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严谨的问题,没有具体的限定,所涉及的维度也过于广泛,这个三个人并不是一个类型的,也许题主只知道都是弹钢琴的,却不太了解其中的区别,我只能试著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三人侧重的音乐类型

理查德克莱德曼:在中国特别著名的钢琴表演艺术家,侧重的演奏方向是现代通俗钢琴,他的钢琴音乐普遍采用优美旋律结合分解和弦,搭配现代电子乐器进行伴奏,这是什么类型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我认为可以是轻音乐,或者是休闲音乐。作品本身难度不大,但是旋律优美动听,比较容易让普通欣赏者接受。极少演奏传统古典音乐。

郎朗:目前世界顶尖的钢琴演奏家,侧重的演奏方向是传统古典音乐,用时又参与很多跨界的演出,在保证演出水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经纪团队在他的个人营销上也是非常的成功,是国际钢琴圈的一线钢琴演奏家。作品涉猎范围及广。

李云迪:同郎朗类似,也是比较主流的钢琴演奏家,主要演奏传统古典音乐加一些跨界的表演,近些年也参与了一些综艺节目。在个人影响力上,稍逊于郎朗。

可以看出,三人的所演奏的音乐类型侧重是不一样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偏现代通俗钢琴,郎朗、李云迪以传统古典音乐为主。

三人的艺术成就

理查德克莱德曼:没拿过什么重要的古典音乐奖项,但是因其曲目类型的讨巧,出版了极多的各类唱片,而且销量不错。

郎朗:列举一些重要的成就,因为太多了!1997年就与非常著名的IMG经纪公司签约。1999年,因为在芝加哥的一场音乐节上作为替补登台,一炮而红。2002年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2010年获得国际门德尔松大奖。2015年获得「德国古典回声大奖颁奖典礼」年度器乐演奏家大奖。同时是世界各大知名古典音乐节和各大乐团、音乐厅乐季上的常客。个人能力也从当初较为粗糙的演奏技术,逐步得以改善。是当今非常主流且具备很大流量的钢琴演奏家。

李云迪:提到李云迪,很多人就会想到他儒雅的钢琴王子形象,并想到肖邦。2000年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这是顶级的古典音乐大奖。2002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古典音乐唱片奖。在曲目涉猎上以肖邦、李斯特为主,近些年尝试了一些跨界合作。但是在专业程度上,近年来有些不稳定,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三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自己的艺术成就。从从重要的奖项上来看,郎朗和李云迪都有获得过重要的古典音乐大奖,理查德克莱德曼没有获得类似奖项。但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唱片和曲目也是最多的。

谁的水平高,更有深度?

通过上面的一些简要介绍,我想大家能看出其中的不同,那么自然而然,也就没有标准去衡量这个问题。

如果你喜爱古典音乐,那么一定是郎朗,李云迪的水平深度高于理查德克莱德曼。

如果你不区分什么音乐,好听就行,那么你也可以说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平更高。

最后,我要说的是,所有的提问都应该尽量去找准提问的点,给予问题更多的限定,这样才能有一个相对严谨的回答,就这个回答,也是不严谨的,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和欣赏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依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而且涉及的范围也是太大了,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没法全面的回答问题。而且音乐这种能触发人类内心情感的东西,对普通爱好者来说,也没必要去区分什么类型,谁的水平高,谁的深度深,音乐是为人服务的,只要你觉得喜欢,觉得好听,怎么说都有理。

从我个人的欣赏角度和喜好来说

郎朗>李云迪>理查德克莱德曼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你好!

