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好極了。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理一下這幾個人物:

1、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即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13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李氏出身卑微。明穆宗駕崩後,10歲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萬曆在位前十年,因內閣首輔張居正實行一系列改革,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萬曆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後38年不再上朝,導致明朝末年黨爭不斷,朝政日益腐敗,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2、李選侍

李選侍,即西李,李康妃。選侍是明朝後宮妃嬪的一種稱號,級別是最低的,連才人都不如,基本上相當於妃嬪中的庶人。

李選侍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妃嬪,非常受寵,她是明朝末代皇帝明喜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檢的養母,朱由校的生母是才人王氏,在李選侍得寵後被她凌辱死了,當時朱由檢15歲,所以李選侍(李康妃)是虐殺帝母之罪人,但是因為得寵,當時不但朱常洛沒有處罰她,還讓她幫忙帶孩子。

3、朱由校

萬曆(明神宗)死後,僅24年,明朝滅亡。這其中卻經歷和4個朝代。

明神宗死後,由長子朱常洛(明光宗)即位,朱常洛是朱由校(明熹宗)的父親,也就是說明神宗是朱由校的爺爺,朱由校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同父異母的哥哥。

現在回歸正題:歷四十八年,李選侍為何多次阻止明熹宗朱由檢即位?

萬曆四十八年真是多事之年:七月,朱由校爺爺萬曆皇帝明神宗駕崩;八月,皇太子即位,即朱由校他爹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在位29天,享年38歲;八月,朱由校在著名的「移宮案」後,在文華殿順利登基。

剛才提到朱由檢登基曲折,經歷「移宮案」,移宮案的主角就是西李李選侍。明光宗朱常洛駕崩時,李選侍正得寵,跟皇帝同住乾清宮,光宗還想封她為皇貴妃,西李當時還不滿足,想要當皇后。可是,皇貴妃都沒有來及封,「紅丸案」明光宗離奇駕崩了。

駕崩後皇長子朱由校即位,但是朱由校並非李選侍的親生兒子,她只是養母,並且還曾經虐殺皇帝的親生母親,所以她就跟萬曆帝失寵的皇貴妃鄭氏一起策劃了「挾天子令諸侯」的事情,企圖以攻為守,勾結鄭貴妃搞雙重垂簾聽政。

但這純屬狗急跳牆的愚蠢之舉。

李選侍破釜沉舟扣押朱由檢登基,原因不過如下:

1. 擔心朱由校登基後,報復自己。畢竟自己是新皇帝的殺母仇人,並且自己心虛,一老皇帝不在了,靠山沒了,二自己雖然養育了朱由校但是對其一直虐待嘲諷,朱由校雖然以前懦弱,掌握天子大權後,難說不會反擊。

2. 野心太大,心有不甘。本來從一個卑微的侍女到勾搭上天子,並得寵,已經難得。皇帝也承諾要封她個皇貴妃了,皇貴妃是什麼地位?後宮第二啊,並且當時萬曆皇帝的葬禮都還內有辦完,兩宮太后及妃嬪的謚號都還沒定呢,她就迫不及待了。皇帝意思,李選侍皇貴妃都沒有封了,人心不足蛇吞象,既然自己沒有當上皇后,就盤算著挾天子,當個太后噹噹。

可惜,李選侍終究是「能力支撐不起野心」,結果被忠臣和太監一起設計,灰溜溜地被趕出乾坤宮,這就是著名的明朝三大案之一「移宮案」。


歷史上很多後宮中的女子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登基稱帝,這樣自己也可以獲得無上榮耀,成為一朝太后。畢竟深宮女子熬到太后這個位置纔算是到了頭,也不用再為宮中的爭鬥而煩心,可是卻有一位母后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登基,還多番阻撓。這個女子叫做李選侍,她雖然是朱由校的母親,但是卻一直阻擋朱由校登基,就究竟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李選侍所擔憂的就是朱由校一旦登基後,會馬上對她進行報復。其實李選侍並不是朱由校的親生母親,朱由校的生母是王才人,王才人因為得了一個皇子而十分高興,她認為從此自己有了依靠,但是不想王才人也因此而遭到很多人的記恨。和王才人相比李選侍的地位是比較低的,可是李選侍卻得到了萬曆皇帝的寵愛,所以李選侍有了和王才人斗的資本,雖然尊卑有別,但是李選侍有皇帝給自己撐腰,就敢和她叫板。

