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曹髦為什麼不在司馬昭覲見的時候誅殺,而是選擇親率侍衛攻打那?這個問題非常好理解,因為曹髦是一個傀儡皇帝,手上沒有兵權,連身邊的侍衛都是司馬昭的心腹,如果在宮裡動手,可以說連拿刀劍的機會都沒有。曹髦親率侍衛攻打司馬昭,確切的說率領的不是侍衛,而是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奴僕和太監,無異於以卵擊石。

曹髦(241年_260年),字彥士,今安徽亳州人,曹魏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草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

嘉平五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後,立曹髦為新帝,他對司馬兄弟把持朝政十分不滿,於甘露五年(260年)召見王經等人,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遂率領奴僕親自討伐司馬昭。事泄,曹髦被賈充指使成濟弒殺,年僅20歲。

曹髦自小聰慧好學,頗有祖父曹丕的風範。雖然討伐司馬昭未獲成功,但也做到了百分百的努力。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沒有軟弱和退讓,而是敢於奮起抗爭,視死如歸。在中國古代有類似遭遇的皇帝羣體中,實屬罕見。曹髦是一位壯志未竟的皇帝,也是值得尊敬的勇士。他用生命捍衛了作為一個皇帝的尊嚴,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與其苟且偷生,毋寧高貴赴死」的意義。


曹魏自司馬懿掌權之後,皇室實力日漸衰微。曹髦掌權以後,不堪忍受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毅然決然選擇反抗。但是司馬氏經營長久,可以說朝中國內大部分皆為其掌控,曹髦召見的三人之中,有兩人直接在召見結束後就跑去報告司馬昭,可見曹髦的處境多麼兇險。雖然曹髦計劃的相當周詳,但已經得到消息的司馬昭並未前往宮內議事。

第二天一早,得知計劃泄露的曹髦,深知司馬昭肯定不會饒過自己,於是率親信呼喊著出了宮,結果剛一出門就遇到了司馬昭的人。雙方經過激戰,曹髦最終被成濟用長矛刺死,死時年僅19歲。


曹髦才慧早成,頗似其祖父曹丕。魏帝曹芳被廢后,曹髦被迎入宮中繼承大統。可惜的是,當時司馬氏已經大權在握。即使曹髦有心建功立業,在司馬昭的掌控下也是舉步維艱。曹髦最終選擇了誅殺司馬昭,可惜事情未成反被殺害。曹髦未在司馬昭覲見時殺他,反而率人去宮外誅殺他,這是為何呢?

司馬昭權勢滔天,宮中許多人被他收買,等他覲見時殺他,難免走漏風聲,使事情敗露。司馬昭既有謀逆之心,宮中定然有許多他的棋子。若是選擇在司馬昭覲見時誅殺,曹髦進行謀劃時,萬一被司馬昭的人聽到,就會讓司馬昭有所準備。事實上,就算曹髦臨時起意想要殺司馬昭,也早已被人告密。曹髦誅殺司馬昭的前夜召見侍中王沈等人,讓他們隨自己前去誅殺司馬昭。王沈等人眼見勸阻不成,便去向司馬昭告密。由此可見,一夜之間尚且被告密,若是等到宮中覲見時,變數恐怕更多。

曹髦年僅十九歲,血氣方剛,在威勢被司馬昭日漸削弱時,難免不夠隱忍,率人攻打司馬昭。在徵討淮南之時,大將軍司馬師病重,臨死前,他將大將軍印交至司馬昭手中。曹髦本想讓傅嘏去接手兵權,暗地裡策劃政變。不料司馬昭早有察覺,親自率兵返回洛陽。如此一來,曹髦難以成事,司馬昭更是權勢滔天。他也在暗中削減曹髦實力。曹髦本是九五至尊,行為卻處處受限。他雖然聰慧,但畢竟年紀尚小,不夠隱忍。兵行險著,去宮外誅殺司馬昭也在情理之中。

在宮外殺司馬昭,礙於百姓羣臣,司馬昭及手下會有所忌憚。曹髦去誅殺司馬昭時,路遇中護軍賈充及其手下。曹髦身先士卒,在前拼殺。眾人礙於他帝王身份,不敢動手,眼看賈充等人就要被殺。此時,成濟問賈充應該怎麼辦,賈充斥責道,司馬公養你們,就是為了今日,還需問嗎?成濟這才抽出長矛將曹髦殺死。若不是賈充如此一喊,以曹髦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氣勢,可能真的能夠誅殺司馬昭。

曹髦對司馬昭恨之入骨,即使他被司馬昭殺死,也要讓司馬昭背負弒君罵名。古人講究忠君愛國,一旦弒君,便是亂臣賊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多年,不敢輕舉妄動,也有忌憚罵名的原因。如果在宮外,眾目睽睽之下,司馬昭敢對曹髦下手,恐怕也洗不掉千古罵名。曹髦死後,司馬昭為洗去弒君罵名,威逼郭太后下旨。司馬昭讓她言明曹髦之死乃是咎由自取,並將曹髦貶為庶人。不過就算如此,司馬昭的虎狼之心和弒君之舉,仍然是人盡皆知。

曹髦選擇親自率人去宮外誅殺司馬昭看似衝動,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司馬家族已經將上任帝王曹芳廢掉,對曹髦下手也是早晚的事。朝中大臣多半為司馬氏所用,曹氏家族已經走入山窮水盡的地步,曹髦之死更是證明瞭這一點。


司馬昭不給他機會啊,每次覲見都是帶護衛,自己也帶劍上殿。


那是因為他的任何安排都會被司馬昭知道,內侍已經沒有可信之人,如果有這樣的安排,司馬昭不會給他機會。


還是太高估了自己的實力,覺得機會不成熟,這些都是最後導致失敗的伏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