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倆對母子,依我看,那還得是大遼慘一點——我們先看看大遼是這麼說的:道宗宣懿皇后蕭氏,小字觀音,欽哀皇后弟樞密使惠之女。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製歌詞,尤善琵琶……後生太子浚,有專房寵。好音樂,伶官趙惟一得侍左右。看看,多美好。

然後,畫風馬上就變了——大康初,宮婢單登、教坊朱頂鶴誣後與惟一私,樞密使耶律乙辛以聞。詔乙辛與張孝傑劾狀,因而實之。族誅惟一,賜後自盡,歸其屍於家。乾統初,追謚宣懿皇后,合葬慶陵。

看到了沒,被誣陷和伶官通姦,族誅惟一,賜後自盡,歸其屍於家,都已經這麼慘了,還搏擊全家族了 ,我們看衛子夫,巫蠱之禍中,衛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殺。可以看到,這也沒直接滅族啊。所以當然是蕭觀音更慘一點。


縱觀西漢皇后衛夫子母子和大遼皇后蕭觀音母子的死因,可以看出這兩對兒母子都是被人栽贓陷害最後死於非命,但其中又有很多不同,仔細分析這兩對兒母子的死因,從結果上來看,無疑大遼蕭皇后母子使得更悽慘一點。

西漢衛夫子皇后母子的死因

在漢武帝末年的時候,在京城盛行巫盅之術,就連皇宮大院都不能倖免。後宮眾嬪妃為了爭寵紛紛請來女巫祭祀,並且經常互相為了巫盅之事相互爭吵陷害和向皇帝告發,因此常常有後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被處死。

就在巫盅之術盛行的時候,丞相公孫賀為了救自己貪污軍費被抓的兒子,自告奮勇的前去捉拿被漢武帝通緝的陽陵大俠客朱安世。結果是朱世安被抓到了,丞相一家卻大禍臨頭。因為朱世安在獄中告發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不但與陽石公主私通,而且在得知漢武帝將要前往甘泉宮的消息後,讓巫師在漢武帝專用的馳道上埋藏木偶人,詛咒漢武帝。經調查罪名屬實,父子二人都死於獄中,並被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衛氏在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

丞相父子被殺只是巫盅之禍的前戲。最主要的是皇室的大管家江充與皇后母子有有嫌隙,看到漢武帝已經年老多病,生怕在漢武帝之後太子繼位後會殺了自己,因此利用漢武帝疑心病越來越重的情況,向漢武帝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漢武帝正好之前因為巫盅的事殺了丞相父子,宮中也有嬪妃因此事被殺,因此相信了江充的話,任命江充為為使者,負責查出巫蠱案。

江充就利用漢武帝給予自己的權利,在全國掀起了清除巫盅的浪潮,許多人因此被冤致死。借著清查巫盅這件事,江充也是帶人在宮中到處搜索,最終江充江充揚言:"在太子宮中找出的木頭人最多,還有寫在絲帛上的文字,內容大逆不道,應當奏聞陛下。"太子劉據明知道自己是清白的,但卻無法自證清白,於是在太子的老師石德的建議下,假傳聖旨逮捕江充等人,準備弄清事情的始末。

也正是由於太子調派衛卒捉拿江充等人,搞得長安城一片混亂,許多人都以為太子造反了。因為傳遞消息的人不明情況,向漢武帝報告的和事實不負,因此造成了誤會,最終漢武帝發兵平叛,雙方激戰五天後,太子劉據兵敗逃跑,最終自縊身亡。

太子逃走後,漢武帝憤怒異常,將太子的門客和跟隨太子謀反的一律處死,並滅全族,隨後又讓執金吾劉敢攜帶皇帝下達的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皇后衛夫子可以說是最冤枉的,事前並不知道太子「謀反」的事,這是漢武帝要強行收回印璽和綬帶,可以說已經使衛夫子絕望了,冉偉自己的兒子「謀反」,自己必死無疑,所以為了不受辱,最終自殺。