兩人矛盾升級,後來李選侍居然在宮鬥中將王才人打死了,後來朱由校無人扶養,萬曆皇帝就將他交給了李選侍。所以李選侍並不是朱由校的生母,不僅如此,李選侍還是朱由校的殺母仇人,當時朱由校已經懂事了,自然是知道這一切的,李選侍擔心朱由校日後羽翼豐滿會報殺母之仇。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朱由校登基自然是對李選侍不利的,當時阻礙朱由校的不僅僅是李選侍,還有鄭貴妃,鄭貴妃也是一個對權利嚮往的深宮婦人,她想要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登基,雖然有她們給萬曆皇帝吹枕頭風,可是奈何當時朝堂上的大臣們不允,所以在萬曆皇帝過世後,登基的是皇子朱常洛。朱常洛因為身體不好,登基之後一年左右就過世了,後來大臣們主張讓朱由校繼位,而鄭貴妃和李選侍又開始從中阻撓,只不過在這場政治鬥爭中李選侍一方失敗了,朱由校順利登基。

面對這種情形,李選侍當時又萌生了一個計劃,就是垂簾聽政,當時朱由校被李選侍控制起來,而朝堂上的奏摺都需要經過李選侍過目。當時李選侍的行為十分囂張,不要說李選侍本來身份地位就不高,即便是出身尊貴也不能夠幹預朝政,所以面對李選侍這種做法,大臣們是不允許的,後來李選侍因為鬥不過這些大臣而只能選擇離開政治中心去養老度日。


這個問題涉及的歷史事件是明末三大案中的「移宮案」,平心而論只要對「移宮案」有所瞭解的人都應該能回答的了此問題。首先要明確的是李選侍並不是真的要阻撓熹宗即位,她是希望自己先得到皇太后的封號後再讓熹宗即位,她認為只有在熹宗登基前提這個要求才有機會實現,等熹宗即位後基本上就沒機會實現她的心願了,原因在下文會說明。再簡單點說就是這位李選侍自己想當皇太后,想繼續控制年紀尚幼的熹宗,沒給她皇太后她就阻撓熹宗即位。

先來說下這位李選侍的情況。這位李選侍是熹宗的父親明光宗的妃子之一,為了和另一位李選侍區分開來,這位李選侍也稱西李。選侍是比較低級的妃子,不過這位西李選侍頗得光宗寵愛。熹宗出生後不久,其母王才人便去世,光宗將熹宗及其胞弟朱由檢(即後來的崇禎帝)交由李選侍照管,西李為了控制熹宗,便提出和熹宗同居一宮。據相關史料記載,李選侍對待熹宗頗為刻薄,熹宗甚至說是李選侍害死了他的生母,可見熹宗是討厭這位養母的。萬曆四十八年八月,朱翊鈞駕崩,十天後明光宗即位,於是西李和熹宗便順理成章的搬進乾清宮居住。說到這裡還得先提下萬曆皇帝的鄭貴妃,鄭貴妃是萬曆皇帝的寵妃,在萬曆時期就曾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爭取太子位,但最終是落空了,相關的歷史事件就是萬曆時期的「國本之爭」和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梃擊案」(限於篇幅,不作詳述,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去了解)。出於利益,西李和鄭貴妃相互勾結,鄭貴妃請封西李為皇后,西李則請封鄭貴妃為皇太后,光宗召集羣臣商議,最終決定封西李為皇貴妃,但西李仍堅持要皇后之位,後來西李封后這事被禮部孫侍郎巧妙拖延下來。人算不如天算,熹宗沒多久就駕崩了,西李封后的心願基本上落空了,但她又不甘願就此罷休,於是在鄭貴妃、魏忠賢等人的建議下西李賴在乾清宮不走,並要求所有奏摺必須先給她過目,再轉交皇帝,這顯然是在為皇后夢作最後的爭取。但是此舉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尤其是東林黨人擔心西李、鄭貴妃和魏忠賢等人藉機掌控皇權,上疏強烈反對西李的做法,最終在大臣們和東宮太監王安等人的力爭下,李選侍搬出了乾清宮,封后的心願徹底破滅了。這就是「移宮案」的大概過程,李選侍阻撓熹宗即位的原因也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上文純屬個人觀點,錯漏之處請指正,喜歡的請轉發,更多歷史話題請關注頭條號:「神是的念著倒」,交流學習。

謝謝邀請!

選侍是明朝時期帝王妃子的一種稱號,一般是指被選入宮,還沒有正式冊封的嬪妃。(也有一種說法說是嬪妃的一個級別)

阻止朱由檢當皇帝的李選侍是明光宗的李康妃(西李)(莊妃史稱東李)。明光宗萬曆48年繼位以後,得寵的李選侍得命封皇貴妃,但她還是不滿足。要讓皇帝封她為皇后 ,皇帝沒有答應。至於皇貴妃的封號,也因為這個短命的皇帝還未來的及冊封而夭折了。此事也看出李康妃對權力的慾望!

