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對國家的影響特別大,他們光積門客,在國家危難之際也貢獻自己的力量!

齊國「孟嘗君」田文,字孟,封於嘗邑,故號孟嘗君!他養士數千人,是齊國重要政治力量,擔任過齊相,每年的工資就是薛地萬戶人家的租稅!他的門客馮諼曾到薛地為他收債,免除了部分貧苦人的債務,取得了薛地人的擁護和愛戴!當他受齊王的猜疑被罷免職務後,得以在薛地安身!在被懷疑之際,他逃到魏國,依附魏無忌,後魏王任他為相!他做媒把信陵君姐姐嫁給平原君趙勝,然後把相位讓給魏無忌,回到薛地,魏王和趙王都與他交好!從此,孟嘗君往來於齊、趙、魏三國之間!後來,因病而死,得以善終,但他的幾個兒子爭奪薛地,齊魏聯軍佔領薛地,孟嘗君絕後!

趙國「平原君」趙勝,是趙惠文王之弟,封於平原縣,人稱「平原君」,曾擔任趙國相國,門客三千人!在秦軍圍困邯鄲時,魏國懼秦,晉鄙只帶兵在邊境觀望!平原君欲說服楚國出兵相救,毛遂自薦,說服了楚王,楚王派春申君黃歇率軍救趙!在趙、魏、楚三國軍隊夾擊下,秦軍大敗而回!平原君有賢能,但有時候眼光有些短淺,容易被小利矇住,當時秦國白起進攻韓國,韓國上黨守將馮亭投到趙國,同時把上黨獻給趙國,當時平陽君趙豹堅持不收,平原君覺得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上黨是有利的,遂接受上黨,而此事激怒秦國,命白起進軍趙國,隨後,「長平之戰」趙軍四十萬大軍被白起坑殺!司馬遷在《史記》中評論道「諸子中勝最賢」,相比其他皇室家族,平原君為國分憂解決很多問題,他經歷了兩代國王!平原君病死後,其位代代相傳,直到趙國滅亡!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號信陵君,素有俠名!公元前258年,秦軍圍困趙都邯鄲,形勢危急,魏國大將晉鄙率領魏國主力,在邊境上按兵不動,不願出兵!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致信信陵君請他發兵救趙,信陵君竊得兵符,殺了晉鄙,奪得兵權,解了邯鄲之圍!信陵君怕魏王治他「竊符殺將」之罪,就在趙國逗留十年!隨後秦國攻魏,連敗魏軍,在魏國面臨滅亡時,信陵君借10萬趙軍,組織了燕、韓、趙、魏、楚五國聯軍,大敗秦軍!魏王論功行賞,任用信陵君為相,國中政事交給信陵君決定!信陵君的威名震動天下,秦國就想方設法除掉信陵君!秦王拿出鉅款,派人到魏國散佈流言,就說信陵君威名大盛,大家都想讓他當王,挑撥魏王與信陵君的關係!信陵君雖然於心無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託病請辭,將印信兵符等都交還魏王,以美女和酒為伴,日夜享樂,四年後鬱鬱而死!《史記·魏公子列傳》載:公子對於士,不論賢不肖,都很謙虛,以禮相待!司馬遷是把信陵君作為一個禮賢下士的人物來寫的,他認為信陵君的「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名冠諸侯」。《太史公自序》說:「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

楚國「春申君」名黃歇,因先祖受封於黃,其後乃以黃為姓!他為楚相20餘年,「雖名相國,其實王也。」楚國的政事都由他說了算!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封於吳,號春申君!楚考烈王一直沒有兒子,黃歇為他物色了很多美女,就是不生兒子,黃歇實在想不出好辦法來了!春申君府中有個門客叫李園,是趙國人,他有個妹妹長得很漂亮!李園為了以後飛黃騰達,想把妹妹獻給楚王,但又怕生不出孩子來會失寵,就施「移花接木」之計!他先請了5天假回趙國,過了10天才帶著妹妹回來。後春申君要見,李園把妹妹盛妝打扮一番,春申君見果是美人,就把李嫣留下,當晚侍寢,不久懷孕!李園又教妹妹說服春申君把她獻給楚王,生了兒子,立為太子!楚王死後,李園設下伏兵,然後纔派人通知春申君!春申君一進宮門,即被殺死,然後滅族,從此,李園把持了楚國國政,楚國一天天衰落下去,被秦國滅掉了!

戰國四公子無論是在當時對各國局勢的改變,還是日後的威名,都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了戰國的進程,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是熱愛歷史的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歡迎點贊留言!


戰國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這四人或出身王室,或身居高位,皆以禮賢下士、喜好收養門客著稱,並因合縱抗秦的大事業獲得大名聲,後世傾慕者難以計數。那麼,名震海內的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有怎樣的結局呢?百年之後的葬身之所又在哪裡?

