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催眠師催眠,我也可以催眠自己嗎?】

在我設計的催眠問卷裡,不少夥伴提出了這個好奇,

想知道自己是否只能持續依賴催眠師的服務,

難道說,每次自己一陷入恐慌或焦慮時,都要依靠催眠師才能平靜嗎?

有沒有可能透過持續練習,學會讓自己情緒穩定的方式呢?

(同場加映:你對催眠感到好奇嗎?歡迎留下你想知道的!

uMYjx3w.jpg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當我首次與當事人進行催眠時,

習慣花至少30分鐘的時間,好好瞭解當事人在情緒上想獲得的改變,

在時間允許的情形下,通常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催眠時,

會教當事人回家進行自我催眠,並建議他們最好每天花時間練習,

一段時間後,不只能夠提升接受催眠的品質,更可能減少來預約催眠的次數!

在藍海機構的催眠訓練裡,「相信每個人心中的自我療癒力」,

是我們反覆提醒學生的重點之一,

自我催眠,就是輔助當事人能有效啟動自我療癒力的一種方式,

身為催眠師,我自己也很常在生活中,透過自我催眠來學習與情緒共處~

 

 

【透過自我催眠,學習與情緒共存】

自我催眠是催眠服務項目中,除了戒煙、瘦身之外的一個重要項目,

實際進行催眠的過程裡,如何運用自我催眠來涵容情緒、調整情緒,

每一次都會是針對當事人量身打造的:

「有多少個當事人,就有多少種自我催眠方式」!

(同場加映:在自己心田種下平安種子

大致上,可以簡單歸納成以下三種模式:

 

1.建立防護罩,過濾情緒,建立心理界線

小方是個容易覺得緊張的人,尤其是第一年踏入職場,

辦公室裡快節奏的氣氛,經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每當聽到主管要他進去面談時,常覺得心跳加速、呼吸困難,

持續練習建立「心靈防護罩」,他覺得坐在辦公室裡輕鬆多了,

「他們有他們的評價,我也有一套自己對工作的看法」

「犯錯沒有關係,修正、問人、持續學習就好了~」

在經過四次催眠後,小方整個人身上散發出自信的光彩,

在工作上遇到挑戰時,也更能沈穩的應對了。

 

有些人很容易受到環境或旁人影響,使得心情七上八下的,

這時候透過催眠師的有效引導,想像在自己的心靈周圍,

建立起一道有彈性的防護罩,就可以協助當事人建立清晰的心理界線,

在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環境之間,拉出一道自我保護的距離,

學習區辨此刻的內心狀態,真的都是自己的問題嗎?還是受環境影響?

我所感受到的情緒,會不會其實背負了他人期待,

或過於敞開,而受到了環境的影響?


 

2.向下紮根,穩住自己

「經過剛剛的練習,你經驗到什麼?」我問小婷,

「覺得比較能感受到身體真的存在在這裡,比較平靜、穩定...」

原本眼神有些飄忽,面對我詢問當下情緒與想法,

幾乎都只能回答「不知道」的小婷,在做完自我催眠後,

慢慢能夠與自己心中壓抑已久的情緒靠近了,

「好奇怪,剛剛你念到某段話時,忽然覺得有股悲傷!為什麼呢?」

「你自己覺得呢?」我看著他,沒有直接回答,

「我覺得....好像是自己一直都在壓抑吧!

直到剛剛我才發現,自己其實很難過,

但願意陪伴自己後,卻看見難過沒有想像中得難受!」

 

情緒激烈起伏,很容易讓我們的身心狀態失去平衡,

有些當事人則習慣用壓抑、否認的方式,

切斷情緒,好讓自己不會感到這麼痛苦,

久了,卻需要付出與自己的身心感受疏遠的代價,

甚至會出現「明明沒感覺,身體卻出現症狀」的身心反應!

透過自我催眠練習,幫助自己像是大樹一樣往下紮根,

除了能夠協助我們穩定情緒,也能將注意力帶回自己身上,

進而真實回應外在訊息,穩定、有力量,不再漂泊~

images.jpeg

3.透過呼吸,釋放情緒

在自我催眠中有個簡單技巧,能夠協助我們釋放情緒:

在吸氣的時候,想像自己吸入光、愛、溫暖,

吐氣的時候,釋放不再需要的情緒,

在一呼一吸之間,慢慢回到安穩與放鬆的身心狀態裡,

拿回心靈的主導權,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奇怪,我以前在冥想時也會做這樣的練習,

可是效果好像沒有你帶我做的時候,這麼清晰?」

阿蘭平常有靜心、冥想的習慣,也有一套自己釋放情緒的技巧,

在第二次催眠的後半段,我帶他實際進行自我催眠練習後,

他充滿好奇的詢問我,他平常做的冥想跟自我催眠差別在哪?

