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在高宗朝被逼死,原因也不過是權力鬥爭而已。簡單的說就是——他太飄了。

長孫無忌在李世民死了以後,基本就沒人能治的了他了。加上皇上是自己的親外甥,更是狂的沒邊,朝野上下被他治的噤若寒蟬,就差學趙高指鹿為馬了。

尤其是房遺愛謀反案,長孫無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憑空生出一場大案,把自己的反對派一網打盡。把皇上的哥哥妹妹都給殺了,李恪(就是那位差點被立為太子的那位)畢竟是皇帝的親兄弟,被長孫無忌下令賜死。皇帝心軟想求求情,長孫無忌一點情面都不給,生生殺了太宗的皇子。李世民如果知道這件事兒,回想起當年長孫無忌勸自己的理由,估計得氣活過來。

廢王立武」的皇后之爭其實不過是表面現象,真相仍然是權力鬥爭。長孫無忌滿以為李治還是當年那個小孩,不敢幹什麼出格的事兒。可是他無論如何沒想到李治敢把和他同級別的顧命大臣褚遂良給貶出去。直到褚遂良被貶謫,他才知道自己的權力有多脆弱。

其實長孫無忌的權力一直都是來源於李治,因為皇上是他親外甥,所以大家都怕他,可是他錯把這個權力當成了自己的。直到最後他才發現,皇帝要辦他,只需要薄薄的一紙詔書而已。


說實話關隴集團最大是皇族李家,怎麼能說鐵板一塊呢?自始至終長孫無忌的權力都來自於皇權。

從血緣上講,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親小舅子,是李治他親舅舅。可惜一張好牌打得稀爛。

從感情上講,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絕對的好基友,朋友一生一起走,兩個人從晉陽起兵就在一起,風風雨雨幾十年,玄武門之變生死與共,好不容易把千古一帝熬死了,心裡想著哈哈哈哈,老夫終於要君臨天下了,要不也學個王莽搞個新朝試試水,反正小外甥李治也不敢叭叭。

想當初唐太宗李世民廢掉太子李承乾過後,朝野上下都認為應該立魏王李泰,李世民自己也是這麼想的,本來大家認為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時候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站出來,力挺當年只有十六歲的晉王李治。

但是跟李世民,他就不是這麼說的了。

長孫無忌只說了一個理由:魏王殿下城府極深,野心大,心狠手辣,他若登基陛下的其他孩子怎麼辦呢?難道陛下忘了玄武門之變麼?

李世民心裡咯噔了一下,沉默了許久:李恪,英果類我,可立否?

長孫無忌心想,那小子是前朝公主之後,又不是我親外甥。不可不可。

理由:陛下,自古立嫡不立庶,滿朝文武會反對的。況且晉王年齡小,性情溫和,上位了也不會對幾個哥哥下手的。

李世民思慮良久:善。,就李治了,有你這舅舅輔佐,我放心。

房遺愛謀反案,長孫無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李恪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李治求情都沒用。

直到神龍元年,李恪平反昭雪,追贈司空、並重新以親王禮改葬。

後來,李治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一紙調令將褚遂良支開。

褚遂良一走,長孫無忌的陣營就開始崩潰。加上一羣想上位的諸如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的補槍,長孫無忌很快就去見好基友李世民了。估計會被李世民錘爆。

一代名臣落得個悽慘收場,報應不爽!

做人還是得謙虛謹慎啊。


關隴集團在高宗時期已經被削弱,無後才能輕易的漿砌瓦解。

高宗李治坐穩皇位後,其內心深處對舅舅的忌憚是不言而喻的,對關隴貴族控制朝堂也是極度不滿的。恰在此時,爆發「廢王立武」事件。

高宗要廢王立武,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關隴貴族極力反對。長孫無忌是高宗的舅父,太宗顧託掌權之臣,他的意見特別重要。於是高宗與武則天不惜屈尊,登門送禮,與長孫無忌商量廢王立武。然而,長孫無忌並不買賬,依舊堅決反對。長孫無忌等人堅決反對,表明了與武則天的敵對關係。

唐高宗李治雖然柔弱,但他當連選老婆這類事都做不了主時,李治按耐不住了。權力就是這樣,可以讓懦夫變成厲鬼,也可以讓聖人變成惡魔。而武則天則巧妙地發揮了枕邊風煽風點火的作用,慫恿高宗與這些「老朽」進行一場生死的搏鬥,順勢為自己謀取更大的政治資本。

於是,唐高宗遂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關隴貴族集團勢力。而且,多年來長孫無忌與褚遂良二人在高宗朝不知道收斂,引來很多朝臣的仇恨。就這樣,武則天開始成為高宗政治上的「戰友」。他們重賞首個明確支持「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很多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很快就形成了以許敬宗、李義府為首的「擁武派」。

當時託孤重臣中只有李勣表示沉默,高宗徵求他的意見,李勣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僵局至此結束,高宗的主意已定。其實李勣對於此事的表現未必就是其真實想法,這只是代表了朝臣中非關隴貴族出身的大臣對長孫無忌集團的反抗,也使高宗和武則天看到了朝廷內外正在興起的一股新生力量。

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初一,由司空李勣主持了冊立新皇后武則天的典禮。長孫無忌被排除在廢立大事之外,表明關隴集團已經喪失了其在王朝政治中的核心地位。隨即,武則天為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等關隴貴族集團的骨幹人物,將他們遠貶蠻荒。

當然,武則天最忌恨的是長孫無忌,但他不同於褚遂良等人,不但是佐命元勛,更是高宗的元舅。要把他搞垮,需要時機。顯慶四年(659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許敬宗等人把長孫無忌編織進了一樁朋黨案,進行政治陷害,誣奏長孫元忌伺機謀反。

唐高宗竟然不與長孫無忌對質(或者他需要不進行對質),就下詔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長孫無忌的兒子及宗族全被株連,或流或殺。三個月後,高宗又令許敬宗等人複合此案,許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

長孫無忌之死,等於幹掉了關隴貴族集團的旗幟性人物,標誌著這個強勢集團行將崩潰。武周代唐後,經過武則天及酷吏們的殘酷清洗,關隴貴族集團終於黯然謝幕了。正如陳寅恪先生說:「武曌則以關隴集團外之山東寒族,一旦攫取政權,久居洛陽,轉移全國重心於山東,中進士詞科之選舉,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貴族階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