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搶果子啊,不然歐洲就是俄國人的天下了,那還得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1944年春,歐洲戰場的形勢連傻瓜都能看出來納粹德國氣數已盡了:蘇軍在1943年下半年裡已經是所向披靡,一口氣從哈爾科夫殺過了第聶伯河,在11月初奪回了基輔。需知這是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多個坦克集團軍都撤回後方修整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也就意味著蘇軍是在最精銳的突擊集團缺席的情況下還能連連擊退實力最強大的烏克蘭地區德軍集團。說明德軍已經是窮途末路,無可救藥了。

正如毛澤東在一年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作出的論斷:「……在西線,即使英美還採取著觀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時候,第二條戰線總是要建立的。」

現在德國這隻死老虎已經現形了,不打的話就得便宜俄國人了,那不僅是德國要被俄國人控制,除了英國之外的整個歐洲都要在慈父同志的皮靴下顫抖了。所以英美在德黑蘭會議上已經不敢再觀望拖延了。美英聯合參謀部已經制定了各種登陸歐洲大陸的計劃,也包括了從歐洲西北方向直取德國的「霸王」計劃。

但丘吉爾這個老奸巨猾的胖子還想要把形勢搞得對只剩半條命的大英帝國有利些,於是忽悠另外兩個巨頭要在巴爾幹登陸。實際上是想攔腰一刀截斷蘇軍西向的鋒芒。這樣一來,英國在地中海的利益不但可以保全,甚至還可能把俄國人擋在喀爾巴阡山東面。不過那兩個同樣不是省油的燈。先不說慈父同志,羽翼豐滿的美利堅怎麼可能被你這掉光了毛的禿獅子忽悠住?小兒麻痹症患者一眼就看穿了胖子的小算盤。他後來說:"每當首相為穿越巴爾幹攻入歐洲的戰略辯護時,房間裏每個人都非常清楚他的真實意圖。大家都明白,他是想切入中歐,使紅軍不能進入奧地利和羅馬尼亞,如有可能,甚至不讓紅軍進入匈牙利。"

慈父同志當然不喫胖首相這套:基輔老子都拿下了,現在早不是2年零4個月前了,who在乎你啊。然後指出:「進行地中海戰役對打敗德軍意義不大,巴爾幹離德國心臟太遠。所以,還是儘快進行『霸王』戰役好。」另外美國人也對替邱胖子做嫁衣裳不感興趣:從平原遼闊的法國西北地區登陸有利於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推進,對於搶地盤這是決定性的,不然你看在意呆利的山溝溝裏,美第5集團軍的大兵被德軍傘兵擋在「古斯塔夫防線」前死傷慘重還寸步難行,後來德國都投降了這路人馬還連阿爾卑斯山的草皮都沒摸到。

所以,歐洲西北方向是德黑蘭會議期間戰略上三家討價還價定下來的:既有東西兩線之間的明爭,又有美英的暗鬥。而當這一切確定下來之後,諾曼底就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缺點:和加來相比諾曼底與英國本土的距離更遠。優點:1、諾曼底後方縱深廣闊,利於大部隊展開;2、距離大港瑟堡很近,便於後勤補給;3、德軍防禦的完備程度遠遜於加來,登陸作戰的預期難度較加來更容易。而諾曼底距離遠的缺點完全可以克服,還可以用來麻痹德軍。總之,權衡之後,美英盟軍選定了諾曼底作為登陸歐洲的立足點,壯麗的諾曼底登陸大戲就此拉開序幕……


首先,選擇登陸場是有一些技術條件的。在選擇盟軍準備的霸王行動中,登陸的地域首先要滿足這樣幾個要求:

1要在盟軍的陸基戰鬥機作戰半徑之內;

2航渡距離要盡量短,以便於穿梭運輸大量的後續部隊和補給物資;

3附近要有大的港口。

英國和法國附近的港口示意圖。對於諾曼底這種大陸登陸來說,在拿下了灘頭陣地以後,最好要拿下一個合適的港口,這樣後續的部隊和物資才能迅速上陸。法國北部和英國接壤的地區的地圖。

