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潜机的主要任务就是搜索潜艇,并对其进行跟踪或攻击,它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固定翼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固定翼反潜机主要由固定翼飞机改装而来,这类飞机通常可以控制比较大的范围,不仅可以携带更多的反潜设备,它的速度通常比较快,巡逻时速能够达到300-400公里,续航时间在10小时以上。而反潜直升机通常部署于普通舰船上,主要负责舰艇周围区域的反潜任务,从而提高舰船的反潜能力,保护舰艇的自身安全。自二战结束以来,反潜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阶段反潜机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反潜艇手段。

(日本装备的P3C固定翼反潜机)

(美国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

反潜机主要通过投放声呐浮标或磁性侦测器的方式来搜寻敌方潜艇。反潜机通过大量投放声呐浮标来建立有效的声呐探测网,进而对潜艇可能出现的位置进行全面监听和探测,一旦发现潜艇踪迹便可以快速对其进行定位。潜艇的金属材质会影响地球表面的磁力线分布,基于这一原理人们研发出了磁性探测器。同声纳探测相比,虽然磁性探测仪会占用一定的机体空间,但它具有更广的侦查范围,而且不会受到深度的影响,因此它被广泛的用于固定翼反潜机。矛与盾通常是一对孪生兄弟,尽管现代反潜手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著潜艇对此毫无办法。

(美军P8A反潜机投放声呐浮标)

(P3C反潜机尾部长长的磁性探测器)

潜艇被反潜机发现后,最现实方法就是尽可能的保持静默(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利用深海的复杂地形和背景噪音进行躲藏和规避,然后找机会逃走。

(深海地形复杂)

反潜机的速度要比潜艇快很多,其最大航速也只有30节左右,换算下来不过55.56公里/小时,这与反潜机数百公里的时速相比差得很远,所以一旦潜艇被发现,根本不可能通过快速机动的方式逃跑。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和苏联都曾研制过潜空导弹来对付反潜机,但由于这些导弹都需要潜艇上浮才能正常发射,可这势必会让潜艇变得更加危险。最新的互动式潜空武器系统可利用光纤制导的方式来发射防空导弹,不过这一系统目前还不成熟,距离实战尚有些距离。总的来说,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潜艇发射潜空导弹直接击落反潜机的方法风险非常大,因此「保持静默」才是潜艇被发现后最明智的做法。

(德国研制的互动式潜空武器系统示意图)

另一方面,反潜机只是反潜网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潜艇被发现后需要面临敌方整个反潜体系的「围剿」,敌方舰艇和潜艇都会对己方潜艇发动攻击,那么只「搞掉」敌方反潜机显然无法彻底摆脱险境。总而言之,潜艇一旦被发现,保持静默,并利用海底复杂地形和噪音掩盖自己的行踪才是最有效的逃脱方式。各国对潜艇的「走位」训练非常重视,而且还会要求潜艇指挥人员熟知海底地形及洋流走向,以便为战时摆脱反潜机的追杀打下基础。


谢谢邀请。

如果潜艇被反潜机发现了,首先得看是在水面被发现还是水下被发现,是被固定翼飞机发现还是反潜直升机发现,是被一架飞机发现还是多架飞机发现。

之所以要分这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不同情况下,你会遭遇到的「待遇」不一样,应对措施自然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固定翼反潜机会混合携带探测装置和攻击武器,所以,如果被固定翼反潜机发现,恭喜你,接著来的必然是直接攻击。如果不巧这个时候你在水面……嗯,最好祈祷你的潜艇装了防空导弹,否则就看老天爷保不保佑吧。如果运气好,反潜机的第一波攻击(一般可能是反舰导弹或者鱼雷)没有干掉你,那就赶紧下潜,潜到跃变层下面去,说不定能躲过第二轮探测。

