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以“唐宗宋祖”來並稱唐太宗李世民與宋太祖趙匡胤,可見趙匡胤的歷史地位之高。但你可能不知道,趙匡胤曾是一個職場菜鳥,年輕時更是標標準準的公子哥兒、啃老族。

後唐天成二年(927年),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的一個軍官家庭。趙匡胤家本來是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因老大不幸夭亡,他就成了弟兄們實質上的老大。可是他這個老大當得不怎麼樣,整天只會舞槍弄棒、踢腿耍拳,要不就是遊冶浪蕩、下棋撒潑。趙匡胤19歲那年,父母爲他包辦婚姻,娶了同樣生於軍官家庭的姑娘爲妻。既然已經討了老婆,就應該另立門戶,可趙匡胤不管這些,仍舊與妻子一起悠然自得地賴在家裏啃老,一直啃到22歲。

他22歲那年,天下更亂,日子更加難過,他最小的弟弟趙匡美也出生了,再加上九歲的弟弟趙匡義,哥兒幾個一齊窩在家裏,也確實不是個事兒。趙匡胤只好痛下決心,離開嬌妻,外出打工。

然而到哪裏去打工呢?

當時中原一帶兵荒馬亂,每隔三年五載就會改朝換代,鬧得天翻地覆。相對來說,南方比較安逸些,於是趙匡胤決定先到南方去。

他首先想到了在復州(今湖北仙桃)擔任防禦使的王彥超叔叔。王叔叔是趙匡胤的父親的同僚兼好友,只比自己大13歲,自己從小就與王叔叔玩得很好。如今他擔任了復州的一把手,自己到了復州還不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不料想趙匡胤千辛萬苦到了復州,王叔叔見到這個菜鳥世侄,雖然熱情,但是絕口不提他工作的事,最後竟然拿出十貫錢路費,打發趙匡胤上路。

趙匡胤萬般無奈之下,就近投奔在隨州(今湖北隨州)擔任刺史的董宗本伯伯碰運氣。董伯伯曾是趙匡胤父親的同僚,而且董宗本的兒子只比自己大一歲,是從小玩得很好的鐵哥們。憑着這層層關係,董伯伯哪有不照顧自己的道理?董伯伯也確實很講義氣,立馬安頓了趙匡胤,並給他安排了一份體面的工作,與自己的兒子平起平坐。趙匡胤感到十分愜意。儘管他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也沒有什麼特殊技能,但是他見人就吹噓標榜自己,還特別愛對董家公子吹噓自己所謂的“大富大貴”之相,說自己出生時“金光滿室,異香不散”;說自己到哪裏都會有“紫雲升騰”。年輕氣盛的董家公子被說得心煩氣躁,慢慢地開始看不起趙匡胤這隻只會炫耀自己的菜鳥,就開始給趙匡胤穿小鞋,有一搭沒一搭地羞辱他。吃別人的飯,嘴巴自然硬不起來,受了委屈的趙匡胤只有忍氣吞聲。可趙匡胤根本就不是受窩囊氣的人,無奈之下,他只好捲起鋪蓋走人。

離開隨州後的半年時間裏,趙匡胤又在幾處打過工,從湖北到陝西再到甘肅,除去跑路的時間,在一個地方打工的期限不超過一個月。趙匡胤痛定思痛,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後臺有多硬,沒有響噹噹的技能,只會擺花架子,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混下去。

之後,趙匡胤投靠了大將軍郭威,這次他低調勤勉,慢慢由一個職場菜鳥變成了一個職場精英,由此翻開了他職業人生的新篇章。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