「靜心、冥想跟催眠,是三個過程相似,但各有不同用途的技巧,

催眠是協助你更聚焦在內心變化的技巧,

與你習慣的放鬆冥想不太一樣。」我這麼解釋,

「當然,催眠師在引導語的精緻度更高,也會根據你的語言習慣調整,

這也是讓你有不同經驗的原因之一!」

受過良好訓練的催眠師,即使只是單純引導當事人進行呼吸練習,

面對不同個性、表達習慣的當事人,在文字上仍然會有細微調整,

就像是心理師要表達同一個意思時,對不同當事人可能會用不同的句子來説一樣!

inception12.jpg

【遇到緊急情況,如何有效替自我進行催眠?】

「幽樹,你上次教我的自我催眠方法,

在睡前跟搭車的時候作,效果都很好,

可是我一跟伴侶講話,就全部都破功了...」

阿蘭在第三次催眠時,一開始就提出了這個悶了兩週的疑惑,

「是呀,畢竟對你來說,才正在自我療癒的開始,

就好像是電玩裡還在新手村的初心勇者,

拿剛學會的招式來打打小怪還可以,一下要挑戰大魔王就可能要等等了。」

 

 

我習慣用旅行、電影、電玩等生活化的比喻來形容催眠,

上一段阿蘭的提問,是許多夥伴在問卷或實際催眠中的共同疑惑,

無論是在催眠講座、工作坊,或是催眠師的訓練課程裡,

我常常會強調一件事:「看清楚自己現在的位置,尊重自己的速度」,

每個人自我探索跟療癒的經驗都很獨特,起步早、經驗豐富的人,

就像是資深淺水客一樣,撲通一聲就可以潛到深水區,

自由運用那些潛意識的智慧與資源,

對於才剛開始享受浮淺樂趣的新手來説,就需要比較長時間的摸索跟練習了,

「學了之後,就要靠你自己練習了,我也不愛一直讓當事人依賴!」

這是我經常對當事人說的話。

 

持續練習,並在下一次催眠裡,

透過實際運用後的經驗回饋與討論,將自我催眠的過程修得更細緻,

這是自我催眠技巧得以發揮作用的一大關鍵,

有些具有焦慮症狀、恐慌情緒的當事人,

第一次我帶的方式,往往會是比較廣泛、通用的版本,

目標是讓當事人熟悉、好操作,能夠在平日頻繁練習,

之後一方面透過探索情緒背後的根源,自我催眠的指導語也會持續調整,

讓當事人能在突發狀況裡,也能運用自如,

這些都需要當事人持續練習與討論的合作意願,纔有辦法成功!

 

 

【成為自己的催眠師,靠的是認真練習與努力】

有個隱喻故事是關於「持續」這件事:

有個80歲的老翁看到市場上聚集著一羣人,非常熱鬧,

他努力的擠到人羣前方,發現有個年輕人正表演射箭的技術,

只見年輕人搭弓射箭,連射三次,每一枝箭都命中前一枝箭的尾巴!

觀眾們都鼓掌叫好,年輕人臉上顯得相當神氣,

老翁非但沒有拍手,反而大聲嚷著「這也沒什麼神奇的」!

 

年輕人不高興了,把背上弓箭遞過去「難道你也可以辦到?」

老翁笑著說,「我這老骨頭了,射箭不行,但可以表演個雕蟲小技!」

他放下背上的一個瓶子,瓶口大概是大拇指大小,

接著他取出一枚銅錢,中間有個比大拇指還小一點的孔洞,

他從瓶中倒出一點油來,讓油從銅錢的孔洞裡穿過,滴落到杓子上,

接著又用杓子將油穿越銅錢的孔落回瓶中,過程裡半點油都沒沾上!

年輕人看呆了,老翁只是謙虛的說:

「我在這市場賣油超過60年了,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情,

這麼一點身手,也是應該的!」

q6CVn6CekaGaqA.jpg

【只要你願意,生命就有可能不同】

「催眠的效果,來自於當事人心中的自我療癒力」

是我服務超過100位當事人後,深深見證到的一件事,

對我來説,許多神奇案例,除了靠著催眠中充分評估與細膩陪伴,

更多時候,往往源自於當事人的願意與持續練習自我催眠的成果!

我自己其實也是個很容易在生活中有各種情緒的人:

容易緊張、焦慮不安、怕東怕西的,也常因情緒起伏而受苦。

 

 

在這10幾年來透過心理諮商、牌卡、催眠等不同的方式,

持續在生活中練習自我照顧、看見潛意識提醒的訊息,

(我幾乎每天都會替自己抽牌,每幾天花一點時間靜心、自我催眠)

慢慢的,對情緒變化的根源看得清楚了,穩定速度也加快了,

有些夥伴佩服著我對當下情緒的看見與書寫,非常細膩而深刻,

其實這都是10多年來反覆練習,才逐漸累積起來的,

催眠是一種能加速自我覺察與成長的技巧,只要願意反覆練習,

我想應該不需要等到10年後纔看得出效果!

(同場加映:催眠可以讓我的憂鬱症變好嗎?

 

 

只要你願意,在有品質的催眠師引導之下,學習幾種自我催眠的方式,

不只能慢慢找到與負面情緒相處的方式,更能懂得抒壓放鬆的好方法,

甚至這些方式也能運用在親密關係、職場應對、增加讀書與工作效率等生活層面喔!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新北市國高中特約諮商心理師、諮商督導、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與催眠療癒師與催眠訓練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相信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自我療癒能力,
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看見並接納自己。

 

(歡迎分享本文,讓更多人認識自我催眠!

文章所有案例的個人資訊都經過改編、混入虛擬對話,

請當成方便理解自我催眠的虛擬小說,圖片取自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