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當然是唐朝中興之主,是唐玄宗之後唐朝最有作為的皇帝,這點毫無問題。他不光平定了淮西、淄青,事實上在他神祕死亡之前,已經實現了大唐的再次統一。這在安史之亂後還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一、一個讓皇爺爺驚奇的聖孫,但李純的繼位卻是個謎,甚至有人認為唐憲宗有弒父奪位的嫌疑

李純的爺爺是唐德宗李適(李隆基曾孫),唐德宗在位時間比較長,一天他把年紀還小的李純抱在懷裡,大概和一般當爺爺的一樣逗小孩問道:「這是誰家的孩子啊?怎麼在我的腿上坐著」。結果李純開口答道:「我是第三天子。」第一他爺爺,第二身為太子的他老爹,第三就輪到他了。據說,唐德宗當時非常驚訝。

唐德宗晚年患病,結果他的太子還先於他患了重病,這讓唐德宗憂心不已。德宗死後,太子繼位,是為唐順宗。據說順宗很有抱負,任用一批有理想的官員想要實行變法,但卻得罪了宦官。宦官們擁立著李純,逼著順宗退位。於是,唐憲宗是又一位逼著老爹退位的唐朝明君(這種事兒,李世民幹過,李隆基也幹過)。甚至,唐順宗的死也很蹊蹺,其中有許多不能解釋處,於是有人認為,李純有弒父的嫌疑。

但是,唐朝中後期的歷史資料不完善,這只是一種猜測而已。

二、唐憲宗李純不過在位十五年,卻將被藩鎮搞得四分五裂的天下再次統一,看看李純都幹了哪些大事

1、繼位之初,即削平了西蜀在韋皋死後,其手下大將想要自立為節度使的叛亂。

2、削平了長期以來淮西蔡州的長期半獨立狀態。

3、削平了佔據如今山東整省以及附近廣大地區(江蘇、河南、河北一部分)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叛亂。(這一家節度使,從李正己開始已經傳了三代四人,一直相當于山東的獨立王國)

4、因為唐憲宗的強大壓力,以及有效的收服工作,宣武節度使韓弘入朝,接著魏博節度使田弘正主動請求回歸朝廷,到朝廷做官(河北三鎮長期獨立於中央之外,田家在魏博已經數世),之後,成德節度使王承元、幽州節度使劉總紛紛歸附朝廷,廣大的黃河以北地區均入中央管轄。

也就是說,因為李純的努力,如今四川一帶沒有鬧成獨立,而後他收復瞭如今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以及山東全省及河南、江蘇的一部分,還讓有半獨立心思的那些藩鎮們紛紛收手。唐朝在李純手上完成了再次統一。

然而,這次統一是極為短暫的,隨著唐憲宗神祕的去世,在其子唐穆宗手中,藩鎮紛紛再度崛起,形成了又一次藩鎮的大分裂局面,直到唐朝滅亡也再未解決。

三、唐憲宗的神祕死亡,居然和他爹的死一樣充滿懸疑

唐憲宗是服食丹藥而死,還是被宦官所害,或者是像他小兒子唐宣宗所懷疑的那樣,是他兒子唐穆宗(唐憲宗之子,唐宣宗老哥)給害死,這是個巨大的謎團。唐穆宗有沒有弒父,和唐憲宗自己有沒有弒父一樣神祕。說起來,唐憲宗生下唐穆宗本身就是一個混亂的婚姻關係,他曾祖父唐代宗生下了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這兩人生下了郭妃,居然又嫁給了唐憲宗,這個輩分好亂。唐憲宗不喜歡這個郭妃,因此也不喜歡她生下的兒子唐穆宗。於是,郭妃雖然看似像皇家嫡妻,卻在唐憲宗時期沒有皇后的名號。於是乎,唐穆宗弒父倒是動機很明確。但事實是否如此,誰也說不清了。反正,唐憲宗死後,又他一手創造的唐朝中興局面再次崩潰。

(本文為星火辰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更多內容請關注星火辰頭條號)


其實唐憲宗李純可以稱之為中興之主,但是卻沒有全始全終小楓的理由如下:

軍事上

正如題目說說的那樣,李純平定了淮西叛亂,掃平了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這也只是李純施政中軍事上的兩個墊腳石而已,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其實就是一個獨立的國王了,有錢有糧,有兵,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他即位第一年,貞元元年,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病死,支度副使劉闢自為留後,阻兵自守,並要求朝廷同意他兼領三川(即西川、東川、山南西道),這是逼迫朝廷呀,李純自然不願意,命令幾路大軍進剿,劉闢最後被消滅。讓朝廷看到這位新皇帝不一位善茬。

他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隨後收魏博節度使於朝廷,平定淮西,掃平李師道,使得朝廷對藩鎮的控制力加強,加強了中央集權,恢復了朝廷的威信。

