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脾虛,怎麼判斷是陰陽失衡導致的虛證還是五行失調導致的?


脾虛分陰陽,陰者瘦,陽者富!陽虛的表現比較不好判,但大致一個病人站到面前,就你要開始觀他的臉色,體態,然後再聽他的說話的聲音,辯氣,然後聽他描述,形成判斷後,需要反證,即脈像,洪緩遲疾,現在很多人說的脈象玄乎其玄,根本沒那麼多變化,寸關尺掌握好了!感覺他脈象也只能大概分辨對應同類病症,可能同時存在幾時種,然後有經驗的醫生,會判斷此時季節可能出現的病邪,再去除,不斷的完善判斷!然後開藥!葯的話一般都會記一些固定組方,前人傳下來的,中醫其實很傳統,他的發展是的基礎理論在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但他的方法卻是很笨的,古代醫生是從巫到醫得了一種病就一味一味的試驗,所以一些新病往往需要幾代人不斷的完善,一個方子幾十年才能成,不斷的加減藥味藥量,流傳下來非常不易,但是現在醫學的發明,大家已經不再去探索未知法律也嚴厲,其實中醫已經不發展幾百年了!現在的中醫都是啃老本,甚至慢慢的也會消失殆盡,中醫一定要把西方那套科學的探索精神給拾起來才有傳承和發展的可能,其實中醫在段病中會用到許多談話技巧,這是現代醫學所忽視的,注重以人為中心的理念,不要忽視病人對於疾病的感受,也是一個醫德的表現。


五行即陰陽,陰陽可以表現為五行。陰陽可以無窮劃分。


陰陽是一切疾病的總綱!!


中醫的原始理論就是陰陽五行,五臟也對應著五行,你說的脾屬土,你要根據五行生剋的關係來判斷,所謂陰陽失調也就是說五行的生克關係發生了什麼哦


一般是說陰虛陽虛,五行指代的五臟虛,各有特徵,符合特徵就認為虛,只要有癥狀,也可以陰陽五臟全都虛的。

被陰氣陽氣銳金之氣傷到導致虛,那不是中醫,那是小說吧。


陰陽五行與人體的關係

陰陽五行學說起源於數千年前,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深刻的影響,是中醫的理論基礎。中醫用陰陽五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臨床實踐,故陰陽五行與人體關係密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與自然密不可分,是自然界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自然界的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引起機體對應性的反映;自然界中有陰陽五行,人體也有陰陽五行,並與自然界的陰陽五行相互對應、相輔相成。一、陰陽學說與人體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並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滋生、發展和變化。陰陽又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含有對立統一的概念。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四個方面。中醫學及中國養生保健學說認為,人體陰陽失調是各種不適和疾病發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一)陰陽與人體解剖部位的關係:人體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部為陽、胸部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皮膚為陽、筋骨為陰;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屬陽,肝、心、脾、肺、腎五臟屬陰。

(二)陰陽與人體生理的關係:人體的健康與否,決定於陰陽的是否調和。如《內經》所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攝取飲食後,經過脾、胃的腐熟運化,將營養物質運送至全身各處,使肉體增長強壯、使生命活動力旺盛。食物消化後有形的廢料,由前後二陰排出。人體之陰陽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況下,人體就健康。(三)陰陽與人體氣血關係:人體之中氣為陽、血為陰。這裡的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它流行於全身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無處不有,推動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這裡的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中醫及養生保健學說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行血、攝血,氣和血密不可分。(四)陰陽與人體病理的關係: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後,就會表現出各種不適和病症,而古人對癥狀的分類,也是用陰陽來代表和說明的。陽證,一般表現的癥狀是:發熱、口渴、脈數(快)等,這類癥狀,古人又稱為熱(即陽)證。陰證,一般表現的癥狀是:不發熱,口不渴、手足冷、脈遲(慢)等,這類癥狀,古人又稱為寒(即陰)證。這就是《內經》所說的:「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另外,陰陽偏衰是指陰或陽低於正常水平的失調,其一方低於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雙方都不同程度的低於正常水平,故出現虛證。陰不足,陽正常則陰虛生內熱;陽不足,陰正常則陽虛生外寒;陰陽雙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則虛寒、虛熱並見或陰陽兩虛。這就是「內經」所說的「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陰陽兩虛」證。

(五)陰陽在養生保健上的應用:陰陽是養生保健的總綱。身體各種不適雖然很多,但其屬性不外陰陽兩類,如從發展部位來看,不在表(陽)就在里(陰);從性質來看:非熱(陽)即寒證(陰);從發展趨勢來看:不是實證(陽)就是虛證(陰)。總之,陰陽可以概括各種不適的屬性。養生保健的總原則為「調整陰陽,以平為期」,這也是養生保健的基本出發點。針對陰陽盛衰,採取補其不足,瀉其有餘,使陰陽偏盛偏衰的異常現象得到糾正,恢復其相對平衡狀態。日常,我們可以用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的陰陽之正,來糾正人體陰陽之偏,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滋陰潛陽,滋陰助陽,使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陰陽平衡的失調會影響臟腑功能紊亂,如果有一個臟器受損,其他的臟器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人體平衡的失調。因此在養生保健時,必須要注意身體的整體調整和養護;還要注意儘早清理體內不利因素,調節平衡、補充營養,達到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裡正氣是指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和抗病能力,而邪氣是指各種致病因素。當病邪作用於人體,正氣奮力抗邪,引起邪正相爭,破壞了人體的陰陽平衡或使臟腑功能失常,氣血運行紊亂,而產生一系列的身體不適及病理變化;若正氣強盛,邪氣消退,則各種不適及病證很快趨於好轉、痊癒。若正氣虛弱,邪氣強盛,則疾病日趨嚴重,甚至惡化、衰亡。二、五行學說與人體