朱由檢的生母也是有李選侍的長期謾罵,毆打致死。朱由檢的繼位也讓她害怕報復!李選侍在宮中長期得寵,也有一定的影響和地位。估計她也不甘心沒當上皇后,如果當上皇后,那下一個皇帝很可能就是他的兒子啊!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啊!等朱由檢繼位,李選侍又妄圖垂簾聽政,下邊大臣的奏摺呈上來要先給她過目,再給皇帝看。

後來,朱由檢和一些大臣聯合,逼迫李選侍搬出幹清宮,製造了《移宮案》,給當時的朱由檢製造了新的矛盾和社會動蕩!

也許李選侍想成了又一個武媚娘,也或許是慈禧吧!也許,他三番五次的阻止朱由檢當皇帝,她心裡一定有和我們不一樣的想法。不會只是發發神經吧!


謝邀!

萬曆四十八年,即公元一六二〇年。這一年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噩夢連連。先是在七月份,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駕崩,接下來是明宮三大案——挺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梃擊案的結果是萬曆鄭貴妃的失敗寵和朱常洛儲君地位的穩固,紅丸案則直接導致了朱常洛的死亡,而移宮案,則是題主所問到的,李選侍裹挾皇太子朱由校居住自己的寢宮,以圖封后。結果被楊漣等大臣強行帶離,朱由校成功即位。

李選侍,光宗朱常洛的妃嬪之一,受光宗寵愛。由於朱由校生母早亡,便被父親安排給我李選侍撫養。朱由校被冊立為太子後,李選侍的野心隨即膨脹:養子如當上皇帝,我這養母豈不是名正言順的太后嗎?果不其然,朱常洛在位不到一月即崩,遺命朱由校即位,同時委首輔方從哲、大學士劉一璟及御史左光斗、楊漣等為顧命大臣,輔助新君。

可到了新君登基之日,李選侍卻賴在乾清宮不走,任憑眾臣苦苦相勸,死活不肯搬走。她不離開還是小事,關健她還抓住小皇帝不放手,這讓一干大臣們為了難。危機關頭,還是楊漣冒險率眾臣蜂湧至乾清宮,正氣凜然地喝斥李選侍及其手下,逼迫李選侍打開宮門,新君朱由校才得以即位。隨即李選侍移出乾清宮。

綜上所述,李選待裹挾朱由校、佔據乾清宮至始至終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光宗在位時封后,熹宗即位後封太后!可輸就輸在自己智商不夠,又沒找到合適的高參,所以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


概括起來就一句話:都是權力惹的禍。說白了就是一場被載入 史冊的婦人撒潑。

事情我們需要從頭說起:先聲明一下,李選侍不是某人的姓名,選侍是後宮嬪妃的一種稱號,級別在才人之下。

皇帝很瘋狂,宮女很厲害

宮女生下龍子,成功逆襲上位的事情並不多見,但在明朝晚期卻比較集中。明穆宗朱載垕臨幸宮女李氏生下明神宗朱翊君,李氏因此封妃,明神宗朱翊君臨幸宮女王氏生下明光宗朱常洛,王氏因此封妃,明光宗朱常洛臨幸才人王氏生皇長子明熹宗朱由校。

歷史經常有意外發生

按照前兩朝的慣例,才人王氏的一下步應該是封妃,然後等朱由校繼位後再上位為皇太后,然而歷史經常會有意外發生,比如這次。

後宮中能得到皇帝的寵幸纔是硬道理。而這個王才人偏偏就是沒有掌握這個硬道理的人。儘管為朱常洛生下了長子朱由校,但地位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明顯的提升。反而是剛入宮不久的選侍李氏(西李)越來越受到朱常洛的喜歡,得寵的李選侍也越來越不把這位皇長子的生母當回事兒。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恃寵而驕的李選侍竟將王才人凌辱致死,時年朱由校15歲。按說這是以下犯上的死罪,意外的是李選侍並沒有因此獲罪,更意外的是萬曆帝竟念及皇孫年幼將朱由校託付給這位原本應該治罪的李選侍撫養。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她要做皇后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明神宗朱翊君駕崩,明光宗朱常洛繼位。因太子妃郭氏早年病逝,所以明光宗繼位後,作為朱由校養母的李選侍就認為皇后之位非她莫屬。然而,朱常洛本人並不這樣認為,封后的事情也只能暫時擱置。九月明光宗朱常洛駕崩,皇帝都沒了,皇后就不用想了。李選侍超級鬱悶。