經濟上

李純在位時期,用裴垍為相,減輕江淮人民的賦稅負擔。人民休養生息。任用李絳為相,絳在北邊營田養兵,減輕財政開支。後有派遣能吏開置營田,節省開支。此外他還任用了大批善於理財的大臣,採取措施管理財稅,改善國家的財政狀況,穩定物價,到了元和六年天下大稔,米鬥有值二錢者。在唐朝也極為罕見。

政治上

根據史書記載唐憲宗將「軍國樞機,盡歸之於宰相」「能用忠謀,不惑羣議」。唐憲宗先後任用了一批年輕有為、忠讜有才幹、力主削藩、反對宦官幹擾軍政的宰相。

不僅如此,他還大力提拔一些敢於直言的大臣,糾察得失,維護風紀,比如反對李純迎立佛骨,就是他提拔的韓愈上書阻止的,這只是其中一項,足可以看出唐憲宗李純的有意學唐太宗李世民,打開言路。

李純「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致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

為了糾正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權力膨脹的局面,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中外鹹理,紀律再張」,出現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從這些來說李純確實是一位中興之主。

可是李純在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就發生了改變,有點驕傲自滿,逐漸變得驕奢淫逸甚至開始任用奸臣皇甫鎛而罷免賢相裴度,政治日見衰敗。最後信仙好佛,想求長生不老之葯,將來之不易的中興局面慢慢的給敗光了。

可見想要善始善終真的很難,如果唐憲宗李純能夠善始善終的話,真的很有可能改變唐朝的歷史。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被立為皇太子以後改名。他是唐順宗長子,大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長安宮中。憲宗即位以後,經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比較注重發揮羣臣的作用,敢於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創造了元和中興的局面。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憲宗壯志未酬,卻卻突然暴斃,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並駕齊驅、相提並論,這也正說明瞭他確有成為一代雄主的才能,在「中興」李唐的過程中打開了德宗時代的僵局,無愧為一代「中興之主」。。

憲宗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後,「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他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致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為了糾正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權力膨脹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中外鹹理,紀律再張」,出現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憲宗最主要的功績是改變了對藩鎮的姑息政策。在對待唐朝的頑疾「藩鎮割據」方面,唐憲宗也拿出了一位明君的魄力,採取了以下措施:安史之亂以後節度使均就軍中任命;元和二年,以左金吾大將軍範希朝出任朔方、靈鹽節度使;分割強鎮之州縣,以削弱其力;討平緇青李師道後,以其地為緇青、兗海、鄆濮三道,分置節度使;元和四十年,又詔諸道節度使、都團練使、都防禦使及經略使所屬之郡兵馬均歸刺史統領,以分藩鎮兵權。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對藩鎮的威懾力,也是唐憲宗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行為。憲宗在削弱藩鎮勢力,加強朝廷集權方面是有顯著成績的。

在民族關係的處理上,唐憲宗採取「推布誠信」的指導思想,在元和初期慎重地處理唐朝和吐蕃的關係,改善了與吐蕃的關係,在元和十三年(818年)以前,唐吐之間的關係基本保持穩定有好的狀態。唐憲宗一方面同吐蕃建立一種友好的睦鄰關係,另一方面對於一些關鍵性問題又能夠堅持原則,還能以靈活的手腕來避免因為堅持原則而導致雙方關係的破裂。元和中期關於「三州」問題的交涉就是明證。

在用人方面,唐憲宗做到了知人善任,籠絡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憲宗本人也善於納諫,使朝廷的氣氛利於整個王朝的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處理「二王八司馬事件」中,他在處理此事上他非常謹慎,除二王外無人被處死,打擊範圍僅限於真正的參與者。在他統治期間,對國家法制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強。

在經濟方面,唐憲宗採納裴翬的建議,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宣佈一切按省估折納賦稅,觀察使須先徵用所治州之稅,不足時方可徵所屬其他州的稅,江淮一帶的人民由此稅負壓力有所減輕。元和四年,唐憲宗採納李絳、自居易等人的建議,下詔蠲租稅,出宮人,絕進奉,禁止南方掠買奴婢。

但是,在唐憲宗治下,依然有許多問題都沒有解決。元和十四年(819)庫部員外郎李渤上疏道:「臣出使經行,歷求利病。竊知渭南縣長源鄉本有四百戶,今才一百餘戶,鱚鄉縣本有三千戶,今才一千戶,其他州縣大約相似。訪尋積弊,始自均攤逃戶。凡十家之內,大半逃亡,亦須五家攤稅。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攤逃之弊,苛虐如斯,此皆聚斂之臣剝下媚上,唯思竭澤,不慮無魚。」這就是說,官僚地主的剝削和壓迫,造成廣大農民的逃亡,影響生產的發展。所以,他向憲宗指明:「夫農者,國之本,本立然後可以議太平。」由此可見,所謂的「元和中興」,並沒有恢復唐朝前期富強繁榮的局面。雖然唐憲宗李純在他的統治後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這並不影響唐憲宗李純成為唐朝後期非常重要的「一代英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