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需要肥力大,除施足基肥外,應及時追肥,發芽期不需要追肥,苗高30厘米、發一到兩個分支時應追一次壯苗肥,畝施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公斤,或硫酸鉀型複合肥30公斤,在生長旺期追轉折肥,畝施餅肥75公斤,複合肥50公斤,同時結合追肥第一次培土,以後結合澆水進行第二、三次培土,如遇雨水較多,可以在下雨時,將各種化學肥料放在姜窩旁邊,每株50到100克,為促進嫩姜根莖伸長,提高品質,根據生長情況中耕培土3到4次,生薑開始分櫱時,進行第一次除草培土,以後結合肥水管理進行多次,培土用挖溝土進行,每次培土後都同時將溝挖深,也利於排水透氣,姜生長要求濕潤環境,但也很忌田漬水,因此中耕培土要結合清溝,做到雨停溝干,田間不積水!

生薑病害主要有腐敗病(俗稱姜瘟病)、葉枯病,蟲害主要有玉米螟、曲條跳甲,應及時噴葯殺滅及防治。姜瘟病一般從6月份始發,高溫多雨發病重,此病主要採用農業綜合防治,如輪作換茬,嚴格選種等。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將病株四周0.5米內的健株一併去除,挖去帶菌土壤,病穴內及四周撒石灰1公斤,並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灌根,或50%的代森銨800倍液或5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新高脂膜噴洒,以防止病害繼續發生。葉枯病病葉初期先變黃,黃色部分逐漸變褐色壞死。由局部擴展到整個葉脈,呈現褐色至紅褐色的葉緣病斑,病斑邊緣波狀,顏色較深。防治方法是在發病初期,對姜苗噴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2:200倍波爾多液,或70%代森鋅600倍液,視病情,隔15~20天,噴2~3次。若在噴洒液中加入新高脂膜適量,防治病蟲效果更佳。注意七月多暴雨,要及時排水。

適時遮陽。主要遮陽模式有條幅式遮陽網、條幅式打孔膜和高位棚室遮陽網遮陽等多種方式,以條幅式遮陽應用面積最大。小型拱棚栽培方式的採用高位棚式遮陽網遮陽效果最好。2.苗期管理。為保證生薑順利出苗,在播種後覆膜前澆透兩遍水的基礎


【點擊右上方的藍色按鈕,關注「愛農幫」,獲取更多農資訊】姜是一種很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經濟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質外,還含有蛋白質、多糖、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集營養、調味、保健於一身,自古被醫學家視為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很高的種植前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生薑的種植技術視頻吧!

生薑的種植條件

1、溫度:姜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植株只能無霜期生長,生長最適宜溫度是25-28℃,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遇霜植株會凋謝,受霜凍根莖就完全失去發芽能力。

2、光照:姜耐陰而不耐強日照,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故栽培時應搭蔭棚或利用間作物適當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發達,耐旱抗澇性能差,故對於水分的要求格外講究。在生長期間土壤過干或過濕對姜塊的生長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發病腐爛。

4、土壤:姜喜歡肥沃疏鬆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濕的低洼地栽種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長也不好。姜對鉀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生薑的播種方法

1、播種時間:生薑的播種時間一般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霜前收穫。由於姜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選擇晴暖天氣播種。

2、優選種姜:應在前一年,從生長健壯、無病、高產的地塊上選留種姜。收穫後選擇肥壯、芽頭飽滿、個頭大小均勻、顏色鮮亮、無病蟲、無腐爛、無損傷、未受凍的姜塊做姜種貯藏。

3、曬姜困姜:播種前1個月左右,將姜種平鋪在室外地上晾曬1-2天,夜晚收進室內防霜凍。通過晒種,可提高姜塊溫度,打破休眠,促進發芽,並減少姜塊中的水分,防止腐爛。晒種1-2天後,再把姜塊置於室內堆放3-4天,姜堆上蓋上草蓮,進行困姜,促進種姜內養分分解。經過2-3次反覆曬姜困姜後,便可催芽。在曬姜困姜的過程中,應嚴格淘汰乾癟、瘦弱、發軟、肉質變褐色的姜種。

4、催芽處理

①土炕催芽:就是利用農村的土炕進行催芽,先在炕上鋪一層麥秸,厚10厘米左右,麥秸上再鋪2-3層紙,將姜種一層一層地平放在紙上,堆放厚度60-80厘米。種姜排好後,讓其散散熱,然後再鋪一層10厘米厚的草,最上層加蓋棉被保溫。催芽溫度可通過土炕加熱或揭蓋覆蓋物來調節。