雖說最後漢武帝明白太子是被江充逼迫纔出此下策,並不是謀反,可是事情的結果卻是皇后和太子這對兒母子雙雙自殺。這對兒母子的死可以說都是被逼無奈才自殺的。

大遼蕭觀音皇后和太子的死因

大遼皇后蕭觀音可以說是被奸臣誣陷致死。蕭觀音是一個精通詩詞音律,善於談論的人,尤其善於彈奏琵琶,這在當時的遼國可以說稱得上第一。曾被耶律洪基譽為女中才子,因此嫁給耶律洪基為妃,等到耶律洪基稱帝後,被冊封為皇后。因為耶律洪基後期開始懈怠朝政,蕭觀音多次勸諫,最終被耶律洪基疏遠。

蕭觀音為了抒發自己幽怨悵惘之情,作《迴心院》詞十首,後來宮廷樂師趙惟一在蕭觀音的請求下,依照這十首詞創作了《迴心院詞》這支樂曲。由於蕭觀音與趙惟一人琵琶,一人玉笛,把這首《迴心院詞》發揮的淋漓盡致,因此在後宮盛傳兩人情投意合的消息不脛而走。

而這件事正好被奸臣耶律乙辛和張孝傑利用。1075年(太康元年),被張孝傑與耶律乙辛誣陷與趙唯一私通處死。不僅被處死,而且還將蕭觀音的屍體歸還給蕭家,並且誅族。

後來耶律乙辛的護衛蕭忽古謀刺耶律乙辛,事情敗露,被捕入獄。這正好給了耶律乙辛機會,因為害怕耶律浚繼位後不利於自己,因此利用這件事,同知北院宣徽使事蕭得裏特勾結,誣告都宮使耶律撒剌、知院蕭速撒、護衛蕭忽古陰謀廢舊君立新君,但最終因為沒有證據,不了了之。

兩年後,不死心的耶律乙辛又讓蕭訛都斡等人重翻舊案,聲稱上次所告並不是假的,我蕭訛也參與謀劃了,就是想殺耶律乙辛等人,然後扶立太子耶律浚。這次遼道宗相信了,於是將耶律浚幽禁於別宮。由於負責審訊查驗的耶律燕哥是耶律乙辛同黨,將耶律浚的供詞改為供認不諱。結果耶律洪基大怒,將耶律浚廢為庶人。在耶律浚被遷往上京囚禁後不久,耶律乙辛便派蕭達魯古、蕭撒八前往上京殺害了耶律浚 。

兩對母子死因既相同又不同,大遼的比較悽慘

西漢皇后衛夫子母子和大遼下觀音皇后母子的死因又很多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一是都是被奸臣誣陷;二是都是死於皇權的爭鬥之中。不同之處西漢的這對母子都是自殺,而大遼的這對母子都是被別人所殺,另外一點就是衛夫子自殺後沒有被株連親族,而蕭觀音卻被株連滅族,從這點來說,大遼的這對母子跟家悽慘一些。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承受的痛苦也都不同。所以對於人生遭遇的衡量不太適合用誰更悽慘做對比,現代人是這樣,生於深宮之中的人更是這樣。但是如果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蕭觀音母子的結局無疑對遼國後來的局勢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後果。漢武帝後期的巫蠱之禍,導致國家的接班人非正常死亡,皇后衛子夫自殺。但在這之後,漢代經歷了漢昭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和漢宣帝劉詢,這一時期被稱之為昭宣中興。一度衰落的漢朝國力逐步恢復並發展到了巔峯。漢帝國並沒有因為巫蠱之禍導致的太子皇后死亡而使國家走向徹底衰落,從這個角度來說,衛子夫母子的命運是悲慘的,但對於國家命運的影響卻是遠遠不如一年後的遼國蕭觀音母子。蕭觀音因才氣被遼道宗耶律洪基寵愛,又因為一首詩而被賜死。兒子耶律浚文武雙全,聰明孝順,被冊封太子,因母親蕭觀音的事件牽連被貶為庶人後被害死。晚年的耶律洪基和漢武帝一樣也幡然醒悟,但為時已晚,國家的接班人已經沒有時間再讓他去培養了,於是,「大名鼎鼎」的遼國天祚帝,也就是蕭觀音的孫子即位。而此時北方的女真已經崛起,天祚帝成為了遼國的末代的皇帝。只是可憐的蕭觀音,遺體剛入土沒多久,女真人就推翻遼朝統治,並為泄憤掘開了遼朝皇陵。就這樣,蕭觀音遺骸被挖放在荒野上任由女真士兵和車馬踐踏,直至碾成粉末與泥土混為一體。


