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緻敬“韆年思想傢”)

美術報 記者 夏超

走進創作者:鴻篇巨製如何誕生

“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已經在中國國傢博物館拉開帷幕,中國美協專門組織全國美術名傢創作瞭24幅馬剋思題材美術作品。這24幅鴻篇巨製在展廳之中顯得特彆抓人眼球。這些作品通過感人的細節描繪,豐富的藝術語言,展現瞭馬剋思光輝而偉大的人生經曆,既看到瞭曆史風采,又凸顯瞭當代價值,且具有強大的現實感召力。

相比於之前的“中華文明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錶大會勝利召開大型美術作品展”等主題性創作活動,這次創作留給美術傢的時間非常緊迫。從今年1月5日,創作小組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由中共中央編譯局組織專傢學者,對美術作者進行相關培訓,係統介紹馬剋思生平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節點,並提供相關資料,畫傢認領選題,到4月中旬正式交稿,隻有3個多月。在創作過程中,美術傢不僅要對畫麵所錶達的曆史事件進行深入瞭解,更要做到藝術性與曆史性的完美融閤。主題性美術作品由於題材的意義重大,其中蘊含的文化基因使得作品具備瞭成為曆史經典、代代相傳的潛質,美術傢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遠高於普通題材的美術創作。

主題性美術創作是當下中國美術發展的主鏇律,是我國文化自信的實際體現。由於這次主題性創作全部是圍繞馬剋思生平和馬剋思主義傳播來進行,為瞭避免某些選題在創作時齣現場景重復單調的情況,為瞭所有作品都能夠得到完美呈現,大傢選定主題後,坐在一起進行討論,互相建議,大緻確定瞭每幅作品的場景和各自的創作思路。因為馬剋思的形象是大傢非常熟悉且深入人心的,如何塑造這個形象,讓每幅作品中的馬剋思形象都有各自的特點,這對美術傢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真理的力量 走進創作者:鴻篇巨製如何誕生

苗再新 寫作《共産黨宣言》 中國畫193×503cm 2018年

苗再新:藝術語言錶現上不能墨守成規

今年是馬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産黨宣言》發錶170周年。在這次馬剋思題材主題創作中,苗再新承擔瞭國畫《寫作〈共産黨宣言〉》的創作任務。

在苗再新看來,主題性美術創作中,人物是作品的靈魂。對於他的這幅作品來說,馬剋思與恩格斯的形象塑造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作品的成敗。為此,苗再新查閱瞭大量馬剋思、恩格斯的照片,並在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基礎上,對形象的年齡感和角度、錶情等進行瞭再創作,使之既符閤構圖和情境的需要,又要畫齣神采,充分展現馬剋思、恩格斯作為偉大學者的睿智和革命導師的堅毅。“因為是寫作《共産黨宣言》,所以在畫麵中馬剋思的形態是手中拿著鵝毛筆,一邊寫作一邊與恩格斯討論。”苗再新說。

曆史題材的創作,要把握準確的曆史感。在創作中,苗再新力求讓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使之相信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場景,相信這就是曆史的那一刻。“畫中從人物的服裝到每一件傢具、器物,我都進行瞭查詢與考證,保證符閤時代特徵,不齣‘硬傷’”。馬剋思是偉大的思想傢,而且他善於閱讀。苗再新將畫麵的背景選擇在馬剋思的書房,書自然成為畫麵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書架上的書,寫作颱上的書,茶幾上的書,可以說貫穿畫麵。雖然畫麵中書的數量非常之大,但是每本書都有曆史來源,屬於馬剋思所處的那個時代,藝術錶現上也並不雷同,在寫作颱上的書,苗再新還特意加入瞭書簽。

在畫麵的藝術處理上,苗再新也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創新性呈現。“以中國畫的形式去創作一幅外國曆史題材的作品,我想僅用中國畫固有的成法顯然是不行的。為使作品能錶現齣厚重的曆史感和充分的歐洲味,我藉鑒瞭許多西方繪畫的方法。如在畫麵整體的明暗關係上,我加入瞭以往中國畫比較忌諱的光感;在色調上,大量使用瞭棕色係,從而使作品的曆史感更為濃重;為瞭作品整體的效果,在某些局部不得不犧牲一些中國畫的筆墨趣味。”苗再新嚮記者介紹。直到交稿前的幾天,他仍然在通宵達旦對畫麵進行修改處理,隻希望呈現齣最好的效果。

張峻明:主題性美術創作要講究在場感和融入感

來自中央美院的張峻明創作的作品為油畫《陳望道翻譯〈共産黨宣言〉》,是用油畫的形式,去錶現一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場景片段。“過年都沒停下來,一直在畫。整個創作過程中,信仰之火一直在我心中燃燒,一直激勵著我。”張峻明對記者說。今年1月,選題確定後,張峻明隨即離開北京,趕赴浙江義烏收集素材。陳望道故居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是一幢建於清宣統年間的庭院建築,張峻明在故居裏漫步構思,創作構圖在腦海中漸漸浮現。“看著今天這裏的陳設,見到越來越多的人受信仰的感召,韆裏迢迢來到這裏,重溫入黨誓詞,仿佛是對近一個世紀前那位伏案疾書,追求共産主義青年的遙遠迴應。故居右角不遠處是陳傢的柴房。從柴房到正廳,我竭盡所能將捕捉到的一切轉化成視覺語言。”

主題性美術創作要講究在場感和融入感,情節性成為畫麵構成的總基調,人物形象顯得尤為重要。正月初八,傢人仍然沉浸在春節的喜樂中,張峻明已迴到畫室,麵對眼前的草圖與各種資料,腦子裏還是在考慮陳望道的形象刻畫,他決定再一次南下義烏分水塘村。在當地領導的幫助下,張峻明找到瞭當地婺劇團演員小應。小應的身材、容貌酷似年輕時候的陳望道,這為接下去的創作奠定瞭良好基礎。定下模特以後,張峻明為小應尋找閤適的化妝師化妝,並找瞭當地著名攝影師協助拍攝,收集素材。

在畫麵藝術錶現上,張峻明采用瞭現實主義加浪漫主義的錶現方式。創作期間,張竣明聽取瞭中央編譯局、中國美協、中央美院專傢的建議,最終確定瞭陳望道站姿,頭仰望窗外,喻意東方欲曉,母親給他送來粽子,撥動火苗引喻薪火相傳,點亮信仰之火這一構思。畫麵構思全部確定之後,就是起稿上畫布階段瞭,大的色彩關係一直在調整中被確定下來,細節問題逐個推敲解決。比如,陳望道的被子、枕巾等。“因為柴房裏條件特彆艱苦,白天寫字用的桌子到晚上是睡覺的床,畫麵中的細節都要考慮進去。”作為曆史題材主題性創作,如何將作品曆史性和藝術性相統一,一直是張峻明努力的方嚮。畫《陳望道翻譯〈共産黨宣言〉》時,張竣明最初選擇在書房,根據查閱大量的史料,他感覺“書房”齣現與那時候的真實背景有些不太相符,因此改為瞭柴房。

近年來,張竣明應中國美協邀請,參加瞭多次主題性美術創作活動。他最難忘的是創作中的幾易其稿,逐漸接近“真實”的過程。“每一次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因為‘曆史的真實’與‘真實的曆史’有很大區彆。”張峻明感慨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