②溫室催芽:先在簍筐內四周鋪放3-5層紙,將姜種頭朝上一塊一塊擺放於蔞筐內,堆放3-4層,再蓋上3-4層紙,把蔞筐放入溫室內,保持適溫催芽。

5、掰分姜種: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姜塊掰成75-100克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保留1個肥胖的幼芽。結合掰姜種,應再進行一次精選種芽,剔出芽基部發黑、或姜斷面變褐的姜塊。

6、澆水播種:姜出苗很慢,土壤缺水會影響出苗,因此一定要澆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澆水。底水滲下後即可排放姜種,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平播時,將種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豎播時,種芽一律向上播種。隨播種,隨用細土蓋在姜芽及姜種上,播完後覆土4厘米-5厘米厚。覆土太厚,地溫低,發芽慢,覆土太薄,則表土易乾燥,影響出苗。

7、播種密度:播種密度一般每畝保苗5500株左右,每畝用種量為400千克-500千克。種姜越大,出苗越早,苗越壯、產量越高。因此,種塊應盡量大些。

生薑的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姜為淺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傷根。一般在出苗後結合澆水,中耕1-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進入旺盛生長期,植株逐漸封壟,雜草發生量減少,可採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無公害生薑生產,最好不用除草劑防除雜草,可採用黑色地膜覆蓋、或覆蓋白色地膜再蓋一層薄土等方法防除雜草。

2、適時澆水:姜不耐旱,根系又淺,應合理澆水,確保植株正常生長。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幼苗期雖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應小水勤澆,澆後淺耕保墒。夏季勤澆水,可降低地溫,以早、晚澆水為好,田間積水過多應及時排澇。立秋後,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增多,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保持土壤相對濕度75%-80%。收穫前3天澆最後一水,以便收穫時姜塊上可帶潮濕泥土,有利於貯藏。

3、合理追肥:姜極耐肥,除施足基肥外,應多次追肥。幼苗期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應追一次「壯苗肥」,每畝隨水沖施腐熟人糞尿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立秋前後,姜苗處於「三股杈」階段,是生長的轉折期,也是吸肥量變化的轉折期,應追施「轉折肥」,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並配合施入三元複合肥15-20千克。9月上旬前後,姜的根莖進入旺盛生長期,為促進姜塊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補充肥」,每畝施三元複合肥30千克。

4、及時培土:姜的根莖在土壤里生長,要求黑暗、潮濕,需要進行培土。一般於立秋後結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3次,逐漸將播種溝變成壟,防止根莖露出地表。

5、適時採收: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①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腌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②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盡量減少損傷。

③種姜採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葉片時,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土掩蓋根部。若採收過遲傷根重影響植株生長。

6、留種貯藏: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曬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曬後,貯藏作種。

生薑病蟲害防治

1、姜瘟病

【危害特徵】姜瘟病又稱腐爛病或青枯病,屬於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地下莖或根部。一般在貼近地面的地下莖先染病。肉質莖受害,初成水漬狀,黃褐色、無光澤,後內部組織逐漸腐爛,僅留皮囊,擠壓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狀、惡臭的汁液。根部發病,初期呈水漬狀,後黃褐色,最終腐爛。地上莖受害呈暗褐色,內部組織腐爛,僅留纖維。葉片受害呈凋萎狀,葉色淡黃,邊緣捲曲,直至全株下垂死亡。

【農業措施】從無病田留種或精選姜種,因生薑瘟病原菌可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輪作換茬是切斷土壤傳病的重要途徑,對已發病的地塊要間隔2-3年以上才可種姜,其前茬應為新茬或糧食作物或蔥蒜茬最好。而種過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茄科作物,特別是前茬發生過青枯病的地塊,不宜種植生薑。

【種姜消毒】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浸種48小時後播種。

【藥劑防治】出現中心病株後,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溶性粉劑750倍液或50%代森銨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250毫升,隔10-15天一次,連續3-4次。

2、葉枯病

【危害特徵】姜葉枯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病葉上初生黃褐色病斑,逐漸向整個葉片擴展,病部生出黑色小粒點,嚴重時全葉變褐枯死。

【農業措施】與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1:200波樂多液噴洒姜株,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

3、斑點病

【危害特徵】姜斑點枯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斑黃白色,棱形或長圓形,長2-5毫米,斑中部變薄,易破裂或穿孔。嚴重時病斑密布,全葉似星星點點,故又名白星病。

【農業措施】避免連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和腐熟有機肥。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洒50%復方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

4、炭疽病

【危害特徵】姜炭疽病也屬真菌性病害,為害葉片,多先從葉尖或葉緣出現病斑,初為水漬狀褐色小玉斑,後向下、向內擴展橢圓形或棱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雲紋明顯或不明顯。數個病斑連合成斑塊,葉片變褐乾枯。潮濕時斑面呈現小黑點。

【農業措施】避免連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和腐熟有機肥,收姜時,徹底清除病殘物。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洒50%復方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連續2-3次。

5、姜螟

【危害特徵】姜螟又叫鑽心蟲,其食性很雜,以幼蟲為害地上嫩莖為主,還可轉株為害。

【防治方法】可用52.25%農地樂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噴霧,10天一次,連續2-3次。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愛農幫】,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小編,我會及時為您解答.