西漢漢武帝皇后衛子夫是死於巫蠱之禍這個改變漢朝歷史的政治事件,而遼國皇后蕭觀音死也是因為莫須有的事件,相比較而言個人覺得蕭觀音死的更冤一些。

先來說大漢皇后衛子夫吧,衛太子劉戾和漢武帝在治國理念上是非常不同的,漢武帝為打擊匈奴常年徵戰不僅收復河西走廊打通通往歐洲的絲綢之路,而且把匈奴基本打敗被迫遷徙遠地,常年的徵戰給國內的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作為儒家思想深重的衛太子主張休養生息,漢武帝對他是有些不滿的。在漢朝是特別討厭巫蠱這件事的,然而漢武帝信臣江充卻有意把把巫蠱案擴大,江充為了扳倒太子藉機污衊,因為漢武帝討厭太子就沒有給太子解釋的機會。被逼到絕境的衛太子最終發動兵變,結果自然是太子兵敗自殺,皇后衛子夫皇后選擇追隨太子也自殺了,整個事件其實不必發展到如此漢武帝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大禍已經釀成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蕭觀音的死纔是最悽慘的也是最怨的。因為不被皇帝喜歡,蕭觀音創作了詞《迴心院》,抒發自己被疏遠的幽暢之情。蕭觀音神來之筆叫宮廷樂師趙惟一譜上音樂,然而兩個人把這個音樂譜唱的淋淋盡致,隨後後宮傳出謠言惡意中傷兩人有意陷害蕭觀音,最終皇帝選擇處死了她。

就這兩個人的來說我覺得蕭觀音真的比竇娥還冤,只不過兩個人都很悲情罷了。


我是歷來都會意,我來回答。

封建社會後宮之中,大多母以子貴,子憑母顯,更何況作為皇后與被封為太子的嫡子更是無限尊榮,然而西漢衛子夫母子與遼國蕭觀音母子卻下場悲慘,令人唏噓。

衛子夫出生於漢景帝年間,身世寒微,母親衛媼曾為平陽侯家僮,衛子夫年少時或被送往平陽侯家教習歌舞,於是就成為了平陽侯府的一個歌女。

衛子夫上有一兄二姐三弟,長兄衛長君,長姐衛君孺,次姐衛少兒,衛少兒有子霍去病,弟三人分別為衛青、衛步、衛廣。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少年天子劉徹去看望當時嫁給平陽侯曹時的大姐平陽公主,在府中看上了衛子夫,並在尚衣的軒車中寵幸了她,由此把衛子夫接入宮中。

而後衛子夫得到大幸,有寵於皇帝,封為夫人,十年間先後為漢武帝生下三女。

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常年未有後的陳皇后(金屋藏嬌中的阿嬌)因巫蠱之術被廢,此後半年,衛子夫誕下一名皇子,舉朝臣子亦為這位遲來十餘年的大漢皇長子的誕世而高興。武帝為皇長子取名為劉據。

歡喜之暇,時為中大夫的主父偃上書武帝,請立衛子夫為皇后。武帝欣然准奏,自此衛子夫成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氏一門,極盡殊榮。

元狩元年(前122年),皇子劉據和他的父親一樣在7歲之齡被立為皇太子。

盛寵之下,功高相加,衛氏外戚的規模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不斷壯大。龐大的外戚成員難免恃寵生嬌,再加上漢武帝晚年多病,總疑心左右有人用巫蠱害自己,於是就在宮中大興巫蠱。

徵和二年(前92年),衛子夫姐夫公孫賀父子因巫蠱被誣陷死於獄中,童年四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之罪處死,衛青之子衛伉及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也在牽連之內,而此時的寵臣江充因與太子有舊怨,害怕自己在新帝登基後被清算,所以就想先下手為強誣陷太子,於是就編織謊言對武帝說陛下生病是因為有人行巫蠱詛咒天子。於是武帝命江充為使者治巫蠱之案,江充想把衛氏勢力連根拔起,於是查到了衛子夫,然而整個後宮在衛子夫的控制下,江充無從下手。

