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做爲中國古代道教的哲學觀,

被賦予了衆多神祕色彩,

能把世間萬物都劃分開來,

簡單來說,五行指

宇宙萬物五種性質的事物,

即木、火、土、金、水五大類,

它並非特定的五種具體事物,而是:

金,代表堅固、凝固,≠黃金;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木頭;

水,代表流動,具有循環和周流的意味;

火,代表熱能、升騰、明亮;

土,代表地球本身,承載、受納。

這五種性質的事物相互影響和變化,即:

看似相剋,實則相生,

簡單的五個字代表了中國人的古老智慧,

象徵了樸素而宏大的宇宙觀。

它廣泛影響到中國古代的

建築學、氣象學、化學、和醫學等領域。

例如:

圖爲紫禁城太和殿

紫禁城運用的色彩和佈局,

則是五行說在建築中的鮮明體現。

東方屬木,爲青色,主生長,

故清代皇子居住的宮殿屋面用綠色琉璃瓦;

南方屬火,爲赤色,

所以午門採用獨特的紅色彩繪;

西方屬金,生化過程爲“收”,

太后居住的宮室因此安排在內廷西側;

北方屬土,爲黃色,大面積使用黃琉璃瓦,

以此象徵王者居中統攝天下。

圖爲紫禁城文華殿

五行學說中有“相生相剋”的說法,

因此三大殿多用

紅色牆壁和油飾體現“火生土”的規律,

儘量少用綠色,也不種植樹木,

就是爲了防止“木克土”。

五行學說甚至廣泛影響到現代人的生活,

至今都長盛不衰。

在我國的書法藝術,

用來書寫的工具——文房四寶中,

也能找到古人所隱藏的五行之道。

難道這是真的嗎?

筆爲木

筆管的材質多爲木製,

儘管後人改用金屬和玉等製作,

但仍舊不改木製筆桿的屬性。

其中“宣筆”成爲中國三大名筆之一,

已經被授予“國之寶”的榮譽稱號,

2008年,宣筆製作技藝被列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筆產於安徽涇縣,其製作工藝

距今已經有兩年前多的歷史,

經古法宣筆108道工序精製而成,

其中所使用的焊接法拖膠技術,

徹底解決了宣筆製作中因防水功能而

掉頭、掉毛的技術難題。

翠竹做管,狼毫爲端

靜似白羽,動時色醼

形如春筍,狀如幽蘭

墨爲火

墨是松煙經火燃燒後的昇華和凝聚,

頗有鳳凰涅槃的美感,

徽州徽墨起始於北宋宣和年間,

甚至一度出現

“黃金易得,一墨難求”的局面。

古法松煙制墨需要人工點菸,

匠人會受到手煙和灰的侵襲,

之後還要經過制膠、和料、壓模、晾乾

等百道工序手工製作,工藝複雜,

耗時八個月之久

和機器制墨相比,

更多了匠心的製作都和歲月的封存。

紙爲土

紙雖由木製成,

但是木卻以土的功能和方式而存在。

元書紙被譽爲紙中君子,

北宋真宗時期已被選作“御用文書紙”,

詩句“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

“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

就是對元書紙的稱讚

明代或以前 竹紙《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九十九卷

手工元書紙含碳酸鈣,

表面形成結晶體呈現光亮色澤,

即使經過若干年氧化

也摩擦不破,百折無痕,

可謂是薄如蟬翼,柔韌如紡綢。

硯爲水

硯臺的使用離不開水的浸入,

最具代表性的硯形當屬宋代抄手硯了,

它從唐代的箕形硯演變而來,

硯底挖空,兩邊爲牆足,可用手抄底托起。

品質上乘的硯臺中,

會出現稀有的天然紋理,

形似人的眉毛,觸摸十分光滑。

婺源歙硯的制硯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中葉,

南唐後主李煜視歙硯爲“天下之冠”,

喻爲價值連城的“和氏璧”,

有“南唐一寶”的美譽,

長久以來被奉爲“皇家貢品”。

澀不留筆、滑不拒墨

五行中的書寫智慧

文房四寶爲華夏獨有,

負載千年東方文化的傳承,

如今中國人的書寫文化

不再僅僅是留存在博物館,

而是融入在每個國人的血液當中。

從毛筆、鋼筆再到電腦打字,

無論書寫工具如何更替,

無論時代的潮流如何變遷,

都抵不過中國人對書法繪畫藝術的熱愛與執念。

五行之術在文房器具中的應用,

不過是古人偉大智慧的冰山一角,

收藏一套可以傳家的文房器具,

用炎黃子孫獨有的挑剔和講究,

感念先人不忘本的傳承,

詮釋出中國人的生活美學!

筆墨隨心·傳家文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