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10459.JPG      

晴朗的天,快樂自主的學習,養出學習的好胃口

 

還記得我們小時後上學上課的內容和方式嗎?

應該大多脫離不了抄寫、背誦、反覆讀寫自修、測驗卷、評量這些東西,似乎毫無自主空間,只有大人和老師們交代下來一堆寫也寫不完,毫無止境的功課,我們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腦袋裡面就是那些單字、生詞、公式、表格、符號.....(崩潰)

那時候的我覺得上學不好玩,除了背書寫功課之外就是考試,但是遇到自己喜歡的科目還是會專心一下這樣,當然老師的上課方式也要我喜歡才會認真啦~XD

 

當時大部分的老師上課方式就是板書,我們坐在底下抄抄寫寫,有人筆記精美,有人連自己寫什麼都看不懂,我剛好介在中間,沒有一字不漏的抄,但是至少看的懂這樣。但是我也很幸運的遇上幾位不錯的老師,他們讓我喜歡上國文、史地和地球科學這些科目。

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一個共通點,豐富的補充加上讓我們查找資料,因為這些過程,讓我更深入了這些課程,進而有了參與感,不再是渾渾噩噩的講光抄而已。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國中的國文老師和高中的歷史老師

國文老師教給了我們非常多課外的詩詞,甚至教我們吟唱,是真的有樂譜的唱出來,每一首都非常好聽。古文詩詞的作者介紹也非常精采,講課方式詼諧,讓原本就喜歡國語文的我更愛這門課,所以大學唸了父母眼中很沒用的中文系,但我就是愛阿~~~~不愛的我唸不下去啦!!(叛逆)

歷史老師則是因為派了項暑假作業「族譜」,這項族譜作業讓我發現原來我的先祖這麼的有名啊!!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相「謝安」,東晉有名的女詞人「謝道韞」同是家族名人,光是找出這些,我的那項作業就得到歷史老師的讚嘆了~哇哈哈哈哈哈~~~(怪不得我當初大學志願除了中文就是歷史XD)

但是我想很多人小時後可能沒有這些有趣的學習經驗,記憶中應該填滿的背書和考試而已,非常可惜。

 

前陣子,小男孩的家庭聯絡簿裡貼了張老師的通知單(如下),裡面提到課堂上的教學會做些變化,加入「翻轉教室」的理念,強調孩子的自學與預習,讓孩子的學習動機更強,也讓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個別化的照顧。

P1020102  

我看完後發現這和我之前在看的「翻轉教室」概念好像,所以便留言問了老師,也得到老師的證實,但是因為「翻轉教室」只是一個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概念,應用在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做法。不過基礎概念是相通的,就是要誘發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前那種老師教學生死記的填鴨式教育目前在小男孩的班上已經開始有點變化了。

 

之後我又留言稍微詳細的問一下,老師也不嫌麻煩的回答了(如下)

P1020103  

 

上星期,因為小男孩被老師留下來修改作業,我到教室接小孩時和老師聊了下孩子最近的狀況(他狀況真的很多!!),順便也談到最近這翻轉教室的內容。

老師說並不是每一堂課都會實施這樣的教學法,還有國語課和數學課的方式也不同。

國語課和數學課目前都是採「先分組討論、後發表、老師重點講解」的方式上課,但是國語課的分組是採「程度相同」的三人一組,數學課是採「程度不同」的三人一組。

老師解釋說,數學如果程度相同的同一組討論,會整組定格,因為通通沒有新想法。國語如果採程度不同的同一組討論,那程度較弱的就完全沒發表的機會,只能傻傻的聽,但聽了也不懂,無法融入討論。

這就是「課堂上的預習」

 

等大家討論完畢,老師會一組一組的叫來做簡單的報告,老師說這階段教室會非常亂(XD),因為小一生還自我約束力還不足,所以常常出現無法控制的場面,她也還在想辦法改善這情況。

但是基本上孩子們都非常踴躍的發表就是了,甚至到了下課時間全班都還留在教室討論(小一生耶!!居然不衝出去!),老師說她就在旁邊導師桌子旁吃水果看著大家熱烈參與的樣子,心裡很欣慰,覺得校長推的這項教學理念終於有成果了,沒多久小孩討論一結束,全部一窩蜂的往老師那邊擠,老師就快瘋了~(哈哈哈哈哈哈)

不過,很明顯的,小孩們的學習動機被拉起來了。我家的小男孩有時心血來潮也會提問和發表,老師都會在連絡簿跟媽媽報告XD

因為我家的小男孩天性有點不同,有時候的分組(例如背唐詩、課文)他並不願意參加,老師知道強迫他也沒用,所以會直接叫他到老師那邊驗收成果,幾乎都是通過的,所以老師說他的學習能力沒問題,問題就出在他的學習意願,當他的學習意願好的時候,他的參與度很高,很會說話發表。但是如果遇到情緒不對勁(像最近他就不常說話常動手),就沒辦法強迫他,這時老師都會聯絡簿通知我,當孩子回家後由我來補充教學一下,通常的結果就是老師說他該加強的部分其實他都會,但是他在學校就不表現出來,甚至隨便應付老師,讓老師誤以為他不會...嘖...