根據這3個條件,從挪威到西班牙的海岸線,一下子就縮短到了從荷蘭的符利辛根到法國的瑟堡港這之間的480公里的海岸線上了。後來又經過篩選,選定了2個比較合適的地區,一個是加萊,一個是諾曼底。

這幾個條件不是普遍說說而已,而且實實在在的要求,這樣大的登陸行動,制空權是必須的,所以必須在盟軍在英國空軍基地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內,德國空軍的作戰能力不可小看,沒有空軍的掩護,6000艘各種艦船就是德國空軍的靶子。而且盟國艦載機的性能也還不如德國的陸基戰鬥機,那種調一大堆航空母艦過來的事就不用想了,那叫腦子進水了。

而短的運輸距離也不難理解。在歐洲大陸登陸和在太平洋的島嶼登陸不一樣,在登陸部隊上陸以後,只不過是戰鬥的開始,上陸的部隊還要面對德軍的阻擊,後邊的大規模陸戰對於增援部隊要求是要比德軍的增援部隊運動快,這樣的話航運距離越近越好。

諾曼底登陸行動。

而港口的條件也是為了滿足這個要求,在海灘上運輸肯定不如有一個設施完備,規模宏大的港口運輸更有效率。

諾曼底登陸以後,盟軍在諾曼底地區和德軍苦戰了將近兩個月才向法國內地快速進軍。而後來巴頓橫掃法國更是一直到了1944年的年底才停下來,而德軍又發動了阿登反擊戰。不是諾曼底登陸完了就完了,後邊還有很多仗要打的。

諾曼底登陸行動在諾曼底登陸以後,盟軍還進行了一系列的作戰行動作戰行動,後續的大規模行動,對於後勤的要求非常高,後來在法國作戰時,由於瑟堡被破壞,盟軍的後勤工作十分喫力。要是沒有英國人弄出來的那兩個人工港,盟軍可就要被德軍趕下海了。

而諾曼底和加萊的優缺點正好相反,諾曼底地區航渡距離長,但是附近80公里左右就有瑟堡這個法國北部最大的良港,對於後期盟軍的後勤補給來說,這個港口的意義非常重大。而加萊本身就是一個港口,但是德軍在港口的設防都很堅固,要奪取瑟堡必然要動用海軍重炮和空軍的重型轟炸機,這樣等加萊奪下來了,也就只剩下了一堆廢墟了,這樣的港口等於沒有。

加萊的航渡距離近,只有33公里,但是加萊港由於距離近,在當初德軍制定海獅計劃的時候,就是計劃從加萊啟程登陸英國的多佛爾的,所以德軍在一開始就把加萊作為防禦重點,這裡的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也是完成的比較完整,防禦力量比較強。

而諾曼底地區當時雖然有一些航渡距離長的缺點,但是德軍設防力量相對較弱,而且諾曼底地區的地形更加開闊,有益於在登陸以後盟軍展開大規模的進攻。這些都是相較於加萊的優點,所以在1943年6月份開始,盟軍就集中力量制定在諾曼底登陸計劃,並且在戰役欺騙方面編製了極其複雜周密的計劃,成功的實施了諾曼底登陸這個流芳百世之作。

圖片來自網路。


戰略欺騙,使得德軍統帥部判斷錯誤,不僅保障了登陸作戰的突然性,還保證了戰役順利進行,對整個戰役具有重大影響。盟軍通過海空軍的卓有成效的佯動,成功運用了雙重特工、電子幹擾,以及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偽裝部隊及船隻的集結等一系列措施,還讓巴頓將軍在英國進行戰前演說,再加上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統帥部在很長時間裡對盟軍登陸地點、時間都作出了錯誤判斷,以為盟軍將在諾曼底東北方的加萊海灘登陸,甚至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仍認為是牽制性的佯攻,這就導致了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而在諾曼底則因兵力單薄無法抵禦盟軍的登陸。同時,還找到一個和蒙哥馬利長得極像的叫詹姆斯的人在北非冒充蒙哥馬利,使得隆美爾以為蒙哥馬利一直在北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