徵和二年七月,江充終是將鐵楸挖到了太子東宮,在其黨羽幫助下,提前佈置了桐木人偶,太子劉據大為恐懼,知道一旦沾惹上這種事端,就禍亂上身,慌亂之中,竟調用了皇宮的車馬和軍隊,打了宮中的武器庫,集結衛士想去捉拿散佈謠言的奸人,結果江充的黨羽誣告太子謀反,漢武帝聽信了讒言,派軍隊鎮壓,太子驚懼之中逃離了長安城,平叛大軍一路路追殺,太子無處可逃,只好在一農家閉門自縊身亡。太子死後,武帝想收回衛子夫皇后印綬,欲行廢后之事,衛子夫不願受辱,或為子擔責,或以死明志,於是自殺。

遼道宗皇后蕭氏,名觀音。出生於名門之中,性情溫良敦厚,個性正直,文章寫得也是相當好,被耶律洪基冊封為皇后不久,其子耶律浚亦被立為儲君。

耶律洪基後期開始懈怠朝政,蕭觀音多次直言勸諫,最終被疏遠,被皇帝疏遠後,蕭觀音於是作《迴心院》詞十首表達自己幽怨悵惘之情,以解除自己憂愁,蕭觀音叫宮廷樂師趙惟一譜上音樂。趙惟一殫精慮智,把《迴心院詞》發揮得淋漓盡致。每每使聽的人怦然心動。

大康元年(1075年)皇太子耶律浚參預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圖謀蕭皇后和太子的心情益切。同年,張孝傑與耶律乙辛誣陷蕭觀音與趙唯一私通,耶律洪基聽到後大怒,於是把蕭觀音處死。

蕭觀音死後,太子耶律浚鬱鬱不平,大康三年(1077年),遼道宗廢耶律浚為庶人,將其遷徙到上京,囚禁於城內,同年(1077年)十一月,耶律乙辛便派手下前往上京殺害耶律浚 ,耶律浚死時年僅二十歲,上京留守謊報耶律浚是因病逝世。

衛子夫母子與蕭觀音母子的結局都是因為帝王遲暮的猜忌心作祟,所謂伴君如伴虎,無情最是帝王家,個人認為還是衛子夫母子更為悽慘,幾十年夫妻之情,一朝破滅。

不過所幸的是,劉據出了個好孫子劉詢,是為一代名君漢宣帝,而耶律浚則生了個荒淫兒子耶律延禧,是為天祚帝,遼朝國運盡敗他手,直至滅亡。


有些看似身在高位、享盡尊榮和榮華富貴的,實則也是伴君如伴虎,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遭遇到陷害,落得悽涼的下場。西漢漢武帝的衛皇后母子及遼國蕭觀音皇后母子就是其中之一。

西漢衛子夫皇后母子

衛子夫是西漢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原是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歌女,被漢武帝看中後帶入宮中,衛子夫先後為漢武帝生下三女一男,在陳皇后被廢后,被冊立為皇后,寵冠後宮十多年。

衛子夫為漢武帝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劉據,劉據作為嫡長子,在七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而衛子夫所在的家族也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比如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皆是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

隨著衛子夫年老漸衰,漢武帝對她的盛寵逐漸轉移,而衛家盛寵已久,逐漸出現了蛀蟲。先是衛子夫的姐姐衛君孺一家被誣詛咒天子,後諸邑公主(衛子夫之女)、陽石公主坐巫蠱之罪處死,衛青之子及衛長公主之子在連坐之內。而武帝的寵臣江充因與太子有嫌隙,構陷太子巫蠱詛咒天子,太子劉據被逼起兵,最終被兵敗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而衛皇后以死明志,自殺身亡。

大遼蕭觀音皇后母子

蕭觀音是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她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被譽為女中才子。重熙年間嫁與耶律洪基為王妃,耶律洪基繼位後,被冊立為皇后。她為耶律洪基生下了三女一子,其子耶律浚被冊立為太子。

