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第一批90後已經XX了」的圍剿中,90後迎來了人生最大的危機。

他們從自己還年輕的錯覺中醒來,撿起了保溫杯和秋褲。在過去的一年裡,年輕人成為了「健康消費」的主力軍。

高血壓、脂肪肝這類「老年病」快速蔓延到年輕人羣,癌症也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3年,年輕人(20-39歲)癌症病發率增長了近80%。

在收集到的1000份讀者問卷中,我們很高興看到很多年輕人身體健康,也有很多人因為疾病的困擾,第一次重視自己的身體。

我們挑選了7個90後的故事,想在這個春天和大家一起,探討「生病這件小事」。

「如果有機會,我想做一個健康的人。」

我是一個容易用力過猛的人,比如把重感情體現在酒上。

大學聚餐,能和男生喝到最後的永遠都是我。畢業後,我進了一家五百強外企,

剛工作的三個月像打了雞血,同事讓我做個表格,我就會下班之前做完,還做了個宏模板給同事。

我租住在300塊一個月的畢業生人才公寓,門口是通宵燒烤攤。最開心的時候,最難過的時候,挨不過去的時候,都會在門口的燒烤攤來半打啤酒。喝到醉醺醺,一覺到天明。到後來,燒烤攤的老闆都認識我,叫我半打。

得益於用力過猛,我和公司同事都相處得很好。老闆安排我組織去山裡玩兩天,帶夠酒水,喝個痛快,我是部門裡唯一的姑娘。

那天爬完山,大家坐在露天餐廳,老闆捧出了那壇8斤的黃酒。

依照酒桌的習慣,我年紀最小,拿著杯子輪著敬了一圈。我已經有些站不住。一杯一杯地喝下,滿口都是黃酒的香甜。我攀著老闆的肩膀,謝謝他在那麼多面試者中挑了沒有經驗的我,謝謝他教了我很多。

我倆抱著罈子,你給我倒,我給你倒。當酒勁上來,我只記著兩個畫面,抱著馬桶吐,吐完了繼續滿上,繼續和其他同事聊天,謝謝他們。

那晚吐得胃都要翻出來,心裡想著沒事兒,睡一覺,年輕。

第二天,大家路上還不忘誇我,和老闆兩人幹完了那壇8斤黃酒。

那天是5.20,我去杭州找男朋友。我和他商量著回家叫個外賣,之後逛商城。

晚上我突然肚子疼,我衝到廁所,疼痛讓我緊緊地縮了起來,全身開始不自覺抖動。哇一聲吐了出來,是褐色的血。

在馬桶上坐著的幾分鐘,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幾分鐘。腦子裡一直浮現著:我是不是要死了。最後我終於暈了過去,睜開眼的時候已經躺在醫院。

我迅速辭了職,我想好好活著。

兩年過去,我已經可以正常吃東西。現在只喝保溫杯的水,滴酒不沾。成了以前酒桌上我最討厭的那種人,怎麼勸都不喝。

我的第一次是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發生的,那年我12歲,對方是我的長輩。

我是個北京女孩,在周圍的所有人看來,我是被保護得很好的,但只有我自己知道發生了什麼。

這種情況從12歲一直持續到了19歲,直到大學後這段關係才結束。

我的負罪感越來越強,開始抽煙,喝酒,自殘,以及睡很多男人。

這樣的生活持續到24歲,有時候晚上我睡不著,就開始數我到底睡過多少男人,數著數著就睡著了。

後來,我查出攜帶了HPV,再後來,也就是去年的11月份,我被檢查出宮頸癌。今年1月份,我做了手術,切除了子宮和宮頸。

我的工作是手術室護士,所以對手術很瞭解,麻醉、醫生都配合得很好,手術很順利,我好像迎來了新生,辭掉工作,離開了北京。

雖然從沒想過結婚生子,但不知道為什麼,手術前的那個晚上我還是哭了很久。

我從小就是胖乎乎的姑娘,到了初中,青春期越來越敏感,覺得周圍人都又瘦又好看,自己就胖胖的。

我開始不願意出門逛街,成績也下降了很多,最後連我媽都看不下去了,就逼我減肥。從初三的暑假就開始減,很辛苦,所以瘦下來就不願意胖回去了。

大學之前有一回吃蛋糕,吃完覺得太膩就吐了,吐完之後覺得一身輕鬆,從此,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有一次,我為了參加校慶主持人選拔賽,想瘦一點,但是每天要跟室友同進同出,很難不吃飯,就只好偷偷吐掉。那次比賽中,我很順利地選上了主持人。

