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幼升小機構的蒙芽成長會紅,我不意外,雖然它的成立不過就是2016年。

 

我和他們的相識,兩年有餘,也有點戲劇性。因爲我寫育兒類的文章,不時有機構會給我留言,要轉載。他們是唯一一家問我,能不能付費轉載的機構,而且那篇文章,其實和任何雞血教育都無關。

 

我想,這是家有點特別的機構。

 

之後每年的幼升小結束後,我會留意一些機構的成績,截止本文刊發前,蒙芽成長兩個教學點的畢業生今年一共收穫了10張上實offer,其他學校的錄取結果也非常喜人,羣裏的升學紅包一個接着一個發。

 

所以,在遇到蒙芽成長的吳霞老師之後,我的問題脫口而出,爲什麼你們的學生那麼厲害?有什麼祕訣?沒想到吳老師卻反覆叮囑我,不提倡鑽難題,而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對的方向上。

 

什麼是對的方向?用吳老師的話說,基本可以歸納爲培養綜合能力,注重習慣養成、提高表達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事實上,我和吳老師足足聊了100分鐘,我做了小筆記,然後把這些筆記歸納爲六條建議,其中前三條是吳老師對於當下幼升小趨勢的變化總結,後三條是給家長們應考準備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啓發:

 

01

適度雞血即可,並不提倡使勁鑽研難題

在吳老師看來,這個結論的得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從幼升小的考覈趨勢來看,80%-90%的學校對於學科知識的難度並沒有提高,至少沒有和孩子們知識儲備提高保持在一個速度;偏題、怪題的出現概率也不高;大多數家長幫孩子們在學科方面的準備是教得多了,而不是少了。

 

二是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說,呵護興趣、不要讓孩子因爲偏題、難題所帶來的挫敗感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纔是最重要的。教育最大的難度是給孩子制定適合他們的速度,比如有些特別雞血的機構會把二年級甚至三年級的數學知識點要求大班的小朋友們都掌握,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壓縮和提前是痛苦的,很難讓他們愛上學習這件事,這種導向的雞血得不償失。孩子接得住,家長可以給;一旦出現孩子接不住或者接得不愉快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做減法。

 

02

體制內外學校的考覈要求呈現趨同態勢

過去很多家長喜歡用體制內和體制外來區分不同學校對幼升小的不同要求,但從這幾年來看,除了可能對於英語學科的要求略有出入外,體制內外學校的考覈要求趨同一致,大家對綜合能力和對習慣的要求越來越高。

 

如果理解這個綜合能力?吳老師表示,整個幼升小面談去學科內容考察,以能力考察爲主,包括表達能力、空間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創造能力、身體運動能力等。老師們喜歡學習品質好,學有潛能,綜合發展的孩子。比如,幼升小面談過程中老師可能會讓孩子通過動手製作卡片這樣的遊戲環節,瞭解孩子的專注力、思維力以及創造力。老師可能請孩子分享如何幫媽媽慶祝母親節的活動,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個性品質。

 

如何理解習慣?吳老師的解釋是,老師們喜歡頭腦靈活但同時收放自如的孩子,這種收放自如,主要體現爲孩子的場合意識,知道在什麼場合下該做什麼事,比如小組討論的時候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但老師提問或者其他小朋友回答的時候要保持任真傾聽的狀態。規則意識與思路的活躍與開闊並不對立。


03

外向的孩子未必就有優勢

內向的孩子也不一定喫虧

揚長避短纔是準備的方向

很多家長覺得外向的孩子更活潑、適應能力強、表現力強,應該會在面試中比較佔優勢。其實不然。外向的孩子同樣有短板,比如規則意識一般不太強、耐心不足,同樣會在面試中給老師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相反,雖然個性內斂的孩子會慢熱,但他們一般更耐心、穩重、上課的習慣也比較好,這些特質同樣會讓老師們眼前一亮。

 

所以,從孩子的個性角度出發,有目的地去給孩子做個性上揚長避短的準備,纔是更好的選擇。

4

大班以前以幼升小爲目的的評測,形式重於實質,可能只是徒增焦慮;大班的評測則一定要對照目標來找差距


很多機構會安排形式各異的評測,不過如果孩子是小班或者中班,這樣的評測意義不大。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成長進步速度是非常快的,不用太過在意。

 

到了大班以後,評測就有了一定的針對性,但是這種效果必須是有的放矢的,比如家長想好了我要考哪所學校,然後在機構的模擬測評中去做評估,對比目標,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差距,針對性地揚長平短。

 

5

刷題沒有意義;孩子能“講出來”的知識,纔是他們掌握的知識


因爲現在的幼升小面試是動口動手不動筆,考覈中會更側重孩子的思路、角度、創造力和開放性,過去有些家長通過刷題等題海戰術,讓孩子形成記憶型認知的備考效果,這種思路去備考就會越來越差。相反,要鼓勵孩子講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孩子們是否真正喫透知識點,是否能夠融會貫通、是否舉一反三,以及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是否表達能力跟上來了。

 

6

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傾聽習慣,這是有可操作性的


一個沒有良好傾聽習慣的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可以通過家長的大量輔導,建立一定的學科優勢;但越往後,課堂效率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越強。因此,良好的傾聽習慣是保障孩子可持續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幼升小考覈中老師們辨識真假學霸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可以通過有意識地引導來建立、改善的。以蒙芽爲例,老師會在課堂上有技巧地鼓勵小朋友積極舉手參與課堂,鼓勵孩子大膽敢言,鼓勵孩子做小老師講解自己的思考過程,讓孩子做課堂的小主人,提升孩子的課堂參與性,通過這個正向循環,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當然,以上文字無法逐一言盡這次對話給我的啓發,但毋庸置疑,和吳老師的交流給了我很多啓發,我想,這也和吳老師從教十多年仍然堅持在一線教育有關。

 

多說一句,雖然我做關注幼升小已近三年,但我自己從不輕易對政策做解讀。最近有券商一份關於升學策略的解讀,很多人問我怎麼看,我笑而不語。韓寒的一句話,不要拿自己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飯碗。至少,在和吳老師的交流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作爲外行和內行吳老師之間的差距。所以,如果你也希望能結合今年的新變化爲新一年的幼升小籌謀規劃,歡迎你報名吳老師在今年5月和6月的幼升小主題家長講座。

 

講座話題


  1. 2020幼升小完整時間軸規劃

  2. 公民同招政策下的取捨博弈

  3. 本屆幼升小家長應如何定位規劃

  4. 2019年的面談各校的考察趨勢

  5. 成功家長往往都具備哪些特徵

    以及其他個性化問題



講座報名二維碼

每場活動設有人數限制,參加講座以電話確認爲準,不接受“空降”;無需攜帶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