生薑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在地溫達到16℃以上時播種,一般地膜覆蓋栽培結合直播劑播種在清明前後;濰坊地區的大姜人工催芽一般在清明後、穀雨前的4月中旬。

2.整地施肥。耕前每667平方米施優質土雜肥4~7方,大灌地,深耕30cm,然後每667平方米撒施雙效中微素50kg,結合大姜專用肥氮磷鉀有機肥(含有機質30%、腐植酸銨20%)100kg,撒後備溝。一般按溝距55~60cm,溝寬25cm、溝深20~25cm開溝。溝底每667平方米撒施大姜專用腐植酸氮磷鉀有機肥(含有機質30%、腐植酸鎂10%、鐵5%、鋅2%、氮磷鉀12%,總養分59%)100kg,備播。

3.播種。播前灌水,用大姜浸種直播劑浸泡經過曬3~4天,並掰碎保留每塊70g左右的姜種30~40分鐘,按株距25cm下種,覆土2~3cm,每667平方米用施田補除草劑200~250g對水45~50kg均勻噴嚴地面後地膜覆蓋。

4.出苗期管理。播後25天出芽,需及時打孔通風,準備遮陽遮蔭。齊苗時,膜下小水灌1次。如發現地老虎危害苗莖可結合灌水每667平方米沖灌辛硫磷2~3瓶(嚴防含有DDV的辛硫磷使用)。

5.幼苗期管理。當大姜苗高20~30cm時,結合灌水每667平方米地沖灌雙效有機水沖肥20kg1次,10~15天1次,共兩次。當大姜具有兩個以上分枝時可除去地膜,順背撒施大姜專用氮磷鉀有機肥(含有機質30%、腐植酸銨20%的400kg,含有機質30%、腐植酸磷20%的80kg),小背溝後灌1次大水。病蟲防治期注意防姜螟、葉蟎、薊馬、跳甲等害蟲。對姜螟的防治有效藥劑是滅蟲斃,每背覆噴霧器40cc加增效劑5g(1代),對葉蟎、薊馬、跳甲的防治有效藥劑是阿維菌素加增效劑。以上害蟲同時發生時,可同時混用,病害主要是炭疸病,個別有莖腐病,有效防治藥劑是滅菌斃50~100cc加雙效二號50g加增效劑5g,7天1次,共2~3次為一個療程,如害蟲、病害同時發生,也可混合用藥。

6.旺盛生長期管理。立秋後大姜進入旺盛生長期,應加強肥水管理,以取得一個好的收成。此時首要任務大追肥大背溝,先順背撒施大姜專用腐植酸氮磷鉀有機肥50kg,氮磷鉀有機肥(含有機質30%、腐植酸鉀20%)50kg,進行背溝,溝底再撒肥氮磷鉀有機肥(含有機質30%、腐植酸鉀20%)100kg,灌大水。施肥背溝後一周除去遮蔭網,在9月上中旬還要補充追肥。每667平方米用氮磷鉀有機肥(腐銨)40kg。灌水結全硫酸鉀10kg。病蟲防治期的主要害蟲是食葉青蟲,有效藥劑是滅蟲斃加DDV加增效劑。病害主要是葉斑病,有效藥劑是百托100g加增效劑。以上害蟲病害同時發生可混合使用。

7.收穫。收前3~4天需灌水,以便收穫後姜塊帶有潮濕的泥土,便於貯存,收時留莖稈2~3cm,隨收隨入窖。

確定大姜的收穫期一般根據氣候而定,因為大姜60%以上的產量是在後期形成的,因此只要氣候適宜就不要過早收穫,一般以最高氣溫18~20℃、最低氣溫8℃左右、初霜打葉微枯時進行。

入窖為防蛆蟲危害,姜塊可用病菌劑伴砂培姜,為防井淺春季氣溫高大姜發芽可用抑芽劑伴砂貯藏,入窖後20~25天不封口,此後只留20~30cm見方的小窗封下口,小雪後再封上井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