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家將、包青天等諸多古籍演義中,都生動刻畫了一腔忠義正氣凜然的“八賢王”。說八賢王原本是趙匡胤之子趙德芳,身居皇城南清宮,因其爲人素來剛正,遂賜金鑲白玉鎖、凹面金鐗各一副,加封八賢王,憑此可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文臣武將誰人不謹皆可代朕管束,如此八賢王成爲北宋炙手可熱的存在,人人敬畏。

  然而如此濃墨重彩的八賢王,在真實歷史上卻格外晦澀,八賢王的原型趙德芳,命途甚爲短暫悲劇。《宋史·列傳》記載,宋太祖趙匡胤膝下共有4個兒子,趙德芳排行第四,但由於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盡皆早逝,故而只剩趙德昭、趙德芳兩子。趙德芳與兄長少時一直在深宮之中習經史練武藝,一直到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才學成出閣,彼時趙德芳17歲。

  皇子出閣一般就行走御前辦差歷練,然而是年10月,趙匡胤突然死去,完全沒有顧得上趙德芳。然而趙德芳曾經有機會繼承父位的,因爲宋皇后發現趙匡胤駕崩後,第一個想到的人的就是趙德芳,並立即命內侍王繼恩去請趙德芳,用意很明確,讓趙德芳即位且安排後事。衆人未能料到的是,王繼恩是晉王趙光義的人,他並沒有遵照宋皇后的旨意,而是叫來了趙光義。

  就在轉瞬之間,趙德芳失去了即位的一絲契機,他的悲愴下場也就此埋下伏筆。公元978年,宋太宗趙光義加封侄兒趙德芳爲檢校太尉,虛職而已,然而加封的背後卻是寢食不安的忌憚。公元979年,兄長趙德昭忽自刎而死,死訊傳來,趙德芳畏懼不已,然而命運如同一張無形的網,他終究沒能逃脫。

  2年後,也就是公元981年,23歲正值青蔥年華的趙德芳忽在一夜之間死去,比其兄長更爲離奇。無病無災亦非自戕,竟然就是這麼睡過去再未醒來,內中究竟有何隱情,千載之間衆說紛紜,宋代古籍《鐵圍山叢談》記載,趙德芳跟南唐李煜等人一樣,都是死於趙光義的拿手好戲牽機藥。

  趙德芳死後被追封岐王,後再封楚王、秦王,其墓冢就在河南中牟縣的雁鳴湖。當地縣誌記載,趙德芳墓墓冢高達數米,當地鄉人念其死的蹊蹺,常於清明節前往焚香祭奠,並世代將其墓稱爲“岐王冢”。河南考古學者介紹,1972年,衆人途徑中牟縣時,專程前往趙德芳墓勘測,發現此墓確實來自宋初,而且佈滿盜洞。

  考慮到古籍記載趙光義厚葬趙德芳,學者立即進行了深入發掘,但挖開一看,整個墓室一片狼藉且灌滿了淤泥,除了幾塊腐朽的槨木外,早已蕩然無存,這令考古學者惋惜不已。那麼趙光義爲何會將趙德芳埋於此處?學者介紹在彼時,汴京城外不遠就是中牟,而且中牟的雁鳴湖鎮曾有趙德芳的府宅,故而就此下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