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謂「濕」、「濕氣」、「脾虛」等,就是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了的「腸道菌群失調」,除便秘外,更常見的是便溏、 慢性腹瀉。

便溏和慢性腹瀉很難治癒,往往糾纏人一生,直到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房顫以及動脈斑塊等慢性病。民間流傳的偏方不少,中醫也參與治療,但都是緩解癥狀,一不小心,就會複發,遷延不愈。市場上所有的益生元、益生菌產品,可以算作優質食品,只能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

我食療這類慢性病,主要是通過特製飲食,先治癒便秘、便溏和慢性腹瀉,改善腸道菌群,恢復腸道功能,然後再調整配方,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病。


五行圓運動脾胃中土統領諸經升降,脾經主土濕運化,飲食化精,積精化氣,積氣化神,乃中氣健旺升降正常。諸濕腫滿脹者,皆脾土運化不及也。脾不升則陷,陷則濕停寒生,此不獨是脾之罪過,與肝腎二經不作為有關。肝主疏泄,有疏土導水之功,肝木氣充足,能把多餘水分排泄體外,否則木陷土濕,木枯氣滯。腎主封藏,若不能藏住相火,致相火離位外泄,形成上熱下寒之證,中氣失根脾虛下陷,焉能運化水濕。故善治濕者,調肝木之正常疏泄,調中氣脾胃之運化,同時斂降肺金生腎水,加強封藏相火之力,則濕去而津液存。


眼皮紅腫為濕熱並重,可清熱利濕,如身熱不揚,午後益甚,或午後牙痛,身倦肢沉,可用三仁湯加味,如素體脾虛可合四君子湯或香砂六君湯,開泄氣機濕可祛。如濕熱泄瀉,瀉下臭穢,舌紅苔黃或熱痢,可用保和丸方或白頭翁湯加味。如水液內停致小便不利,頸椎痛腰酸背軟,頭痛可祜風去濕,溫陽利水去濕,方用五苓散加味,如尿頻尿急尿等待之西醫前列腺亦可用此法。如患者身癢夜甚兼失眠可清心涼血利濕,方用蓮子清心飲加味。如大腹便便,滿腹經綸,矢氣方舒者可健脾去濕,方用七味白朮散加味。總之濕曰重墜,大便粘膩不爽,舌苔多厚膩。有的大便稀溏次多,有的大便難解,幾日一行。法多用清熱利濕芳香化濕,固攝收濕健脾燥濕驅風勝濕,溫陽祛濕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