蕭皇后因諫獵秋山被耶律洪基疏遠,因此作《迴心院》詞十首,抒發幽怨悵惘之情,之後更是讓宮廷樂師譜上曲,兩人合作將此曲演奏出不一樣的境界,也因此盛傳二人有私情,1075年被奸臣誣陷私通樂師處死。

蕭皇后死後,其子耶律浚同樣被奸臣誣陷,被耶律洪基廢為庶人,其後遭奸臣斬草除根殺害,死的時候才20歲。

這兩對悲情母子,在看似華麗尊貴的地位中,背後蘊含了多少的身不由己和無力辯駁。阿淺覺得,相比之下,衛子夫母子更加悽慘一些。衛子夫為人賢惠淑德,將武帝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太子劉據仁慈寬厚、溫和謹慎,不失君王氣度;衛氏家族為武帝拋頭顱灑熱血,衝鋒在抗擊匈奴的一線,為西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卻也從來不驕傲自負。

最終卻落得衛皇后母子自殺身亡,衛皇后還未能與武帝合葬,未能得到謚號,一代賢后竟是如此悽慘的下場。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巫蠱之禍」的衛家遭遇和遼代的蕭觀音母子相比,當然是衛家遭遇更加悽慘。「巫蠱之禍」牽涉了上萬人或者被殺,或者被貶。衛氏外戚由衛子夫、衛青經營的全部榮華都灰飛煙滅。衛太子無奈起兵斬殺江充,最後遭到鎮壓,太子自縊,衛子夫自縊。最後漢武帝查明原因幡然悔悟,發表了著名的「輪臺罪己詔」,表達了深深自責之情。所幸衛太子囹圄中留下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得以繼承皇位。


放眼我國歷史,有權力的地方就會有爭鬥,會有廝殺,男人通過權力來征服世界,女人通過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俗話說一入皇門深似海,一將成名萬古枯,女人競爭最激烈的地方莫過於後宮,這裡充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成功者只是暫時,失敗者不僅殞命紅塵還還拖累家族;在宮廷爭鬥中母子含冤而死的皇后妃子不計其數,我們這篇文章來討論下,西漢衛子夫和劉據、西夏皇后野利氏和寧令哥、契丹皇后蕭觀音和昭懷太子、蕭瑟瑟和敖盧斡,誰的命運最冤枉、誰最悲慘?

在這四對母子中,筆者認為衛子夫是最冤枉的,太子劉據被江充「巫蠱之亂」所陷害,此時漢武帝被迷信矇蔽了雙眼,毫無親情可言,劉據即使不反,也會被江充先斬後奏含冤而死,劉據起兵並不是為了奪取皇位,而是面陳漢武帝,漢武帝久不露面,作為太子的劉據擔心父皇有不測,才率兵勤王,誰知在小人的讒言下,父子君臣兩不見,再見亦是陰陽兩隔。

衛子夫之所以懸樑自盡,一個是為了殉情,畢竟她是漢武帝創業期間最大的賢內助,另一原因就是自己兒子孫子都被滿門抄斬,生無可戀,只能共赴黃泉;如果說漢武帝「金屋藏嬌」娶陳阿嬌而獲得皇位,那麼衛子夫給漢武帝帶來的是大漢偉業,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這兩位帝國戰神為漢武帝開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衛子夫在後位38年之久,低調謹慎,不爭風喫醋,更無害人之心,只能在背後統領後宮,為武帝分憂解難,所以說,衛子夫和劉據一家被滿門誅殺,其命運是最悲慘的。

西夏皇后野利氏,筆者認為對她來說是「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野利氏是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第一位皇后,她是李元昊第三個妃子,能坐上皇后的位置,其手段之狠毒不次於武則天;武則天親手掐死自己女兒然後嫁禍給皇后,成功上位的;李元昊嫡妻衛慕氏受到外戚叛亂而受到牽連,後因懷孕後而免一死,誰知野利氏落井下石散播謠言說衛慕氏的小王子是野種,李元昊一怒之下賜死嫡妻和小王子。

