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怎能再青春?

〈舞台〉要多用红,黄,暖色调,现在的黑,蓝冷色调人看了提不起精神,看看原来的梨园春舞台,山西走进大戏台的舞台光色布置多诱人。

〈采音〉没有改版舞台时还听著可以,乐队的音质清晰,现在听著雾蒙蒙,板胡音也弱化了听不清,乐队挺大一堆西不西中不中的,里面板胡,笙,司鼓,梆子四核心音量太小,这还是豫剧乐队嘛?

〈字幕〉字体码数偏小,省内人看老剧可以不看字,年轻人看戏词才懂剧情,不然一头雾水,省外人更的靠字懂剧。

〈乐队观赏〉其实看乐队演奏的镜头还可以再多点,这样节目才看起来立体丰富,河北的绝对有戏栏目就是这样,什么都是景色,观赏乐队也是艺术享受。

〈广告〉观众席里的广告牌做的太次了,几元的成本吧!也不统一,一家企业一个样子乱糟糟的,广告牌镜头时旁边假欢迎观众,假镜头也出来了,这根本就是镜头拼凑,这种行为很反感,做节目要如做人品,广告太多了。

〈评委〉看看什么人都可以当评委,修鞋的,厨子,瓦匠都行,还有中原第一丑女,真丑,中原第一胖子,嘴真杂,两人把收视率毁的差不多了,换台吧反胃。

〈主持〉我喜欢程诚的主持风格,不拘谨,不掩饰,真人真情,24年了,有些工作人员已经人心疲惫,可以大换血,要有干劲的。

〈外省曲种〉要想演到2000期,必须把外省艺术也得安排进来,专门节目后段设一个小环节,光唱豫剧能坚持唱几期而不频,节目嘛要收视率放第一,才谈豫剧保护,节目都死了,你用什么工具保护。

〈选段〉宁愿把那几个老段子唱到吐,也不让其他剧目艺人,漏漏面,难道豫剧就那几个人,几个段子了,感觉想护著哪些门派似的,水深啊真不懂。

〈名角〉必须两星期请一次名家唱20分钟戏,包括外省剧种,增加观赏性。

〈平民〉除了打擂主,还得有群众推荐板块,推荐到谁谁就可以去唱唱,平民舞台平民推荐多好,唱段上应该把常唱的和规定唱的分开,都唱经典段子,那容易频繁过多,节目不新鲜就不好看了。

最后说两句,河南卫视台原来台标好看温馨,美观。现在的采音不清,乐队板胡与笙音量不大,板胡音色很一般,不是优等好板胡,谢谢。


我认为戏曲这个行当有其特殊成长背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是贯穿一生的事业,没有捷径可循,所以名家大师们无法批量生产,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练习,研磨唱腔,练习步法,用心传承,才能称之为专家,并且每一个传统文化的研习者,都承载者传承的责任,从另一方面看,梨园春的评委相对固定,也可能会从评委的影响力来决定,这些评委在关众中有很高的认可度,有利于节目的传播。


梨园春要办的更加有生气,要有新创意,比如,介绍新演员,新剧目和各地市剧团及民营剧团新编歌颂新时代声音,同时也介绍当地明圣及风土人情多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喜欢河南增强河南的知名度,不要仅是个人戏曲擂台比,让人觉得缺乏新意,擂台是群众擂台,尤其是少儿太注重外在衣服而忽视内在戏曲含义


在戏曲不太景气的今天,梨园春能坚持下来算不错的了。找笑星是办的有人看才能有收视率,有收视率才能办的下去。至于评委专家,我认为他要有一定的知名度,还要有一定的专业,还可以找其它地方剧钟的考业人才就好了。


懂河南予剧的名角专家都老了,只有请几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愰当的人滥竽充数了,在观众面前打情骂悄!使得梨园春走入穷途末路,观众越来走少!这也是梨园春的悲衰啊!可惜,可叹啊!你看一看那几个所谓的评委都是些什么人?懂予剧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