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金石 分類:雲棲閑拾 2008-04-10 16:16 閱讀(139)評論(20)編輯刪除

方寸間靈動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縱橫之章法,淋漓盡致間,展現出耐人玩味的古雅逸趣,回味雋永,這就是中國印。中國印雖無書法之揮灑自如,少繪畫之色彩明暗,卻另有一種古樸和渾厚情致,其間,更是蘊含著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和豐富哲理。

藝術大師豐子愷曾說過,篆刻(中國印或印章)藝術是「經營於方寸之內,而賞鑒乎毫髮之細,審其疏密,辨其妍媸」。所以「書畫同源,而書實深於畫,金石又深於書」。因此,「非有精微之藝術修養,不足與語也」。

考古證明,中國陶器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有八千多年歷史,而最原始的制陶即模製法,就是在模子里置竹籃條或繩子,接著用泥塗在模子里,待半干後取出,陶坯的表面就留下清晰的籃或繩的印紋。受如此印紋的啟示,先民們後來直接在陶拍上刻紋飾。

最早的中國印是印璽,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 篆刻流派

徽派從何震開始,後有巴慰祖,胡唐,董洵,蘇宣,汪關,程朴,朱簡,都是遠追秦漢,自出新意的高手。徽派的印章特點加強了對秦漢印長處的吸取,篆法簡潔,章法平正。刀法多採用沖刀,線條凝練。浙派浙派名家最著名的為: 胡震,奚岡,浙派的特點,用刀多采切刀法,線條粗獷,運刀任意不羈。給人老辣痛快的感覺。另外還有西泠八家西泠八家有以下八位:丁敬,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錢松,趙之琛.

晚清名家晚清名家有趙之謙,吳昌碩 黃士陵.石料:

青田石產浙江青田。最名貴的是「封門青」凍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壽山石產福建壽山。最名貴的是「田黃」,價同黃金,呈黃色半透明。昌化石產浙江昌化。最名貴的是「雞血石」。因石質紅斑鮮艷如雞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鐵質的砂釘、易傷刀刃。巴林石產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福黃石質透明而柔和,堅而不脆,色澤純黃無瑕,集細、潔、潤、膩、溫、凝六大要素於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黃三寸金」之說;巴林石中雞血石,有「草原瑰寶」之美譽,該石溫潤脆爽,軟硬適中,宜於鐫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賞之餘,不禁產生豐富的遐想,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稱巴林極品石是集「壽山田黃」之尊,溶「昌化雞血石」之艷,蘊「青田封門青」之雅的印壇奇葩,其評價正可為巴林石之寫照。巴林石石質細膩,溫潤柔和,軟硬適中。其它還有浙江寧波的大松石、山東掖縣一帶的菜石、磨刀石(又稱羊肝石)

鑒賞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徵,如書法、章法、刀法,再要體會印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意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鑒、慢慢欣賞。

閑章在書畫作品上用於壓角、起首以及與構圖相適配的補白,在藏書上選擇閑章更有言志的味道,有時純粹用於賞玩,起到座右銘的作用。

正因為閑章兼具信和志的特點,為許多文化人鍾情,結合自身特點,創作出數量繁多、藝術水準極高的閑章精品,成為篆刻藝術的一道美麗風景。

閑章印文抒情、言志、詠景物、寓祝願,其高論妙語,讀到會心處,令人愛不釋手,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細品閑章,可以從中得到啟迪、警示、鼓勵、安慰、祝福、啟蒙崇高情感。

篆刻名家創作的閑章,立意高,技法精良,可窺高尚的人格魅力,頗為耐人尋味,多角度全方位展現博大的精神天地與深邃的哲理內蘊,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教育功能和收藏價值。

品評閑章可以從印材、印文和篆刻三方面進行,高質量的作品選材精美、選詞極富內涵,篆刻水平高超,令人百看不厭。

書法 傳統認為,篆刻必先篆後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藝術。歷來有成就的印藝家對書法都十分重視,「無一訛筆」是保證印文具備鑒賞價值的重要前提。

章法 章法就是一個字或一個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藝術、比較複雜而變化多端,實在是篆刻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環。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實、大方、端正,漢印章法大多根基於此,進一步要求自然生動、別饒情趣.

刀法 古人鑿銅刻玉,力艱功深,其過程較為複雜。佳石極宜受力,一如良紙之受筆墨,鐵筆所行之處,石屑紛披,呈現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線條痕迹具有古拙蒼勁的金石氣息。刀法大致可分為兩種:沖刀和切刀。沖刀行進爽快,一瀉千里,很像書法中一拓直下的筆法,能表現出雄健淋漓的氣勢;切刀則行進較慢,用短程碎刀連續切成,一步一個腳印,猶如書法中的澀筆,能表現出遒勁凝鍊、厚實穩健的氣象。有時兩種刀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

情趣和意味 我們知道,歷代許多文學家、詩人、書畫家都對印章情有獨鍾,許多印人同時也兼工詩書畫,他們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語、詩詞佳句或者俚俗語言作為閑章內容,往往能出奇制勝,饒有情趣和意味。當我們鑒賞到這類語句時,也會覺得分外的有滋有味、興趣盎然。

邊款的鑒賞 邊款,就是銘刻在印章面或周面的姓名、年月等文字記錄。按照鐘鼎等銘文的稱法,「款是陰字凹入者,識是陽字挺出者」,但是在印章領域,不論陰陽,通常統稱為邊款或款識,很少有把印章陽文款識稱為「邊識」的。

陳巨來閑章:「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反映了知識分子被學霸欺負的痛苦。

清鄧石如刻閑章"觀海者難為水",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只有完備的實驗才能得到可靠的結論。

趙之謙以"如今是雲散雪消花殘月闕"閑章寄情思親,借古諷今,博士貶值,大學生就業困難,如何能沉下來讀書,這是一個問題。

明代唐寅因會試被黜,居蘇州賣畫為生,畫幅上常蓋"南京解元"、"龍虎榜中名第一,煙花隊里醉千場"兩印,自負不凡,傲視一切。

齊白石自幼清貧,木工出身,成名之後,刻閑章"魯班門下",不忘根本。如今導師成老闆,鮮有願稱門下之徒。

記事閑章中,字數較多,內容較廣的恐怕要推康有為的一枚陽文線篆閑章了。印文:"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戊戌舊事,概見端倪。他把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業績,都記在了印里。

"我書意造本無法"是鄧石如用蘇東坡句來評論自己書法的閑章,謙虛地說明自己的書法沒有法則,是臆造的。

吳昌碩篆刻閑章「人書俱老」,非老手不可賞也.

如何才能人書俱老?鄧散木有閑章云:「埋頭苦幹」,誠哉斯言。

(以上東東來源於網路,東家一言,西家一語.)

剛發現個好玩的網址,可以生成印章的,http://home.kele8.com/smallgame/signetImg/default.aspx,雲兒已鏈接到博客首頁上了.順便給自己也搞了一枚.這種電腦生成的玩意,規整了些,不夠靈動.雲兒正在著手學習篆刻,明兒刻好了再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