首先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我下面做个建议的粗浅的对比吧:

理查德克莱德曼,被誉为钢琴王子,在流行音乐来说,的确受大众欢迎,而且很多人听了他的演奏,想去学钢琴,或者愿意听钢琴。

他与塞内维尔(创作人、水边阿狄丽娜等原创出自他笔下,还改变一些经典的曲目)把一些容易让人接受的流行音乐,结合流行元素推广给大众,一听就容易接受而且引起共鸣也是王道,理查德克莱德曼之前也是学习古典音乐,无奈不受待见,也许古典音乐圈子中竞争激烈吧,他转为流行音乐后却举世闻名了。

郎朗这个无需多说了。

在世界上专业的十大钢琴家能排名进前十,这足以说明实力非常强。

没错,弹琴表情十分浮夸、头皮摔几斤…这些黑他的评论,不会对他造成什么阻碍,因为他在头条、微博上都有开设小视频课堂,让一些音乐爱好者能近距离来接触钢琴,和尝试玩钢琴,这个真的很了不得。

一个很努力的中国钢琴家,17岁当替补演奏而举世闻名,甚至影响著全世界,也因郎朗中国也掀起钢琴热,他在演奏中体现了非常喜欢音乐,在他的琴声中也也能体现出音乐的灵性,感觉他是充满热情的钢琴家。他的一句话还是让学乐器的人值得警醒:钢琴家不练琴就是慢性自杀。每天再忙也要保持2小时以上练琴,因为深知自己一切来之不易,需要刻苦保持好自身水平迎接挑战!

李云迪也是和郎朗在国内外都有知名度的钢琴家,最近工作中心转回国内,开设大师班奔走一些城市。

填补了15年空白的肖邦钢琴大赛冠军,而且是中国人获得,这足以震撼了欧洲。在欧洲学习也与著名DG唱片公司签约,也辉煌过一段时间。后来和DG解约后,慢慢工作重心回国内了。在公众号或头条新闻上也有说,参加娱乐节目、真人秀,放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不做,这个也真的是不得而知了,或许这样收入来的快,不需要太苦的练琴吧,前一段时间有视频或者文章说李先生钢琴错音多,意境不再了,这或许和练琴有些关系吧。但是再如何,还是大师级。普通人和半职业演奏家都无法比拟李云迪先生的技巧。而且还充满理性、有点高冷的钢琴王子。

还有马克西姆,马克西姆没有妄称自己钢琴家,而是钢琴玩家。也有一些代表作,出埃及记、野蜂飞舞、克罗埃西亚狂想曲等。

综合摇滚、流行元素,加上自身俊朗外表,过人的琴技也俘获大多听众。

有人说马克西姆音乐会上感觉像车祸现场(错音百出)我没去听过,这个我不敢评价,巅峰时期的马克西姆也有一些专业曲子弹的不错的,而且有一双让人羡慕的大手。

这里说一个专业上的表现吧。

1、敢开钢琴独奏音乐会,除了一部钢琴,不需要辅助乐器遮盖错音或缺点。

2、大型钢琴协奏曲(和交响乐团合作)每首钢琴协奏曲都是巨作,通常都是在30分钟以上,技术强度比较大。听说郎朗有40首钢琴协奏曲保留曲目,王羽佳有27首保留钢琴协奏曲目。

3、敢弹炫技大作品,出错率少,国际媒体、音乐评论人的评论肯定。

眼花缭乱、手速飞快、不出错或少错,谱子又长又多还能背的下来。

这样才是技术高超的体现。

听说钢琴家巡回演奏会,都是飞机上看谱,下来演出场地彩排,曲子都摸一次,第二天就开始正式演出。

而且演奏会曲子都不会重复太多,基本上等于看过几次和弹几次就开始演出。

听说一些厉害的钢琴家都是上台前看一遍就直接背弹了。

因为普通大众不是玩音乐的,不知道摔头皮好几斤不看琴键也没弹错音,表情浮夸也能让音乐有生命表现,认真练过钢琴的人都知道,不容易。

理性的处理琴声,表达音乐内涵所在,这也是音乐上的一个境界。

愿意听音乐,好听、容易接受,也无过错。

普通人,选择自己喜欢的。

专业人,自然之道内情,无须和无知的大众辩论。

不要用业余的眼光来评论专业人士的高度。

简单的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喜欢音乐无过错,错在分高低。当接受了一些提升后,会有更多不同的看法吧,学乐器的记得每天练习。别老玩手机耽误正事,喜欢音乐就多听、多学、多提升,不要像井底之蛙那样坐井观天,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欢迎不同意见的朋友一同交流学习,帮问主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