正當野利氏在皇后位置上無限風光得意之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她不知道她只是一隻「螳螂而已」,真正的黃雀是沒藏氏皇后和沒藏訛龐國相,他們想立沒藏氏皇后兒子為太子,野害怕寧令哥即位後對他們動手,於是慫恿寧令哥去刺殺李元昊,讓他們父子殘殺,無論誰勝誰負,沒藏氏都穩坐收漁翁之利;此時的寧令哥被父親李元昊奪妻廢母之恨沖昏了頭腦,竟然沒看出這個連環計,結果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李元昊被砍斷鼻子失血過多而死,野利氏和寧令哥被沒藏氏殺害。

野利氏和寧令哥能有這樣的下場,與他們缺乏謀略,目光短淺有關,更與李元昊迷戀酒色,不顧人倫,荒蕪朝政有關;李元昊與後梁的朱溫,後唐李存勖如出一轍,前半生是雄才大略豪傑,後半生荒淫無道的魔鬼,這也註定了李元昊被嗜殺的命運。

提起契丹蕭太后,知名度比較高有「斷腕皇后」述律平,與楊家將對戰的蕭燕燕(蕭綽),契丹蕭太后大多都是武能徵戰沙場,統帥軍隊,文能治國,為丈夫籌謀劃策,但在性格上大多都是英爽有餘,溫柔不足,畢竟契丹是一個崇武的遊牧民族;然而契丹有兩個以才女佳人著稱皇后和妃子,她們的命運有極其相似,都是母子被陷害而死,其悲慘程度不相上下;這兩位分別是蕭觀音和蕭瑟瑟。

蕭觀音是契丹史少有的佳人才女,不僅美貌冠絕天下,其詩詞歌賦很有造詣,她與皇帝耶律洪基為青梅竹馬,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契丹第一才女,生下皇子後更是深得皇帝寵愛,蕭觀音知識淵博,精通史書,深知漢王朝興衰經驗和教訓,她見到皇帝怠於朝政,時常勸諫,時間久了,皇帝厭煩其嘮叨,就逐漸冷落她。

當年陳阿嬌「千金買賦」也沒能挽回漢武帝迴心轉意;蕭觀音作了十首頗具才華《迴心院》也依然沒有打動耶律洪基,卻將自己推向了絕路;在為《迴心院》譜曲的過程中,蕭觀音和宮廷樂師趙唯一簡直就是音樂上的知己,在吟詩作賦之時,蕭觀音為趙唯一寫的一首詩,被誣陷為「藏頭詩」,在大臣耶律乙辛和宮女單登謠言中傷下,趙唯一被全族滿門抄斬,蕭觀音被耶律洪基賜死,隨後太子和太子妃被耶律乙辛冤殺。蕭觀音即沒偷情,太子即沒造反,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冤殺,實在是飛來橫禍。

蕭瑟瑟是天祚帝耶律延禧妃子,她跟蕭觀音非常很相似,自幼工文墨,善詩書,聰穎賢惠,其性格穩重溫婉倒像江山水鄉的大家閨秀,她是因為一首《詠史》詩被皇帝冷落失寵的;她也許吸取了蕭觀音的教訓,也許早已知道契丹皇帝不懂詩情畫意,默默接受了這一切,沒有抗爭,也沒有辯解。

蕭瑟瑟退而求其次,培養自己的兒子敖盧斡,她把希望全部都寄託到兒子身上,望子成龍,通過兒子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樹欲靜而風不止,遠離權力中心的蕭瑟瑟,卻忽視了皇權爭奪的殘酷性,最終立儲之爭中被奸人誣衊造反,蕭瑟瑟和太子都被耶律延禧賜死。

衛子夫、蕭瑟瑟都是被誣衊為造反而死,衛子夫和劉據確實率兵勤王,所以蕭瑟瑟比衛子夫要冤枉,要悲慘


大遼皇后蕭觀音是一代才女智勇雙全,兒子耶律浚亦能文能武,可惜母子二人為權奸陷害先後含冤慘死,西漢皇后衛子夫一代賢后苦命出身弟弟外甥皆是一代名將為國出生入死屢立戰功兒子劉據寬厚仁愛優秀的太子,可惜母子為奸小江充構陷致釀巫蠱之禍,不僅與子共赴黃泉還牽連家族萬人喪生,據此西漢悲慘皇后衛子夫母子更悽涼悲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