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文娱锚

1.

贵圈油腻界有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陈思诚是其中扛鼎之人。常年被评为史上最土男明星的某歌手,见到陈思诚也要甘拜下风。可以说,在土味和油腻两方面,思诚一出,谁与争锋。

好在,近些年陈导有意隐身幕后,间接减少了对群众眼球的伤害,更是用一张张堪称「完美」的成绩单,扭转不少人对他的坏印象——「陈思诚人品是差了点,但拍的电影还不错嘛」(如果有人这样想,才是错得离谱)。

《唐探2》上映期间,陈导可谓春风得意,票房走势喜人,一举突破三十亿大关,登上国产电影票房top3宝座,在铺天盖地的营销之下,口碑保持稳定,尤其对陈导的才华,处处可见交口称赞之声。

我不是爱锦上添花的人,直到前些天全网播出才看,观后感用温柔点的方式说,这是一部合格的胡闹片和优秀的低俗片。

非常失望,毫无初见第一部时的惊艳。

那边厢《唐探2》捷报频传,这边厢调档多次的《远大前程》开播,陈思诚自编自演,全剧耗资3.5亿,自个儿就掏了2亿,效果却远不如预期。

要知道,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首轮播出后收视火爆,让电视台赚了1亿;

两年后,同名电影上映,成本五千万,票房破4亿;

而《唐人街探案》投资不过亿,票房却有8亿多,回报率几乎十倍,已经是演员转型导演极为成功的例子。

《远大前程》渐入绝境一扑到底,这个锅当然该由油腻浮夸的男主角来背,但坊间出现一种「陈思诚还是别演戏去当导演吧」的论断,我却是万万不能同意。

电影人文隽直言:「陈思诚导电影很聪明,但《远大前程》聪明过头了。」他没用有才华有天赋有水平形容陈,而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词:

「聪明」。

2.

陈思诚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与自信。

他写过一个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剧本,叫《奇迹》,还没成腕儿呢,就敢把初出茅庐的作品托人转交给姜文,邀请他出演;

写剧本文思如泉涌时,会对身边人说:「我可能不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也可能不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我可能是中国最好的编剧」;

多年兄弟王宝强评价他用了四个字:「爱美、自恋」。

他自评:「我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扑面而来的帅气」;

摄制组进他家拍纪录片,发现家里的窗帘上印著《北爱》剧本......

是多么自恋到刻骨的人,才会把剧本,印在自家窗帘上?

罗马非一日建成,自信乃至自恋性格的形成,需经过多年不断的自我陶醉与浸润。

陈思诚干部家庭出身,家底儿厚实,从小喜欢出风头,总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学生时代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风云人物。恰好,父母也支持他的「明星梦」,尽可能为他创造条件。

他先是想当歌手,因为享受台下小女生的尖叫和崇拜,参加过很多歌唱比赛,成绩不错。公平地说,陈思诚唱歌蛮好听的,也有作词作曲的能力。

但很快他就腻了,又想学表演。

此人考商极高,每逢重大考试,必得第一。1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谢晋恒通明星学校,两年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上海戏剧学院。

如此天之骄子,无怪乎极度自恋。

这时陈思诚遭遇了人生第一个重大挫折——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当时具体情况已无从得知,从当事人嘴里娓娓道出又有多少粉饰成分,亦是未知数。不过成功人士嘛,再不光彩的过去都可往履历表上贴,平添传奇。

现在谈起开除一事云淡风轻,但对少年陈思诚来说,那一定是段难熬的岁月。父亲对他表示失望,替他各处求情,眼看此路不通,提议让陈思诚去国外读书。

但他不甘心,「远离自己还没实现的梦想,对我来说会比死去一个情人还痛苦。」(陈导牛x,放狠话都不拿自己做赌注)

两年后,陈思诚分别考上北电和中戏,北电害怕他再闹事,坚决不录,而中戏老师看到他的表现,觉得确实是好苗子,陈因此顺利进入中戏99级表演班学习。

毕竟是二代,心气儿高,学不来做小伏低那一套,上学时拍外戏,敢打电话给老师吐槽导演不会拍戏。

拍了几年戏也没水花,直到成才让他有了知名度,又因为人设不讨喜,在观众当中的受欢迎程度远低于其它几个演员。

「在那之前,我几乎没演过男二号,《士兵突击》里我的片酬还是最高的,播出之后,大家都很火,只有我那个角色遭到最多诟病。」

陈思诚心里不是滋味,《士兵突击》播出四年后,他说:「我要成为做蛋糕的人,而不是一块被人分的蛋糕」。

3.