由于固定翼反潜机不能悬停,一波攻击完了就要飞开,等下再绕回来。这中间的时间差就是潜艇能不能活命的关键。

反潜直升机就不一样,由于载重量有限,反潜直升机携带不了太多东西。有的轻型反潜直升机携带了探测设备就携带不了攻击武器,即使大一点的直升机,一般携带的反潜武器也就能执行一两次攻击而已。但反潜直升机的优点是能悬停,可以停在你附近反复搜索。就算自己攻击不了,也可以召唤其他平台来攻击,让你头都抬不起来。

所以,遇到反潜直升机,首先还是看看你带了防空导弹没有。如果没有……那就只能尽快下潜的跃变层下方。如果还有洋流,那就是天大的运气了,可以借著洋流慢慢溜走。

不过,不管什么情况,潜艇切记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靠足马力逃命。一来,你潜艇跑得再快也跑不过飞机;二来,开足马力的时候,潜艇就是杂讯最大的时候,简直就是给反潜机送目标。

不过,不管什么办法,潜艇面对反潜机,想活命最需要的其实还是……运气。T


兔哥回答;潜艇的优势就是深潜在海面以下,利用海水作掩护悄悄的抵近目标发动攻击,潜艇在水里通过声呐来探测目标,或是利用被动手段接收目标所发出的音响信号,声音在海水里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而反潜机也是通过往海面抛洒声呐探测浮标来搜索潜艇。由於潜艇目前多数都不具备对空防御手段,因此,反潜机就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可以毫无顾忌的对潜艇实施反潜作战。反潜机一旦通讯声呐探测仪器探测到潜艇,就会释放反潜鱼雷攻击潜艇,而潜艇则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正是由於潜艇缺乏对空防御手段,使得潜艇被反潜机探测时只能是想法躲避。核潜艇航速快,能够拥有无限航程,可以机动摆脱。而常规潜艇就不行了,潜航速度有限,航程有限,航速越快航程越短。那么,潜艇如果遇到反潜机就真的没招了吗?只能听天由命。也并非如此,潜艇长时间的在水中活动,海水就是它的战场,自然了解海水的属性,找到可以利用的价值。如果战时,潜艇被探测,潜艇通常的躲避手段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利用潜深躲避反潜机的攻潜探测;海水越深对于水声信号的摒避作用就越大,而且反潜武器受海水的压力作用并不能潜很深,而且越深爆炸的扩散性就越小,这就要求反潜机发射的反潜鱼雷必须直接命中潜艇,否则就伤不到潜艇。当然就目前反潜鱼雷的攻潜深度而言,能够对付大多数潜艇的下潜深度。利用潜深只是潜艇的一个防御手段。(二)保持静默,增加反潜机的搜潜难度;反潜机通过接收潜艇的声音信号来搜潜攻潜,如果潜艇采取静默就可以悄无声息的隐藏在海水里面,如果该海域的海水深度在潜艇的最大潜深内就太好了。潜艇就坐沉海底,这样就利用海床的水流杂波起到掩护作用。这是潜艇惯用的躲避被探测到的手段,这时就考验反潜机的探测技术了。

(三)释放诱饵干扰躲避反潜探测;潜艇都有诱饵干扰装置,通常有模拟潜艇本身噪音的诱饵弹,释放气幕弹用大量的微气泡隔断被探测,结合静默让反潜机发射的鱼雷去攻击假目标,达到躲避被打击的命运,这也是潜艇主要的防御手段,通常反潜机上发射的鱼雷都不是线导鱼雷,基本是声自导或是尾流自导鱼雷,这些鱼雷用诱饵弹,气幕弹容易对付。(四)利用海水中的跃层来隐蔽自己;海水跃层也就是水中断崖,海水越层在海水中的存在几率非常大,如果跃层形式是上面的密度大,下面的密度小,潜艇下潜通过时就会迅速掉下去,很危险。但海水跃层也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阻挡包括声波在内的探测,它能够挡住声呐探测信号。所以,躲在海水跃层的高密度越层下面就能防止被探测到。海水跃层高密度层在潜艇下面,潜艇能够坐沉上面而不沉没,神奇吧!所以,潜艇通常都会寻找这些跃层区,作为隐蔽作用。

