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考古考古,其實被我們所考的古人也考古的。金石學——中國考古的前身。這是一門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爲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偏重於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發展到清朝後期,更是誕生出了全形拓這種獨特的創作方式。

傳拓起於隋,最早的作用是臨摹習字。到盛唐後,這種習字方法更是被上層士大夫所普遍採用。在兩宋階段,傳拓已成爲一門獨特的藝術並延續至今。

拓片作爲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顯示出來的一種技能。但是這門手藝,知道的人寥寥無幾,能做到專業水準的更是少之又少。

子濟所拓曼生壺-皆大歡喜

子濟是現代爲數不多的掌握了全形拓技藝的人。起初只是接觸到了金石學,不久便被傳拓所吸引,當時的老師只教授了簡單的平面傳拓,“我想學立體全形拓,但是沒有老師,只能靠自己研究了。”

機緣巧合之下,子濟遇見了現在的老師——上海的童衍方和唐存才先生。這纔有機會更加深入的研究、瞭解金石學和全形拓。

“剛開始學的時候沒有材料、沒有書籍,就在杭州市圖書館找,找到了馬國慶老師關於傳拓的書。回家抱着研究,結果沒幾日,朋友告訴我有個展覽,一起去看。到了現場一看,原來就是馬老師的傳拓作品展,因此也認識了馬國慶老師,也是緣分。”

漸漸的,子濟拓的東西越來越多,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感悟。朋友于是推薦他去做傳拓。“也是機緣吧,親自上手了陳介棋的舊藏青銅器,後來在我手上拓過的曼生壺也有好幾把。”陳介祺是清朝的金石學家,墨拓技藝十分高超,能夠親自感受,對子濟也是一次極爲深刻的體驗。

“傳拓,不僅是技,更是藝。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感受,沒有那種‘匠氣’,匠人不匠吧。”

子濟作品

子濟作品-百歲圖

《百歲圖》,源於傳統的錦灰堆繪畫,是元代畫家錢選首創,又稱“八破”、“打翻字紙簍”,是將破碎不全的古舊書畫、拓片、古書等文房雅物,通過複雜的重疊堆積關係來構成畫面,看似雜亂無章,實則井然有序,很有三維視覺藝術的特點。因爲“碎”與“歲”諧音,所以,往往具有祈禱福壽的寓意。

子 濟

zǐ jì

-

逸格堂主人

傳拓手作人

金石學研究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