于是,陈思诚开始了他的导演之路。

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是《北京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脱胎于李晨博客里的几篇小说,陈思诚看到了,提议将它搬上荧屏,又找来「士兵帮」的张译,主演各自提供经历,成为电视剧的三条主线。

开播之前,兄弟们和和美美,齐心协力为《北爱》造势,一段时间后,剧情却急转直下。

先是传出张译和李晨不满陈思诚胡乱删戏加戏,吵架闹不和,接著编剧李亚玲爆料陈思诚拖欠稿费,霸占剧本著作权。

在剧中,陈扮演的「疯子」是富二代,爱上佟丽娅后浪子回头。

苦出身的石小猛(张译饰),后期黑化成攻于心计的腹黑男,被观众骂惨。

李晨扮演的吴狄,老好人一个,没有特别强烈的性格特质。

全剧亮点集中在疯子和沈冰轰烈的爱情戏上。

《北爱》开拍一个多月 ,恰逢陈思诚生日,有媒体采访他:「我这辈子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女孩子把她自己当礼物给了我,这是刚刚发生的事。」

陈思诚也在微博写道:「从昨晚到今晨,收到了此生最好的一份礼物,这个生日我此生难忘。」(睡了人姑娘沾沾自喜说出来,槽多无口)

陈思诚和佟丽娅正是在这时确立了情侣关系,有理由相信,陈思诚大幅删减李晨张译的戏份,把自己的爱情线变成了主线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

张译曾经说,「兄弟对我很重要,所以在他人生需要转型的重要阶段,我必须帮他。我连剧本都没有看过,片酬也只要了三分之一都不到。」

《北爱》播完,他没有再和陈思诚联络,直到三年后机场偶遇,两人关系才破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与陈合作过多次的编剧李亚玲跳出来指责他吃独食,非但大幅改动剧本,还拖欠稿费,发长文抨击完,又一纸诉状将陈思诚告上法庭,最终李胜诉,陈思诚委托律师致歉并缴清了稿费和利息。

说到底,《北爱》是集体创作的成果,陈思诚吃人不吐骨头,不惜与兄弟反目与好友闹掰,也要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

李亚玲形容过陈思诚的编剧模式:

「先找人聊天谈理想,谈一个创意出来,再请几个网路写手或是新人,写出几版故事;再把其中可用的点提炼出来,交给一帮编剧写初稿;再把初稿交给另一帮编剧改二稿;再换一批编剧写三稿……最后项目成型了,再自己改一稿,在片头只给自己署名编剧。参与创作的编剧们都不享有版权,部分实在撇不开的编剧就在片尾署名联合编剧或剧本统筹。」

陈导用这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将兢兢业业磨剧本拉投资的loser们远远甩在了身后。

4.

无论背地里使了什么手段保住他「有才华(但渣)的导演」人设,陈思诚本人一直对自己的创作能力有著迷之自信。

接受采访时,他自夸:「我从小看小说长大的,爸爸让我熟读《唐诗三百首》,情怀、格局从小就不一样了。」

《唐探1》4万字,他2个月就完成了,多数剧情在飞机上写就,主要把时间花在给每个人物写10万字的小传;

《远大前程》剧本六十多万字,分为「浮生」、「乱世」、「碎梦」三部分,「第一部的剧本是我写的,正在拍著,第二、三部主要是三个年轻编剧在写,但他们毕竟经验有限,我要从头到尾改一遍。」

必须承认,他是个票房上非常成功的导演,提到剧本创作,也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

然而为观众呈出的几盘菜,却总是泛著不清不楚的底色,往往与「抄袭」、「借鉴」脱不了干系。

《北爱》电影版,剧情稀烂,全靠一帮知名演员撑场面,挖掘出的小鲜肉刘昊然,成为他手中最大底牌;

《唐人街探案》,他迄今为止口碑最好的片,虽然能看到不少推理小说的影子,不过对阅片量不够的人(如我),很容易感到惊艳;

《唐探2》则完全是拼凑之作,推理部分占比不够,逻辑很难说得上严密,笑点更是低俗又尴尬,用五行杀人和大楼道观的梗,欺负我们没看过《双瞳》?

到《远大前程》,你能从中看出《鹿鼎记》、《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海滩》,甚至《罗曼蒂克消亡史》......

并非只有网友提出疑问。

佟丽娅用两个小时看完《唐探1》剧本,反问他,这是你写的?

赵立新被问到「你怎么看陈写的这部《远大前程》」,他说他拍完一场很精彩的戏,也直接问陈思诚,「这是你写的剧吗?」

陈思诚给赵立新当过半年助教,对其水平,赵了然于胸:「我的疑问在于,忙活这么多事(还能写出这样的剧本),我还是不敢相信,确实有了非常大的飞跃。」

这就是陈思诚比起于妈郭敬明之流的高明之处了,先大量看片吸收,再取其精华,最后融会贯通写成一个说不上抄袭也绝不是原创的大杂烩。好比论文查重,只要不过那条线,充其量说你借鉴、致敬。

陈思诚是否如他所言是「全中国最牛逼的编剧」我不知道,能肯定的是,他一定称得上我大中华数一数二的「剧本裁缝」、「融梗大师」。

5.

才华嘛陈导是有一点,可这点不能使人五体投地的才华,配以一张油腻腻黑黢黢,精明鸡贼欲望皆写于其上的脸,再加上寻常人望尘莫及的自恋姿态,还干出「家里放著兰博基尼,偏要去坐路边的破三轮」这等恶劣行径(隔一年洗白视频是剪辑的,真当换了批人上网?),你很难对他报以完全欣赏的眼光。

偏偏这种人在时代里腾挪转换,游刃有余。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陈凯歌导演说过一句我心有戚戚的话:

「才华不属于你,才华是你和上帝交换的产物,你交出真心,他给你才华,一旦真心没有,才华立即消失。」

争强好胜只做第一的陈思诚,能暂时骗倒一部分人,能永远哄骗得所有人团团转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