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楼上的答案没有回答关键问题,题主的疑问是为什么非要用航天测量船,而不是用卫星?

这个问题分为几方面。

一个是为什么要用船?为了保证对战略导弹、运载火箭测控目标的全程支持和通信覆盖,单靠本土上一个或数个测控站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少数像塔拉瓦或当加拉这样的海外测控站,更主要的还是靠航天测量船队在全球范围内根据任务进行布点,以保证完成全程测控任务。

第二,为什么不用卫星?这个还是和航天测控任务有关。远望航天测量船队,或者说世界各国的航天测量船队,主要担负著对战略导弹、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器进行跟踪、遥测、遥控、天地通信中继、数据传输分析等的任务。卫星本身就是工作对象,如果脱离地面测控站的范围,也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而且,为了实现上述测控任务,特别是对多个目标的测控任务,航天测量船上设置有数个巨大的抛物面天线,以及完备的通信、导航系统,具备强大的测控能力,这些都是单个卫星所不具备的。

第三,其他航天强国一样也是保有一定规模的航天测量船队,例如世界上吨位最大的尤里加加林号测量船,就是苏联上世纪七十年代下水的。即便像美国这样基地遍全球的国家,一样拥有各种形式的测量船,其1.3万吨级、装备大型S波段和X波段雷达的霍华德洛伦岑号就是2014年新下水的导弹测量船。


测量船是全球航天大国的标配。据说最初设计测量船的人是苏联的火箭大神科罗廖夫,具体工作由苏联国防部第四研究所来完成。当年在设计R-7时发现该弹的射程已经达到8000千米,突破了苏联勘察加地面测控站的覆盖范围。因此苏联在1959年开始设计相关舰艇,最初是准备利用「斯维尔德洛夫」型巡洋舰来改装。但后来第一批代号1128项目的苏联测控船是波兰建造的矿石货船。

苏联方面在改造货船时,在其上增加了测控相关设备以及部分来自于「斯维尔德洛夫」级的加强部件,船只进行了破冰改造,以满足北极航线使用需要。整个测试是从芬兰湾开始,最终在太平洋完成。为了保证隐蔽性,船只上的测控设备天线被设计成可拆装式,能够在摩尔曼斯克的特殊船厂中进行。

1961年5月,美国的第一艘测控船「距离测量员」T-AGM-1正式通过测试,9月份开始执行最初的海上测控任务,该船是在胜利轮基础上改造而成的。T-AGM-1最著名的任务是为美国首位航天库珀保驾护航。但1970年但美国军方装备了更新的测控船时,它很快遭到拆毁。

法国的第一艘测控船「庞架莱」号原本是一艘义大利油轮,1964年开始服役,1992年「蒙日」号服役后才正式退役(苏联船是以宇航员命名的,美国人基本是什么名字都用。只有法国人最有「文化」——船名来自知名数学家)然后被印度给拆掉了。


我国陆地上测控从新疆到山东,从北京到海南都有测控站,但这满足不了对飞船或火箭的全程测控,特别是要绕地球一周才得,我国在南美洲好象也建有陆地测控站,其他点上就只能靠远洋航天测量船事先布置在任务路经上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