有缘路过和看完的朋友麻烦点赞转发呗,谢谢~


本人今年42,没学过任何乐器,

KTV入门级麦霸,

三位钢琴大师在我这的印象是:

老王子的曲子很小时候就开始听,当时买的正版《命运》交响曲专辑,可以循环很久,一直到到现在还喜欢听;

朗朗大师,怎么讲,明知道他在这个星球上非常了得,但就是欣赏不来,每次看他弹琴视频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感觉心好累,可能是因为我无知吧;

至于李云迪大师,了解不多,第一次知道这个人是因为我的其他爱好,在香港钟泳麟编辑的杂志《名表论坛》上(应该是99年的某期)看到他得奖的文章,但到现在为止,基本没听过或看过他弹琴。

?????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音乐本身就没有好坏,欣赏的人群不同,喜欢的艺术家也不一样,也就没了孰强孰弱。

克莱德曼应该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外国钢琴家了,不论是商场咖啡店还是校园广播,甚至是中学英语听力考试都有出现克莱德曼的音乐,我想他的音乐传播之广,可能是他将钢琴曲通俗化吧,左手固定的分解和弦,右手优美的旋律,加上伴奏乐器的氛围烘托,以及三五分钟的类似流行乐曲的时长,让听众极易接受更容易欣赏,这种通俗化的钢琴曲也许在专业音乐人眼里与古典音乐相比技术性上可能欠缺一些营养,但被大众接受并喜欢的音乐就是好音乐。

再说朗朗与李云迪,都是弹古典的,抛开李云迪这几年综艺参加过多实力下滑以至于自己可能都忘了自己是文艺界的,两人都算是大师级别了,看过朗朗的纪录片以及世界各地媒体对他的评价,实力与努力并存,当之无愧的当今世界顶级钢琴大师,至于为什么很多人反感他的表现以及质疑他的实力,我想无外乎两点。一是古典音乐始终是小众圈子,大众接触愿意欣赏的人并不多,这导致大家觉得好像没怎么听朗朗弹过什么牛逼的东西,或者是听了很难去理解,其实并不是很难理解朗朗,而是很难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生活中成天听人推荐这个小鲜肉那个小鲜肉,可从没见谁迷恋拉赫玛尼诺夫或者斯克里亚宾,勃拉姆斯吧);再一个原因就是朗朗极具夸张的舞台表现,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了,有些音乐家可能需要很夸张的肢体动作去表现内心情感来衬托音乐的情感,但也许中国人更喜欢内敛自然一些的表现吧。

总的来说这三位钢琴家都堪称大师(好吧,李云迪巅峰时期应该算是),孰优孰劣见仁见智,总之让自己舒服的音乐就是好音乐,当然作为一个钢琴爱好者和古典爱好者,也很希望欣赏古典的人越来越多。


音乐表现的是内在的一些东西,很难一言概之,年轻时我也曾是个不错的(在艺校里属于中等偏上)钢琴手!也许郎郎纯技术性的东西能好点!我曾经看过爱泼斯坦老先生的演奏!那种内涵和素养是一种很深的文化底蕴!一首舒曼的小品让郎李弹的话可能三分钟就结束了,可老先生轻缓的倾诉了有四分多钟!原来钢琴还可以这样弹!!!它颠覆了我原来从老师和教材中学到的认知观!难怪观众那么折服!快速和熟练并不是音乐的全部!我个人还是喜欢老查!年轻时一直有他的音乐相伴,要知道因为有他,法国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音乐输出国!!