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應用五類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剋的規律,可以認識世界和解釋世

界。五行學說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其主要的思維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和形態,採用「比象取類」的方法,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分別歸屬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並根據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規律,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將相似屬性的每類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於五行之中,並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剋規律,以闡釋或推演事物或現象的複雜聯繫和變化。在醫療和養生保健方面,人體的五臟分別歸屬五行,並且籍以五行學說來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複雜關係,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五臟之中,心臟的生理功能起著主宰作用。(一)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後為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火曰炎上」,引申後為溫熱、升騰。「土爰稼穡」,引申後為生化、承載、受納。「金曰從革」,引申後為肅降、變革、收斂、清潔。「水曰潤下」,引申後為滋潤、向下、寒涼。五行的特性雖然來自木、火、土、金、水,但不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五種物質的抽象概括。(二)五行的相生相剋及其示意圖: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有規律的,並且要保證相生和相剋的關係是平衡的,只有五行的生克制化平衡,自然界才能和諧,人體才能健康。五行的相生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五行的相剋關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三)自然界的五行與人體的五行:歷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內外的整體性和複雜性,亦把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地聯繫。五行學說把自然界及人體五臟配五行,五臟又聯繫自己所屬的五腑、五體、五官等,從而把自然界及機體的各部分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中醫學以及中國養生保健學說的以五行五臟為中心的體系,體現出人體是一個整體。而且,這個整體是按照五行生剋制化規律相互聯繫和制約的一個有機的完整的整體。見下表:(注:六腑當中有一腑為三焦,不與五臟配合,在經絡學中與心包配為表裡關係。)上述自然五行與人體五行歸類表,對我們日常的養生保健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春天屬木主人體肝臟,故春季是護肝的季節。春天一到大地生機勃勃,人體也氣血流暢,全身臟器組織功能易於恢復。此時宜用扶助人體正氣之法,清除一冬所納入的多餘物質。春季易受風邪,五行屬木,迎風流淚,傷目,口味發酸易怒傷肝膽,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膽火旺之保健品,以養肝調肝清除肝火為主,可多飲花茶;輔以增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夏天屬火主人體心臟,故夏季是護理心腦血管的季節。夏季溫熱易受暑邪,耗傷津液,常發汗影響小腸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面紅耳赤,口舌生瘡,因此宜以靜養心,適當使用苦味食物來降心火,宜飲用綠茶,宜使用針對心腦血管的保健用品。仲夏屬土主人體脾臟,故仲夏是重點調理脾胃的季節。仲夏氣候炎熱,人體出汗較多,食慾不佳,易傷心脾,一般不宜大補,而宜調節元氣,調理脾胃,舒筋活絡,保證氣血運行通暢,脾胃之氣充足,因此身清氣爽。『夏中調節』盡量少食或不食生冷,宜飲用綠茶,並可適當增加微量元素(如鈣鐵鋅硒),調節脾胃有助食慾。秋季屬金主人體肺臟,故秋季是護理好肺臟的季節。秋季氣候漸趨涼爽,燥氣當令,人多口乾咽燥,咳嗽少痰,易傷肺津宜滋陰潤肺。如果經春清夏調之後,身體運行正常,這時可飲用青茶,補充適當的營養,使氣血充盈、陽生陰長、形體壯實。秋補重在潤燥,最合適的的食物是梨、百合、木耳等;還需要補充微量元素(鈣鐵鋅硒)、維生素,以補充飲食過程中缺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酶類等物質,同時又可以補肺益肝強腎。冬季屬水主人體腎臟,故冬季是重點保護腎臟的季節。冬季氣候寒冷,體虛不禦寒而傷腎;活動量減少,食入量增多,體內容易積存過多脂類物質,冬季氣血運行緩慢,機體免疫力下降,心腦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極易發生,不可掉以輕心。對於疾病要採取預防的態度,身體注意保暖,才能保持健康的而不受外邪侵害。冬季宜運用清調補的綜合協調搭配,如微量元素(鈣鐵鋅硒)、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心腦血管保健用品;要注意禦寒防凍,增強體質,保證身體輕鬆過冬。在了解了自然界、五行與人體的關係之後,可以預先就分析出身體可能發生的疾病;也可以根據季節、邪氣、臟腑及口味的變化,隨時注意身體改變的預兆。由此可做到未病先調,防患未然,預防保健,強體健身、延年益壽,這就是我國陰陽五行傳統養生保健的獨到之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