潜艇和反潜机比,更了解水中的情况,反潜机也并非抓到了潜艇就能百分百的获胜,反潜机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攻潜手段上,鱼雷是主要的武器,而反潜机所发射的鱼雷兔哥前面讲了就是非线导,这样就给了潜艇用来欺骗它攻击的手段。而利用海底或是海水跃层的掩护也能够使潜艇躲避反潜机的攻击。而潜艇的耐心也是反潜机比不了的,耗不过潜艇。所以,面对反潜机,潜艇则并非是无路可走。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路,欢迎关注兔哥。


反潜机是目前对潜艇进行打击压制最有效的武器,相比于各类反潜舰船具有高机动、高视角、巡航面积大、反应快等优势,搭载反潜深水炸弹和投放式声呐等专业设备,更有先进的电磁探测雷达及多波段通信截获等手段对潜艇进行持续追踪与信息压制,是一种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大中型专业作业飞机,称为潜艇杀手实至名归。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研发制造反潜机的国家屈指可数,美国的猎户座是目前最先进的产品,已经部署在日本及第二岛链,是中俄潜艇前往太平洋深处的最大障碍。尽管反潜机本身在空战中极为弱势,但其出动往往与其它海空军兵种联动,处于层层保护之下。想从空中解决北约的猎户座反潜机,要么取得其所在空域的空优权,要么以远程武器突破北约盾舰的覆盖式防空网,北约之外的国家中有可能做到的只有中俄。那么潜艇本身有没有能力反制反潜机,来一招兔子蹬鹰或者鱼死网破呢?

目前表面的答案是不行,但在未来(或者现在的某些不公开项目中)则完全可行。现在的各国潜艇都没有公开声称可以进行对空打击,也就是说反潜机处於潜艇的火力盲区,潜艇只能被动挨打或深潜逃跑,这是传统认知中反潜机天克潜艇的根本原因。

但是(以下为重点),将来这种情况可能会完全改变,潜艇将把反潜机踩在脚下(如果技术和成本允许的话)。双方说到底都是武器载具,反潜机的有效载荷最多也就几十吨到头,而自重超过一万吨甚至两万吨的大型潜艇,有效载荷轻松超过二百吨。如此大的载荷只要加以改造,搭载对空武器还是很容易的。目前众多的设想中最为可行的两种如下:

一:浮筒式对空导弹模块,可直接装载于攻击型核潜艇的导弹仓,释放后自行上浮,到达海面后自动展开筒壁(雷达凹面),内含近距对空搜索雷达、火控计算机、支架式防空导弹及指挥联络系统等部分,由海面发射导弹打击反潜机及其僚机。这一系统的集成程度及成本相当于一架空优机除引擎和机体外的部分,以一点五米直径的筒身估算可容纳四枚对空导弹。特别指出,反潜机的作业高度为目标上方几百米,加上本身的低速(相对于战斗机来说)大体积和强烈的雷达信号,为导弹突破僚机的保护提供了极大便利。理想情况下从浮筒到达海面到雷达锁定目标只需五秒左右,导弹从点火到命中也只需要五秒左右,不知道僚机的空空格斗导弹反应有没有这么快呢。

二:潜艇搭载电磁脉冲武器(EMP),这一方案尤其适合核潜艇。可以浮筒发射,也可以潜射导弹搭载,或者直接附带在潜艇外壁。这一方案对潜艇本身的电磁屏蔽层有要求,并且可能误伤攻击范围内的友军。对于极其依赖电子信息系统和机载雷达的反潜机来说,吃了一发EMP就算不死也是半身不遂了。

最后总结一下,在现在潜艇见了反潜机基本上只有立即深潜保持通信静默降低杂讯逃离,只有核潜艇有能力拚死一搏来个空爆核弹尝尝鲜。但是在不远的将来海军肯花大价钱的话,潜艇说不定可以翻身做主人把反潜机按在身下摩擦。完。


