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漢傑第一兵團解散後不久,整編榮一師師長汪波因過於好色(據傳),而被李彌貶職到後方,任湖南師管區司令;以166師師長黃淑升任整編榮一師副師長、代師長;以李藎宣升任166師師長(原第8軍輸送團團長兼濰縣守備指揮官);

1948年3月下旬,因衛立煌、廖耀湘屢屢借故推搪,不肯將東北部隊撤至錦州,蔣介石命熱河省主席范漢傑出任冀熱遼邊區司令官;並命李彌將除煙台以外地區全部放棄,將整編榮一師番號改為第9軍,轄4個師,黃淑任軍長,李藎宣任副軍長,登陸東北,準備配合范漢傑部的第13、54、93軍向東打通北寧線,接應東北國軍西撤。

為此,國防部同意給予新1旅、新2旅、新20旅正式番號,分別為:170、147、237師;同時,43師(原第8軍獨立師)由於和華北剿總94軍43師番號重複,而更改番號為第3師;

至3月30日,除煙台兩側的福山、牟平兩據點及劉公島外,其餘蓬萊、威海衛、龍口等地全部棄守;李彌認為抽調4個師開赴東北,駐守煙台地區的兵力仍然不足,遂又擴編了暫編第26旅及3個獨立團;

此時第八軍編製:

整編第八軍軍長:李彌

1、 第8軍軍長:李彌

副軍長:王伯勛

第103師師長:王伯勛

第147師師長:張家寶

第237師師長:孫進賢

暫編26旅旅長:王青雲(原整編第八軍副參謀長)

另轄3個獨立團;

2、 第9軍軍長:黃淑

副軍長:李藎宣

第3師師長:周藩

第42師師長:周開成

第166師師長:蕭超伍(原該師副師長)

第170師師長:楊緒釗

4月中下旬,黃淑第9軍4個師陸續在塘沽、秦皇島、葫蘆島等地登陸;原定於5月5日,范漢傑部從錦州東進,衛立煌部自瀋陽西進,但衛立煌、廖耀湘等人畏縮不前,一味要求范漢傑部單獨東進;衛立煌並散布輿論,指稱范漢傑是中央某人派來取自己而代之的,范漢傑野心勃勃云云;在造成輿論壓力後,衛立煌進一步要求蔣介石明白表示,冀熱遼邊區司令部這一單位倒底是什麼性質,是隸屬華北剿總,還是東北剿總;

迫於輿論壓力及黃埔的傳統,身為黃埔一期學生的范漢傑不得不主動表示「一向尊重衛長官,當堅決服從衛長官號令」;

5月中下旬,共軍將長春包圍,衛立煌表示此時從瀋陽撤退,等於置長春七萬餘將士於死地,他決心與長春將士同生共死,絕不忍置長春袍澤於不顧。國內輿論、軍內上下,大多對衛立煌表示同情。至此,東西對進,打通北寧線,成為泡影。

7月兗州失守後,時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的杜聿明,制定了濟南會戰計劃,因擔心決戰兵力不足,在呈請蔣介石批准後,李彌整編第八軍改編為第十三兵團,留兩個師留守煙台,其餘6個師全部南下。

王青雲暫編26旅因此亦獲得國防部正式番號:第253師。

8月,黃淑第9軍4個師全部由東北海運上海,輾轉抵達蚌埠與李彌會合,此時第十三兵團編製為:

兵團司令官:李彌

1、第8軍軍長:李彌、(42師師長周開成升任副軍長,代軍長職)

42師師長:石建中(原42師副師長)

170師師長:楊緒釗

237師師長:孫進賢

2、 第9軍軍長:黃淑

副軍長:李藎宣

第3師師長:周藩

166師師長:蕭超伍

253師師長:王青雲

3、 以第8軍副軍長兼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官王伯勛率103師、張家寶147師及3個獨立團留守煙台。

1948年10月初,因錦州被圍,蔣介石決定以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東進兵團增援錦州;以第8軍留守煙台的部隊編為第39軍,王伯勛任軍長,(103師副師長曾元三升任師長),並配屬戰車營,增援錦州。

該軍10月15日於葫蘆島登陸,錦州於當日失守,范漢傑被俘;

第39軍於11月7日撤離葫蘆島,海運上海,歸還第十三兵團建制參加徐蚌會戰;該軍於11月17日抵達蚌埠,因宿縣於15日被中野共軍佔領,津浦路被切斷,無法歸建;

此後,第39軍被劃入李延年第六兵團建制,自此與李彌兵團失去隸屬關係;

與此同時,徐州剿總以第40軍39師、第77軍37師、山東保1旅組成115軍,納入第十三兵團建制;李彌保薦39師師長司元愷出任軍長。

李彌以3個師進軍山東,離開山東時,幾乎以一己之力打造出十三兵團三個軍9個師的實力,這與國軍其他兵團司令官的發展軌跡完全不同,堪為國軍將領之楷模。在徐蚌會戰中,共軍公認第八軍、第九軍之兇狠頑強,在第五軍之上。這是李彌的光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