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大众」指代面对某一问题时持有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群人

对于个人而言,在某一结果出来前是否可以判断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褒义)」还是单纯的没有想通?我们的价值观本身就来自于大众的感染,我们的判断也无不需要参考大众的标准.那我们是否无法脱离大众来判断大众?那是否只能依靠一部分群众的标准去判断另一部分群众?此时又该怎么判断那一部分群众掌握了真理?如果真理没有统一标准,那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质疑?面对对自己的看法持有绝对自信的人,或者我们自己对自己持有绝对自信,该怎么判断正误?

究竟是「固执」还是「坚持」,「没有主见」还是「灵活变通」,质疑究竟是来自于善意提醒还是恶意抬杠甚至误导(即对方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在结果出来前个体是否真的无法判断?

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因为看到知乎上也有两个群体互相鄙视而且永远无法说服对方的现象.


题主的问题很多很杂,但是仔细判断一下发现核心点有三。一、真理是否存在客观评判标准;二、真理和观点持有者数量有什么关系;三、辩论是获取真理的途径吗?或者,什么样的辩论才能有效获取真理。

这应该是认知论的经典问题。题主翻翻文献应该能找到很完备的论述。很抱歉我不学这个专业,所以提供不了全面的文献参考。

简单说说吧第一个问题吧。假设真理可知,那么真理一定是知识。分情况讨论。第一类真理是逻辑意义上的真理,即给定前提条件下,通过对错表(true-false table)得到的正确的论断。这种真理的评判标准是逻辑规则。但是问题出在前提条件上。我们无法判断假设的前提是真理。所以通常逻辑真理只能指论证的过程。其实很多价值和道德的判断属于这种真理。

第二类真理是科学意义上的近似真理,指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对自然界现象的准确描述。近似真理的评判标准是理论能否完美解释现实。顾名思义,近似真理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真理。因为归纳法的缺陷,只要人类没有穷尽对自然宇宙的观察,随时有可能冒出新的证据推翻现有的理论。

以上的二分法不大严谨,希望同好多多交流。我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获取知识的不同途径。题主可以发现这两类真理都没有完美客观的评判方法。确立第一类真理需要假设前提条件;确立第二类真理则不能观测到不符合理论的现象。所以寻找绝对意义上的真理是艰难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答案是真理与观点持有人数没有因果关系。假如多数者持有的观点就是真理,那么真理就可以随人数的改变而改变。这显然和真理的定义相矛盾。换句话说,多数观点可能是真理也可能不是真理。

至于第三个问题,我只能先回答什么样的辩法无助于辨明真理,从而逆推出有助于辨明真理的方法。以下方法很难辨明真理:一、为了争辩而争辩,以获胜为目的辩论。因为辩论获胜的唯一目的是证明对方的论断不是真理,而不是以真理为目的的讨论。辩论者预设了否定立场,所以基本不可能得到真理。二、如果辩论者误解了论断者的意思,这种误解中发生的辩论也基本不可能得到真理。三、如果论断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辩论者,则辩论基本无法产生真理。

第一种情况俗称杠精,鸡蛋里挑骨头,无视就好。对于第二三种情况,一个很好的判断方法是请对方用自己的话复述你的观点。错得离谱的也请直接无视。只有知识水平接近的双方,遵循一定的辩论礼节,取得前提条件的共识,并且严肃认真地辩论,才能向真理迈进。

回到题主最根本的问题,个体如何判别群体观点的对错。根据第二个问题的解答,个体观点和群体观点都是片面意见,在原则上平等。要判断真伪,就要看双方假设的前提和逻辑推论过程。这是个大学问。因此,个体可以判断群体观点的真伪,就像个体能尝试判断任何观点的真伪一样。

作者水平有限。本答案不严谨而且用语枯燥。所以读到这里的读者,容我感谢一句。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启发。也欢迎同侪在评论区积极补充。

抬杠这种事情也是够了,其实大众的观点也是个人或者小众观点的组成部分吧,反过来也一样,都是相互依托发生出来的,任何一方把另一方当成建议而不是对立,那么正误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觉得所谓正误实际上体现的是一个社会对不同声音的包容性,包容性低的自然会挣个你死我活不定个正统不罢休,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正邪之分。


这是个好问题啊。

与大众的观点相对的是小众的观点或者是个人的观点,但是我们的这些观点从何而来呢?从我们所接触的人和事以及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所构建起来的观点观念,因此,每个人都是被大众所影响的,我们得出的观点与结论或许都大同小异,总会有相合之处。

大多数的观点都是大众观点,或许当你认为有些是个人观点的时候,只是在你所处的圈子里这个观点很少见,但是在他人的圈子里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大众观点呢?