基本上,老師說「翻轉教室」的教學法目前在課堂上實施的算是成功的,孩子們的學習意願是有被啟發出來的,當他們不會的時候會主動去找解答,問老師、問同學、查找書籍資料都會,會的同學也會主動當小老師去教不會的同學,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教錯(小男孩就曾經學到錯誤的,害老師和媽媽幫他改正的非常辛苦...),不過大致上小朋友們之間的討論和互相教學是很熱絡的。

聽完老師的這些話,媽媽我都覺得小男孩的學習之路是一片光明阿~~~XDDDD

 

講了這麼多,「翻轉教室」是什麼?根據教育Wiki」(<-附連結)網頁上的說明

翻轉教室的概念起源於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為了解決學生缺課的情況而想出來的解決方式,沒想到效果奇佳,這樣的模式也被定名為「翻轉課堂」。

之後吸引越來越多的教師投入與推動,一直到現在,台灣的教育界似乎也刮起了這樣的一陣翻轉風氣,其中最常聽到應該就是葉丙成教授了,他在媒體上發表了很多有關「翻轉教室」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去google一下。

 

翻轉教室有四大原則:(引自教育Wiki)

1. 選擇15分內就能講解完畢的主題

 翻轉教室教學法適用於學生能自行理解的題目。老師可事先整理好能讓學生一看就懂的影片或資料,重質不重量。

2. 清楚規劃好課堂上的討論與活動時間

像教練設計球局給學生打一樣,而不是放任學生自行討論或自修。

3. 不要每一堂課都翻轉

因這不是唯一的教學法。一開始可嘗試不同的科目每週翻轉一堂課就好。

4. 為家裡沒有網路的學生設計備案

翻轉學習倚賴事先預習,若事前功課多需上網完成,老師需考慮到家中沒網路或電腦的學生,提供他們預習資料的替代方案。

 

其中一到三點原則,小男孩的課堂上都有應用到,至於第四點,目前還沒有就是了。因為小一的課程需要用到網路的部分不多,所以基本上這點還用不上。

但是第四點和我最近看到一則影片有關,發表在親子天下的「【翻轉教育】未來教育 Future Learning」(<-附連結)這篇文章裡

 

簡單的說,就是未來的學生學習是要依靠電腦和網路的,要學會搜尋和辨識資訊的對錯,但是這些需要等到孩子們有一定的成熟度才能辦到。搜尋比較容易學會,但是辨識資訊的對錯就有點困難了,畢竟網路上是是而非的東西太多,連大人們都會被錯誤訊息引導而不自知阿~ 所以多方印證的學習方式也是必須要讓孩子們了解的。

 

當我第一次看到「翻轉教室」這個名詞時就對它很有興趣,也看了不少相關的文章,最近有些談到教改的節目或是文章也都提到,現在的教育改革要成功,必須改變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再是傳統的「教」與「學」,還要加入更多元的討論和資源分享。

孩子們的學習意願低落是因為對學習這件事基本上就沒有興趣,而傳統的教學法既枯燥且乏味,哪會引起孩子們的學習意願呢?

所以我喜歡這樣的自主學習模式,讓孩子們自動的去找尋自己想要的東西,進而深入的探究,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習建立基礎且正確的觀念,這樣的學習才能長久,就像我從小到現在對中文和歷史的興趣一直都沒變是一樣的。

 

我家的小男孩很幸運,遇上一位願意改變教學方式的老師與學校,希望他未來的學習也可以這樣的開闊,不會視讀書與上學為畏途。

 

最後,小男孩的學校最近推行的一樣閱讀運動我也很喜歡,在上面「親師交流」的通知單上面也有提到「身教式晨讀活動」,這項活動成功的引起小孩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我家的小男孩現在幾乎都是自己讀故事書,不會要求媽媽說給他聽,他會自己靜靜的唸完一本上千字的半文半圖的橋樑書(之後再來介紹),實在是太棒了!

現在距離媽媽看書,小孩也自己看書的美麗願景似乎越來越接近了阿~(還沒達成是因為還有一個三歲盧小孩阿....)

P10201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