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應當明確西戎與周人的關係以及羌人與戎人的關係、戎人與狄人的關係三個問題。

  首先說羌與戎。在西部民族中,有一種普遍的說法,即羌賤戎尊,羌民戎官。也就是說羌是處於下層的,戎是處於上層的。但西戎集團對外作戰,由於往往是以羌人為主,故殷人的甲骨文往往將西戎稱為「羌」。到了西周時期,周人則常常據實稱他們為「戎」,這也是為什麼在周人文獻中罕見「羌」字的原因。到了漢代,漢人不知道這種情況,往往又把西部的戎人稱為「羌」。

  再說西戎與周人的關係。西戎實際上是周人的通婚集團,每隔一代,就有一位周王會娶西戎集團的姜姓女子。根據徐中舒、沈長雲等人的研究,姬姓周人的族屬實際上白狄,也就是說姬姜通婚,本質也可以稱為戎狄聯姻。

  至於你提他的獫狁的問題,這是北狄中的另一支。戎人同樣與他們有聯姻關係。但要處理這個問題要複雜得多。這個問題涉及到整個先秦史的架構。我原來在發表的文章中有談這個問題,但限於篇長,談得不深。

  這裡我可以簡單說一下,西戎與整個狄人集團的聯姻,實際上在夏代就形成了,並且他們曾經就是整個大夏集團的統治核心。所以《山海經》才會稱北狄和犬戎都是黃帝的後裔,而《國語》則把夏的祖先追溯到黃帝,原因就在這裡。但了西周時代,這個西戎集團的王都實際就是位於成都的金沙遺址。最典型的,在秦滅蜀時,還稱蜀為戎狄之長。蜀在西部民族語言中,意思為王,這個說法是岑仲勉提出來的,根據我的研究,是可信的。希望回答讓你滿意。有問題可以繼續和我討論,或者關注我。


我從全新角度來回答:這支犬戎從考古學角度來看,應該是寺窪文化族羣。因為寺窪文化從西周中期前段開始,就不斷從甘肅甘谷一帶與辛店文化一起向東蔓延。《清華簡·系年》說秦人先祖商奄氏被周成王遷往朱圄,以抵禦奴徂之戎。李學勤根據《尚書·禹貢》等文獻,考證朱圄就在甘谷。那奴徂之戎很可能就是後來的犬戎,可能因為世居西犬丘而得名,而西犬丘就是秦人早期居邑,在甘谷南部。而這支族羣也就屬於寺窪文化。

到西周後期以至春秋前期,關中平原狹長的谷地就滿布寺窪文化的墓葬和遺址了。《國語·周語上》上說周穆王時,犬戎開始叛周,《呂氏春秋·疑似》說,幽王時犬戎的聚落已經逼近鎬京了。這與寺窪文化的演進趨勢十分吻合。之所以犬戎或說寺窪文化、辛店文化在西周時期不斷東進,可能與貫穿西周200年的一個小冰期有關。寒冷的氣候迫使戎人向宗周腹地不斷挺近,直到春秋時代,中原已經是戎狄五方錯處。山戎也從北方長城沿線自西向東遷徙至北京延慶一帶。


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獫狁,古代活躍於今陝、甘一帶,獫、岐之間。犬戎是一支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古羌人,以遊牧為生,自傳說時代就已存在,一直是炎黃之大敵。到西周末期,長期的農耕和平環境,使得君王荒淫無度,玩物喪志,烽火戲諸侯。君主性格軟化,無心富國強兵,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佔領。強盛約三百年的西周復滅。此後,犬戎便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還把一切西北遊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這個「犬戎」的「犬」字帶有強烈的侮辱性,而且說戎狄是「豺狼」也準確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後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遊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國的遊牧民族、遊牧精神和遊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

根據文獻記載,犬戎族就是自稱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並以白犬為圖騰的西北最古老的遊牧民族,屬於西羌族,是炎黃族先祖的近親。早在炎黃時期,犬戎族就是炎黃族的勁敵。《後漢書》就有記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高辛氏就是黃帝的曾孫,堯帝的父親。

據《後漢書》記載,至漢朝,在原來犬戎活動範圍內曾出現一個人口眾多的西戎白狼國。到東漢明帝時,「白狼……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自願歸屬東漢。白狼王還命人作詩三首,合稱《白狼歌》,獻給東漢皇帝。因此,所以白狼國就是犬戎國的變種,白狼王則是犬戎的後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並以白狼為圖騰的部族。白狼國的存在,也可以證明犬戎所崇拜的白犬很可能就是白狼。

據史料記載犬戎族極為野蠻兇悍,據史書記載犬戎的母族——古羌族也崇拜犬圖騰。《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卷裏說:在唐朝初年有「白簡、白狗羌並遣使入貢」,而且,唐還「以白狗等羌地置維、恭二州」。這說明古羌族也崇拜白犬。實際上,從民族歸類上看,犬戎族就是西羌族,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羌,西戎牧羊人也。」因此,犬戎就是西羌,西羌包含犬戎。那麼以上所說的「犬戎」、「白狗」和「白狼」等族就都是西羌族。由此可以斷定,西羌族是以白狼或白犬為圖騰的遊牧民族。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攻入西周境內,佔領周都城宗周豐鎬二京,殺死周幽王,象徵華夏最高權力和地位的「九鼎」寶器也被犬戎掠往草原,強盛約三百年的西周覆滅。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周孝王時,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周天子賜給秦人的封地就是一塊空頭支票,那就是被犬戎佔領的甘肅陝西一代。

為了這一塊土地,秦國幾任君主戰死於犬戎之手。到了秦穆公時期,秦國崛起,大破西戎,史載:「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死後,秦國走了下坡路,西戎的一支崛起,稱:「義渠戎」,後獨自建國,稱「義渠國」。義渠建國不久,隨四面擴張,其國界西達西海固草原,東抵隴東,北控寧夏河套,南達涇水,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兵強馬壯,不可一世。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在此崛起,適逢義渠國發生內亂,秦國派兵進入義渠腹地,義渠國的重要城郭鬱郅被秦軍佔領。秦軍將佔領的地方設立了義渠縣。公元前318年五國伐秦,義渠戎王乘機作亂,秦人戰敗。五國退兵,秦國發動了對義渠國的攻擊,佔領了整個義渠國的25座城池,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將義渠王誘殺於甘泉宮內,義渠國隨之滅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