做不了老闆娘,就做老闆她娘

在這種思想的鼓舞下,李選侍想到了自己手中的太子朱由校。皇帝駕崩,太子就是新君,掌握了太子就是掌握了新君,皇帝都由自己掌握了,一個太后算啥難事兒?以李選侍的智商,政治鬥爭,勾心鬥角統統的不會,她想到的是直接開口要。

她要撒潑

先皇駕崩,李選侍將太子朱由校關在自己的臥室,大臣們要迎接新皇帝登基,她提出必須先立她為皇太后,並且從今天起所有臣工奏章先交由她看,再由她轉呈皇帝,這是要執政的節奏。但她又哪裡是那幫悍臣的對手,你把太子關在乾清宮,我們可以闖宮,兩個回合下來,李選侍就毫無懸唸的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皇太后沒影了,乾清宮也不讓住了,連個搬家公司的電話都沒有給她。

權力的確是可以讓人瘋狂,但智商能力的錯位讓李選侍的行為也只能是撒潑或瘋狂。


移宮案,發生在萬曆四十八年九月,此時萬曆皇帝已經駕崩,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一個月便奄奄一息(紅丸案),此時太子朱由校由光宗的低級妃子李選侍扶養,李選侍等級不高,但手裡有未來天子,便夢想以此上位,封為皇貴妃,彼時太子年幼(不到十五歲),來個垂簾親政,效仿呂后、武則天,那可不得了,絕對是古代女性的最好夢想了。

但是,李選侍並不會阻礙熹宗登基。

恰恰相反,她期盼的就是熹宗即位,因為這樣纔是她冊封皇后的最大包票。選侍在明代後宮等級中僅勝於淑女,她前邊還有高高在上的貴妃、X嬪、昭儀、婕妤、美人等等,此時萬曆皇帝的鄭貴妃還活的好好的呢,李選侍僅僅因為扶養太子,還要同時面對東林黨那幫老臣,無論等級、智商、人脈都被全面碾壓,有的只是這深宮的高牆作為阻隔,只有她那一片求上位的野心,畢竟那幫顧命大臣總不能只闖後宮搶人吧?

所以李選侍雖然政治智商不過關,但她還不至於蠢到不讓熹宗登基,畢竟熹宗不登基,光靠一個太子,她也封不成皇貴妃呀。

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幫老流氓還真敢闖宮搶人!!!

萬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光宗剛剛駕崩,由內閣大學士劉一璟、吏部給事中楊漣為首的大臣湧入乾清宮,在太監王安的帶領下,從李選侍手中搶走年幼的朱由校,且有這羣高級元老當轎夫直接將朱由校帶到文華殿接受百官朝拜,接下來就差挑個良辰吉日進行登基大典了。

怪就怪在這個良辰吉日,畢竟朱由校還得住在宮裡,但這幫老臣不能啊,原定九月初六登基,這難不成要一幫大男人跟著住在宮裡,這還得了?

於是李選侍有了第二次機會,當然也是最後一次。她只要把年幼的天子操控在手裡,那她的皇貴妃夢是指日可待。由此看來,李選侍並非是阻礙熹宗登基,而是阻止大臣將熹宗脫離她的控制,換句話說,只要她能留在乾清宮,熹宗就不得不處於她的威懾之下。

由於熹宗的生母王才人便是死在李選侍的毒打之下,而熹宗居然被交給弒母兇手扶養,難免遭到「侮慢凌虐」,在這個虐待狂的養育下,熹宗處在陰影之中,十分軟弱害怕,加上未成年,未經世事,更加不敢反抗。

此時東林黨的正義感,或者說他們要為新皇的政治資本分一杯羹,促使他們紛紛聚集在宮門前,上書強烈要求李選侍搬離乾清宮,御史左光斗甚至以「武氏之禍」借古諷今,當然是誇大其詞(武則天先是太宗的妃子,後又成為高宗的妃子),但李選侍面對這羣以死相逼的文臣,無疑是害怕退縮了。

她派太監李進忠(後改名魏忠賢)去談判,天真的政治技倆直接被撕破,無奈悻悻退讓。

有意思的是,李選侍在移宮時竟然還不忘帶走金銀財寶,在搬家時掉落在地,終於脫離苦海的熹宗不忘殺母之仇,狠下心來批駁了李選侍的皇貴妃的請求,封為宸妃。

而這位神奇的宸妃居然活的比大明朝還長,一直到康熙十三年纔去世,造化弄人啊!