Q:your question

A:My personal answer

Q:对于个人而言,在某一结果出来前是否可以判断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褒义)」还是单纯的没有想通?

A: 由于你提到了结果,因此假设你问的是关于某一公共话题的「客观真相」。人对于真相的判断,基于我们收集证据的完整度,证据越接近完整的真相,那么你的判断就越「真」,但事实是由于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得到完全的真相,我们只能接近真相。

例如我们常看到的「反转新闻」现象,每个人掌握的证据不足,因此其判断更多是基于个人经验作出的推断而不是收集证据作出的归纳,此时任何人都无法说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我们必须作出自己的可能性判断,但一旦出现新的重要证据后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敢改变自己立场。

因此不要轻易相信任何「意见领袖」的判断,要看他的证据,证据被接纳,才可以暂时相信。其中判断证据真假以及推论能力就是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需要训练。

Q我们的价值观本身就来自于大众的感染,我们的判断也无不需要参考大众的标准.那我们是否无法脱离大众来判断大众?

A:结论正确,但是推论不太好,首先辨析「大众」的概念,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假设这里的大众意为「大众社会」(mss society)。这一概念来自现代社会学,大意解释为「分布零散的弱关系的大量社会个体」。在这一概念下,我们也是大众的一部分,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大众中的一种价值观,我们当然不能脱离大众来判断大众,原因是我们没有必要去判断大众,因为」他人「不是」正确「,回到你的推论过程,我认为价值观生成不能简单概括为来自大众感染,一个有智慧的人的判断也不会被任何来自他人的标准所左右。

Q那是否只能依靠一部分群众的标准去判断另一部分群众?此时又该怎么判断那一部分群众掌握了真理?

A:意同上,没有人掌握绝对真理,我们都是要强打起意志用理性思考的脆弱的人,不管是大学教授,政治家还是你我。

Q如果真理没有统一标准,那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质疑?

A:用上世纪胡适在普渡大学哲学系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回答您:「拿证据来」,面对任何质疑,请他拿证据来,否则不用理会。

Q面对对自己的看法持有绝对自信的人,或者我们自己对自己持有绝对自信,该怎么判断正误?

A:同第一题

Q究竟是「固执」还是「坚持」,「没有主见」还是「灵活变通」,质疑究竟是来自于善意提醒还是恶意抬杠甚至误导(即对方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在结果出来前个体是否真的无法判断?

A:涉及到了「说理能力「的问题,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是需要「公共说理」能力的,这种能力是基于「逻辑思维」发展出的语言模式,公共说理能力是一种正式的辩论语言能力,使用它能帮助我们面对公共话题,检查自己的立场并判断对方的观点真假。

Q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因为看到知乎上也有两个群体互相鄙视而且永远无法说服对方的现象.

A 即使在事实性问题上都没有人能完全了解事情全貌,更何况「事实性「弱的问题,诸如"审美""价值""感情",在这类问题上我们要划定范围,不要追求唯一的答案,人与人在乎的事情不同,我们要检验的是他是不是真的在乎,是不是为自己的在乎提供了合理解释,最怕的是没立场或懒于论证立场的人,最后送您一句罗素老爷子名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这得看你是什么态度了,让别人以为你是真切的告知,还是恶劣的抬杠了


1.真理从来不因为信奉的人数多少而成为真理,或因此而被证伪。

2.当且仅当其符合事实时,真理为真理。其次,真理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因此真理(理论)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可用严密的话语体系证实(证伪)。

3.真理是否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好像大众都是愚昧的。我认为其为真的前提,恰恰是人类得认知范围不断扩大,大众智力和认知水平不断发展。

4.人类的认知能否超越人类社群及其背景。这应该是认识论范畴,不是哲学专业,不展开,以免误人子弟。


只有主观对问题的不一致性 没有对问题确切的正确与否的绝对性所以可以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但是要尊重别人观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