水平高低我这种水货听不出来……

但是作为一个听众,我更喜欢克莱德曼的。我曾经为了克莱德曼的一首原创音乐买了一堆CD,因为我不知道那首曲叫什么…?_?…他的原创钢琴曲太好听了,当然不是他写的,但是写给他弹的。比如儿时回忆(童年的回忆)、秋日私语、水边的阿狄丽娜(给爱德琳的诗)都是超好听的,这应该算是他区别于郎朗李云迪的地方。

但是有一点会让人觉得克莱德曼很水,就是每次演奏他背后都有一个交响乐团……这哪听得出钢琴水平,弹错都听不出来啊_(:D)∠)_……

至于郎朗,就过于娱乐化了,我觉得这样很掉价,他的水平跟李云迪谁高我真听不出来,已经超过我的鉴别能力了,但是我个人更喜欢李云迪。李云迪是弹肖邦成名的,凭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一鸣惊人,肖邦你懂的,快而灵动,在古典乐里属于我最喜欢的类型了。而且一般不会带一个交响乐团在背后……现在貌似很流行这样,克拉西姆也是这样的……我觉得弹钢琴还是简单一点吧,就一座钢琴比较好,交响乐还是交给交响乐团好了。


对音乐不太懂,但看朗朗的表演,总有一种夸张,做作的感觉,让人感觉不是特别舒服。不像是一个音乐家在表达艺术,而是一种烂熟的表演。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理查德是被誉为全球级别的钢琴王子,给你看他的资料就知道了  理查德·克莱德曼5岁时开始习琴,6岁时指法已非常纯熟流畅,被誉为天才,随即理查德·克莱德曼进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学习。16岁开始演奏自作曲,得到学校音乐比赛的优胜,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自1976年至2004年底,克莱德曼录制了约900首钢琴曲(其中220首为原创),在全球的唱片销售总量超过九千万张,取得了90个白金唱片、290个黄金唱片的佳绩。其间,他还在60个国家举办了2000余场音乐会和电视晚会。理查德擅长演奏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拉贝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在古典音乐界是一颗明日之星。但是,他偶然间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不顾周围人们的反对,毅然转变方向,开始同米谢尔·沙德合作,经常出入录音室,并结识了当时法国音乐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奥利佛·杜桑。由于理查德·克莱德曼不仅具有高度的钢琴演奏技巧而且具有深厚的音乐感,深得杜桑的赏识。1977年,理查德·克莱德曼为电视剧配乐,独奏了《水边的阿狄丽娜》,立时引起轰动:电视台设立专线电话以应付纷至沓来的咨询;各唱片行内拥挤著要求订购此曲唱片的顾客;唱片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火速加制了80万张唱片。理查德·克莱德曼一举成名。自此以后,他那流畅华丽的钢琴曲尤如一股席卷全球的旋风,由斯堪地纳维亚半岛远播至南非,又从欧美大陆传到亚洲各国。《水边的阿狄丽娜》之后,理查德·克莱德曼又推出大量优秀作品,如:《星空》、《秋日私语》、《心曲》等,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以华丽的音色、优雅的旋律和俊美的形象,为自己确立了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的独特风格,登上了明星宝座,被誉为世界现代钢琴演奏王子。1990年,法国电视一台「90之星」评选,理查德·克莱德曼以一曲《致艾德琳的诗》当选,获得世界上唯一的金钢琴奖。随后,他与詹姆斯·拉斯特合作录制了《太阳永上云端》。


专业的钢琴演奏鉴赏,你会发现郎朗的演奏中有许多错误,而理查德克莱德曼没有。这让我们怀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用比较器发现,结果是朗朗仅打89分而理查德克莱德曼居然干到100分。朗朗的特点是用他的行云流水般的坦然,掩盖自己的错误!而理查德克莱德曼是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大师!结论是:看热闹的就买朗朗的票。懂钢琴,想学习钢琴的就得找理查德克莱德曼!


应该是李云迪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