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沒有代替慶親王簽字,而是兩個人都在條約上籤了名。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裏曾經演義了這麼一個場景,當慶親王奕劻正要在《辛丑條約》上簽字的時候,李鴻章主動上前拿過了筆,說:

「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千古罪名啊。王爺,你還年輕,路還長著呢,由我來吧。」

然後他就代奕劻簽了名。

因為《走向共和》曾經紅極一時,而且這個故事看這也挺感人,因此這個橋段也被很多人當做了歷史事實。然而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辛丑條約》的原件現在還留存於世,奕劻和李鴻章兩個人的簽名都在上面。要知道,奕劻和李鴻章兩個人是清廷任命的全權大臣,條約要生效,必須有他們兩個人和西方十一國全權代表的共同簽字纔行,奕劻又怎麼可能不簽字。

李鴻章也是經常辦理洋務的人,和外國使節打交道的次數多了,對於這些外交規則也是瞭如指掌,不會,隨隨便便讓奕劻不簽字,就算他真的想這麼幹,西方十一國代表也肯定不會答應。

而且簽訂《辛丑條約》是1901年,奕劻生於1838年,此時也是63歲的老人,雖然比78歲的李鴻章年輕不少,不過也遠遠談不上「還年輕」三個字。《走向共和》的這段描述,更多的是為了塑造李鴻章主動承擔責任的氣概,並非史實。


李鴻章沒有簽上自己的名字。他只在條約上籤了一個「肅」字。

70多歲高齡還去日本接受屈辱,不僅替清廷省了一大筆銀子,還要背負一輩子罵名。

李鴻章的絕筆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年少不知李鴻章,年長方知真中堂」,希望大家也可以公正的評判李鴻章的一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