工作之後,每次感覺到壓力大的時候,我就會靠吃來減壓,但吃了又怕胖,每次都會吐出來。

到後來,只要吃了主食,我晚上就睡不著,哪怕實在太困睡著了,也會在十一點左右準時驚醒,然後馬上去廁所。因為噩夢裡我看到的是復胖後的自己。

當年懷孕的時候一度覺得要肥死,每天拿本子把吃多少喝多少自己多重都記下來,記了十個月,最重的時候158斤,但是出了月子就瘦回來了。

作者對比圖

現在為了兒子,我也要好好愛護身體,我知道自己是進食障礙,也在做各種心理疏導,老公也在監督我,會越來越好的。

我身高168,現在體重108斤,應該已經到警戒線了。

小時候,家裡開批發部,飲料都是當水喝。之後去城裡念書,我也沒有按時喝水的意識,等我想起來喝水的時候,都是渴得不行了。

尿路結石這個東西,之前我有感覺,但都是隱隱作痛,過一陣就過了。第一次痛到不能動彈是在2015年。

那年我24歲,在安徽銅陵當小學老師,上著課,突然就疼得翻江倒海,我還是堅持忍到下課,回到辦公室,就跪在地上就動彈不了了,那時候我意識到,自己和18歲的時候不一樣了,那回之後我就知道什麼是痛了。

我從大學畢業後就很少再喝飲料,碳酸飲料基本沒買過,也會辦健身卡。但工作後在鄉下的學校,一個班只有兩個老師。我們班,我上一上午,數學老師上一下午,三年級後,英語老師一天一節課,夾在中間上。老師出去上廁所不太好,我就少喝水,盡量憋著。

我最怕上公開課了,不喜歡下面一排人看,如果只有學生,我是很輕鬆的,沒正型,一屁股坐學生桌子上上課。

壓力大的時候我就寫日記,記錄記錄學生,對我來說算是一種調節。

初三開始學抽煙,覺得抽煙顯得很「成年人」,就把家裡給的晚飯錢都用來買煙了。中午開始就很餓,但只能下晚自習回家後,自己煮一碗西紅柿雞蛋面,連湯一起喝下去。

高中我復讀了一年,復讀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大家的吃飯速度令我嘆為觀止,於是我也開始學著風捲殘雲。

上大學我從成都來到了青島,青島有好多好吃的,以前我在家的時候以為水餃無非就是白菜韭菜,後來發現居然還有蝦仁和鮁魚餡。大學同學都是山東大漢,酒量好,桶裝的青島啤酒,八個人幹一桶。

校門口手工水餃店的阿姨手速能達到1.5秒一個,即使這樣也要等30分鐘才能吃到,每次吃都要等半天,然後撐到這一個學期都不想再吃。大學期間從來不吃早飯,難得吃一次,都覺得是在重新做人。

大學畢業後,我健身養生了一段時間,煙也戒掉了,但是研三畢業壓力大,路過燒烤攤的時候總忍不住要吃一點。

2018年元旦,胃痛終於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去做胃鏡,結果是淺表性胃炎加胃潰瘍,潰瘍處還有結痂。

