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看西遊第174期)

文/牽著蝸牛散步

這幾天,莫名被一個詞撞暈了,無論是黨報還是街邊報、大號還是垃圾號、微博還是朋友圈,都在談論「佛系青年」。

一般情況下,「蝸牛看西遊」是不蹭熱點的,因為來得太快,去得更快,往往還沒等蝸牛憋出一篇文章來,就已被國臉官臉網紅臉炒爛大街了,蝸牛連滾帶爬都趕不上,因此乾脆不追,愛咋咋地!

但說到「佛系青年」,蝸牛卻不得不發聲了,因為不少人認為,「佛系青年」的生活方式,就是《西遊記》極力推崇的方式,甚至有人說,成佛的最高境界是「空」,「空」就是「佛系青年」的標籤。

真替《西遊記》叫屈!

我們首先得搞清楚,什麼叫「佛系青年」。據《人民日報》文章總結,「佛系青年」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比如:約車,司機到門口也行,自己走兩步也行;「雙11」,搶著也行搶不到也行;餓了,有啥吃啥,湊合就行;幹活,說我好也行,說不好也行……

用句時髦的話,叫「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超然於物外。

在網上,還有更清晰的定義:「佛系青年」是「葛優躺」「感覺身體被掏空」「好喪」「第一批90後脫髮了」的延續,透露著年輕人不得不端起保溫杯泡枸杞的焦慮;更是生活壓力和焦慮下,一種「不焦躁、不執著、不強求」的自我消解。

隨手可舉幾例——

有的「佛系青年」可以三個月不下樓,餓了叫外賣,購物逛淘寶,洗衣叫保潔,沒錢了叫爹媽……(有人說這是馬雲慣的。)蝸牛曾見過一位7天扔一次垃圾,15天洗一次衣服,30天掃一回地的「佛系青年」。別誤會,垃圾是讓送外賣的帶走,衣服是叫乾洗店上門來收,掃地是叫保潔阿姨來干。

他們其實也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但就是「懶得干」「懶得下樓」「先玩一會兒再說」……他們也不是沒有積極找工作,在網上發了不少簡歷,但一聽說每天要趕很遠的車去上班,工資除了車費吃飯剩不了多少,就懶得去了。

他們也想提高自己的素質,競爭高薪的崗位,但一聽說還要考試,職場上勾心鬥角還挺複雜,先打了退學鼓:我不是那塊料,還是算了吧。

有的「佛系青年」在爸媽安排下進了體制,或者大學畢業運氣好,進了一個吃不飽、也餓不死的單位,前兩年還很有激情很有想法,但遭受一兩次挫折後,就「想開了」:那麼賣命幹啥?幹得好又提不了官;即使提了官,還不是一樣給領導點頭哈腰?當再大的官,也有可能一犯錯誤就搞回解放前……

所以,他們的生活態度與「80後」憤青截然不同:領導安排的工作慢慢干,捅一下動一下;對領導批評不頂嘴、不報怨,但也不改正;每月工資多點也行,少點也可以,反正也買不起房,再急也沒辦法……

在領導眼裡,他們就像一個看破紅塵的佛門高僧,給他一串念珠,可以不吃不喝坐三天。

只是,這個「佛門高僧」不過20多歲,過早的心就老了。

很多人認為,西遊中有很多「佛系青年」,豬八戒就是其中優秀代表。

的確,他身上有不少「佛系青年」的標誌:別人求之不得的取經指標,他卻不珍惜,動不動就喊散夥;別人十分看重的果位,他卻寧願選擇老婆小孩熱坑頭。

一遇到妖怪,他打不贏就跑,打得贏也要跑;一遇到美女,立刻口水長流雙腳走不動。

但是,豬八戒身上卻有幾個「佛系青年」不具備的品質——

抗挫折性強。無論孫悟空如何戲弄他,無論妖怪怎樣折磨他,他轉眼就忘,仍挑著擔樂呵呵地趕路。為什麼讀書時的差生做生意往往能成功?因為他們從小練就了一張厚臉皮,絕不會因為臉面而放棄一次成功的機會。

天生樂觀。如果一般人從天上摔下來,從堂堂的正部級領導變成一隻醜陋的豬,恐怕早就自殺了,即使是「看淡生死」的「佛系青年」可能也穩不起。但豬八戒不,該吃吃,該喝喝,看到美女依然要去追求。

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在荊棘林,八百里山林全被植被覆蓋,走一步都困難。豬八戒主動請纓,用釘鈀開路。幹了一天一夜,連唐僧都勸他歇歇再干,他卻說:「師父莫住,趁此天色晴明,我等有興,連夜摟開路走他娘!」

在滿是污穢的七絕山,其它人聞到稀屎味就要吐,連孫悟空也不願意去開路。是八戒用他吃飯的嘴,硬生生在爛泥中拱開一條一百多里長的路。

此外,豬八戒全程挑擔,孫悟空搞不贏時,還積極協助除妖。取經路上,他打死的妖怪最多!因此,除了嘴臭點,性情懶點,他真不是合格的「佛性青年」。

有人說沙僧是「佛性青年」。的確,他身上也有不少標籤。

比如,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唐僧幾次冤枉孫悟空,狂念緊箍咒,他明知師父有錯,但就是緊閉嘴巴不開腔。三打白骨精之後,豬八戒把孫悟空請回來,猴子當面責怪他:「你這個沙尼!師父念緊箍兒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都弄嘴施展!」

