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楊老師,我臨了不少帖,但是自己創作的時候,往往對文字的繁體和異體掌握度不好,因為簡體字的差異很大。請問楊老師,用什麼辦法可以儘快掌握文字的書法異體和繁體的結體法度?(中濤註:這是博友通過私信提出的問題,而非模擬提問。)

(圖:蘇軾《黃州寒食帖》局部,其中「暗」字為異體字,已用顏色標出)

答:首先,快速的辦法也是有的。但快速過於快速,則必然掌握得不夠牢靠,後續還需要「文火燉豆腐」。再回到問題上來。在書法學習中,繁簡字和異體字,再加上古今字,實際上是中國文字學的基礎知識。而對於書法學習者,這些基本的文字學知識是必須掌握的。這就是我們以前曾多次說過的那樣:學習書法,最最重要的基礎,其實是古漢語基礎。古漢語底子不行,在我們臨帖/讀帖、閱讀古代書法理論及其他文獻過程中,始終就隔了一層。有人就說了,那我去閱讀別人翻譯成現代漢語的相應材料啊。那我告訴你,我自己曾在翻譯界混飯喫多年,任何翻譯的東西,都不可能盡現原材料的意思,能傳達個七、八成的意思就已經是高手所為了。這個有點扯遠了,但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希望在書法上有所成就,古漢語這一塊是萬萬不能忽視的。記得還有一名博友曾在私信中表示,自己喜歡書法,但不喜歡中文。我想說的是,你連中文都不喜歡,那還學什麼書法啊。不但要喜歡中文,而且還要喜歡古漢語和古文化纔行。一扯就扯遠了。長話短說。如何儘快掌握文字的書法異體和繁體的結體法度?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理論方面的積累。買本中國文字學概論之類的書來閱讀,以瞭解什麼是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這些內容,絕大部分古漢語教程也會有專門章節來講述,可專門閱讀一下。二、在實踐中掌握。我們通過閱讀中國文字學概論之類的書之後,對於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等等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然後我們就到具體的法帖中驗證,歷朝歷代的法帖中,都有大量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這些都是活生生的材料,比古漢語教程上例子的更為生動。你說到暫時還掌握不好,可能是你臨帖的數量還不夠多、範圍還不夠廣。由此可見,要快速掌握書法作品異體字和繁簡字的結體法度,首先我們可以在文字學知識上快速入門一下,然後在法帖中多找些實例。但「欲速則不達」,在快速掌握基本理論之後,要真正對書法中的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有比較深入的理解,我們還需要:一、去閱讀更多的文字學材料及其他文獻。二、臨更多的帖。今天就到這兒,再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