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 彭博报道,美国政府禁止中国电信设备厂商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技术,声称中兴通讯曾向美国官员做虚假陈述。

美国商务部周一发表声明称,商务部已经确定,中兴通讯在2016年至2017年间曾向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做出虚假陈述,涉及「该公司当时声称其正在采取的、以及已经采取的、针对高级雇员的纪律处分。」美国商务部称,中兴通讯未如实披露它曾向有过违法行为的雇员支付全额奖金,且未曾向它们发出谴责函。「中兴通讯误导了商务部。中兴通讯没有谴责(涉事)员工和高管,反而给予奖励。这种令人震惊的行为不容忽视,」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在声明中说。针对中兴通讯发出出口许可权禁止令意味著,该公司将被禁止参与接受美国政府出口管理条例管辖的「任何形式的任何交易」,美国出口管理条例管制范围涵盖敏感技术的海外出口。 via 彭博社

自4月16日中兴事件爆发以来,网路及社会上随即出现了大量中国高端制造药丸;中国以前玩的都是世界组装工厂的工作;中国只会发展房地产;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空壳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等等一系列悲观言论。

今天我就挑选几个被谈论得比较多的言论,从一个地方政府在中国突围高端制造中所作出的努力来讨论这些言论:

1、中国动作太晚,直到被人卡住脖子才知道发展自己晶元产业。

2、中国在这些产业上的投入太少,地方政府整天就想著怎么卖地赚钱。

3、深圳作为中国科研的桥头堡城市,连深圳中兴都被打趴了,别的城市还想发展高新产业还是算了吧。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言论:中国在晶元领域起步太晚。

谈到晶元领域,就不得不谈到集成电路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存储器。

根据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数据,201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销售额共3389亿美元,而集成电路占比82%销售额为2779亿美元。在集成电路中排开占比第一的逻辑电路,存储器占比为23%,销售额约为639亿美元。

600亿美元的销售额,如此巨大的市场被哪些公司所占领了呢?众所周知在存储器领域,韩国是当之无愧是世界的霸主,其主要的两家公司——三星半导体,海力士占据的大多数份额。

在U盘,电脑硬碟到手机内部储存等NAND FLASH领域,韩国占有率约为50%。

在手机运行内存,电脑内存条等DRAM领域,韩国更是占有75%份额。

回到今天的标题「武汉——破解中国缺芯少屏的中流砥柱之一」,那么在存储器领域武汉又有哪些努力呢?

这里就不得不谈到武汉新芯。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新芯,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2006年4月注册成立。湖北省委、 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武汉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的企业载体,是国家认定的首批重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武汉新芯即是长江储存——国家储存的前身。也就是说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早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布局存储器产业了,武汉新芯于2008年开始生产65纳米级别的NAND FLASH晶元投放于国际市场。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自身储存器制程较为落后,且随著2008经济危机的爆发,武汉新芯面临著被台湾台积电以及美国镁光等巨头整体并购的危机。但是随著国内业界一致呼吁要保住大陆当时唯一的存储器企业,以及武汉市政府一直坚持要走自主研发的的原则,武汉新芯这颗星星之火才可以在日后发展为足以燎原的熊熊烈火。

时间来到2014年9月,在工信部、财政部的指导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其成立目的是为了扶持中国本土晶元产业,以减少对国外厂商的依赖,该基金被认为承载了扶持中国企业在集成电路市场上赶超欧美的使命。

于是在2016年3月才有了轰动全国半导体产业的新闻——由国家大基金推动,紫光集团参与投资共同与武汉新芯打造国家储存器基地,总投资额达240亿美元的长江储存公司应运而生。

我们来看看国家储存器基地的时间列表:

2016年12月30日

项目在光谷正式动工建设

2017年9月28日

项目(一期)厂房封顶

2018年4月11日

首套晶元生产机台进场安装

2018年四季度

项目(一期)实现量产

2020年

整个项目完成,总产能将达到30万片/月,年产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紫光集团董事长兼长江存储董事长赵伟国在讲话中强调: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是中国集成电路快闪记忆体晶元产业规模化发展「零」的突破,相当于中国科技领域的航空母舰。在生产厂房于去年9月提前一个月封顶、32层三维NAND快闪记忆体晶元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又提前20天实现了晶元生产机台搬入。这正如航母舾装完毕,开始装配武器弹药,下一步就要在今年底实现晶元量产,出海远航。或许不久就可以看到采用国产三维NAND 快闪记忆体晶元的智能手机问世。未来十年,紫光计划至少将投资1000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年投入100亿美元。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相信也必将产生伟大的企业,紫光正为此而积极奋斗。我们一定会努力完成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丁文武表示,目前我国通用存储器全部依赖进口,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进展顺利,32层三维快闪记忆体晶元已经研发成功,存储器发展战略突破初现曙光,但这只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还要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引进、成本控制、运营管理以及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下大力气、下大功夫;希望长江存储在我国存储器产业乃至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闯出一条自主创新、打破垄断的新路。 武汉市委副书记、武汉市长万勇表示,国家存储器基地机台搬入,是「中国芯」的一大步,也是「新武汉造」的一大步。32层快闪记忆体产品研发成功、64层快闪记忆体产品研发进展迅速,标志著中国企业在填补晶元领域空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进一步拉近了我国在高端晶元领域与少数先进国家并跑的距离,这让我们尤其感到振奋和自豪。期待今年10月设备点亮投产,期待明年底64层快闪记忆体产品产能爬坡量产,期待「中国芯」在全球市场反响良好,期待基地第二、第三工厂尽早开工建设;「中国芯、武汉造」即将成为现实,中国「缺芯少屏」的历史将由此改写。 据悉,国家存储器基地于去年成功研发中国首颗32层三维NAND快闪记忆体晶元,并以前瞻的研发实力和卓越的性能,一举荣获4月9日开幕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18)金奖。这颗耗资10亿美元、由1000人团队历时2年自主研发的晶元,是我国在制造工艺上最接近国际高端水平的主流晶元,将有望使中国进入全球存储晶元第一梯队,有力提升「中国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看到这里第一个问题自然不攻自破,中国在晶元领域起步很晚吗,直到打贸易战了才知道要发展晶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武汉市政府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相关的产业了。这里当然要感谢武汉市政府对于发展国产储存器晶元的眼光和不懈坚持,才让中国在自主生产、研发储存器晶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条和第三条言论:中国在这些产业上的投入太少,地方政府整天就想著怎么卖地赚钱。深圳作为中国科研的桥头堡城市,连深圳中兴都被打趴了,别的城市还想发展高端制造还是算了吧。

这里我要引用一篇4月10日湖北日报刊登的新闻:

武汉招商服务不断刷新「世界纪录」_湖北日报_多媒体报?

hbrb.cnhubei.com
图标

以下节选部分内容: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机电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志刚介绍,该区最早接触京东方是在2015年3月。当时,京东方8.5代线正在选择落地城市,成为多地争取焦点。形势逼人,针对京东方集团提出的项目投资方案,临空港经开区与武汉市经信委成立工作专班,来到合肥考察京东方已建8.5代线项目生产经营情况,并前往北京、深圳等地征询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赛迪研究院等行业管理部门、咨询机构的意见和建议。2天内专班行程近4500公里,最终完成《京东方拟投资8.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决策参考。

之后虽因各种原因双方暂时搁置谈判,但临空港经开区始终没有放弃。此后4年间,为寻找「战机」,临空港经开区工作人员保持著和对方的电话简讯联系,但逢去北京出差、学习,都会登门拜访,多次赴京保持的高频度接洽,使招商任务融入日常生活中。 2017年时,京东方投资的消息传出,省、市、区三级再次启动争取京东方10.5代线项目工作,全力以赴促项目落地。

时任临空港经开区区级主要负责人当即拜访长江产业基金董事长王含冰,商讨共同引进京东方。与此同时,工作专班立即行动起来,正式吹响了京东方项目攻坚「集结号」。 2017年4月17日,临空港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上任第一天立即挂帅热情接待项目团队,专题研究推进项目进展;相关部门立即赶赴合肥,学习京东方落户成功经验。2017年8月,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临空港经开区内。同时,投资100亿元的京东方健康产业园项目,投资约100亿人民币显示玻璃基板项目均相应确定。

短暂数月,京东方从接洽走向签约。但其背后却是历经四年,省、市、区三级矢志不渝接续努力,这使京东方10.5代线项目成功落地。

从这则新闻中可以获得一个信息,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政府为了让京东方顺利落户当地,花费了4年时间不断跟进企业情况,积极吸取别的城市成功落户经验等措施最终让京东方这个国内显示面板业的龙头老大顺利落户。卖地所带来的收入确实是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那么为何武汉会花这么大的力气一定要招来京东方呢?

以下数据来自于知乎用户:塞冬。

2017年第三季度,京东方在9寸以上大尺寸LCD面板获得了21.7%的市场份额,超越LG的19.3%,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整个2017年的份额如下所示(BOE:京东方,Innolux:台湾群创,AUO:台湾友达)

然而,在以手机为代表的小尺寸面板领域,韩日厂商仍然占据优势,京东方只取得了6%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高端的OLED屏方面,三星占据绝对主导,而且短期内难有超越的可能。

虽然和三星还有差距,但我国的显示面板产业能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增长,已实属不易,起码不像晶元这样极大比例依赖进口。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2010年,京东方营收80亿,净亏损20亿。2017年,京东方前三季度营收694亿,净利润65亿。2012年,我国进口显示面板503亿美元。

2017年,我国进口显示面板下降到301亿美元。

京东方与华星光电、天马为国内显示领域「三巨头」。此前,华星光电在武汉光谷分别投资160亿元和350亿元建设了第6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和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产线,天马投资120亿元在光谷建设了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中小尺寸面板。京东方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将生产6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产品,市场空间巨大,其在电路设计(TFT)、驱动能力等领域的技术控制难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达到全球最高工艺水平。