我是歷史小明王,我來回答。

李選侍本來是萬貴妃身邊的一個小宮女,後來被扶持成貴妃成為萬貴妃操控爭奪政治資本的人,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駕崩,太子朱常洛繼位沒想到一個月後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因為李選侍一直是跟著朱常洛的,這下子老公一死自己的靠山就沒了。

沒了靠山的李選侍還有一個重要的本錢就是太子朱由校又她撫養長大,這太子繼位了自己是養母的身份也自然尊貴不少,但是李選侍並不是一個滿足現狀的人,她要爭奪的是太后之位,但是由於自己的資歷不夠,就只能想辦法在未來的皇帝身上想辦法。

明朝著名的移宮案發生了,當時朱由校本該在乾清宮登基,但是李選侍以此要挾竟然霸佔著不走,要求封自己為太后才能讓朱由校在此登基,大臣知道她的用意便集體反對,後來被太監王安趕出,太子朱由校順利登基,她阻止明熹宗當皇帝也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只可惜這個女人缺少政治頭腦以失敗告終。


謝謝邀請!

1. 選侍,明代稱選入宮中而未有名封的侍女。

2. 李選侍歷史上有2個,這裡我們說的是李康妃,正是她多次阻撓明熹宗朱由校上位,朱由校的生母並不是李康妃,他的生母被李康妃活生生打死了,但因為李康妃得寵,所以這事並沒被計較,而且還拿到了朱由校的撫養權,可是你說你對朱由校好還好說,可她不是打就是罵,把朱由校當成垃圾一般處理,這是李康妃組織朱由校上位的一個方面。

3. 另一個則是她想上位,她非常想當皇后,好不容易哄得她老公,也就是朱由校老爸答應給她封后,可天有不測風雲,朱由校老爸當不到一個月皇帝就跪了,康妃的願望落空了,那怎麼辦,那我把持朝政,以照顧朱由校的名義控制朱由校,那樣我可以逼文武百官封我呀,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哈,然後呢,她就被人趕下來了。還成了歷史有名的典故:「移宮案」。


太子朱常洛在慈慶宮時,就有「東李」、「西李」兩位李選侍。據記載:「東李選侍仁慈寡言笑,位居西李選侍前,而寵不及」。這裡涉及扣住明熹宗的應該是朱常洛寵妃「西李」李康妃。

朱常洛病危,李選侍隨之入住乾清宮照看。由於對這個李選侍的寵愛,後來的兩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檢)都是她撫育長大的。也是這個功勞,朱常洛臨終前向大臣們說明,李選侍對太子撫養有功,應當是後宮地位最高的人。

朱常洛生前冊封李選侍為皇貴妃,當時正向大臣們宣佈這個決定,太子朱由校就在一旁。李選侍在後面聽到了這個決定,明顯不滿意,立即將朱由校叫到內廷讓他幫自己爭取皇后、也就是將來的太后的位置。朱由校也照做了。

當時的氣氛很尷尬,皇帝的宣旨怎麼可以被他人幹預呢?但是朱常洛也注意到了,太子朱由校雖然都十六歲了,但還是缺乏主見,容易任人擺布;最可能擺布他的就是這個李選侍,如果真的讓她做了皇后,以後還不得垂簾聽政、隨意幹預朝政?

這是朱常洛一直不願意封李選侍為皇后的原因。

朱常洛駕崩了,留下了太子朱由校和李選侍。大臣們來迎接新皇朱由校,李選侍就扣著朱由校不放,要求他們同意自己為皇后作為交換新皇的條件。

大臣們怎麼可能同意,大行皇帝都沒有旨意,現在更不可能讓她做皇帝了!

沒有辦法,大臣們與親信太監王安聯合,將朱由校騙了出來,並帶著新皇跑了,讓他做上了皇位。

李選侍的希望落空了,她就學鄭貴妃的把戲,賴在乾清宮不出去,硬要皇太后的頭銜。

在大臣們的要求下,朱由校不得不下詔令李選侍搬出只有皇帝能夠居住的乾清宮。大臣們齊聚乾清宮門口,硬是將李選侍逼出了宮殿,搬到宮女養老的地方居住。

李選侍的遭遇只能是咎由自取,但我們也能夠看到大臣們強硬的態度確實讓皇族人難以下臺,這樣必然會造成君臣關係緊張的情況。

參考文獻:

宗承灝:《大明朝:1368-1644》,北京聯合出版社,2017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