1.孟嘗君(?-前279年)

孟嘗君名田文,是齊威王之孫、齊宣王之侄,因襲封於薛,故又稱薛公,孟嘗是其謚號(其具體含義不得而知)。孟嘗君好養士,門下有食客數千人,無論貴賤親疏一律給予優厚待遇,故天下之士皆以孟嘗君為賢。秦昭王素聞孟嘗君美名,於是將他招來擔任丞相,不久卻又產生疑忌準備將其處死,幸好孟嘗君的門客出死力相救,才得以回到齊國。

孟嘗君歸齊後被任命為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兩國,後受貴族田甲叛亂一事牽連,被罷相歸薛,不久叛逃到魏國。孟嘗君在魏國也出任相國,曾聯合秦、趙、燕共伐破齊,可謂反覆無常。齊襄王即位後,孟嘗君再次回到薛地,在各國之間保持中立,儼然「獨立」。孟嘗君病死後,諸子爭立,齊王趁機聯合魏國滅薛,並族滅孟嘗君家族。

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地,故址在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東北,狄莊村北約百米處,為東西兩墓佈局。墓地在東晉年間遭到盜掘,破壞嚴重,後世屢有修繕。1968年後殘存的兩墓被毀,碑碣無存,1991年後在原址重修兩墓並立碑以資紀念。

2.平原君(?-前251年)

平原君名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封於東武城,號平原君。平原君欽慕孟嘗君的好士之風,憑藉雄厚的資財延攬天下人才,門下食客最多時曾達數千人。平原君在歷事惠文王與孝成王,曾三次出任相國,長期執掌趙國政事,一時間聞名於各國。

長平之戰後,秦國重兵包圍趙都邯鄲長達三年之久,平原君散盡家財,募兵堅守。又親率門客到魏國、楚國求援,終於解除圍困。邯鄲解圍6年後,平原君病死,其爵位由後代子孫繼承,直到趙國滅亡。

平原君死後葬於今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元固鄉西屯莊,而非封地東武城,其中緣由,據說肥鄉曾為平原君養傷之地,因喜愛其環境,故遺囑死後葬於此地。據《肥鄉縣誌》記載,平原君墓原高二十丈,到明代尚有十餘丈。如今肥鄉縣仍建有平原君陵區,南北長為120米,東西為70米,佔地面積約12.6畝,保護狀況良好。

3.信陵君(?-前243年)

信陵君名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封地在信陵。信陵君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虛心延攬食客,士人聞其名而爭相依附,人數曾有三千之多。公元前257年,秦兵包圍趙都邯鄲,信陵君請求魏安釐王出兵救援未果,遂收買國君的寵妃如姬竊取兵符,並憑此率軍救趙,大破秦軍。

信陵君竊符救趙後不敢歸國,留居趙國長達十年之久,直到公元前247年秦兵猛攻魏國,才重新歸國效力。信陵君歸國後,率五國聯軍大破秦軍,直逼函谷關下,一時聲震天下。秦國為除掉信陵君,派人到魏國施行離間計,果然使得安釐王對信陵君產生猜忌。信陵君既受猜忌,心灰意冷,每日沉迷於酒色,最終抑鬱而終。

信陵君去世後葬於都城大梁城東南,據《祥符縣誌》記載「信陵君墓在城東揚州門前」,故址大約在開封市南護城堤外金鐘李村一帶。漢高祖因特別欽慕信陵君為人,故下詔「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歲以四時奉祠公子」,彼時墓地保存狀況應該完好。但之後隨著黃河泛濫、戰火摧殘、盜賊挖掘等原因,信陵君墓被毀壞殆盡,陵園不復存在,如今只剩下一座土堆而已。

4.春申君(前314-前238年)

春申君名黃歇,因辯纔出眾得到楚頃襄王的賞識,被派往秦國從事締結和約的任務,憑三寸不爛之舌使得兩國結為盟國。秦楚結盟後,黃歇隨太子熊完入質於秦國,長達十年時間。頃襄王病重期間,黃歇設計使得太子逃回國內,不久接任王位,是為考烈王,時當公元前263年。考烈王即位後,感激於黃歇的功勞,任命他為令尹,並封為春申君,賜以淮河以北十二縣之地,15年後又改封到江東。

春申君執掌楚國軍政期間,禮賢下士,大量延攬天下有才之士,門客數量最多時有三千餘人。春申君通過救援趙國、攻滅魯國,重振楚國國勢,其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增。前242年,春申君率六國聯軍攻秦,結果兵敗於函谷關,自此失去楚王的信任。前238年,考烈王駕崩,幽王即位,春申君被國舅李園所殺。

春申君死後,在劉宋時期被追尊為忠安王,至宋代累封至忠安順應威顯英濟王。至於其葬所成疑,一說葬於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李郢孜鎮境內,即今春申君陵園;一說葬於古黔中郡開元寺,即今湖南常德市境內。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平原君和孟嘗君可以說是壽終正寢,而春申君則死於非命,因此,就下場而言,春申君下場最令人嘆息。

孟嘗君在齊國專權,受到猜忌後轉投敵國,反過來對付齊國或者保持中立,死後,諸子爭立,他的封邑也隨之被消滅。

平原君趙勝下場較為不錯,可以算作壽終正寢。

信陵君魏無忌備受當時魏國國君的猜忌,只能縱情酒色,最後因為酒色而亡,可以說是鬱悶而死。

春申君之死,比較常見的說法是他被李園指派的殺手斬殺,而這與年老的春申君為了保住手中權力,利令智昏,最後反被野心家李園所殺。相比之下,春申君下場最悽慘。


戰國四公子分別為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其中最有才能的首推魏國的信陵君,然後是孟嘗君,次之為平原君,最後為春申君(排名為個人見解,不值一提)。其中結局最好的為信陵君和平原君,都得以善終,孟嘗君雖然也是善終,但死後被齊國魏國攻取了薛地,被族滅了,所以並不能算是很好的結局。結局最差的為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聽信門客李園的話,最後也被李園所害,全家被殺,遺留的兩個孩子楚幽王,楚哀王(螟蛉之子,名為考烈王子,實為春申君黃歇)都夭折,其中楚哀王死於負騶的政變。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所說的就是春申君黃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