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以德國觀念論的建構主義與馬克思主體性哲學的建構主義之間的關係為起點,揭示了馬克思視域中生產勞動的建構主義性質和歷史性特徵,以此為方法論基礎,論證了生產勞動在資本主義框架中的異化性質、異化勞動的獨特內涵和異化勞動在自由自覺活動條件下的揚棄等問題。  作者介紹  員俊雅,女,1981年生,河南許昌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為中央編譯局博士後,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訪學,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師從美國學者湯姆?洛克莫爾(Tom Rockmore)。自2011年起,在國內核心刊物發表《建構主義:德國觀念論對馬克思異化理論的方法論啟示》、《被操控的世界及其出路——斯維塔克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初探》、《建構主義:從康德、黑格爾到馬克思》等論文數篇。  作品目錄  序  導言  一 、選題緣由及意義  二、 研究概況  三、內容結構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建構主義:從康德、黑格爾到馬克思  第一節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建構主義和非歷史性  一、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二、康德非歷史的建構主義認識論體系  第二節 黑格爾歷史性的建構主義  一、法國大革命與黑格爾思想的歷史性  二、認識過程的歷史性  三、認識主體與歷史環境的關係  第三節 馬克思生產實踐的建構主義  一、主體的特徵  二、主體建構作用的方式  三、建構作用的歷史性  第二章 馬克思建構主義視域中的主體和主體性  第一節 主體和主體性思想探源  一、主體和主體性問題的產生  二、主體性哲學的困境及現當代哲學家重建主體性的嘗試  第二節 馬克思的歷史主體思想  一、德國古典唯心主義歷史觀  二、馬克思唯物主義的歷史主體觀  第三節 馬克思哲學中的主體性:實踐活動  一、前馬克思時代實踐概念  二、實踐概念在馬克思哲學中的含義  三、馬克思實踐哲學的主體性思想是對西方其它哲學流派的超越  第三章 實踐活動的資本主義表現形式:異化勞動  第一節 馬克思異化概念的理論淵源  一、黑格爾的異化概念  二、費爾巴哈的異化概念  三、赫斯的異化概念  第二節 馬克思視域中主體的異化  一、 「反異化論」所產生的困境  二、馬克思異化觀的前後一致性  三、馬克思異化思想的內涵  第三節 異化的歷史性  一、異化的歷史必然性  二、異化的歷史暫時性  三、異化消除的條件  第四章 異化的揚棄:自由自覺活動的實現  第一節 自由與必然  一、前馬克思時期:自由和必然的分裂  二、自由自覺的活動:自由與必然在社會歷史上的辯證統一  第二節 自由自覺的活動的實現條件  一、生產力的巨大創造  二、自由時間的擴大  三、勞動者素質的成熟  第三節 自由自覺活動的實現  一、人自身能力的發展成為目的  二、勞動成為自由自覺的活動  三、自由人聯合體的形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