當時做的是無麻醉胃鏡,管子伸進去之後就聽到醫生在嘀咕:「這是個老年人的胃啊。」

我的人生中,身體最好的時候是高中。

那時我是校田徑隊的體育生,二級運動員。本以為我會以體育為職業,不當運動員,也能當個體育老師、健身教練。現在才知道,其實那個時候就預示瞭如今的一身傷病。

我有胃病,疼起來連上課都去不了,但每天要訓練到晚上8、9點,吃飯還是不規律。高二的時候,又查出了腎結石,那種疼真的不想經歷第二次。唯一的好處是上課很爽,想站就站,想躺就躺。

大學考了體育教育,過得倒是很輕鬆,沒有訓練,連胃病也很少犯了。

2016年我開始了現在的工作,在培訓機構做兒童體適能教練。每天的工作就是帶孩子上課,陪他們一起做動作和訓練,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3-6歲,所以我每天都要不停地蹲著,彎腰。一練就是4、5個小時。

差不多一年,先後得了腰椎間盤突出、手腕積液、膝關節積液……傷痛讓我的工作變得越來越痛苦。這一行本來就是靠健康的身體來賺錢,但現在我三天一小病、十天一大病,體重上升,每天都得強忍傷病上班。

其實我特別喜歡現在的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總是很開心。

作者圖 | 和孩子們

我也特別喜歡小孩,之前帶過一個患有腦癱的女孩上課,特別難,她流著口水,走路都走不穩。我就帶著她做最簡單的遊戲,彎腰用手護著她一步一步做最基礎的走路訓練,那段時間臉上經常被她抓得都是血痕,有時候腰疼的厲害,但看到她也得堅持住。

現在,我身體真的承受不了了。最近在準備轉行,回老家找個輕鬆點的事。老師,也有可能做點小買賣。多賺點錢,再有意識地規劃一下,養養身體。

其實挺迷茫的,不知道之後的路該怎麼走,但這一行是得放棄了。

人其實挺好笑的,年輕的時候拼了命賺錢,等到年紀大了,再拿錢買命。

我今年讀大二,上個寒假,我突然想出去看看,就搶了張火車票,河北到三亞。

40小時的硬座之後,我第一次抵達了南方。

啊,好溫暖。

到了三亞,我就直奔一家豪華酒店,做起了酒店的客房保潔小弟。

工作繁重而枯燥,每天早作晚休,還經常被潔廁靈傷到手。終於一個月的工作即將結束,我發誓,回去一定要買張臥鋪,買不到我就飛回家。

就在那幾天,我感覺自己的下體一直在癢。我開始慌了,我還是處男啊。

我決定去醫院看看。

第一個進入我腦中的就是XX男科醫院,廣場上每天都會播放它的廣告:專家多,技術好,解決您的「男」言之隱。

高德地圖導航後,我在初五這天騎了半天自行車趕了過去。

經過一系列詢問和檢查,當醫生說「你得了尖銳濕疣」的時候,我的腳軟了。問醫生病因,他說:「你在客房做保潔,如果客人得病,你接觸到了也有15%的幾率感染。」

我慌了。

看我驚恐的樣子,他讓我放心,他們這裡可以根治的。

我信了。

醫生說我的濕疣長在過長的包皮上,於是給我安排了一個包皮切割手術,在手術的過程中,說突然發現了一團細菌,很危險,又要我加一臺手術。

我同意了。

就這樣,兩臺手術花費2500元,三瓶點滴1700元,外加幾百的檢查費。

最後,我還是坐著硬座回了河北。

跟家人說了之後,他們帶我去了正規醫院,檢查結果是,我根本沒有性病。醫生看了我當時的檢查單後告訴我,這些項目和性病毫無關係,都是一些常規檢查而已,還順便給我普及了「打掃房間是不會得性病的」這個常識。

最後我只想說一句話:生病請去正規醫院。

—END—

本期策劃:趙普通

在收集到的1000份讀者問卷中,由於篇幅原因,有些疾病如:神經母細胞瘤,因為過於晦澀未刊出,同時留言區還有大量讀者的故事,想要看故事的朋友。

請移步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zhenshigushi1)。回復:體檢,看額外故事。

真實故事計劃:每天一個打動人心的真實故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