比如,輕易不發表意見,一切以師父和師兄們說了算。在金兜山,豬八戒偷了三件背心出來,師父不穿,八戒讓他穿,他也穿上了。在獅駝嶺,豬八戒以為獅子精把孫悟空吞了,回來就分行李,他也默默跟著分行李。所以,難怪有人說沙僧的台詞只有三句: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

但是,沙僧身上也有很多優秀品質。

對人情世故很了解。也許正因為天庭機關的慘痛教訓,所以他對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孫悟空聽說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孩子,急著要趕去認親,沙僧卻告訴他:「三年不上門,是親也不親」。猴子不聽,吃了大虧。

非常會說話。豬八戒說話從不經過大腦,所以在這方面吃了大虧。但沙僧因長期在機關磨練,說話有理有節。比如孫悟空(其實是六耳獼猴)搶走了行李要去西天取經,他奉命去花果山勸解,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讓六耳獼猴也挑不出理來。

目的非常明確。唐僧因不聽孫悟空的勸,導致他被紅孩兒抓走,孫悟空心灰意懶,也提了一次分行李,八戒趕緊附和,他大驚道——

「師兄,你都說的是那裡話。我等因為前生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願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經,將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

所以,別看沙僧表面忠厚人云亦云,但一到關鍵時刻,有自己非常明確的主張,並且為這個目標能夠長期堅持下去,這也是「佛系青年」所不能比的。

那麼,西遊世界有沒有「佛系青年」呢?還真有一個!

在原著第九回,開篇就提到兩個閑人,一個是樵夫李定,一個是漁翁張稍。兩人喝了酒,在涇河邊曬太陽吹牛皮。一個吹自己山青,一個吹自己水秀,然後兩個就各種攀比。

比的內容不是賺了多少錢,當了多大的官,而是比誰過得更安逸。一個說我山裡好,一個說我水裡舒服。最後張稍完勝,原因是算命先生袁守誠每天會給他算一卦,按袁先生指點捕魚,必定會滿載而歸,而他只需回報一尾金色鯉魚即可。

所以,他可以過著沒有壓力的生活。正因為沒風險,因此也無欲無求,每天睡到太陽曬屁股才起床,沒有任何追求,也不想改變現狀,甚至每天連多打一網都懶得。他覺得這樣的日子能將就了。

如果要算「佛系青年」的話,他基本能挨得上邊。

在我們很多文學作品中,往往歌頌或嚮往這一生活狀態。比如陶淵明,追求的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甚至勾畫了「桃花源記」這一美妙世界。

一些「佛系青年」認為,我現在過的就是大師們的這種生活。

但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固定資產沒達到王健林的一個小目標,你根本過不上,或沒資格過這樣的生活!(陶淵明在當時可是大文豪,有很多人資助他)

比如,你得租一塊地吧(還不得少於30年),得蓋一幢象樣的房子吧,得買一輛車吧,得修一條路吧,得開闢一塊花園吧,得請工人定期維護吧……不然,你怎麼住,怎麼去,怎麼休閑?但大家可算算,這搞整下來得花多少錢?

長期居在山中,父母誰養?就算不需要你養,總得給一筆贍養費吧?如果他們生病了,你得準備一筆應急金吧?

孩子的教育怎麼辦?總不能讓他們當野人。如果要進學校,總不能年年讓他倒數第一吧?那樣會對他信心造成極大打擊。如果讓他們學好,培訓班能少嗎?上培訓班,你不陪著能行嗎?

所以,很多人學習陶淵明,花了一大筆錢在山中購買了房子,結果長期閑置,一年去住不了兩天,生生放壞了。

或許有人說,我大隱隱於市,每月賺的錢夠生活就行。那你沒房怎麼結婚?結了婚小孩怎麼養?家人或自己突然生一場大病怎麼辦?

就算你賴在父母家,也不結婚沒有娃,但你老了怎麼辦?平時總有朋友來吧,你不可能請朋友吃速食麵吧?可請客的錢從哪裡來?每年總得出去轉轉吧,旅遊的錢又從哪裡來?

千萬不要說吃低保、憑醫保就夠了。

所以,你要想在現實環境中生存,並且生存得好一點,過得像個人樣,你就沒資格當「佛系青年」!這種生活狀態是過早地放棄了努力的權利,當遇到突發情況時,就會像狂風中的小船,轉眼被大海吞噬。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安逸的生活會消散人的意志,懶散的心態會讓人更不想做事。

有人說,困難是財富,但必須克服了才是財富,否則困難還是困難。什麼叫悠閑?你只有足夠的條件不受生活束縛,才能真正得閑。

佛家的「空」絕不是看淡一切、無欲無求,做一個行屍走肉的人,而是在洞察世間一切規律後,不為小利所誘惑,不為小名所困擾,站在更高的起點,運用大智慧化解面臨的困難。

正如蝸牛多次強調的,低調的前提是隨時能高調。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玩得起的。

漁夫張稍在袁守誠設計砍掉涇河龍王后,幸福生活肯定嘎然而止。沒了算命先生的指點,他如何能保證每天打到足夠生活的魚?打不到魚,如何養得起老婆和小孩?如果再遇到涇河龍宮的人找他麻煩怎麼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