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题材仅限小说,最好是一些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小说,郭敬明什么就不用提了。


水……水浒传?


求你们憋邀请我了,谁敢答这题啊


穆斯林的葬礼
绝对的,穆斯林的葬礼。除了景物环境描写很好以外,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家庭伦理剧。讲真,从现代社会的三观来看,我真的无法苟同这种小三当的理直气壮的行为。很想吐槽这部小说,尤其是市里要求这学期语文要考,虽然每周读后感把他们夸上天了找尽理由为他们开脱,但是心里真的很憋屈。论个人观点,韩子奇爱的只有玉,他对梁君璧是一种责任,对梁冰玉是一种惺惺相惜对彼此的慰藉。梁君璧太强势,想把一切管控在手中,在丈夫背叛后将爱强加于儿子身上,甚至于亲手破碎儿子的爱情。梁冰玉,啊超讨厌了,太自我,凭著一个爱字为所欲为,自己抢了亲姐姐丈夫还有理,还敢跟亲姐吵架,在心里瞧不起对方,也不想想是谁从小没上学开始靠卖大碗茶后来和韩子奇一起辛苦了那么多年才供她读书。最匪夷所思的是作者霍达说自己最喜欢梁冰玉了,抱歉,我不知道是我的三观有问题还是她的三观有问题,毕竟新中国成立后汉族回族都是一夫一妻制,冲破世俗也不是这样冲破的吧。

四大名著。呵呵,我不怕死的。

说实话四大名著只不过地位高,文学性的话,也就红楼梦强一点。你们一定会反驳我说时代的差距。

但是你们要知道中国古代还是有许多文学性很强的作品。

又有人会说小说这种文学载体在古代发育不良。

哈哈,那只能说明你看的书少了。

自问自答和喷四大名著会不会被打?

不说了,买车票避难去的。


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就要求我们阅读中国四大名著。我读《三国演义》,还可以。读《水浒传》,也勉强。读《西游记》,很好看啊!读《红楼梦》,咦,我在看什么?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

哦,《红楼梦》里的诗句写得挺好的。

如今二十一岁,依然读不进去《红楼梦》。

小说的影响力是从多方面考察的。我觉得没有什么被「高估」的小说。

1 作品分量

无论是现代作家老舍的《四世同堂》,还是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 ,这些大部头靠的是写得好。鲁迅的短篇,徐志摩的诗,曹禺的剧,这些作品被称作经典受之无愧。

2 文学史意义

有一些作品,你站在今天回头看,觉得写的一般,就说它被过誉了,这是不行的。刘心武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开启一时文学风潮。它写的是一般,可是文学史意义非凡。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也有人说文笔不成熟,但是一个是五四青年反封建的代表作,一个是罕见的涉及到了城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生存的题材。还有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甲乙》,很多人说这也算好诗?可是它解构了朦胧诗以来人们对诗歌的单一想像。

3 市场反响

还有一些作品,很受市场欢迎。张恨水的《啼笑姻缘》,张爱玲的《半生缘》,贾平凹的《废都》,韩寒的《三重门》,包括琼瑶的小说,主流可能看不上,可是人民群众瞧得起,还很追捧。这也算不上过誉。

评判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多维度的,暂时没觉得什么作品有被「过誉」。


小仲马的茶花女
现代派小说里有相当多被高估的,很多晦涩艰深到失去了小说最本质的可读性,代表例如尤利西斯,万有引力之虹等等。个人认为如果把他们从小说门类里提出出去新建一个可能对两者都会比较公平,如果说时间线纵向比较,荒废的一代时代和地域特殊性较大,很快被消费主义和经济复苏淹没了,能够影响的人群都很有限。横向比较的话,上面提到的这两本真心看不下去,但历史地位不低,相比而言,反倒我觉得福克纳和伍尔夫的作品作为意识流的中流砥柱,还是能经得起考验的,代表如喧哗与躁动,浪潮等。当然这里面也有个人喜好,不过总体上来说,对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大票现代派小说作品审美无力。虽然曾给我以很大启发,也把我变成了意识流粉,发现卧槽小说居然还可以写成这样!但时间久了,还是没有像海明威这样写出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短篇给我的印象来的深刻。
穆斯林的葬礼

子夜

水浒传

雷雨


马原的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


Nothing


《偷影子的人》


《解忧杂货店》

...感觉会被喷

匿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