京东方落户将使武汉具备显示面板全尺寸生产能力,华星光电、天马和京东方的4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090亿元,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显示领域产业链最完整、生产技术最先进、产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这就是为什么武汉市坚持不懈想要推动京东方落户武汉的原因,今后武汉的显示面板领域可能又是一个新的千亿产业,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和财政增长效率远大于一次卖地带来的收益,而且这个收益也将是源源不断的。将三巨头齐聚武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形成相当大的产业集群,如果仅凭之前的华星光电和天马微电子可能还不足以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落户,此次京东方落户就吸引了为其做玻璃基板项目的美国康宁公司的注意,后者决定在京东方厂房附近投资110亿元建设玻璃基板生产线。

看到这里或许不会再有人觉得武汉市政府只会卖地,炒房子了吧。但是也会有人说,你这里只提到了武汉,我们暂且承认武汉市政府还有一点长远的眼光。那别的城市就没这么有眼光了吧,肯定还是在发展落后产业,只会圈地卖房子。

那么我就再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曾经作为中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近十年来贵州省的发展有目共睹,GDP增长率年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贵州靠的什么能如此迅速的发展呢?因为贵州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想必所有在中国的苹果手机用户都在今年2月收到了手机的这样的一个提示。

不仅是苹果将其大数据中心放在了贵州,还有腾讯等企业将其大数据中心放在了贵州。曾经在人们映像中满街都是背背篓的人的地方也玩起了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你还在相信只有北上广深玩的起高新技术产业,连深圳的大企业中兴都熄火了,别的城市还敢玩的这类言论吗?

另外一个例子是曾经的东北王,现在已经不记得是第多少年GDP负增长的沈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东北的经济在近10年基本陷入瓶颈,在大多数人眼里东北已经没救了。但是在今年平昌冬奥会上的「北京八分钟」短片中向世界展示了沈阳智能制造的实力。24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轮滑演员,和24个带著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象征著第24届北京冬奥会。

这些机器人都出自沈阳的新松集团——是沈阳机器人乃至全国机器人的独角兽企业,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最高水平。

你还在认为贵州还是穷山恶水,遍地背篓的地方,东北是重工业烧烤,轻工业喊麦,靠快手养活的地方。那么你就错了,在中国不论一个城市曾经有多穷,经济活力有多差,总有一批人在绞尽脑汁思考新的发展方向,努力将城市带领到发展的快车道上。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不会因为某些城市在某些领域太强大而去放弃对这个领域的追赶,反而会有许多城市互相对标,共同进步。

武汉之于成都,作为内地省会双子星,两个城市的经济互相追赶,交替上升,往往是一个重大产业的投产就会影响两城的位次排名。在网路上两地网友互相对掐,谁也不服谁的气,在政府层面,两地政府每年都将彼此的经济数据进行对标。成都首先引进了京东方并作为中西部第一个投产液晶显示屏的城市,武汉则引进最高世代的京东方产线进行对标。武汉获得了长江储存240亿美元的存储器晶元的投资,成都则引进了格罗方德9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投资来对标。这样的例子在两城间比比皆是,也造就了两个内陆巨无霸城市的高速发展。

有重庆在成都就永远别想当西部第一,成都金融实力强,重庆就有传奇金融市长黄奇帆来加强重庆金融实力。南京一心想提高省内首位度就不得不与无锡、苏州竞争,恢复曾经的辉煌。而合肥的梦想则是南京,想彻底摆脱「徽京」的影响。

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处于长江经济带上。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为何不是提出的黄河经济带,淮河经济带等。正是因为这些城市在创新力的驱动下互相对标,共同进步,都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一个城市对于国家经济贡献的大小决定了国家对他政策扶植的大小,显然长江经济带上的这些城市为解决国家缺芯少屏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才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这项政策的落实。

最后还有一个佐证武汉政府有著独到眼光的例子:

2016年9月19日,第三届国家网路安全宣传周在武汉开幕。当年9月30日,中央网信办复函武汉,支持开展国家网路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国内首个独具特色的「网路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基地。

不久的将来在硬体领域中国可能不再缺芯少屏,但是在软体领域如何做到保障网路安全将是另外一个重大问题。武汉市政府大力推广的国内首个网路安全基地产业项目因此应运而生。

我们看来自新华社的消息: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张晓松、朱基钗)全国网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路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路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路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这则消息是否与2016年武汉市政府就已提出要打造网路安全基地的举措产生了深刻的联系,在大家刚刚弄清楚网路安全的重要性的时候,武汉市政府早已著手布局网路安全产业了。

武汉市政府早在2006年就想到了要打造自己晶元产业,2016年就推行国内首个网路安全基地,在2017年已经汇集了国内排名前三的显示面板企业其中的两家后,仍锲而不舍的将京东方也成功引进。作为一个内陆省会,创新意识和经济水平可能远不如北上广深,同为二线城市第一方阵,政治地位也不如重庆、天津的武汉政府都能做到如此的眼光,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作为更强大的后盾的中央政府没有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眼光,还会认为一个中兴被制裁了中国的高端制造产业就要完了的思想。

最后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的武汉,将会用独到的发展眼光和强大的实力,来证明自己将是中国制造由低端组装,到高端制造的蜕变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之一。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