的转型。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她,就是大气。中国女性美在她身上都有体现,端庄,灵秀。

也不怪在场所有人都喊她女神,她不是女神,是女王。

大学里听过的讲座数不胜数,杨澜是我记忆最深的嘉宾。


她,知书达礼,睿智!


杨澜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女神,第一次看她的节目时在杨澜访谈录上看她采访哈佛的前任校长,当时被她那流利的英文所吸引,慢慢地我开始关注起她,我觉得她身上有一种气质,给人很大的气场,后来我读了很多关于她的文章,以及她自己的作品,慢慢地她成为我的偶像,去年她的新书《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出版了,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了,一个有气质,优雅,优秀的女性是怎样修炼的,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她是多少女性羡慕的女神,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兼顾的很完美,这本书中的你就主要写他的丈夫,她的爱情也是成就今天的她,她的言行举止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她的情商也是很高。


杨澜属于高端属于知性,属于「世界真奇妙」,她一个只要不断加强努力学习,促使广大观众心明眼亮,人生润泽不成问题;第二,新征程,新使命,啊!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更好地感受生活著工作著美丽非凡,勇当新时代的文明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