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古以來有一種觀念叫結果導向,以結果反推原因!

舉個簡單的例子,春運期間都說車票不好搶,記者就去火車站做調查,結果發現大家都有票,於是記者說票不難搶啊,我做了調查,問了很多人,他們手裡都有票啊!這不是扯嗎?在火車站附近的不基本上都是買到票了在等車呢嗎?這個是很典型的例子!

其實我們何嘗不犯這樣的錯誤呢?比如我們想做某個生意,但是看到好多人曾經失敗了,就會想當然的認為,這一行不好做啊,於是就打退堂鼓了,為什麼不去調查一下為什麼會失敗呢?再去找成功的人瞭解一下情況呢?

於是回到這個話題,為什麼要讚揚信陵君呢?因為秦國統一太短暫了,結果因為「暴政」短暫而亡!

秦的「暴政」眾所周知啊。得罪了太多的階層,尤其是上層社會精英,他們掌握社會輿論。再者秦統治的時間太短了,因此產生了一種輿論真空,導致在秦亡以後,眾多的反秦志士們不約而同為自己正名,我們做的是正義之舉!如果我們不是正義的,秦會這麼快亡國嗎?

因此從這個結果得出一個結論,秦國不行啊,太殘暴了,所以才二世而亡,不是活該嗎?所以統一前都叫他虎狼之國,一點不過分啊!所以秦做的都是錯的!

按照這個邏輯反推,那麼抗秦的就都是對的啊。信陵君雖然做了那麼多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他做這些完全是為了抵抗暴秦啊,這有什麼錯呢?所以信陵君做的沒錯,我們不能否定他,反而要讚揚他,他抵抗暴秦的舉動值得大家共同學習!

儘管信陵君的所作所為,在任何時代任何君主都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大家不約而同的卻一致認為,信陵君是為天下大義而做出的無奈之舉!因此歌頌信陵君也是為了提醒統治者要舉善政,不能像秦一樣,暴政之下眾叛親離!等到天下揭竿而起的時候,悔之晚矣,任誰也救不了你!


在春秋戰國時諸候之間,兄弟之間頻繁上演著各種爭鬥與傾軋,缺少信任,沒了親情,道義在權利與私慾面前已是一文不值,但並不都是如此的不堪,其中也有一些難能可貴的名士,擔當道義,禮賢下士,表現出與眾不同之處。而戰國時四大公子就位列其中,信陵君更是竊符救趙,成就了一段佳話。

戰國時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動家,他們都是公子這身,諸候之子,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時稱"戰國四公子"。他們廣收門客,是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而讓他青史留名的就是竊符救趙一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趙都。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卻又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夷門侯生向信陵君獻計:""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慾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王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公子又從侯生計,帶屠者朱亥一起"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吾今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1]

信陵君竊符救趙從魏王看來,那簡直就是欺君枉上,擊殺大將,奪其兵馬,這不就造反又是什麼呢?當然對於魏王的欺君,對於魏王的背叛都是一種小義,而竊符救趙則是一種大義,這種大義不但救了趙國,也同樣救了魏國。

信陵君因為賢德,門客盈門,天下的有才之士都願意到他的門下,有很多人受到他的恩惠,這就是廣收人心,這反而讓魏王對他很是不放心。

趙魏兩國同棲為枝,一國被秦所滅,下一個必定就是自己。而信陵君雖不受魏王的信任與重用,但他明白時局,知道一損俱損的道理,而不僅僅是侷限於自己的姐姐嫁與趙國公子的親情。這表現出他的視野與格局。

梁啟超:信陵君去千乘之位,而入虎穴,以急朋友之難,籲,何可及也。

信陵君在魏王不信任自己時,在秦國又一次攻魏時,又出手相助,率聯盟將秦國打敗,這又表現他很強的家國情懷。所有這些品質對於推崇儒家學說的司馬遷來說,就非常看重他身上的這些品質,以至於後人也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這就是國家根本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問題。從眼前利益上來說殺魏國大將擅自領兵擊秦是侵害了魏國國君的利益,但從國家根本利益上來說,信陵君大智大勇,反對投降派,竊符救趙,保全了趙國也就保存了魏國。

從戰略角度看,擊敗秦軍是必須放到第一位考慮的問題,但昏庸的魏國國君害怕秦國報復,信陵君是以犧牲小我,成全了國家在,挽救了危局。

這樣的人是真正的英雄!現實社會裡面有很多這樣的人,有本事,但為領導所猜忌。不過人生無法一直輝煌,但把屬於自己的輝煌爭取到,絢爛怒放,生命之花就因有了它而不朽![玫瑰]


因為他對國家大局有利好!


因為信陵君這個舉動 被人認為是義舉。漢高祖就很敬佩信陵君,顯然也是認同信陵君行為。


因為,後面有張學良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