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悟空邀請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黃芪是我家三寶之一,我家祖祖輩輩種藥材,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黃芪是一種悠久歷史的中藥材。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來拿黃芪進行入葯了。黃芪的藥用價值較高。對利水消腫,補腎益氣,排毒消膿都有很好的藥效。黃芪裡面的許多微量元素對提升人體的免疫力也有很好的作用,還有保肝利尿,抗衰老等效果。可以說黃芪是用途很廣泛的一種藥物。這也使得黃芪在我國有著很廣泛的種植面積。今天千年藥材之鄉甘肅岷縣當歸村新農哥就會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黃芪的種植方法。

黃芪在生長的時候紮根會很深,所以在種植的時候盡量選擇土層很厚 的土壤進行種植。在選擇地塊的時候盡量選擇排水較好的地塊,盡量不要選擇容易積水的窪地。黃芪在種植的時候對土壤也是一定要求的,黃芪在種植的時候不適宜在粘性較強和較為貧瘠的砂礫土上進行種植。

在將種植黃芪的田地選好之後就要給土壤進行深翻了。在深翻的時候要將土壤深翻至30厘米以上。在深翻的時候講田間的雜草,土壤中的石塊等堅硬物給清理乾淨。在將土壤深翻之後就可以進行施肥了。在施肥的時候盡量使用有機肥和農家的糞肥。這樣更容易被土壤分解吸收。在施肥之後就可以給土壤進行做畦外排水溝了。在將排水溝挖好之後就可以進行種植了。

在種植之前我們要先將種子和草木灰進行攪拌進行消毒,在消毒之後就可以進行種植了。在種植的時候最好進行穴播或者是條播。在穴播的時候按照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進行挖坑。在種植的時候每個坑放入5到6顆種子。之後將坑填平進行澆水就可以了。

在幼苗長出來之後,就要進行間苗了。在間苗的時候每個種穴只要留下2到3株幼苗就可以了。其他幼苗可以栽種到沒有發芽的坑穴裡面。避免幼苗生長的過於密集,互相爭奪養分使得幼苗出現生長不良的情況。在給幼苗進行間苗之後就要進行澆水灌溉了。在間苗的時候盡量選擇陰天進行。

黃芪的幼苗生長的較為緩慢。這個時候不用在意,只要做好幼苗的除草,澆水工作就好,避免田間雜草過多和幼苗爭奪養分。在幼苗生長的時候出現雜草會較多,這個時候要盡量不使田間出現大量的雜草。在進行除草鬆土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傷到黃芪幼苗的根系。

黃芪在生長的時候對水分需求不多。所以在黃芪生長的時候不用經常進行澆水,只要土壤不幹就不用進行澆水,在黃芪生長的時候也要最好排水的工作。雨季的時候土壤中的水分會增多。土壤中的水分過多很容易會使得黃芪植株根系出現腐爛。所以在雨季的時候要做好田間的排水工作,避免田間的水分過多。

黃芪在生長的時候也是需要進行追肥的。在給黃芪進行間苗之後就要進行第一次施肥了。這次施肥盡量以有機肥為主。每畝1500公斤的有機肥加上50千克的過磷酸鈣和硫酸銨10千克進行攪拌之後就可以撒到田間了。第二次施肥就要到植株入冬前了。在這個時候施肥可以適量的多上一些。這個時候可以每畝施加2000公斤有機肥,其他的還是和原來一樣。

黃芪收貨時間不宜過早,過早的話黃芪的質量會較差,但是也不也能收穫過晚。過晚的話黃芪的根須就會開始黑心或者是木質化。所以黃芪一般都是種植上2到3年就進行採收。在採收的時候盡量要小心,不要傷到黃芪的根系,在挖掘的時候更不能將黃芪的主根給挖斷,這樣會嚴重影響到黃芪的質量的。

以上就是黃芪的種植方法了。希望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黃芪的種植知識。不足之處請多多指點!想了解更多名貴藥材種植知識,千年藥材之鄉甘肅岷縣當歸村新農哥。謝謝大家支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