潜艇最大的优势在于隐蔽性,依靠海水的保护可以悄无声息的接近敌方,并从容的实施偷袭,然后全身而退。水面舰艇要想反击必须能够发现并且精确定位潜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否则难以形成有效攻击。目前水面舰艇现有的反潜探测装置就是声呐系统,主要包括球首声呐、侧向声呐、变潜拖曳式声呐等,探测距离一般在0-100km之间,攻击距离一般在50km以内,不过对于进行反潜作业的水面舰艇而言,依然是一件高风险的任务,因为潜艇本身随时可以对水面舰艇发动鱼雷或者导弹攻击。

为了进一步扩大反潜范围,并且提高反潜效率和安全性,在所有的反潜平台中,航空反潜是最具有优势的,主要包括下面两点:

1、潜艇本身无法对空中目标进行探测和有效攻击,因此反潜飞机或者反潜直升机在执行反潜作业时比较安全;

2、航空反潜搜索距离非常大,尤其是固定翼反潜机依靠自身携带的反潜声呐浮标可以大范围的投放从而构建出一张超大的反潜探测网;

3、航空反潜效率比较高,几乎所有的反潜机都同时携带探测声呐和反潜鱼雷,只要确定目标位置,就可以开火。

面对航空反潜压力的潜艇而言,一般只有两种方法进行躲避:

1、下潜——依靠海水的深度来提高自身隐蔽性,从而让自己的水声特征消失在海水的背景中,让航空反潜力量失去目标,这也是最为可靠的方法。目前各国潜艇,尤其是核潜艇依然非常强调最大下潜深度,从二战时期的200米已经提高到600米、800米。

2、反击——潜艇短时期上浮并发射潜对空导弹将敌方反潜机击落。这种方式算是剑走偏锋了,德国一家防务公司曾经研发出光纤制导的「百眼巨人」潜对空导弹,可以对低空飞行的反潜直升机进行反击,但是实战效果就未必如人意了,毕竟大国的潜艇很少配置这种反制方式的,都是一些常规柴电潜艇外销时提供的可选方案,算是一种促销手段吧。

所以,总的来说,潜艇最好的躲避攻击方式还是下潜,比起其他的方式,海水才是最可靠的盾牌。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潜艇一旦被发现为何就极其危险,基本就是有多快遄多快了!

潜艇不管是常规动力潜艇还是战术、战略核潜艇,其最大的威慑是能够在水下隐藏,在必要时发动核攻击或者核反击,所以首先就是隐藏能力。

潜艇在水下的航行速度不比水面舰艇,除非是有大量的潜艇编队,与水面反潜舰艇、固定翼反潜飞机一对一的话不占优。

尤其对是后者反制手段相当的有限,所以潜艇被发现了如果没有复杂海况和海床地形利用的话,很难跑得掉。

所以,针对潜艇的特性,只要是潜艇被发现踪迹,通常舰船指挥官都会选择把它逼出来,因为不敢赌它是搜集情报还是执行军事/核打击任务的。

再说了,因为潜艇在水下,一旦被反潜深弹或者反潜鱼雷命中,尤其是反潜鱼雷命中会大概率沉没。

所以反潜军舰很多时候都不用直接炸到潜艇,只要弹片、冲击波破坏了潜艇外壳,潜艇上的人要不想死就得立马上浮到海面求救。欢迎大家参与评论互动(来源网路,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


如果敌方与我方实力差距过大,我建议以命相博,好歹还能追封烈士,毕竟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想逃跑也就是纸上谈兵而已!


发现潜艇目标很久了?下潜后只能水下对抗了,天上的炸弹下水了才能打架!


潜艇的天敌是反潜机这个毫无疑问大家都知道,只要被反潜机侦查到那只有进行躲避逃跑了,要是核潜艇的话可以加速下潜规避掉,常规潜艇就有点悲剧了,只有尽可能的降低自身的噪音,尽快的下潜规避,下潜的够深会使大部分反潜武器失去作用。


上浮,所有人员接受被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