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皇家社會學報B 生物科學》發表了康奈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的La Sorte, F.A., D. Fink, W.M. Hochachka, and S. Kelling等科學家記錄鳥類遷移的研究論文,該項研究涵蓋了西半球118個鳥類物種在一整年中的運動軌跡,並在地圖上運用演示動畫顯示其每個物種的年度週期運動模式。

「我們使用了數以百萬計的衛星跟蹤數據,」來自康奈爾大學實驗室的主要作者Frank La Sorte介紹說。「在跟蹤和比較所有這些物種的遷徙路線後,我們得出結論:地理特性和大規模大氣狀況是影響鳥類在春天和秋天選擇遷徙路線的最主要因素。」

La Sorte說這項研究的重要發現是:鳥類在秋季跨越大西洋,遷徙前往加勒比海和南美過冬;而在春天北遷時會選擇一條更加靠近內陸的飛行路線。遵循這一模式的鳥類包括刺歌雀(Dolichonyx oryzivorus)、黃嘴美洲鵑(Coccyzus americanus)和黑嘴美洲鵑(Coccyzus erythropthalmus)、慄頰林鶯(Dendroica tigrina)、比氏夜鶇(Catharus bicknelli)、以及美洲金斑鴴(Pluvialis dominica)等鴴鷸類。

「這些遷徙路線的選擇能有效地幫助鳥類充分利用大氣中的自然條件,」La Sorte解釋道。「東北信風的推力以及較弱的阻力,使得秋天南遷更加簡單。因此,鳥類會選擇這個距離短、更直接的路線進行南遷,雖然它存在著飛越海洋的風險。」

研究發現鳥類的春季北遷路線更遵循迂迴路線,但強烈的順風使得鳥兒能更快地到達它們的繁殖地。研究發現:對於不飛越大海的物種,大都會使用相同的春季和秋季的遷徙路線,它們的遷徙路線往往沿著地理特徵形成山脈或峽谷等狹窄的路線而進行。

「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新領域研究,」La Sorte說。「通過使用衛星跟蹤數據和其他形式的遷移跟蹤信息,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詳細地瞭解鳥類何時何地開始遷徙。這些信息是在不同區域內開展遷徙鳥類保護的重要基礎。」

以下是論文中的相關內容:

這是118種鳥類各自的遷徙路線,以及這118種鳥類的名單。

論文中提到了美洲金斑鴴等鳥類,採用了南遷與北遷不同的路線策略,似乎形成了一個順時針的圓圈。

2006年和2007年的斑尾塍鷸衛星跟蹤,共9隻個體。右下角圓圈中顯示的是斑尾塍鷸飛行方向(藍色)和風向(橙色)。

繁殖地分別在格陵蘭島(10隻)和冰島(1隻)的北極燕鷗的遷徙路線。

綠色=秋季南遷路線(8-11月)

紅色=越冬範圍(11-3月)

黃色=春季北遷路線(4-5月)

白腰濱鷸繁殖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苔原地帶,而越冬地在南美洲南部。

繁殖地在阿拉斯加的穗鵖(Oenanthe oenanthe)和繁殖地在加拿大東部的穗鵖的遷徙路線。其中:

灰色點=繁殖區域;

藍色=秋天遷徙路線;

橙色=春季遷徙路線;

虛線=不確定性遷徙路線。

當然論文中了談到了遷徙速度與遷飛高度的相關內容,同樣也是一張示意圖讓人一目瞭然。圖中展示了由於山巒和水體等不同的地理結構造成的風向和風速的變化,而使得鳥類的飛行高度和速度也產生變化(箭頭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曲線代表海拔高度)。

論文中還談到了鳥類遷徙與氣候變化的相互關係。可能這張圖讓人會感到十分直觀。由於氣候變暖,作為鳥類主要食物的昆蟲爆發期提前,而仍然遵循老觀唸的鳥類,到育雛時就會面臨無食可覓的窘境。

想了解更多的論文內容,你可以訪問最下方的原文鏈接。

(我不能保證你能完全打開)

----------END---------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