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畸形程度的认定对医患方法很重要,尤其是患儿父母,迫切地希望从医生那里得到答复,甚至会比较不同医生回复话语间的差异,由此寻得心里安慰或自我对术后效果的预期,这种思维方式与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分类方法简单,自然对畸形的概括能力就会显得有些不全面或者不准确。这也成为学术会议上经常探讨的课题,即为什么不少II度腭裂(不完全性)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率低于完全性性腭裂(III度)?又比如,同是II度唇腭裂,又由同一医者主刀修复,为什么效果会截然不同?不仅患儿父母不可理解,就连主刀本人也会觉得不可思议。这足以说明,目前所用唇腭裂畸形分类和畸形程度判断标准的不够科学性吧。

正是由于此种情况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努力探索更为科学准确的畸形判断指标:

例如,在单侧唇裂中发现裂隙缘两侧唇峰上移的倾斜率或角度越陡直,则术后效果越差;又比如,不完性腭裂中发现软腭薄菲薄,或与上腭粘连紧密,术后效果越差等等。将裂隙宽度与两侧上唇或颌骨的前后落差相比,落差越大,效果越差,而且颌骨前后落差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裂隙宽度的影响效果。而颌骨落差的程度从正面观,不仅不便观察,而且更难确定程度,对医患双方均是如此。

说到这儿,我希望患儿父母们不要再纠结于畸形分类和程度判断上,因为畸形分类并不一定代表畸形程度,更不一定代表手术效果,何必为难自己,又何必非要自己作出判断呢?寻找到有经验的医生,与医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才是对患者最有益的行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