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皇家社会学报B 生物科学》发表了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的La Sorte, F.A., D. Fink, W.M. Hochachka, and S. Kelling等科学家记录鸟类迁移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涵盖了西半球118个鸟类物种在一整年中的运动轨迹,并在地图上运用演示动画显示其每个物种的年度周期运动模式。

「我们使用了数以百万计的卫星跟踪数据,」来自康奈尔大学实验室的主要作者Frank La Sorte介绍说。「在跟踪和比较所有这些物种的迁徙路线后,我们得出结论:地理特性和大规模大气状况是影响鸟类在春天和秋天选择迁徙路线的最主要因素。」

La Sorte说这项研究的重要发现是:鸟类在秋季跨越大西洋,迁徙前往加勒比海和南美过冬;而在春天北迁时会选择一条更加靠近内陆的飞行路线。遵循这一模式的鸟类包括刺歌雀(Dolichonyx oryzivorus)、黄嘴美洲鹃(Coccyzus americanus)和黑嘴美洲鹃(Coccyzus erythropthalmus)、栗颊林莺(Dendroica tigrina)、比氏夜鸫(Catharus bicknelli)、以及美洲金斑鸻(Pluvialis dominica)等鸻鹬类。

「这些迁徙路线的选择能有效地帮助鸟类充分利用大气中的自然条件,」La Sorte解释道。「东北信风的推力以及较弱的阻力,使得秋天南迁更加简单。因此,鸟类会选择这个距离短、更直接的路线进行南迁,虽然它存在著飞越海洋的风险。」

研究发现鸟类的春季北迁路线更遵循迂回路线,但强烈的顺风使得鸟儿能更快地到达它们的繁殖地。研究发现:对于不飞越大海的物种,大都会使用相同的春季和秋季的迁徙路线,它们的迁徙路线往往沿著地理特征形成山脉或峡谷等狭窄的路线而进行。

「这是个令人兴奋的新领域研究,」La Sorte说。「通过使用卫星跟踪数据和其他形式的迁移跟踪信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详细地了解鸟类何时何地开始迁徙。这些信息是在不同区域内开展迁徙鸟类保护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论文中的相关内容:

这是118种鸟类各自的迁徙路线,以及这118种鸟类的名单。

论文中提到了美洲金斑鸻等鸟类,采用了南迁与北迁不同的路线策略,似乎形成了一个顺时针的圆圈。

2006年和2007年的斑尾塍鹬卫星跟踪,共9只个体。右下角圆圈中显示的是斑尾塍鹬飞行方向(蓝色)和风向(橙色)。

繁殖地分别在格陵兰岛(10只)和冰岛(1只)的北极燕鸥的迁徙路线。

绿色=秋季南迁路线(8-11月)

红色=越冬范围(11-3月)

黄色=春季北迁路线(4-5月)

白腰滨鹬繁殖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苔原地带,而越冬地在南美洲南部。

繁殖地在阿拉斯加的穗鵖(Oenanthe oenanthe)和繁殖地在加拿大东部的穗鵖的迁徙路线。其中:

灰色点=繁殖区域;

蓝色=秋天迁徙路线;

橙色=春季迁徙路线;

虚线=不确定性迁徙路线。

当然论文中了谈到了迁徙速度与迁飞高度的相关内容,同样也是一张示意图让人一目了然。图中展示了由于山峦和水体等不同的地理结构造成的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而使得鸟类的飞行高度和速度也产生变化(箭头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曲线代表海拔高度)。

论文中还谈到了鸟类迁徙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可能这张图让人会感到十分直观。由于气候变暖,作为鸟类主要食物的昆虫爆发期提前,而仍然遵循老观念的鸟类,到育雏时就会面临无食可觅的窘境。

想了解更多的论文内容,你可以访问最下方的原文链接。

(我不能保证你能完全打开)

----------END---------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